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形调节植被指数及其在森林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江洪 毛政元 汪小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2,共5页
森林一般分布在复杂地形山区,消除地形影响成为提高森林遥感监测精度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一种无需DEM数据支持、仅依据光学遥感影像近红外波段与红光波段数据就能有效消除山区地形影响的地形调节植被指数(TAVI)。以1998年... 森林一般分布在复杂地形山区,消除地形影响成为提高森林遥感监测精度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一种无需DEM数据支持、仅依据光学遥感影像近红外波段与红光波段数据就能有效消除山区地形影响的地形调节植被指数(TAVI)。以1998年与2008年两期LandsatTM影像为实证研究数据,进行TAVI抗地形影响性能验证并采用TAVI进行研究区森林覆盖变化监测。通过TAVI与太阳入射角余弦值回归分析和与NDVI比较分析表明,TAVI与太阳入射角余弦值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斜率在-0.04~0.04之间,相关系数在-0.08~0.08之间,明显优于NDVI,其消除地形影响的效果显著。利用TAVI反演得到的复杂地形山区森林覆盖信息呈面状空间分布,没有出现受地形控制的纹理形态。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1998—2008年森林资源总体呈持续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调节植被指数 森林动态监测 地形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动态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东升 王伟 +1 位作者 刘九庆 张莲洁 《森林工程》 2000年第6期15-17,共3页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森林监测技术发展情况.概括了森林动态监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并介绍了几种在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森林火灾动态监测系统。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开展森林动态监测技术研究的方案.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森林监测技术发展情况.概括了森林动态监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并介绍了几种在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森林火灾动态监测系统。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开展森林动态监测技术研究的方案.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未来森林动态监测技术的发展动向及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动态监测系统 森林资源管理 森林监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6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姚杰 丁易 +2 位作者 黄继红 许玥 臧润国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3期1-12,共12页
【目的】分析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6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为深入理解热带天然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基于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群落调查数据,对样地内胸径(DBH)≥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进行了... 【目的】分析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6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为深入理解热带天然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基于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群落调查数据,对样地内胸径(DBH)≥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进行了调查和统计,从物种组成特征、数量特征、科属地理成分、主要优势树种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入手,分析群落物种组成和特征。【结果】1)样地中物种丰富,组成复杂多样。6 hm^(2)样地内DBH≥1 cm的植物共有407种40783株个体,分属79科215属;平均植株密度为0.68株/m^(2),平均物种数为67.83种/hm^(2)。2)植物区系具有典型的热带植物区系特点。热带分布的科、属分别占样地总科、属的68.35%和88.83%。3)群落更新良好。样地内所有物种全部个体的径级分布呈典型的倒“J”型。4)优势树种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不同物种表现为不同的空间格局类型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尺度依赖性。【结论】本研究提供了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6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内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等基本信息,可为热带天然林物种共存机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依据,也可为海南旗舰物种海南长臂猿的有效保护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等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 森林动态监测样地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纬度梯度的3个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兽类和鸟类红外相机监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兰 和雪莲 +6 位作者 Supparat Tongkok 袁盛东 刘峰 Anuttara Nathalang Warren YBrockelman 闫兴富 林露湘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5期131-138,共8页
