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TK在全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森林样地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林 樊骥善 汤明华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4期141-146,共6页
RTK定位技术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应用RTK技术,通过硬件主机、手薄、平板电脑、测量软件、CORS通信技术与全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外业采集系统有机结合,能相互补短,快速精准测量定位样地和样木。文中阐述RTK系统组成、测... RTK定位技术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应用RTK技术,通过硬件主机、手薄、平板电脑、测量软件、CORS通信技术与全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外业采集系统有机结合,能相互补短,快速精准测量定位样地和样木。文中阐述RTK系统组成、测量定位基本原理、工作模式及其与林草生态综合监测APP的关联应用,包括CORS账号的应用、Hi Survey软件的应用、RTK连接平板电脑后对样地和样本的定位。该技术提高了定位精度,使森林样地监测信息更加精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K 森林样地调查 样地木定位 CORS账号 Hi Survey 全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K与罗盘仪在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森林样地调查中的效率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贾洪亮 丁诗东 周永杰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20-25,共6页
作为卫星差分定位及实时处理的新型测量方法,RTK技术在广西近年的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森林样地调查中已初步得到应用,本文分别运用RTK和罗盘仪测量方法进行调查比较,阐明2种仪器在样地调查测量中的效率及其优劣性。结果表明:RTK测量方法的... 作为卫星差分定位及实时处理的新型测量方法,RTK技术在广西近年的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森林样地调查中已初步得到应用,本文分别运用RTK和罗盘仪测量方法进行调查比较,阐明2种仪器在样地调查测量中的效率及其优劣性。结果表明:RTK测量方法的应用精度及使用效率优势明显,为拓展其在林业调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K 罗盘仪 森林样地调查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K在河南省林草湿综合监测森林样地外业调查中的应用
3
作者 司龙伟 李志刚 +1 位作者 梁超 张珂 《河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5-27,46,共4页
按照《全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技术规程》和河南省森林样地调查操作细则要求,总结样地外业调查经验,结合河南省地貌、气候特点,对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Real-Time Kinematic,RTK)技术在河南省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森林样地调查中的首次应用进... 按照《全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技术规程》和河南省森林样地调查操作细则要求,总结样地外业调查经验,结合河南省地貌、气候特点,对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Real-Time Kinematic,RTK)技术在河南省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森林样地调查中的首次应用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和实践论证,阐述了RTK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RTK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研究了RTK与传统罗盘仪在样地外业调查中的融合方法,为今后RTK替代罗盘仪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K技术 森林样地调查 罗盘仪 林草生态综合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鼎湖山20公顷森林样地单个物种对群落的构建 被引量:7
4
作者 宫贵权 黄忠良 +4 位作者 黄建雄 叶万辉 曹洪麟 练琚愉 林国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1-995,共5页
大型固定监测森林样地已成为研究森林群落组织机制的一个重要平台。群落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群落的构建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以往的研究主要针对于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用群落里单个物种与其它所有个体之间相互关系来解释群落构建的... 大型固定监测森林样地已成为研究森林群落组织机制的一个重要平台。群落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群落的构建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以往的研究主要针对于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用群落里单个物种与其它所有个体之间相互关系来解释群落构建的研究还很少。采用单个物种-面积关系(ISAR)这一指标对鼎湖山20 hm2样地和BCI 50 hm2样地数据分析,来研究不同样地单个物种是如何对森林群落进行构建的。结果显示,与BCI样地和Sinharaja样地不同,鼎湖山样地大树对周围其它个体的作用几乎是中性的;而对于小树(胸径小于10 cm)来说,鼎湖山样地和BCI样地一样,随着尺度的增加"吸引型"物种减少,而"中性"物种增加。说明了不同的群落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单个物种对群落结构的构建有重要的作用不同,将来的研究应该结合群落其它方面的因素来分析群落内个体之间相互作用,例如从时间尺度的谱系和空间因素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 物种共存 大型森林样地 吸引型物种 排斥型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里程计的森林样地调查系统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盼盼 冯仲科 +2 位作者 范永祥 高祥 申朝永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7-174,共8页
