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激光点云的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全过程组合间隙测算
1
作者 张海涛 王英 +1 位作者 吕强 马周贵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352,共10页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是保障输电线路可靠运行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传统带电作业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问题,提出利用地面激光雷达采集点云数据,基于金字塔数据结构的瓦片结构完成点云数据的存储、调用。采用改进的双向滤波算法快速区分地...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是保障输电线路可靠运行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传统带电作业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问题,提出利用地面激光雷达采集点云数据,基于金字塔数据结构的瓦片结构完成点云数据的存储、调用。采用改进的双向滤波算法快速区分地物信息,获取现场三维模型。结合带电作业特征及数据读取、查询速度方面考虑,使用基于八叉树的最近点搜索算法,实时测算规划路径中各点的安全距离,并与规程规定值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作业方式的安全性,实现作业方案辅助决策。以“吊篮摆入法”为例,开展了实际工况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三维模型能够满足现场作业全过程管控,取得了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带电作业 激光点云 三维模型 组合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组合间隙的放电机理 被引量:42
2
作者 王力农 胡毅 +3 位作者 刘凯 吴田 阮江军 邓鹤鸣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24-1231,共8页
带电作业已成为输配电线路检测、检修和改造的重要手段,作业人员进入等电位过程中组合间隙的放电特性一直是确定作业人员安全的关键依据。为确保带电作业的安全可靠,探讨了带电作业组合间隙的放电机理;在大量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输电... 带电作业已成为输配电线路检测、检修和改造的重要手段,作业人员进入等电位过程中组合间隙的放电特性一直是确定作业人员安全的关键依据。为确保带电作业的安全可靠,探讨了带电作业组合间隙的放电机理;在大量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输电线路真型塔组合间隙放电实验数据,通过电磁场仿真计算,分析了作业人员进入等电位过程中的电场和电位分布特性,以及作业组合间隙放电的特征;提出了适用于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组合间隙放电的Rizk修改模型。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组合间隙最低放电点的位置主要由作业人员对表面电场畸变和放电发展过程的影响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输电线路 带电作业 组合间隙 放电特性 电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间间隔棒对紧凑型输电线路脱冰跳跃响应影响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黄增浩 杨旗 +4 位作者 李昊 赵林杰 曾华荣 张志强 覃甘简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3-931,共9页
紧凑型输电线路穿过覆冰区容易因导线脱冰跳跃而引起放电跳闸及金具破坏事故。揭示紧凑型输电线路脱冰后的动力响应规律,对线路工程的抗冰设计及加固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某500kV紧凑型线路脱冰跳跃跳闸故障为例,通过数值模拟仿真... 紧凑型输电线路穿过覆冰区容易因导线脱冰跳跃而引起放电跳闸及金具破坏事故。揭示紧凑型输电线路脱冰后的动力响应规律,对线路工程的抗冰设计及加固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某500kV紧凑型线路脱冰跳跃跳闸故障为例,通过数值模拟仿真,考察了在实际覆冰厚度下,不同相导线脱冰时,线路的相间间隙以及相间间隔棒受力变化;继而针对最不利安全间隙工况,通过参数分析,提出该线路相间间隔棒布置的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尽管设置相间间隔棒可以有效抑制脱冰相的竖向跳跃高度,增大导线与地线之间间隙,但对于倒三角形分布的紧凑型线路而言,布置相间间隔棒会减少脱冰后相间间隙。2)下相导线脱冰较上相导线脱冰更容易导致相间间隙不足;且由于上-下相相间间隔棒对下相导线跃起时的侧推作用,容易造成相间间隔棒附近处非连接相间间隔棒一侧的上下相相间间隙不足。3)紧凑型线路相间间隔棒数量和布置位置对脱冰后相间间隙均有影响,其中将相间间隔棒布置远离档距中央可有效增加相间间隙。4)上相脱冰和下相脱冰中与脱冰相有连接的上下相之间的相间间隔棒张力最大;下相脱冰相间间隔棒张力比上相脱冰相间间隔棒张力大,易造成金具损坏,设计中需重点关注。5)由于相邻档对脱冰档的张力作用会增加脱冰跳跃高度进而减少相间间隙,采用耐张串替代V型串有效减少相邻档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输电线路 相间间隔 脱冰跳跃 相间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 000 kV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组合间隙研究
