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供需逻辑、路径模式、现实困境及对策建议
1
作者 李微 王晓珂 +1 位作者 朱洪革 盛春光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497-5509,共1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森林生态产品成为消费市场中日渐壮大的一环,为探究森林生态产品价值潜力,研究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尤为重要。研究如下:(1)厘清国内外森林生态产品的内涵,在梳理各学者对森林生态产品分类的基础上,创新性的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森林生态产品成为消费市场中日渐壮大的一环,为探究森林生态产品价值潜力,研究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尤为重要。研究如下:(1)厘清国内外森林生态产品的内涵,在梳理各学者对森林生态产品分类的基础上,创新性的以产权属性和供需均衡理论为基石,对森林生态产品进行分类,明确其特征和产品类型。(2)将产品局部均衡理论与私人森林生态产品和公共森林生态产品特征相结合,分析如何实现两者的数量均衡与价值均衡,创新性提出森林生态产品供需逻辑,为后文各类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机制的提出注入新型理论基础。(3)阐述四类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政府市场结合型;结合政策理论构建各类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私人森林生态产品以生态产业化和生态资源资本化为主导模式,纯公共森林生态产品以生态补偿为主导模式,森林生态公共资源与俱乐部森林生态产品分别以生态确权和生态修复为主导模式,并针对不同模式分析我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经典案例。(4)基于供给端和需求端分析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现实困境,针对不同类型森林生态产品提出促进其价值实现的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产品 产权属性 供需逻辑 价值实现 路径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林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研究——以云南省保山市属国有林场为例
2
作者 刘娟 马裕霞 +3 位作者 姚能昌 徐昀 邢晓琳 杨倩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3期174-181,共8页
以保山市属国有林场为例,对林场森林生态产品进行分类,并分别提出相应的价值实现模式。结果表明,保山市属国有林场森林生态产品类型丰富,按服务功能不同,分为调节服务类、物质供给类和生态文化类产品;森林生态产品的类型不同,价值实现... 以保山市属国有林场为例,对林场森林生态产品进行分类,并分别提出相应的价值实现模式。结果表明,保山市属国有林场森林生态产品类型丰富,按服务功能不同,分为调节服务类、物质供给类和生态文化类产品;森林生态产品的类型不同,价值实现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调节服务类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主要包括森林生态保护纵向补偿、横向补偿、林业碳汇,物质供给类产品和生态文化服务类产品主要通过生态产业化经营实现价值;保山市属国有林场公益林、天然林占比大,森林生态保护纵向补偿是现阶段最主要的模式;林业碳汇具有一定的基础,是未来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模式;林场主体改革前发展多种经营,积累了生态产业化经营的一些基础,但受政策、体制和机制的影响,还存在一些发展瓶颈,通过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机制创新后,生态产业化经营将会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见效最快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模式 森林生态保护补偿 林业碳汇 保山市属国有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新质生产力赋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耦合机理、作用机制与实践路径
3
作者 罗贤宇 吴兴强 黄登良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8,共8页
林业新质生产力是提升森林资源利用效率、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而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打通森林资源转化通道、促进乡村绿色共富的重要路径。基于功能、理念、路径三个维度,分析了林业新质生产力与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耦... 林业新质生产力是提升森林资源利用效率、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而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打通森林资源转化通道、促进乡村绿色共富的重要路径。基于功能、理念、路径三个维度,分析了林业新质生产力与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耦合关系,进一步,从林业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视角探讨了赋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引领智慧林业关键核心技术探索、构建智慧林业人才队伍发展体系、加速推进林业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等对策建议,推动林业新质生产力赋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迈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新质生产力 森林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林业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及其空间分布驱动因素研究
4
作者 赵忠宝 李婧 +5 位作者 刘小丹 柏祥 刘昊野 徐晓娜 耿世刚 鲁少波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1-332,共12页
开展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可以明确森林生态服务对人类福祉和经济发展的贡献,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理念的认识。基于林草资源综合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等数据,借助3S技术与IUEMS核算平台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对河北省森林... 开展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可以明确森林生态服务对人类福祉和经济发展的贡献,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理念的认识。基于林草资源综合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等数据,借助3S技术与IUEMS核算平台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对河北省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及其空间分布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22年河北省森林生态产品总价值为4.62×10^(11)元;不同功能类别的价值大小为涵养水源>洪水调蓄>固碳释氧>森林康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产品供给>净化大气>防风固沙。2)不同林分类型和龄组生态产品价值大小为乔木林>灌木林>经济林>未成林>疏林和中龄林>幼龄林>近成熟林>成熟林>过成熟林。3)森林生态产品实物量和价值量呈现为东北部燕山生态涵养区>西部太行山生态涵养区>中南部和东南部平原农业区>坝上高原生态防护区的空间分布格局。4)单因子解释力q值大小为降水>高程>坡度>温度>人口密度>人均GDP>土壤全N>土壤有机质>夜间灯光指数,双因子交互作用q值最高的为降水∩温度(0.76),表明降水和温度是影响森林生态产品价值空间分布主导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河北省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产品 价值 空间分布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对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徐彩瑶 任燕 孔凡斌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8-429,共12页