以视觉里程计技术恢复连续摄影序列图像位姿,并以恢复位姿的图像为基础构建样地调查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图像位姿尺度恢复、定义样地坐标系、标记立木等过程估计样地中立木位置及胸径。用相机对12块半径为7.5 m的圆形样地进行连续摄影,... 以视觉里程计技术恢复连续摄影序列图像位姿,并以恢复位姿的图像为基础构建样地调查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图像位姿尺度恢复、定义样地坐标系、标记立木等过程估计样地中立木位置及胸径。用相机对12块半径为7.5 m的圆形样地进行连续摄影,获取有序图像序列,并使用构建的样地调查系统对图像序列进行处理,以获取样地中立木位置及胸径。实验结果表明,所有样地立木位置估计值x轴与y轴方向的偏差(BIAS)分别为0.04、-0.03 m,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21、0.17 m;样地中立木胸径估计值的BIAS及RMSE分别为0.09 cm(0.51%)和0.88 cm(5.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样地 视觉里程计 调查系统 立木位置 胸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CD超站仪的森林样地建立与精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金成 黄晓东 +1 位作者 杨立岩 冯仲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16-321,328,共7页
为了能够快捷、精准地进行固定样地定位和样木胸径测量,提出一种利用CCD超站仪按测带进行像对观测的方法,在GPS/RTK确定或假定的观测点上架设仪器,借助全站仪坐标测量和角度测量功能精确记录CCD摄影瞬间的外方位元素,并确定出其他观测... 为了能够快捷、精准地进行固定样地定位和样木胸径测量,提出一种利用CCD超站仪按测带进行像对观测的方法,在GPS/RTK确定或假定的观测点上架设仪器,借助全站仪坐标测量和角度测量功能精确记录CCD摄影瞬间的外方位元素,并确定出其他观测点坐标,选择合适基线长建立像对进行观测,提取目标位置的相对三维坐标,以"S"形路线按测带进行测量,配合少量的人工补测和相关坐标系的旋转变换,实现森林固定样地精准建立和胸径精测的目的。通过实地测试,表明利用该方法能够以较少的站点实现固定样地的建立,并将图像解算的胸径值与实地调查值进行对比,其平均相对误差为3.9%,解算均方根误差为1.2 cm。该方法在森林样地建立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固定样地 CCD超站仪 摄影测量 木坐标 胸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样地布设方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曲宏辉 张舒洁 +2 位作者 孙朝阳 杨德顺 陈妮娜 《山东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67-69,75,共4页
传统的样地布设方法,耗时较长,效率较低。本研究以烟台市主要树种蓄积量推算和更新模型研究为背景,分别探索了样地大小选择、样点预选和样地周界测设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经分析研究,样地大小选择400m2,样点预选使用高清遥感影像,样地周界... 传统的样地布设方法,耗时较长,效率较低。本研究以烟台市主要树种蓄积量推算和更新模型研究为背景,分别探索了样地大小选择、样点预选和样地周界测设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经分析研究,样地大小选择400m2,样点预选使用高清遥感影像,样地周界测设使用RTK设备,样地形状选择方形,能有效减少样地布设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样地 样地布设 RT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XCEL的森林样地调查计算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舒德远 何光辉 +4 位作者 张洁 杨林 桂加英 张耀荣 陈松 《贵州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61-66,72,共7页
在森林样地调查计算工作中,以贵州省现有地方标准中已有的二元立木材积模型为例,在EXCEL中输入树种名称、胸径和备注,通过IF、CODE、SMALL、INDEX、MATCH、COUNTIF、SQRT、AVERAGEIF等函数搭配,生成各树种按胸径由小到大的排序表和对应... 在森林样地调查计算工作中,以贵州省现有地方标准中已有的二元立木材积模型为例,在EXCEL中输入树种名称、胸径和备注,通过IF、CODE、SMALL、INDEX、MATCH、COUNTIF、SQRT、AVERAGEIF等函数搭配,生成各树种按胸径由小到大的排序表和对应样木编号,并计算出各树种各径阶平均胸径和对应株数,参考生成和计算结果,人为主观选择需要测量树高的样木,测量树高并输入,完成外业数据采集。结合树种分类统计思路,采用AVERAGEIFS、IF等函数和二元立木材积模型分树种按径阶计算平均树高和蓄积等,并进一步结合SUMIF、SUM、LARGE、CONCATENATE、SQRT、AVERAGE等函数计算优势树种、树种组成和样地指标、小班指标,完成数据计算过程。最后在数据展示工作表中展示出简洁、明了并包含必要信息的调查计算成果。实践证明此方法计算精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CEL 森林样地 调查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花山油松人工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9
作者 程瑞明 许格希 +6 位作者 贾磊 丁易 房子怡 谢博 赵震 刘璐静 李黛青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110,共10页