4
作者 胡毅 王力农 +5 位作者 刘凯 邵瑰玮 郑传广 徐莹 胡建勋 刘庭 《电网与水力发电进展》 2007年第2期24-29,共6页
结合晋东南—南阳—荆门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的实际,通过计算分析研究了线路带电作业时的过电压水平:而后通过试验得出了1 000 kV交流输电线路直线塔边相、中相、耐张串的带电作业组合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带电作... 结合晋东南—南阳—荆门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的实际,通过计算分析研究了线路带电作业时的过电压水平:而后通过试验得出了1 000 kV交流输电线路直线塔边相、中相、耐张串的带电作业组合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带电作业危险率的计算分析,研究确定了1 000 kV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最小组合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000 kV 特高压 输电线路 带电作业 组合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平台法直升机带电作业安全间隙距离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杜勇 彭勇 +4 位作者 刘铁 刘庭 刘凯 徐天勇 涂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92-1298,共7页
为了给直升机应用于特高压交流(UHVAC)输电线路带电检修工作提供参数依据,确保平台法直升机带电作业的安全开展,利用全尺寸模拟直升机布置了平台法带电作业过程中的典型作业工况,开展了1 000 k 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间隙操作冲击放电试验,... 为了给直升机应用于特高压交流(UHVAC)输电线路带电检修工作提供参数依据,确保平台法直升机带电作业的安全开展,利用全尺寸模拟直升机布置了平台法带电作业过程中的典型作业工况,开展了1 000 k 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间隙操作冲击放电试验,获取了各典型工况下的带电作业间隙放电特性,明确了直升机进入等电位过程中的最低放电位置,根据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保证作业危险率<10-5,得到了在海拔高度≤1 000 m地区的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平台法直升机带电作业最小安全间隙距离,即相地最小安全距离为6.8 m,相地最小组合间隙为7.3 m,相间最小安全距离为9.2 m,相间最小组合间隙为9.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作业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 直升机 平台法 最小安全距离 最小组合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电压下SF_6棒-板间隙放电的临界半径现象 被引量:5
6
作者 文韬 张乔根 +3 位作者 秦逸帆 陈纲亮 殷禹 时卫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131-4136,共6页
GIS中隔离开关例行操作产生的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对GIS等电力设备绝缘造成很大威胁,迄今为止,国内外对VFTO造成GIS击穿事故的原因及绝缘破坏机理缺乏统一认识。为此借助研制的陡前沿冲击实验装置,研究了特快速瞬态过电压和雷电冲击... GIS中隔离开关例行操作产生的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对GIS等电力设备绝缘造成很大威胁,迄今为止,国内外对VFTO造成GIS击穿事故的原因及绝缘破坏机理缺乏统一认识。为此借助研制的陡前沿冲击实验装置,研究了特快速瞬态过电压和雷电冲击电压下SF6棒-板间隙放电特性。研究表明,冲击电压下SF6短间隙放电存在与长空气间隙相似的临界半径现象。相同气压下,随着电极曲率半径减小,间隙50%放电电压降低;当电极曲率半径小于临界半径后,间隙50%放电电压基本不变,且临界半径随SF6气压增加而减小。还从空间电荷角度出发,分析了临界半径形成的原因,认为临界半径形成与步进先导形成时电荷注入量和空间电荷迁移有关,而在较小电极曲率半径下,注入电荷量受电极曲率半径影响较小,因此放电电压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组合电器设备 特快速暂态过电压 冲击电压 SF6-间隙 50%放电电压 临界半径 空间电荷 流注电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岩组合地基变截面锚杆承载性能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曾二贤 程述一 +3 位作者 伍林伟 陈成 吏垚 刘观仕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17-2128,共12页