2017年6月至9月和2018年5月至9月,利用红外相机分别对位于西双版纳的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泰国Khao Yai国家公园的三个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地面活动兽类和鸟类进行了监测。每个样地分别布设49台... 2017年6月至9月和2018年5月至9月,利用红外相机分别对位于西双版纳的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泰国Khao Yai国家公园的三个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地面活动兽类和鸟类进行了监测。每个样地分别布设49台红外相机,共拍摄到66种野生动物,包括6目13科24种兽类,7目15科41种鸟类以及1种两栖类。监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类,可为基于动态监测样地的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动态监测样地 红外相机监测 大中型兽类 地栖鸟类 生物多样性 热带森林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山常绿阔叶林群丛数量分类及物种多样性格局——以10.24 hm 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解雷 陈浩 +7 位作者 赵荣 王丁 钱为 侯思璇 冯玥瑶 陈水飞 丁晖 方炎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95,共10页
零散的植物群落调查不符合群落分布既有连续性、又存在间断性的特点。近年来兴起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研究平台为植被分类研究提供了新途径。以黄山10.24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以地形因子和物种重要值为变量,使用多元回归树... 零散的植物群落调查不符合群落分布既有连续性、又存在间断性的特点。近年来兴起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研究平台为植被分类研究提供了新途径。以黄山10.24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以地形因子和物种重要值为变量,使用多元回归树、指示种并结合冗余分析将监测样地划分为3个群丛;甜槠在3个群丛中均为重要值最高的物种,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属于甜槠群系。采用α-多样性指数对该局域尺度下各群丛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并首次引入PER-SIMPER推断黄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构建机制。结果表明:群落内的群丛分类主要受海拔和凹凸度的影响,坡度与坡向对群丛分类的影响较小;生态位和扩散过程共同主导黄山植物群落的构建;不同群丛间的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分布于低海拔山脊的群丛α-多样性与分布于山谷的群丛α-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为当地森林植被管理与保护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动态监测样地 多元回归树 排序 群丛 群落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浙江古田山24公顷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林冠结构与地形数据集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宁宁 米湘成 +4 位作者 童光蓉 任海保 王巍伟 马克平 陈磊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185-196,共12页
林冠结构与地形因子共同影响着森林重要物种资源及生境的时空变化,而针对我国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高精度林冠结构和地形数据集极为缺乏。基于近地面遥感平台获取的激光雷达数据,可以获取精确的林冠结构和地形数据。本研究以位于钱江源国... 林冠结构与地形因子共同影响着森林重要物种资源及生境的时空变化,而针对我国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高精度林冠结构和地形数据集极为缺乏。基于近地面遥感平台获取的激光雷达数据,可以获取精确的林冠结构和地形数据。本研究以位于钱江源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的24公顷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2018年基于近地面遥感技术获取的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及质量控制,获取该样地的林冠结构和地形数据。通过实时动态测量(RTK)的地面数据对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精度检验和验证,表明DEM的高程中误差为0.07米,数据具有较高精度。古田山24公顷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为典型的中亚热带低海拔常绿阔叶林,本数据集可以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面遥感 激光雷达 林冠结构 地形 森林动态监测样地 钱江源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3S”为基础的森林蓄积动态监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崇贵 斯林 赵宪文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3-226,共4页
The components and functions of all parts of forest volume dynamic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R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are presented. The various... The components and functions of all parts of forest volume dynamic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R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are presented. The various volume estimate models included in the system are sketched. The a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in forest resource quantitative monitoring is analyzed through practical exam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蓄积动态监测系统 稳健估计 带权最小二乘估计 计算机仿真 RS GIS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监测与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谢敏 龚直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0-36,共7页
