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棕榈油生物柴油掺混燃料宏观与微观喷雾特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恒杰 李雁飞 +3 位作者 李莉 马骁 徐宏明 王建昕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5-392,共8页
在定容弹内,利用高速摄影法和相位多普勒粒子测试技术(PDPA)对比研究了棕榈油生物柴油(PME)、柴油以及PME体积分数为30%,的掺混燃料的喷雾特性,探究了喷射压力、背压和燃料物性对喷雾的宏观和微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射压力提高,... 在定容弹内,利用高速摄影法和相位多普勒粒子测试技术(PDPA)对比研究了棕榈油生物柴油(PME)、柴油以及PME体积分数为30%,的掺混燃料的喷雾特性,探究了喷射压力、背压和燃料物性对喷雾的宏观和微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射压力提高,DV90显著降低,而DV10和DV50略有下降,说明喷射压力的提高促进了油滴的破碎;随着背压升高,DV10和DV50大幅上升,而DV90略有升高,表明背压的提高促进了油滴的聚合;在研究的工况范围内,油滴粒径分布与Rosin-Rammler函数吻合良好;随着喷射压力和背压的提高,粒径分布的离散程度逐渐降低;相比于柴油,PME的索特平均粒径(SMD)较大,DV10、DV50和DV90较大,粒径分布的离散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相位多普勒粒子测试技术 棕榈油生物柴油 喷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酯基结构的棕榈油生物柴油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五花 王业飞 +2 位作者 丁名臣 史胜龙 杨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56-1362,共7页
以棕榈油为研究对象,分别与甲醇、乙醇、异丙醇和异丁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了不同酯基结构的生物柴油。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应力控制流变仪分析了不同酯基结构棕榈油生物柴油的结晶行为和低温流变性能,同时分析了酯基结构对生物柴油的... 以棕榈油为研究对象,分别与甲醇、乙醇、异丙醇和异丁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了不同酯基结构的生物柴油。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应力控制流变仪分析了不同酯基结构棕榈油生物柴油的结晶行为和低温流变性能,同时分析了酯基结构对生物柴油的氧化稳定性,40℃时的动力黏度、20℃时的密度等重要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醇的碳链长度的增加,棕榈油生物柴油的析蜡点和胶凝点均降低,特别是棕榈油异丁酯的析蜡点和胶凝点分别降低到了-2.57和-8.09℃,低温流动性得到了明显改善,且氧化诱导期略有延长,氧化稳定性有所改善。生物柴油的密度和黏度随着酯基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其数值都符合中国生物柴油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生物柴油 酯基结构 结晶行为 低温流动性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的改进及其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陈五花 王业飞 +2 位作者 丁名臣 史胜龙 杨震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9-644,共6页
文章对棕榈油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和氧化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棕榈油生物柴油具有较好的氧化稳定性,但是低温流动性较差。通过不同的方法(与-10#柴油、油酸甲酯、菜籽油生物柴油按照不同体积比混合)对棕榈油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进行... 文章对棕榈油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和氧化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棕榈油生物柴油具有较好的氧化稳定性,但是低温流动性较差。通过不同的方法(与-10#柴油、油酸甲酯、菜籽油生物柴油按照不同体积比混合)对棕榈油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进行了改进,并利用流变仪和Rancimat法分析了改进方法对棕榈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油酸甲酯混合可以降低棕榈油生物柴油的胶凝点,但其氧化稳定性随之变差;当棕榈油生物柴油的体积含量为5%~20%时,与-10#柴油的混合使得油样的胶凝点低于-10℃,氧化诱导期大于20 h;当棕榈油生物柴油的体积含量低于40%时,与菜籽油生物柴油的混合使得油样的胶凝点低于0℃,氧化诱导期大于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生物柴油 低温流动性 氧化稳定性 调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改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马顺 汪勇 +1 位作者 何雅莉 唐书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8-41,共4页
研究添加降凝剂和乳化分离两种方法改善棕榈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结果表明,在分别添加GE东芝有机硅油、Duralt、聚甘油脂肪酸酯、蔗糖酯S-1570、蔗糖酯S-270降凝剂后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得到显著改善,其中聚甘油脂肪酸酯效果最为显著... 研究添加降凝剂和乳化分离两种方法改善棕榈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结果表明,在分别添加GE东芝有机硅油、Duralt、聚甘油脂肪酸酯、蔗糖酯S-1570、蔗糖酯S-270降凝剂后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得到显著改善,其中聚甘油脂肪酸酯效果最为显著,添加0.02%可使棕榈油生物柴油的冷滤点从1℃降至-7℃。在14℃下采用乳化分离棕榈油生物柴油得到液体棕榈油生物柴油,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乳化分离的最佳条件为:加入0.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5%硫酸镁,150%电解质溶液。最佳条件下液体棕榈油生物柴油得率76.2%,冷滤点-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生物柴油 冷滤点 降凝剂 乳化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能及结晶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蔡玲玲 袁银男 +2 位作者 陈秀 来永斌 陈蕾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8-361,共4页
针对棕榈油生物柴油(PME)流动性差的问题,分析了PME的化学组成,测定PME、0号柴油(0PD)及PME与0PD调合油的冷滤点,观测PME和调合油在低温环境下的结晶过程。实验结果表明,PME中的饱和脂肪酸甲酯与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13%... 针对棕榈油生物柴油(PME)流动性差的问题,分析了PME的化学组成,测定PME、0号柴油(0PD)及PME与0PD调合油的冷滤点,观测PME和调合油在低温环境下的结晶过程。实验结果表明,PME中的饱和脂肪酸甲酯与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13%和59.57%,饱和脂肪酸甲酯含量较高使PME流动性变差;PME和0PD的质量比为10∶90时,调合油的冷滤点可达到-4℃;随温度的降低,PME结晶为规则的薄片状,并逐渐变大相互联结在一起;PME与0PD调和能使PME不能形成规则的结晶形状,从而改善PME的低温流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生物柴油 低温流动性 调合油 结晶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油生物柴油降凝剂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燕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5-329,共5页
以棕榈油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PME),采用GC-MS表征PME的化学组成,用α-甲基丙烯酸混合酯(AE)、马来酸酐(MA)和苯乙烯(ST)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得到三元共聚物降凝剂AMS,对AE和AMS降凝剂进行了FTIR表征。考察了影响AMS降凝效果... 以棕榈油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PME),采用GC-MS表征PME的化学组成,用α-甲基丙烯酸混合酯(AE)、马来酸酐(MA)和苯乙烯(ST)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得到三元共聚物降凝剂AMS,对AE和AMS降凝剂进行了FTIR表征。考察了影响AMS降凝效果的主要因素。表征结果显示,PME中棕榈酸甲酯的相对含量最高(为34.75%(w)),硬脂酸甲酯的相对含量为10.78%(w),饱和脂肪酸甲酯总含量为45.53%(w)。实验结果表明,单体比n(AE)∶n(MA)∶n(ST)=3∶1∶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 h、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用量为1.2%(w)、降凝剂添加量为0.10%(w)时,可将PME的凝点降低到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生物柴油 降凝剂 苯乙烯 马来酸酐 Α-甲基丙烯酸 三元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