以山区输电线路工程为背景,针对实践中广泛遇到的上土下岩二元层状地基,提出了一种变截面锚杆技术,其原理为通过增大上覆土层中锚杆的截面积,达到充分利用上覆土层和下部岩层承载力的目的。为检验变截面锚杆的性能,采用现场真型试验和... 以山区输电线路工程为背景,针对实践中广泛遇到的上土下岩二元层状地基,提出了一种变截面锚杆技术,其原理为通过增大上覆土层中锚杆的截面积,达到充分利用上覆土层和下部岩层承载力的目的。为检验变截面锚杆的性能,采用现场真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探讨了其承载力提升机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较等截面锚杆,变截面锚杆的上拔、下压以及水平承载力均有所提升。其中,水平承载性能提升效果最显著。场地覆土层厚度对锚杆上拔承载力影响较大,对下压和水平承载性能影响较小。场地地形坡度对锚杆水平承载性能有较大影响,二者呈负相关。此外,“上拔荷载+水平荷载”模式下,变截面群锚基础的承载性能优于等截面群锚基础和传统复合基础,且具有土方开挖量小以及更适用于斜坡地形的优点。研究成果可为该新型基础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杆塔基础 岩石锚杆 -组合地基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线布置方式对棒–线长空气间隙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安韵竹 文习山 +5 位作者 胡元潮 戴敏 李志军 刘建军 蓝磊 王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4557-4565,共9页
空气间隙的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受电极布置方式的影响。为了深入研究导线布置方式对棒–线间隙负极性冲击放电特性的影响,采用80/2500μs、20/2500μs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放电1000多次,试验研究了导线半径、高度和接地方式对棒–线... 空气间隙的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受电极布置方式的影响。为了深入研究导线布置方式对棒–线间隙负极性冲击放电特性的影响,采用80/2500μs、20/2500μs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放电1000多次,试验研究了导线半径、高度和接地方式对棒–线间隙50%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影响以及导线接地方式对棒–输电线路组合间隙负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棒–线间隙50%放电电压随着导线半径的增大而减小,棒–不接地线间隙比棒–接地线间隙的50%放电电压高;悬浮导线的感应电压随着间隙距离d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线接地方式不影响0.8m棒–线间隙流注放电过程,但影响棒–输电线路组合间隙放电路径的概率分布,对组合间隙放电电压和放电时间无影响。该研究工作可为电力系统外绝缘及线路防雷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间隙 棒-输电线路组合间隙 导线布置方式 负极性操作冲击电压 放电电压 放电时间 放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凑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方式及安全防护 被引量:40
9
作者 胡毅 王力农 +3 位作者 邵瑰玮 刘凯 刘庭 胡建勋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6-10,共5页
由于紧凑型线路塔头尺寸紧凑,相间和相对地距离较小,对带电作业间距、组合间隙及作业人员进出高电位路径带来了较大的限制。为确保带电作业人员的安全,对影响紧凑型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间距的诸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通过试验提出了针对不同... 由于紧凑型线路塔头尺寸紧凑,相间和相对地距离较小,对带电作业间距、组合间隙及作业人员进出高电位路径带来了较大的限制。为确保带电作业人员的安全,对影响紧凑型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间距的诸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通过试验提出了针对不同过电压水平的紧凑型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绝缘工具最小有效长度和最小组合间隙;分析了保护间隙的原理及设计原则,提出了500kV紧凑型线路加装保护间隙的作业方式及安全措施,并通过试验得出了相关技术参数。结合现场实际,提出对于进出等电位的带电作业,过电压幅值大于1.80pu且作业人员从塔身进出等电位时,应采用加装保护间隙的作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输电线路 带电作业 保护间隙 安全距离 组合间隙 高电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5
10
作者 胡毅 王力农 +2 位作者 邵瑰玮 刘凯 张亚鹏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18,共5页
针对75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确定了不同系统过电压倍数下各种塔型的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和最小组合间隙;确定了绝缘工具的最小有效绝缘长度;研制了多种绝缘工具,其电气、机械性能符合在750kV线路上进行带电作业... 针对75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确定了不同系统过电压倍数下各种塔型的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和最小组合间隙;确定了绝缘工具的最小有效绝缘长度;研制了多种绝缘工具,其电气、机械性能符合在750kV线路上进行带电作业的要求;研制了750kV线路带电作业用安全防护用具,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研究结果可为在750kV线路上开展带电作业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50KV输电线路 带电作业 安全距离 组合间隙 绝缘工具 安全防护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kV级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胡毅 王力农 +5 位作者 邵瑰玮 刘凯 郑传广 徐莹 胡建勋 刘庭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3,共6页