基于2001—2021年浙江省山区26个县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人力资本对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1—2021年浙江省山区26个县的人力资本水平... 基于2001—2021年浙江省山区26个县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人力资本对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1—2021年浙江省山区26个县的人力资本水平整体呈现下降态势,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均值呈现先降后升的波动特征,但整体效率水平仍维持在较低区间。人力资本对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这一影响在不同发展模式和行政层级的区域间表现出显著异质性。门槛效应检验表明,人力资本对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门槛特征,其中林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林业产业规模呈现出单一门槛效应,城镇化水平表现出双重门槛效应。中介效应分析表明,人力资本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森林资源管理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来促进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提升。据此,建议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推动林业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优化森林资源管理,因地制宜发挥人力资本对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技术创新 森林资源管理优化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
6
作者 孟伟 温煜 +1 位作者 龙启德 王华 《热带林业》 2025年第2期31-37,共7页
文章围绕调节服务、物质供给、文化服务三类生态产品,立足贵州森林生态资源禀赋,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碳汇项目开发、森林生态产品供给、权属交易、条件支撑、生态文化利用、生态产业扶持等方面对贵州省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开展调... 文章围绕调节服务、物质供给、文化服务三类生态产品,立足贵州森林生态资源禀赋,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碳汇项目开发、森林生态产品供给、权属交易、条件支撑、生态文化利用、生态产业扶持等方面对贵州省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发现贵州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过程中制度建设与资源管理有力、补偿资金与生态帮扶对接精准、固碳增汇与市场开发同步推进、木竹产业发展潜力大、林下经济发展活力足、林业特色产业态势好、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发展迅速,也存在生态补偿制度不完善、碳汇项目开发推进缓慢、优质产品供给不足、林地林权分散资本介入意愿不强、支撑条件不足产出效益难以提升、生态文化产品开发利用不足、优质森林旅游资源经济效益低、产业扶持政策不精准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从做好调节服务类产品、做强物质供给类产品、做优文化服务类产品三方面提出建议,为贵州培育森林生态产业业态、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效益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贵州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产品 价值 路径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7
作者 马莲花 党巍 胡海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2期43-45,共3页
该文以森林生态产品的多维价值为核心,构建了系统化的价值评估体系。通过对物质产品、生态服务及非使用价值的分析,结合市场价格法、替代成本法和条件价值法等方法,建立了能够科学评估森林生态产品价值的理论与实践框架。该评估体系不... 该文以森林生态产品的多维价值为核心,构建了系统化的价值评估体系。通过对物质产品、生态服务及非使用价值的分析,结合市场价格法、替代成本法和条件价值法等方法,建立了能够科学评估森林生态产品价值的理论与实践框架。该评估体系不仅为生态产品定价提供了基础,还对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政策制定及社会认知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价值评估体系在推动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产品市场化应用中的潜力巨大,有望为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产品 价值评估体系 多维价值 生态补偿 生态系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促进森林生态产品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熊黎光 《绿色科技》 2025年第5期259-264,共6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将“创新”视为核心驱动要素,并将“质优”作为内在本质要求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其科学内涵深远且广泛。在这一基础上,深入地从“三化”(即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三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以及“...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将“创新”视为核心驱动要素,并将“质优”作为内在本质要求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其科学内涵深远且广泛。在这一基础上,深入地从“三化”(即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三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以及“三要素”(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这3个维度,全面而详细地阐述了新质生产力在夯实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基础、推动林业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及促进林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全面升级方面所展现出的独特价值意蕴。具体而言,新质生产力通过推动林业生产的现代化转型,利用智能化技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强调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显著增强了林业生态产品的质量与多样性,还提升了其市场竞争力,为林业生态产品价值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森林生态产品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模式、困境及建议 被引量:15
9
作者 杜雪莲 袁铭 彭伟辉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2,共6页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路径。研究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丰富“两山”理论研究以及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在阐述森林生态产品概念及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上,将森林生态产品...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路径。研究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丰富“两山”理论研究以及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在阐述森林生态产品概念及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上,将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模式分为森林生态补偿、森林碳汇交易以及森林生态产业,并总结分析国内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中相关模式的运用,剖析了我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的现实困境,从明晰森林生态产品产权、统一森林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创新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融资模式和健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发展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产品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模式 双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权益类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见 张运明 +2 位作者 曹兰芳 周训芳 李敏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96-100,共5页
