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南海点带石斑鱼养殖群体遗传分析 |
张智超
陈永坤
罗子皓
罗植森
林弘都
何雄波
颜云榕
|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2
|
波纹唇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 |
周胜杰
马振华
唐贤明
吴洽儿
胡静
杨蕊
戴世明
|
《海洋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的跟踪观察 |
陈超
孔祥迪
李炎璐
宋振鑫
贾瑞锦
于欢欢
翟介明
马文辉
庞尊方
刘江春
|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32
|
|
4
|
4种常用消毒药物对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
孔祥迪
陈超
李炎璐
贾瑞锦
于欢欢
胡鹏
翟介明
马文辉
庞尊方
刘江春
|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5
|
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F_1染色体制备方法及核型分析 |
刘莉
张岩
陈超
李炎璐
孔祥迪
于欢欢
陈建国
翟介明
|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1
|
|
6
|
赤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
吴水清
罗辉玉
郑乐云
伍惠煌
林克冰
葛辉
姜双城
张哲
邱峰岩
|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7
|
|
7
|
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鞍带石斑鱼生长特点研究 |
黄锦雄
杨宇晴
张海发
黄靖荃
张磊
蔡秀娜
|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8
|
棕点石斑鱼(♀)×清水石斑鱼(♂)杂交子代与亲本表型比较及遗传特征分析 |
王同
方明宇
杨扬
宋乐玲
蔡春有
蒙子宁
刘晓春
|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点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的生长与发育 |
邹记兴
向文洲
胡超群
林坚士
章之蓉
|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
2003 |
42
|
|
10
|
棕点石斑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
郭永军
邢克智
徐大为
陈成勋
王庆奎
王晓雪
张树森
杨永海
|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09 |
29
|
|
11
|
点带石斑鱼的亲鱼培育、产卵受精和胚胎发育 |
邹记兴
常林
向文洲
胡超群
林坚士
|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59
|
|
12
|
人工养殖点带石斑鱼弧菌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
陈晓燕
胡超群
陈偿
张吕平
任春华
|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25
|
|
13
|
鞍带石斑鱼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研究 |
张海发
王云新
刘付永忠
黄国光
欧冲辉
黄培卫
梁伟峰
|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
2008 |
28
|
|
14
|
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幼鱼消化道粘液细胞和胃泌素细胞的研究 |
李加儿
吴水清
区又君
刘江华
温久福
王鹏飞
|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15
|
盐度对点带石斑鱼生长、肌肉成分和消化率的影响 |
林建斌
李金秋
朱庆国
陈启春
梁萍
姜琳琳
|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6
|
|
16
|
盐度胁迫下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胚胎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变化 |
施兆鸿
陈波
彭士明
陈超
王建钢
傅荣兵
柳敏海
|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2
|
|
17
|
投喂频率对流水养殖鞍带石斑鱼生长、摄食及免疫酶活力的影响 |
仇登高
郑乐云
黄种持
吴水清
朱志煌
刘银华
吴精灵
邱峰岩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3
|
|
18
|
饲料中添加南极大磷虾粉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与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
黄艳青
高露姣
陆建学
黄洪亮
陈雪忠
|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6
|
|
19
|
蓝身大斑石斑鱼冷冻精子(♂)与棕点石斑鱼(♀)杂交后代发育及生长特征分析 |
田永胜
唐江
马文辉
成美玲
李振通
吴玉萍
张晶晶
王林娜
庞尊方
王晓梅
翟介明
|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7
|
|
20
|
几种因子对鞍带石斑鱼精子活力的影响 |
梁伟峰
张海发
王云新
黄国光
黄培卫
沈南南
|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
2009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