【目的】通过监测油松种群和群落动态,为华北地区人工林质量提升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以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选择50年生人工林建立5.2hm2动态监测样地,参考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的统一标... 【目的】通过监测油松种群和群落动态,为华北地区人工林质量提升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以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选择50年生人工林建立5.2hm2动态监测样地,参考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的统一标准,对样地内胸径≥1cm的所有木本植物进行了挂牌、调查和统计,分析样地内木本植物的物种区系、径级组成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样地内胸径≥1cm的木本植物共计9242株,其中活立木7145株,隶属15科22属23种。其中,66.66%的科和63.64%的属具有温带植物区系的特点。有5个物种的重要值>5%,分别为油松、槲树、黑桦、土庄绣线菊和华北落叶松,其重要值总和95.44%,稀有种和偶见种分别有8种和10种。优势种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结论】百花山油松人工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多样性较高,油松自疏过程为其他先锋树种提供生态位,导致群落优势种群空间分布呈聚集模式。本研究为后续开展油松人工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提供本底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森林动态样地 径级分布 空间格局 北京百花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乐东3种不同森林类型样地土壤化学性质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詹道华 陈祥泽 +3 位作者 王小燕 薛杨 宿少锋 林之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2期127-130,共4页
[目的]了解海南乐东县木麻黄纯林、大叶相思林和桉树林3个不同森林样地土壤化学性质的特征和变化。[方法]以海南乐东县3个不同森林类型土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层化学性质,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种森林类型土壤p H为5.1... [目的]了解海南乐东县木麻黄纯林、大叶相思林和桉树林3个不同森林样地土壤化学性质的特征和变化。[方法]以海南乐东县3个不同森林类型土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层化学性质,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种森林类型土壤p H为5.17~6.99,森林有机质含量为0.64~10.69 g/kg,全氮含量为0.03~0.70 g/kg,全磷含量为0.01~0.03 g/kg,全钾含量为0.88~4.29 g/kg,有效磷含量为1.29~12.38 mg/kg,速效钾含量为2.17~32.79 mg/kg,硝态氮含量为0.18~6.82 mg/kg,铵态氮含量为0.91~8.56 mg/kg。[结论]该研究为乐东县人工林经营的可持续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森林样地 土壤化学性质 乐东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森林样带典型森林水源涵养功能 被引量:92
11
作者 贺淑霞 李叙勇 +2 位作者 莫菲 周彬 高广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285-3295,共11页
通过对我国东部森林样带4个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长白山站、北京站、会同站和鼎湖山站)的9种森林类型水源涵养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了水热梯度下不同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在生长季的5—10月份,各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特... 通过对我国东部森林样带4个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长白山站、北京站、会同站和鼎湖山站)的9种森林类型水源涵养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了水热梯度下不同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在生长季的5—10月份,各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特性表现出较大差异。林冠截留率的大小依次为:阔叶红松林>杉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落叶松林>油松林,最高的长白山站阔叶红松林的截留率是最低的北京站油松林的2.2倍。森林降雨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林冠截留率与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枯落物最大持水深(5—10月份)以北京站落叶阔叶林最大,为6.0 mm;鼎湖山站的季风常绿阔叶林最小,为1.0 mm。0—60 cm土层蓄水量最大的是会同站的人工杉木林,为247 mm;最小的是北京站的落叶松林,仅为45.5 mm;林分总持水量依次为:杉木林>阔叶红松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落叶松林>油松林。各林分总持水量主要集中在土壤层,占总比例的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森林 水源涵养 冠层截留 凋落物 土壤蓄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森林样带植被-环境关系的多尺度研究 被引量:58
12
作者 沈泽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1-470,共10页