以陕西省镇巴县林区为研究对象,以高分一号和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进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利用转移矩阵的分析方法,计算得到镇巴县森林类型相互转移的面积百分比,区分其变化的系统性和随机性。结果表明:1)在2009—2016年间发生最明显的转移... 以陕西省镇巴县林区为研究对象,以高分一号和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进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利用转移矩阵的分析方法,计算得到镇巴县森林类型相互转移的面积百分比,区分其变化的系统性和随机性。结果表明:1)在2009—2016年间发生最明显的转移是非林地转为有林地,增加量最多的类型是有林地。2)总变化量变化最多的类型是有林地,其次是非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而随着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森林资源组成结构更加优化。3)使用统计学方法快速区分出了各森林类型动态变化的系统性和随机性。镇巴县在2009—2016年间最优势的系统转移为:灌木林地转为有林地,灌木林地转为非林地。最优势的随机转移为:有林地转为灌木林地和疏林地。4)影响该地区林地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是林业规划调整。5)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快捷地得到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对深入探究其变化机理,为政府制定出森林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森林资源动态变化 森林资源管理 陕西省镇巴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分卫星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兰玉芳 石小华 +2 位作者 马胜利 王照利 靳新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4-159,共6页
以青海省8个县为试点区,利用Sentinel-2A和Landsat-8中分辨率遥感数据,结合2018—2020年试点单位的森林督查成果及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数据,协同运用LSMA光谱混合分析模型、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对试点县2020年森林资源... 以青海省8个县为试点区,利用Sentinel-2A和Landsat-8中分辨率遥感数据,结合2018—2020年试点单位的森林督查成果及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数据,协同运用LSMA光谱混合分析模型、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对试点县2020年森林资源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15个月的时间跨度中,共监测疑似林地变化图斑693个,总面积1286.3827 hm2,主要发生在公益林地范围内,占疑似变化图斑总面积97.48%,总体准确率达到87.30%,满足森林资源动态监管要求;10m分辨率的中分卫星影像能检测到的最小图斑面积达到0.1 hm2,但主要集中在郁闭度较大的林区;在计算机自动检测的基础上,加入人工识别,能进一步提高变化检测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分辨率遥感数据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 变化检测模型 精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与土地调查成果协同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诚 郑云峰 +1 位作者 杨锦鑫 陆亚刚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57,77,共7页
通过对比分析杭州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数据与土地调查成果,探讨林业专项数据中林地及重要森林资源与土地调查成果的差异化程度、差异分布及差异产生的原因,为加快杭州市林业专项纳入现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杭州市... 通过对比分析杭州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数据与土地调查成果,探讨林业专项数据中林地及重要森林资源与土地调查成果的差异化程度、差异分布及差异产生的原因,为加快杭州市林业专项纳入现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杭州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数据与土地调查更新成果的地类一致性整体较高,平均达到88.06%。差异图斑以集体林,人工林,商品林和低保护等级的林地为主,但国有林,天然林,重点公益林等重要森林资源的差异总面积依然庞大,是需要林业部门重点关注的几大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市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 土地调查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县级版v2.0)在基层林业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方刚 宋辉 +3 位作者 魏娟 赵怡康 秦乃花 郑占敏 《山东林业科技》 2020年第4期74-76,共3页
详细介绍了山东省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县级版v2.0)在基层林业工作,即年度造林实绩核查和中央财政造林补贴等项目设计中的使用步骤,为日常林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捷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 造林实绩 项目设计 技术手段 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径及其环境信息远程动态监测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百杰 李文彬 +1 位作者 王虓 郝志斌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11期124-128,共5页
根据直线位移传感器配合机械结构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并结合太阳能供电系统,建立了一种树径无线遥测及林地环境监测系统。经过初步测试,该系统可以顺利运行,太阳能供电系统的应用大大地延长了系统节点的供电时间。该系统实现对立木胸... 根据直线位移传感器配合机械结构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并结合太阳能供电系统,建立了一种树径无线遥测及林地环境监测系统。经过初步测试,该系统可以顺利运行,太阳能供电系统的应用大大地延长了系统节点的供电时间。该系统实现对立木胸径、林地温、湿度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在实现对林地监测的同时,研究树木直径生长生理特性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可为建立森林资源信息库的提供可靠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数字化 树径 森林信息远程动态监测系统 无线传感器网络 太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源GIS的森林资源监测智慧云平台构建 被引量:13
13
作者 兰玉芳 石小华 +2 位作者 李宏韬 马胜利 张敏中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1-137,共7页