权益类森林生态产品是一类需要政府赋权和确权并通过市场实现生态价值的生态产品,具有不完全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特征,依靠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实现生态价值。湖南省探索开发了林业碳汇项目、集体林权、林权抵押贷款等三种权益类森林生态产... 权益类森林生态产品是一类需要政府赋权和确权并通过市场实现生态价值的生态产品,具有不完全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特征,依靠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实现生态价值。湖南省探索开发了林业碳汇项目、集体林权、林权抵押贷款等三种权益类森林生态产品,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依然在运行机制、配套政策等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应当采取优化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推动集体林权交易监管协同、打通林权抵押贷款通道等举措,推动权益类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益类森林生态产品 林业碳汇项目 集体林权交易 林权抵押贷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阐释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晓丽 彭杨贺 +2 位作者 杨丽霞 潘江灵 石道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1-2543,共13页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供需对接难、交易成本较高、质量溯源机制欠缺、产品同质化等诸多现实困境,而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推进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造了新机遇。从数字技术视角首次探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逻辑及路径,对完...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供需对接难、交易成本较高、质量溯源机制欠缺、产品同质化等诸多现实困境,而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推进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造了新机遇。从数字技术视角首次探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逻辑及路径,对完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研究发现:(1)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关键在于打通转化通道,构建“监测评价-资源开发-市场经营-支持保障”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链条机制,进而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来解决“森林生态资源变森林生态产品”、“森林生态产品变森林生态商品”两大核心问题。(2)数字技术赋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逻辑体现于:数字技术赋能产品四个基本环节,为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新动能新活力;数字技术赋能生态产业化经营,提升产品价值增值空间;数字技术赋能产品市场主体行为,激发更强“长尾效应”;数字技术赋能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降低信息摩擦;数字技术赋能产品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成本。(3)数字技术赋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即利用数字技术做好森林生态产品权属登记和信息普查、森林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数字化、搭建森林生态产品数字经济平台和市场交易平台、数字技术强化森林生态产品质量追溯、健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和多方位完善数字人才体系建设。本文的研究为推进数字时代背景下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森林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理论阐释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准公共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关键难题、破解路径与实践探索——基于数字赋能视角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晓丽 彭杨贺 石道金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0-227,共8页
准公共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对“两山”理念的呼应,其路径的探索是“两山”理念落地的关键。在明晰森林生态产品概念基础上,以排他性竞争性为线索探索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逻辑,并厘清准公共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产权界定、交... 准公共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对“两山”理念的呼应,其路径的探索是“两山”理念落地的关键。在明晰森林生态产品概念基础上,以排他性竞争性为线索探索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逻辑,并厘清准公共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产权界定、交易成本、供需对接、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所面临的关键难题。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准公共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新契机,基于数字赋能视角提出破解关键难题的基本路径:加强顶层设计为价值实现提供引领;数字赋能森林资源确权;数字赋能林权抵(质)押贷款低交易成本和打破信息不对称壁垒;数字赋能林地流转低交易成本和供需有效对接。最后,以浙江龙泉市“益林富农”多跨场景应用为例,探讨了数字赋能推进准公共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赋能 准公共森林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研究——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框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詹琉璐 杨建州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42,共9页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能够客观反映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森林生态的投入、产出情况。运用Super-NSBM模型测算全国范围内183个地级市样本2012—2021年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及其分阶段效率。研究发现:从时序变化上看,...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能够客观反映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森林生态的投入、产出情况。运用Super-NSBM模型测算全国范围内183个地级市样本2012—2021年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及其分阶段效率。研究发现:从时序变化上看,当前全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分阶段效率中森林经济价值实现效率远高于森林福利价值实现效率;从空间变化上看,全国区域间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差异较大,极化现象较为突出;从价值实现冗余度看,各地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的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方面有较大改进空间。对此,需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跨区域生态转化协作机制,因地制宜地调整森林生态产品生产要素投入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价值实现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2
14
作者 徐彩瑶 孔凡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3-177,共15页