为了评价和比较地形和其它“直接”环境因子对植被变化影响的大小 ,通过调查一条亚热带山地森林样带及其生境因子 ,分析不同层次植被的水平格局 ;并利用多元回归和 DCCA方法比较了诸生境因子对植被格局变化的影响及其与分析尺度相关的... 为了评价和比较地形和其它“直接”环境因子对植被变化影响的大小 ,通过调查一条亚热带山地森林样带及其生境因子 ,分析不同层次植被的水平格局 ;并利用多元回归和 DCCA方法比较了诸生境因子对植被格局变化的影响及其与分析尺度相关的变化。结果表明 :( 1 )影响乔木、灌木和草本层植被格局变化的首要因子都是地形特征 ;最重要的土壤因子是土壤发生层厚度。在对林下物种构成的影响方面 ,坡向和坡度的作用大于林冠空隙度。 ( 2 )除坡向外 ,其它地形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林冠孔隙度和土壤理化属性分别与不同的地形特征显著相关 ,显示了地形对林隙干扰和土壤侵蚀过程的控制。乔、灌、草的覆盖度是生境条件的综合反映 ;它们与非生物因子的相关性显示了成熟林下灌木和草本层物种生态习性的整体差异。 ( 3)各分析尺度上诸生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基本稳定。但随尺度增大 ,生境的小尺度异质性被平滑掉。诸因子之间的相关显著性程度逐渐降低。 ( 4 )从 5× 5 m2到 5× 4 0 m2 ,立地因子对乔、灌、草 3层植被变化的解释量随尺度的倍增而接近成倍增长 ;但其主要原因是样方数量增加 ;分析尺度变化的影响小得多。 ( 5 )地形与土壤、光照等直接生境因子对植被格局解释量之和相当。但在不同尺度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森林 植被--环境关系 多尺度研究 植被格局 多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大型固定样地建设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倩 覃家理 +1 位作者 李根会 彭宗妮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19期67-68,83,共3页
随着以大型固定样地为主的森林监测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快速精确地进行样地建设是保证后续监测顺利进行的前提。本文在对样地建设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森林罗盘仪进行森林大型固定样地建设是一种较快捷有效的方法。文中简... 随着以大型固定样地为主的森林监测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快速精确地进行样地建设是保证后续监测顺利进行的前提。本文在对样地建设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森林罗盘仪进行森林大型固定样地建设是一种较快捷有效的方法。文中简述了利用森林罗盘仪进行森林大型固定样地建设的基本要求及方法,并对其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关改进方法,对于今后其他森林大型固定样地的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大型固定样地 森林罗盘仪 样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6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姚杰 丁易 +2 位作者 黄继红 许玥 臧润国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3期1-12,共12页
【目的】分析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6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为深入理解热带天然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基于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群落调查数据,对样地内胸径(DBH)≥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进行了... 【目的】分析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6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为深入理解热带天然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基于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群落调查数据,对样地内胸径(DBH)≥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进行了调查和统计,从物种组成特征、数量特征、科属地理成分、主要优势树种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入手,分析群落物种组成和特征。【结果】1)样地中物种丰富,组成复杂多样。6 hm^(2)样地内DBH≥1 cm的植物共有407种40783株个体,分属79科215属;平均植株密度为0.68株/m^(2),平均物种数为67.83种/hm^(2)。2)植物区系具有典型的热带植物区系特点。热带分布的科、属分别占样地总科、属的68.35%和88.83%。3)群落更新良好。样地内所有物种全部个体的径级分布呈典型的倒“J”型。4)优势树种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不同物种表现为不同的空间格局类型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尺度依赖性。【结论】本研究提供了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6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内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等基本信息,可为热带天然林物种共存机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依据,也可为海南旗舰物种海南长臂猿的有效保护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等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 森林动态监测样地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浙江古田山24公顷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林冠结构与地形数据集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宁宁 米湘成 +4 位作者 童光蓉 任海保 王巍伟 马克平 陈磊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185-196,共12页