引入“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技术体系,选择OpenLayers为客户端、GeoServer为地图服务器、MySQL为空间数据库的开源GIS平台构建WebGIS体系结构,基于Android平台设计开源移动GIS解决方案,同时结合“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成功开发与部署了... 引入“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技术体系,选择OpenLayers为客户端、GeoServer为地图服务器、MySQL为空间数据库的开源GIS平台构建WebGIS体系结构,基于Android平台设计开源移动GIS解决方案,同时结合“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成功开发与部署了森林资源监测智慧云平台,并对相关技术和平台设计思路进行探讨。通过建设,成功实现了森林资源监测工作的全过程信息化。实际应用表明,该平台很好地实现了森林资源高效快速的数据更新、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和可视化的监督管理,为改进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工作工序提供了一种科学可行的思路,是森林资源监测、核查与管理工作的有效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源GIS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 智慧云平台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红外相机监测结果估计小型啮齿类物种的种群密度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欣海 于家捷 +2 位作者 张鹏 朴正吉 肖治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11-2318,共8页
红外相机(或称相机陷阱)技术可以提供物种组成、种群数量和行为等信息,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的监测与管理。对于可以个体识别的物种,红外相机结合标志重捕法可准确估计其种群密度。但对于不可个体识别的动物,目前尚无成熟方法来估计其种... 红外相机(或称相机陷阱)技术可以提供物种组成、种群数量和行为等信息,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的监测与管理。对于可以个体识别的物种,红外相机结合标志重捕法可准确估计其种群密度。但对于不可个体识别的动物,目前尚无成熟方法来估计其种群密度。建立了一个新方法,通过模拟个体运动并匹配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来估计动物的种群密度。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5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中,以每公顷一台的密度布设红外相机,调查小型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在2011年和2012年冬季分别监测41d和40d。然后,设计模型模拟不同密度下啮齿类物种的运动过程,同时记录它们在25hm2的区域内被25台相机拍摄的次数。应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回归模型来匹配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估计啮齿类物种在样地内的密度及其置信区间。这是一种全新的利用红外相机监测数据估计种群密度的方法,可以填补对不可个体识别物种密度估计方法的空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动态监测样地 红外相机 种群密度 运动模式 随机森林 啮齿类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有害生物生态系统的系统监测
15
作者 苏蕻 张斌 +1 位作者 刘枫 杨金铭 《防护林科技》 2009年第6期69-71,共3页
从理论基础和技术观点出发,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各种森林有害生物生态系统监测技术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了森林病虫害、鼠害、外来入侵植物及森林动态监测的方法。并对其应用和发展做了评述。
关键词 有害生物 害虫监测 病害监测 鼠害监测 外来入侵植物监测 森林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南坡小叶青冈+曼青冈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明伟 赵常明 +7 位作者 陈聪琳 徐凯 徐文婷 熊高明 葛结林 邓滢 申国珍 谢宗强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7-747,共11页
本研究在神农架南坡建立1 hm2的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固定样地,分析了该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垂直结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群落物种丰富,共调查到维管植物216种,隶属78科154属,其中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38科69属10... 本研究在神农架南坡建立1 hm2的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固定样地,分析了该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垂直结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群落物种丰富,共调查到维管植物216种,隶属78科154属,其中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38科69属107种。区系成分中,热带分布的科、属分别占总科、属数的50.00%和40.58%;温带分布的科、属分别占总科、属数的34.21%和53.63%。常绿树种占比55.14%(59种),落叶树种占比44.86%(48种),其中常绿树种的多度、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占比分别为82.23%、64.79%和73.03%。偶见种占比33.64%(36种),稀有种占比8.41%(9种)。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各个层次物种丰富。径级结构呈倒“J”型,属于增长型群落。优势种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聚集分布。研究表明,该群落的常绿树种重要值明显高于落叶树种,属于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 Blume)+曼青冈(Cyclobalanopsis oxyodon Miq.)群系,是该区域代表性的常绿阔叶林。区系成分体现出神农架作为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分界线的特征。群落有着较好的更新能力,呈现向常绿阔叶林顶极群落演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动态监测样地 中亚热带北缘 区系分析 径级结构 点格局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森林资源变化图斑自动提取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水花 秦琳 +5 位作者 黄宁辉 刘新科 孟先进 陈鑫 薛亚东 胡圣元 《桉树科技》 2023年第2期35-40,共6页
随着多学科交叉及智能技术的发展,一些高新技术方法应用到遥感分类中,如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和语义分割模型算法等,充实和完善了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方法。文章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基于深度学习的全流程自动提取技术,探求森林资源变化图斑... 随着多学科交叉及智能技术的发展,一些高新技术方法应用到遥感分类中,如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和语义分割模型算法等,充实和完善了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方法。文章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基于深度学习的全流程自动提取技术,探求森林资源变化图斑自动提取。研究发现,对模型进行多次迭代优化后,自动提取的准确率可达85%以上,为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变化图斑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仙居典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样地的群落特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水飞 李垚 +4 位作者 葛晓敏 周旭 王乐 陈婷婷 丁晖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09-1116,共8页
