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生产力区划和量化分级方法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高金萍 高显连 郝月兰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53,103,共6页
采用宏观区划和微观量化分级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气候、植被和立地区划数据,首次在全国大区域尺度上实现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同时,结合多期森林资源清查地面样地数据实现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以辽宁森林生产力区划和量化分级成果为案例,... 采用宏观区划和微观量化分级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气候、植被和立地区划数据,首次在全国大区域尺度上实现森林生产力三级区划,同时,结合多期森林资源清查地面样地数据实现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以辽宁森林生产力区划和量化分级成果为案例,详细介绍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该研究可为林业区划、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价等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产力区划 森林生产力量化分级 归一化森林蓄积 森林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森林生产力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70
2
作者 刘世荣 郭泉水 王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78-483,共6页
根据中国不同地理区森林生产力和气候环境变量的数据构建了中国森林气候生产力模型,以此为基础研究了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构建的模型中,除海拔高度与净生产力的相关模型外,其它模型均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根据中国不同地理区森林生产力和气候环境变量的数据构建了中国森林气候生产力模型,以此为基础研究了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构建的模型中,除海拔高度与净生产力的相关模型外,其它模型均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模型的拟合曲线变化,基本反映了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地理分布格局;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分布格局主要取决于气候环境中的水热条件,水分条件是决定中国大部分地区森林生产力水平和地理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根据7个GCMs大气环流模型预测合成的2030年的气候情景,研究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影响的结果是:气候变化并没有改变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地理分布格局,即从东南向西北森林生产力递减趋势不变,但不同地域的森林生产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气候变化后中国森林生产力变化率的地理分布格局与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地理分布格局相反,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增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森林生产 中国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森林生产力空间格局与分异 被引量:6
3
作者 赖日文 刘健 +1 位作者 余坤勇 吴林清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0-364,共5页
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及其集成技术,以通过克里格插值获得的闽江流域林地多年平均温度、多年平均降水量栅格图层及主要土壤质量因子栅格图层为基础,建立森林气候生产力、森林生产力和林木产量栅格图层。运用ERDAS建模功能及动态聚类... 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及其集成技术,以通过克里格插值获得的闽江流域林地多年平均温度、多年平均降水量栅格图层及主要土壤质量因子栅格图层为基础,建立森林气候生产力、森林生产力和林木产量栅格图层。运用ERDAS建模功能及动态聚类方法生成闽江流域林地森林气候生产力、森林生产力及林木产量分布图。通过对各生产力空间格局和分异分析,全流域各生产力类型以高、中生产力面积占绝对优势,总体空间分布上大致呈从东南向西北略有递增的趋势,中部和西北部较高,东南和西部相对较低的状态。研究结果为闽江流域林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决策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森林生产 空间格局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流域森林生产力遥感空间分区 被引量:3
4
作者 赖日文 刘健 余坤勇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1-495,共5页