林冠结构与地形因子共同影响着森林重要物种资源及生境的时空变化,而针对我国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高精度林冠结构和地形数据集极为缺乏。基于近地面遥感平台获取的激光雷达数据,可以获取精确的林冠结构和地形数据。本研究以位于钱江源国... 林冠结构与地形因子共同影响着森林重要物种资源及生境的时空变化,而针对我国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高精度林冠结构和地形数据集极为缺乏。基于近地面遥感平台获取的激光雷达数据,可以获取精确的林冠结构和地形数据。本研究以位于钱江源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的24公顷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2018年基于近地面遥感技术获取的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及质量控制,获取该样地的林冠结构和地形数据。通过实时动态测量(RTK)的地面数据对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精度检验和验证,表明DEM的高程中误差为0.07米,数据具有较高精度。古田山24公顷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为典型的中亚热带低海拔常绿阔叶林,本数据集可以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面遥感 激光雷达 林冠结构 地形 森林动态监测样地 钱江源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2017年——2023年森林动态变化研究
16
作者 朱娘金 钟德君 +4 位作者 李海滨 罗攀峰 刘荣杰 吴林芳 张蒙 《热带林业》 2024年第2期77-81,共5页
根据莲花山白盆珠保护区2017年建立的3个1 hm~2森林固定监测样地数据,分析了保护区2017年—2023年6年间的森林碳密度变化。研究表明,经过6年的自然更新,3个样地的物种数、个体密度和碳密度均有明显变化。通过分析样地主要树种的碳储量... 根据莲花山白盆珠保护区2017年建立的3个1 hm~2森林固定监测样地数据,分析了保护区2017年—2023年6年间的森林碳密度变化。研究表明,经过6年的自然更新,3个样地的物种数、个体密度和碳密度均有明显变化。通过分析样地主要树种的碳储量变化发现,大头茶、罗浮锥、广东润楠、黄樟、华润楠是适合南亚热带碳汇造林的优良阔叶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 森林样地 碳密度 南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纬度梯度的3个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兽类和鸟类红外相机监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兰 和雪莲 +6 位作者 Supparat Tongkok 袁盛东 刘峰 Anuttara Nathalang Warren YBrockelman 闫兴富 林露湘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5期131-138,共8页
2017年6月至9月和2018年5月至9月,利用红外相机分别对位于西双版纳的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泰国Khao Yai国家公园的三个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地面活动兽类和鸟类进行了监测。每个样地分别布设49台... 2017年6月至9月和2018年5月至9月,利用红外相机分别对位于西双版纳的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泰国Khao Yai国家公园的三个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地面活动兽类和鸟类进行了监测。每个样地分别布设49台红外相机,共拍摄到66种野生动物,包括6目13科24种兽类,7目15科41种鸟类以及1种两栖类。监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类,可为基于动态监测样地的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动态监测样地 红外相机监测 大中型兽类 地栖鸟类 生物多 热带森林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山常绿阔叶林群丛数量分类及物种多样性格局——以10.24 hm 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解雷 陈浩 +7 位作者 赵荣 王丁 钱为 侯思璇 冯玥瑶 陈水飞 丁晖 方炎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95,共10页
零散的植物群落调查不符合群落分布既有连续性、又存在间断性的特点。近年来兴起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研究平台为植被分类研究提供了新途径。以黄山10.24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以地形因子和物种重要值为变量,使用多元回归树... 零散的植物群落调查不符合群落分布既有连续性、又存在间断性的特点。近年来兴起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研究平台为植被分类研究提供了新途径。以黄山10.24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以地形因子和物种重要值为变量,使用多元回归树、指示种并结合冗余分析将监测样地划分为3个群丛;甜槠在3个群丛中均为重要值最高的物种,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属于甜槠群系。采用α-多样性指数对该局域尺度下各群丛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并首次引入PER-SIMPER推断黄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构建机制。结果表明:群落内的群丛分类主要受海拔和凹凸度的影响,坡度与坡向对群丛分类的影响较小;生态位和扩散过程共同主导黄山植物群落的构建;不同群丛间的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分布于低海拔山脊的群丛α-多样性与分布于山谷的群丛α-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为当地森林植被管理与保护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动态监测样地 多元回归树 排序 群丛 群落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017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的广东省典型植被型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传国 薛春泉 +6 位作者 汪求来 杨沅志 姜杰 陈倩倩 杨超裕 郑洁玮 张阳锋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年第2期60-65,共6页