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浙江省内少有的一个天然植物"基因库"和"植物博物馆"。2016年,在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1 hm2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完成了第1次野外调查,并从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 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浙江省内少有的一个天然植物"基因库"和"植物博物馆"。2016年,在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1 hm2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完成了第1次野外调查,并从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分析了其群落特征。结果显示:样地内有维管植物68科126属194种。其中乔木层胸径≥1cm的木本植物36科67属121种;热带性质的科和属分别占总科和属数的66.67%和59.70%,温带性质的科和属分别占33.33%和38.81%。样地内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别有1和2种。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的"近危"以上等级的物种10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1种,中国特有种53种,具有良好的保护和研究价值。稀有种23种,占总树种数的19.01%。重要值最大的为甜槠(Castanopsis eyrei)8.69%,其次为鹿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6.80%和木荷(Schima superba)5.92%。平均胸径为6.95 cm,小径级木较多。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物种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动态监测样地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括苍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样地优势树种点格局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丰洁 宝虎 +3 位作者 宝金山 阿拉坦花 韩扎拉干白拉 代长胜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1期11-15,共5页
以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动态监测大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数量生态学的点格局分析法(Ripley’s K函数),对其优势种的组成及结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样地内重要值排在前4位的乔木树种是黑桦(Betula dahurica)、山杨(Po... 以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动态监测大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数量生态学的点格局分析法(Ripley’s K函数),对其优势种的组成及结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样地内重要值排在前4位的乔木树种是黑桦(Betula dahurica)、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山荆子(Malus baccata),其相对多度之和为98.1%,相对显著度之和为99.68%,是构成样地内植物群落的骨架型乔木植物。样地内林木总径级结构呈近似的指数分布,幼龄期的个体数量最多,植物群落更新良好,属于增长型群落。白桦、黑桦和山杨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都呈集群分布的形式,随尺度的增大,其聚集强度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山荆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随尺度增大呈现出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树种 点格局 森林动态监测 大样地 空间分布 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14
20
作者 冯广 姚兰 +4 位作者 艾训儒 黄继红 路兴慧 丁易 臧润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7635-7643,共9页
大样地是监测森林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因子动态变化的重要平台,以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对象,依托15 hm2动态监测样地,对每个400 m2样方进行取样并测定7个化学性质指标,运用地统计与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大样地... 大样地是监测森林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因子动态变化的重要平台,以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对象,依托15 hm2动态监测样地,对每个400 m2样方进行取样并测定7个化学性质指标,运用地统计与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大样地内不同土壤因子的富集程度、空间格局、变异性、相关性。结果如下:1)研究区土壤酸性较强,有机质、有效氮、全氮、有效钾丰富,有效磷、全磷亏缺;2)有效氮、全氮、有效磷呈东高西低,p H呈西高东低,有效钾呈斑块状分布,有机质呈中间高,西北与东南低的"凸"型分布,其中以有效钾空间结构最复杂(A=50 m,D=1.96),p H空间结构最简单(A=180 m,D=1.83);3)土壤因子的块基比范围为0.14—0.69,14对因子显著相关(P<0.05),其中以全磷的空间自相关最强,并与其余因子显著相关;4)土壤因子的变异系数范围为0.05—0.34,其中全磷、有效磷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0.29和0.34,p H变异系数最低(0.05),土壤全磷在主成分中具有最大载荷(2.27)。结果表明:1)木林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酸性较强,除了磷素亏缺,其余土壤养分富集;2)土壤的变异性不强,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自相关特征,并具有一定的尺度效应;3)除了土壤有效磷以外的土壤因子之间存在较为普遍的相互联系;4)土壤全磷对于土壤的综合变异最具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大型森林动态监测样地 土壤空间异质性 半方差分析 Moran's Ⅰ系数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