数字乡村建设既是数字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方向,也是释放数字红利激活乡村生态产业化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举措。提升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及生态产业化发展水平对缓解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具... 数字乡村建设既是数字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方向,也是释放数字红利激活乡村生态产业化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举措。提升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及生态产业化发展水平对缓解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作用。数字赋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有效破解森林资源富集地区资源“诅咒”困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的重要途径。该研究系统分析中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本现状,探明森林生态资源资产化、森林生态资产资本化、森林生态资本资金化以及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从数据要素赋能、技术要素赋能、治理要素赋能3方面解析数字乡村建设赋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逻辑,提出数字乡村建设赋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路径:①通过数据、技术和治理赋能森林资源的保护修复及森林资源资产化的权属界定进而推动森林生态资源资产化;②通过数据、技术和治理赋能森林生态产品信息调查、森林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培育生态产品市场及创新生态林业绿色金融工具进而推进森林生态资产资本化;③通过数据、技术和治理赋能森林生态产品认证、森林生态产品品牌建设、协调森林生态产品定价、构建“数字+”森林生态产业体系、完善森林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森林生态产品权益交易机制及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进而促进森林生态资本资金化;④依托数据、技术和治理赋能建立健全生态财富共享体系,包括构建生态财富的共享信任机制、利益联结机制、益贫瞄准机制、返贫预警机制、协同监督机制以及搭建数字生态共富服务平台,进而激发林农参与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数字化转型 森林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城乡收入差距 被引量:4
15
作者 孔凡斌 陆雨 徐彩瑶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共21页
[目的]研究数字经济发展、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为数字生态融合发展推动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浙江省11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交互效应模型探讨... [目的]研究数字经济发展、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为数字生态融合发展推动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浙江省11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交互效应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发展、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其二者交互项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数字经济发展和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均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中介效应模型和交互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可通过提升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达到总效应的11.76%;在二者交互作用下,数字生态融合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呈增强态势。3)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通过增加非农就业人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4)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3个维度(数字化人才、数字化产业和数字化应用)均可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其中仅数字化产业可通过提升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以及二者交互项对浙西南地区及城乡收入差距大的地区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影响更大。[结论]在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数字经济与林业生产过程的深度融合,实现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步协调发展。培养和吸引数字化人才,推动数字化技术研发和应用,提升数字技术支持农村居民林业生产效能,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实施动态化、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策略,针对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山区和农村地区,强化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让其充分发挥“数字红利”推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与农村居民林业收入可持续协调增长的“后发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森林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效率 城乡收入差距 中介效应 交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模式探究
16
作者 李仑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6期160-162,共3页
探讨我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模式,是践行“两山”理论、选择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道路、落实可持续发展举措的重要基础。运用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选取重庆、广州、福建南平3个典型地区进行模式解读与对比,得出我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 探讨我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模式,是践行“两山”理论、选择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道路、落实可持续发展举措的重要基础。运用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选取重庆、广州、福建南平3个典型地区进行模式解读与对比,得出我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主要实践模式,从政府、市场两方面提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渠道与路径,从交易全流程入手,提出了“上游——资源价值开发、中游——完善平台建设、下游——构建经营体系”的路径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产品 价值转化 模式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森林生态产品的外在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高建中 唐根侠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9-112,共4页
文章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系统分析了森林生态产品外部性的表现形式。在分析森林生态产品外部性的特点和本质的基础上提出解决这种外部性的最佳途径是由政府提供森林生态产品这种公共产品。
关键词 森林生态产品 外部性 公共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44
18
作者 窦亚权 杨琛 +3 位作者 赵晓迪 王怀毅 李娅 何友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1,共11页