为了揭示广东7种典型的植被型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及其规律。从广东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中抽取267个有林地的固定样地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调查,以Margalef指数作为物种丰富度指标、以Shannon-Wiener指数作为物种多样性指标、以Pielo... 为了揭示广东7种典型的植被型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及其规律。从广东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中抽取267个有林地的固定样地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调查,以Margalef指数作为物种丰富度指标、以Shannon-Wiener指数作为物种多样性指标、以Pielou指数作为均匀度指标对每种植被型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进行植物多样性评价。结果显示:乔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呈现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性针阔混交林>热性针阔混交林>暖性针叶林>热性针叶林>阔叶林型(人工植被);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表现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热性针阔混交林>暖性针叶林>暖性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阔叶林型(人工植被)>热性针叶林;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趋势为热性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阔叶林型(人工植被)>热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暖性针阔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型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木林子保护区大样地的木本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17
20
作者 姚兰 崔国发 +4 位作者 易咏梅 黄永涛 冯广 刘峻城 艾训儒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大样地(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多样性特征,阐明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探索物种多样性维持、群落动态、环境异质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调控机制等奠定基础。[方法]参照CTFS... [目的]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大样地(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多样性特征,阐明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探索物种多样性维持、群落动态、环境异质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调控机制等奠定基础。[方法]参照CTFS大样地建设与监测技术规范,于2014年在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建立15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调查并鉴定样地内DBH≥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分析其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15 hm^2大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228种84 189株,分属于112属61科,其中以1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130种11 863株,分属于71属44科;以3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67种1721株,分属于40属29科;以1 cm为起测径级和以1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在0~3 hm^2范围内物种数随取样面积的增大而快速增加,在6 hm^2时包含的物种数均超过了总物种数的80%,以3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在0~0.2 hm^2范围内物种数随取样面积的增大而快速增加,在8 hm^2时包含的物种数超过了总物种数的80%;样地内个体数量超过1 000的物种有18种,占样地所有物种数的7.89%,但个体数量之和占样地总个体数量的70.63%;样地上层乔木以小叶青冈和多脉青冈为主,中、下层的翅柃个体数量最多,重要值最大;样地内稀有种比例极高,有116种,占物种总数的50.88%,但个体数量仅占总个体数量的0.14%;群落物种组成中最主要的科为壳斗科和山茶科;样地中共有萌生木本植物137种18 880株,分属于76属42科,分别占样地总物种、个体数量、属及科数的60.1%,22.4%,62.8%和65.6%,其中,以10 cm为起测径级的萌生木本植物有64种,分属于43属26科,共计1 073株,以3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17种,分属于15属和9科,共计46株。[结论]木林子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木本植物种类丰富,主要由壳斗科和山茶科组成,稀有种及萌生物种所占比例高。该样地大量萌生物种的出现可能与保护区建立以前的人为干扰及区域特殊生境条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林子森林动态样地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物种丰富度 萌生 稀有种 物种-面积曲线 物种-多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