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及其集成技术,以闽江流域林地多年平均温度、多年平均降水量栅格数据库及主要土壤质量因子栅格数据库为基础,建立森林气候生产力和森林生产力栅格数据库.运用ERDAS建模功能及动态聚类生成闽江流域林地森林气候生... 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及其集成技术,以闽江流域林地多年平均温度、多年平均降水量栅格数据库及主要土壤质量因子栅格数据库为基础,建立森林气候生产力和森林生产力栅格数据库.运用ERDAS建模功能及动态聚类生成闽江流域林地森林气候生产力和森林生产力分布图.通过对2个生产力空间分区分析,全流域各生产力总体空间分布上大致呈从东南向西北略有递增的趋势,中部和西北部较高,东南和西部相对较低.研究结果为闽江流域森林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决策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林地 森林气候生产 森林生产 空间分区 闽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森林生产力和固碳能力估算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雪军 张煜星 +3 位作者 黄国胜 马炜 陈新云 党永峰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4-1121,共8页
基于第六次、第七次和第八次三期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森林蓄积(生长量)扩展方法,估测三峡库区森林生产力和碳储量及碳密度变化,并利用2012年三峡库区林地"一张图"更新调查数据,制作森林碳密度等级分布图。同时采用气候潜力... 基于第六次、第七次和第八次三期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森林蓄积(生长量)扩展方法,估测三峡库区森林生产力和碳储量及碳密度变化,并利用2012年三峡库区林地"一张图"更新调查数据,制作森林碳密度等级分布图。同时采用气候潜力模型估测潜在生产力,对比现实生产力,研究三峡库区森林生产力和固碳能力状况。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森林总生物量1.33×108 t,总碳储量0.68×108 t,其中马尾松和栎类碳储量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42.1%和12.1%),碳密度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平均为37.36 t?hm–2;2)2002—2012年,三峡库区森林碳储量从2002年的40.51 Tg C增加到2012年的68.88 Tg C,年均净增长2.84 Tg C,森林的碳汇作用显著,尤其是在2007—2012年间的碳汇作用最强。3)三峡库区森林潜在生产力应在13.52—21.77 t?hm–2?a–1之间,现在库区林分生产力介于2.85—6.19 t?hm–2?a–1,平均为4.75t?hm–2?a–1,仅为潜在生产力的21.8%—35.1%。显然,三峡库区森林碳储总量以及森林生产力和固碳能力明显提高,只要进一步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加大保护力度,提高森林生产能力和固碳能力仍然具有非常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森林资源 森林生产 生物量 碳储量 碳密度 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对江西省森林生产力的影响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柳艺博 王怀清 居为民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77,共11页
利用MODIS遥感数据等驱动生态过程模型,模拟分析了2000-2011年江西省森林总初级生产力(GPP)、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11年江西省受旱程度较之前的30 a有所加剧,... 利用MODIS遥感数据等驱动生态过程模型,模拟分析了2000-2011年江西省森林总初级生产力(GPP)、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11年江西省受旱程度较之前的30 a有所加剧,2003,2004,2007,2009和2011等年份的干旱较为严重,其中,2003,2007和2011年遭受中度干旱以上地区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56.5%,73.3%和87.2%。2000-2011年间全省森林的平均年GPP的年际波动明显,略有下降;平均年NPP和NEP呈明显下降趋势(p=0.02,p=0.06)。森林生产力变化受干旱严重程度、干旱发生和持续时间等共同影响,轻度干旱不会导致森林生产力下降(2004年)、春旱(2011年)和夏旱(2003年)以及多季节干旱(2007年春旱和秋旱)则导致森林生产力降低。干旱对江西省森林生产力影响的时间效应较短,大部分地区的干旱会影响当月的NPP和NEP,仅在江西省东部和南部地区,干旱对森林NPP的滞后影响会达到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森林生产 生态过程模型 总初级生产 净初级生产 净生态系统生产 标准化降水指数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产力与立地条件的相关性分析——以宁明县的马尾松和桉树森林生产力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凌子燕 岑巨延 +1 位作者 韦金丽 王国波 《广西林业科学》 2012年第2期124-127,共4页
以广西主要树种马尾松和桉树在宁明县的森林生产力为例,采用生物量连续函数法求算林地生物量,据此推算样地生产力,利用高精度的1∶10 000数字高程模型(DEM)求算研究区域的坡向、坡度、海拔,运用TPI指数求取坡位和地貌类型,利用P值检验... 以广西主要树种马尾松和桉树在宁明县的森林生产力为例,采用生物量连续函数法求算林地生物量,据此推算样地生产力,利用高精度的1∶10 000数字高程模型(DEM)求算研究区域的坡向、坡度、海拔,运用TPI指数求取坡位和地貌类型,利用P值检验法分析研究不同树种的森林生产力与立地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立地因子与马尾松、桉树生产力相关性较高,但相关性在树种间存在差异性;海拔、坡位和土壤种类这三个因子均对马尾松与桉树的生产力有制约作用;地貌类型和土层厚度因子对马尾松影响明显,而坡向和成土母岩因子则对桉树影响明显;坡度对两树种生长的影响均较小。由此可见,森林生产力与立地条件的相关程度取决于森林树种,不同树种的相关性结果不一致。研究结果为正确地构建森林生产力的预测估算模型和合理地进行营造林树种布局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产 立地条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产力级数在青海省林业发展三级区划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进寿 李清顺 《林业调查规划》 2010年第1期36-39,共4页
介绍林业发展区划及其生态区位等级、生产力级数、非木材林业资源三类区划指标.对其中最重要的指标——生产力级数的计算方法、步骤进行论述,并得出计算结果.