【目的】明确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内涵以及具体可行路径,为推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方案,从而促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方法】通过深入剖析森林生态产品的概念、分类及基本... 【目的】明确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内涵以及具体可行路径,为推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方案,从而促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方法】通过深入剖析森林生态产品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从供给、需求角度阐述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选取福建南平、湖北鄂州、江西崇义为典型案例,分析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做法和主要成效,同时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诠释3种不同主体方式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市场、政府、政府+市场为主体的森林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结果】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从供给角度可理解为应当通过何种方式方法使生产者付出的成本得到回报,即有效促使生产者愿意且有能力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森林生态产品,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的最优配置;从需求角度可理解为通过生态、物质和人力等资本要素的投入,使消费者的福利得到改善,从而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消费者愿意并且有能力为此按一定价格进行消费支付,从而实现生态产品的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结论】通过分析国内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做法,针对森林生态物质产品、调节产品和服务产品,提出我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可行路径主要分为3种:以市场为主体,构建森林物质产品的交易机制;以政府为主体,构建森林调节产品的管理机制;以政府、市场相结合,构建森林文化产品的服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产品 供需分析 生态资本 价值实现 典型案例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山区26县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孔凡斌 王宁 +2 位作者 徐彩瑶 陆雨 沈月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8,共15页
【目的】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背景下,研究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对浙江省山区26县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森林资源富集山区县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及促进共同富裕的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目的】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背景下,研究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对浙江省山区26县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森林资源富集山区县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及促进共同富裕的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浙江省山区26县2001-2020年统计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ArcGIS)、InVEST模型以及Super-SBM模型对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进行测算,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明确影响的路径机制。【结果】1)2001-2020年浙江省山区26县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表现为中高效率县区数量的明显增加,生态发展县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高于跨越发展县,县(区)间空间分异特征随时间演变逐渐减小。2)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提高对于缩小26县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且对于跨越发展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效应更大。3)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提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主要是通过纯技术效率实现,规模效率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结论】浙江省山区26县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果实现大幅度提升,在探索“两山”转化模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山区26县应注意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提高对外开放程度,保护林地资源,抓好技术创新并加大林业科研投入,继续利用好森林资源优势持续促进山区26县经济增长,从而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效率 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县域发展差距的影响:以浙江省山区26县为例 被引量:28
20
作者 徐彩瑶 王宁 +1 位作者 孔凡斌 沈月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0,共19页
【目的】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背景下,研究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浙江省山区26县县域发展差距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森林资源富集山区县制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浙江省山区26县200... 【目的】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背景下,研究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浙江省山区26县县域发展差距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森林资源富集山区县制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浙江省山区26县2001-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多维县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县域发展水平和县域发展差距,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InVEST模型、Super-SBM模型以及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量化分析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对县域发展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2001-2020年浙江省山区26县县域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县域发展差距呈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特征。2)2001-2020年浙江省山区26县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总体上显著上升,生态发展类县实现效率略高于跨越发展类县。3)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提高能够有效缩小县域发展差距,对于跨越发展类县的效应要略优于生态发展类县。4)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能够通过提高林业二三产业产值、技术应用水平、人力资本等路径缩小县域发展差距。【结论】2001-2020年浙江省山区26县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和县域发展水平均呈现显著提升的变化趋势,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水平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县域均衡协调发展。因此,各县域单元需要从创新森林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提升技术应用和运营管理能力以及增强县域间优势互补和抱团发展等方面发力,全面提高“绿水青山”资源优势向“金山银山”发展优势转化的效率,推动山区县协调发展,率先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山区县共同富裕示范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发展差距 森林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