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开门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玉梅 黄丽华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4期28-29,共2页
总结6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单开门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病人的护理,认为术前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和体位训练,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保持正确的体位,做好功能锻炼的指导,是保持颈椎稳定,促进病人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后路双开门棘突嵌入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5
2
作者 郑燕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 :探讨颈后路双开门棘突嵌入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颈椎管狭窄症、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78例经CT诊断明确的患者采用上述手术方法 ,将手术部位取下的C6、C7棘突劈开 ,横行嵌入开门后的椎板之间 ,完成椎管成形。采用JO... 目的 :探讨颈后路双开门棘突嵌入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颈椎管狭窄症、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78例经CT诊断明确的患者采用上述手术方法 ,将手术部位取下的C6、C7棘突劈开 ,横行嵌入开门后的椎板之间 ,完成椎管成形。采用JOA评分法对其中的 36例患者进行了 14个月以上的评价随访。结果 :术后JOA评分及椎管矢状径皆有明显改善 ,改善率为 74 4%。CT显示植骨融合及椎管成形满意。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狭窄 椎管成形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40
3
作者 孔凡磊 聂志红 +2 位作者 刘中坡 武玉江 付秀信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总结保留颈半棘肌肌止、C3椎板切除、C4-C7"锚定"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0月,共对7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保留颈半棘肌肌止、C3椎板切除、"锚定法... 目的:总结保留颈半棘肌肌止、C3椎板切除、C4-C7"锚定"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0月,共对7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保留颈半棘肌肌止、C3椎板切除、"锚定法"固定悬吊C4-C7椎板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其中57例患者获得随访,男31例,女26例,年龄50-71岁,平均63岁。术前JOA评分4-11分,平均8.5±2.0分,颈椎活动度23°-49°,平均37.4°±10.3°,颈椎曲度指数6.0%-22.0%,平均(13.9±7.4)%。观察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颈椎X线片,测量颈椎曲度指数和颈椎活动度,观察颈椎曲度指数和颈椎活动度变化情况;末次随访时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JOA评分,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0-11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150-600ml,平均230ml。术中无脊髓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41例患者有颈痛,给予消炎镇痛治疗,术后3周内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2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并再次清创后切口延时愈合。9例有明显轴性症状,发生率为15.8%;6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随访6-32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指数为4.2%-21.1%,平均(11.3±8.1)%,较术前丢失(2.9±2.4)%;颈椎活动度为18°-46°,平均28.2°±10.8°,平均丢失8.2°±5.1°。患者神经功能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0-17分,平均13.8±2.3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29.0%-77.3%,平均(57.0±19.7)%。末次随访均未发现"再关门"现象。结论:保留颈半棘肌肌止、C3椎板切除、"锚定法"固定悬吊C4-C7椎板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明显改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手术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锚定法 轴性症状 颈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后轴性疼痛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华 刘浩 +5 位作者 龚全 李涛 邓宇骁 丁琛 王贝宇 宋跃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目的 :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后轴性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6年3月219例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6例,女43例,年龄31~89岁(60.7&#... 目的 :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后轴性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6年3月219例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6例,女43例,年龄31~89岁(60.7±12.3岁)。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轴性疼痛,分为轴性疼痛组和无轴性疼痛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症状持续时间、诊断类型、内科合并症情况、手术节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前术后神经功能、颈椎稳定性、颈椎序列分型、颈椎曲度、椎管矢状径、颈椎活动度、颈后伸肌群面积、门轴愈合情况、关节突关节完整性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有63例患者术后出现轴性疼痛,156例患者无轴性疼痛,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两组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颈肩疼痛、术后颈椎稳定性、术后颈椎序列分型、术后颈椎曲度变化、术后颈椎活动度变化、关节突关节破坏等指标与术后轴性痛发生可能相关(P<0.1),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颈椎活动度的变化(P=0.047)和关节突关节破坏(P=0.041)与术后轴性疼痛的发生相关。结论:颈椎活动度减少和微型钢板固定螺钉对关节突关节的破坏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微型钢板固定术后轴性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术中应注意保护关节突关节,减少对颈后肌群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轴性疼痛 微型钢板 多因素分析 颈椎活动度 关节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