关键词 森林生产力级数 现实生产力级数 林业三级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产力研究浅析
9
作者 毛沂新 《辽宁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42-44,共3页
森林生产力研究是阐明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的有效途径。该文主要阐述了森林生产力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从森林生产力、森林生产力模型和森林生产力区域分布等方面做相关阐述。在多尺度上,采用如3S等先进的研究技术,围... 森林生产力研究是阐明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的有效途径。该文主要阐述了森林生产力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从森林生产力、森林生产力模型和森林生产力区域分布等方面做相关阐述。在多尺度上,采用如3S等先进的研究技术,围绕资源环境等热点问题来研究森林生产力,实现森林生产力研究数据共享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产 研究进展 模型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议提高用材林森林生产力的途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滕锡东 孙晓东 《林业勘查设计》 2007年第2期16-17,共2页
通过选用适当的培育方式、遗传改良、林分结构的配置、立地的选择和调控等4个方面的分析论证,论述了寻求提高用材林的森林生产力的途径。
关键词 提高 用材林 森林生产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DEM在森林生产力估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韦金丽 凌子燕 +1 位作者 岑巨延 王国波 《林业调查规划》 2012年第1期18-22,共5页
在广西宁明县以马尾松和桉树为例,对比分析野外实测与利用1∶10 000比例尺DEM推算的地形因子所建不同树种生产力模型的精度,探讨了高分辨率DEM在森林生产力估算中的作用.结果认为:①基于1∶10 000比例尺DEM推算的地形因子可代替实测数... 在广西宁明县以马尾松和桉树为例,对比分析野外实测与利用1∶10 000比例尺DEM推算的地形因子所建不同树种生产力模型的精度,探讨了高分辨率DEM在森林生产力估算中的作用.结果认为:①基于1∶10 000比例尺DEM推算的地形因子可代替实测数据进行森林生产力建模,其精度满足估算要求;②仅利用立地条件不能进行马尾松生产力建模,但却能建立桉树模型.对两树种而言,均是用树龄与立地条件共同建立的模型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产 高分辨率DEM 立地条件 估算模型 马尾松 桉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森林生产力等级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方喜 王森林 +2 位作者 夏文忠 黄宪怀 孙业堂 《山东林业科技》 2009年第3期49-55,共7页
该文森林生产力等级仅涉及森林蓄积和木材生产能力等级;全省140个县级单位森林生产力等级推算,主要依据各县活立木蓄积量(万m3)、林分平均蓄积量(m3/hm2)、年蓄积生长量(万m3/年)和采伐限额的商品材出材量(万m3)4项指标;森林生产力等级... 该文森林生产力等级仅涉及森林蓄积和木材生产能力等级;全省140个县级单位森林生产力等级推算,主要依据各县活立木蓄积量(万m3)、林分平均蓄积量(m3/hm2)、年蓄积生长量(万m3/年)和采伐限额的商品材出材量(万m3)4项指标;森林生产力等级分为现实森林生产力等级和期望森林生产力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产力等级 现实 期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土壤生产力与森林生产力 被引量:2
13
作者 那常富 任秀云 刘文玉 《林业勘查设计》 1996年第4期45-46,共2页
土壤是森林赖以生存的基础,它将源源不断地供给森林植物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等。不同的土壤类型其理化性质也不同,对森林植物生长的影响也各异。土壤因素调查应从立地类型为基础。取不同土壤类型的土样进行化验、分析,得到不同土壤类型... 土壤是森林赖以生存的基础,它将源源不断地供给森林植物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等。不同的土壤类型其理化性质也不同,对森林植物生长的影响也各异。土壤因素调查应从立地类型为基础。取不同土壤类型的土样进行化验、分析,得到不同土壤类型的理化性质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评价时以对林木有直接作用的土壤厚度(20cm以上为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产 森林生产 森林植物 不同土壤 理化性质 量指数 土壤因子 土壤类型 林分生产 土壤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
14
作者 彭学文 《林业科技情报》 2013年第1期22-23,共2页
主要以用材林为主要对象,在森林培育方式的选择上提出了借鉴国外先进生产方式的观点,同时在遗传改良、立地选择等途径上提出了新的思路,并从林分层次这一角度论述了提高森林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用材林 森林生产 森林培育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的森林生产力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15
作者 吴芳萍 岳彩荣 何云岗 《南方农业》 2023年第23期212-216,共5页
开展森林生产力评估对监测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评估人类活动对碳收支状态的影响至关重要,可以通过遥感数据估算森林生产力。分析了目前世界运用遥感数据建立的经验模型、过程模型和混合模型等3大类森林生产力评估方法,用于森林地... 开展森林生产力评估对监测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评估人类活动对碳收支状态的影响至关重要,可以通过遥感数据估算森林生产力。分析了目前世界运用遥感数据建立的经验模型、过程模型和混合模型等3大类森林生产力评估方法,用于森林地表生物量(AGB)、森林生产力估算方面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总结了对不同森林植被类型所适用估算模型的应用成效,提出基于遥感数据估算森林生产力的遥感数据源、数据处理准确性和估算模型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数据 AGB 森林生产 过程模型 经验模型 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立地条件的森林生产力估算模型与适宜性研究
16
作者 凌子燕 岑巨延 +1 位作者 韦金丽 海敏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2年第3期15-19,共5页
以广西省宁明县马尾松和桉树为例,利用高分辨率DEM提取研究区地形因子,综合考虑包括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在内的立地条件和树龄,建立森林生产力估算模型,并生成区域潜在森林生产力分布图。研究结果显示:用基于DEM提取的地形因子数据进行... 以广西省宁明县马尾松和桉树为例,利用高分辨率DEM提取研究区地形因子,综合考虑包括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在内的立地条件和树龄,建立森林生产力估算模型,并生成区域潜在森林生产力分布图。研究结果显示:用基于DEM提取的地形因子数据进行森林生产力估算建模,能降低成本,有效提高建模效率;确定树木生长最优树龄后,仅利用立地条件因子就可以建立森林的潜在生产力模型,而两树种建模所需的立地条件因子各有不同;从生成的潜在生产力分布图可得看出宁明县的北部与东部均适宜林木生长,在中部发展林业的条件则相对较差,南部比较适宜种植马尾松,西部适宜桉树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产 立地条件 适宜性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森林生产力初探
17
作者 刘俊明 《湖北林业科技》 2007年第2期49-52,共4页
笔者在收集、整理我省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森林生产力现状的分析,初步提出了加强管理,全面保护,重点改造低产、劣质林,科学合理的抚育间伐,充分利用成、过熟林等提高我省森林生产力的途径,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森林生产 林分改造 人工促进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乌拉尔森林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18
作者 于树成 《林业勘查设计》 1994年第4期63-63,共1页
乌拉尔林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异,提高其森林生产力的措施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阐述的仅是一些措施,而多半是经过乌拉尔林业技术学院森林学教研究室在乌拉尔森林和森林草原地区进行了科学论证研究的一些措施。 很早以前,对乌拉尔森林... 乌拉尔林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异,提高其森林生产力的措施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阐述的仅是一些措施,而多半是经过乌拉尔林业技术学院森林学教研究室在乌拉尔森林和森林草原地区进行了科学论证研究的一些措施。 很早以前,对乌拉尔森林就已经实行集中楷状皆伐方式,而现今该种采伐方式仍占优势,其结果是,造成派生阔叶林(自桦林、杨树林及其他一些类)的面积逐渐增加.而在有些地方,特别是山区。没有恢复的采伐迹地和荒地不断增多.所以乌拉尔地区林业经营的主婴任务是。保证采伐迹地能以天然方式恢复针叶类森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产 采伐迹地 森林草原 杨树林 采伐方式 林业经营 皆伐 杨树人工林 种杨树 森林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森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陈龙 方竟 +2 位作者 姜庆虎 任博申 刘峰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61,共13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以下简称水源地)的固碳能力(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本文利用第二代基于个体树木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FORCCHN2估算了水源地2002-2020年的森林NEP,并分析了森林NE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以下简称水源地)的固碳能力(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本文利用第二代基于个体树木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FORCCHN2估算了水源地2002-2020年的森林NEP,并分析了森林NE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2-2020年水源地森林NEP在像元尺度上平均值为308.88~761.22 g C·m^(-2)·a^(-1),辐射和温度变化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水源地森林NEP在19年间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均降低值为4.41 g C·m^(-2)·a^(-1),且空间变化趋势具有差异性。分析总初级生产力(GPP)、土壤呼吸(SR)、植被呼吸(VR)年际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要素的逐像元相关性,结果表明,区域东部温度上升造成的SR增长速率高于GPP;另外,西北与西南区域太阳辐射的降低导致了该区域GPP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 森林净生态系统生产 FORCCHN2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茶陵县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玉娇 王靖雯 +3 位作者 杨佳诚 谢文灿 刘艺 葛大兵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以茶陵县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理论,采用ArcGIS 10.8软件和InVEST 3.14模型,从产品供给服务价值、调节服务价值、文化服务价值三个方面分析2010—2020年间的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结果表明:2010—2020年茶... 以茶陵县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理论,采用ArcGIS 10.8软件和InVEST 3.14模型,从产品供给服务价值、调节服务价值、文化服务价值三个方面分析2010—2020年间的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结果表明:2010—2020年茶陵县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呈上升的趋势,上升幅度为12.60%,各类服务价值按大小排序为调节服务价值>文化服务价值>产品供给服务价值;除气候调节价值下降和空气净化价值几乎无变化外,2010—2020年茶陵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其他各项功能价值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各服务价值按大小排序为水源涵养>气候调节>文化服务>土壤保持>固碳释氧>林产品>空气净化。研究结果验证了森林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于茶陵县下一步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ARCGIS INVEST 茶陵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