在国内首次系统地开展了交流100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研究。在对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过电压水平计算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确定了不同过电压倍数下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和最小组合间隙;确定了绝缘工具的最小有效绝缘长度;研制出... 在国内首次系统地开展了交流100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研究。在对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过电压水平计算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确定了不同过电压倍数下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和最小组合间隙;确定了绝缘工具的最小有效绝缘长度;研制出了能满足1000kV带电作业安全性要求的屏蔽服装;进行了安全防护试验;提出了不同作业方式时的人体安全防护措施。研究结果可为1000kV输电线路的工程设计和带电作业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 KV输电线路 带电作业 安全距离 组合间隙 绝缘工具 安全防护 屏蔽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现场应用试验 被引量:37
12
作者 胡毅 王力农 +3 位作者 刘凯 刘庭 胡建勋 肖宾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53-2058,共6页
为了验证1000kV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研究成果,并为1000kV试验示范工程开展带电作业提供实践经验,在1000kV交流特高压试验基地试验线段上进行了带电作业现场应用试验。试验对1000kV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最小组合间隙、绝缘工具最... 为了验证1000kV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研究成果,并为1000kV试验示范工程开展带电作业提供实践经验,在1000kV交流特高压试验基地试验线段上进行了带电作业现场应用试验。试验对1000kV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最小组合间隙、绝缘工具最小有效绝缘长度、安全防护、电位转移等技术要求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开展带电作业是安全、可行的,1000kV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研究成果能有效指导带电作业的安全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交流输电线路 带电作业 安全距离 组合间隙 绝缘工具有效绝缘长度 安全防护 屏蔽服 电位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装相间间隔棒的输电线防风偏设计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朱宽军 邸玉贤 +2 位作者 李新民 刘振宇 刘彬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38-1043,共6页
针对安装相间间隔棒的输电线风偏这一强迫振动问题,建立了线路风偏的非线性静力学、动力学计算模型,将无条件稳定的Newmark法与荷载增量法相结合,对水平两相分裂导线初始静平衡状态以及风偏状态下的非线性动力学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得到... 针对安装相间间隔棒的输电线风偏这一强迫振动问题,建立了线路风偏的非线性静力学、动力学计算模型,将无条件稳定的Newmark法与荷载增量法相结合,对水平两相分裂导线初始静平衡状态以及风偏状态下的非线性动力学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导线位移响应及张力变化规律,并就线路安装相间间隔棒后对次档距振荡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安装相间间隔棒后对相导线风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相间间隔棒的安装对分裂导线次档距振荡振幅影响不大。所得结果可为特高压输电线路防风偏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输电线路 风偏 相间间隔 相间间隙 导线张力 次档距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kV交流紧凑型输电线路等电位进入方式 被引量:17
14
作者 肖宾 胡毅 +3 位作者 刘凯 刘庭 刘艳 彭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68-1874,共7页
特高压紧凑型输电线路杆塔高、尺寸大,给线路带电检修工作的安全开展造成一定困难。为此,介绍了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直线塔几种常用的等电位进入方式,并针对塔窗内进入路径的安全性开展1:1模拟试验,获得带电作业组合间隙放电特性。分析试... 特高压紧凑型输电线路杆塔高、尺寸大,给线路带电检修工作的安全开展造成一定困难。为此,介绍了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直线塔几种常用的等电位进入方式,并针对塔窗内进入路径的安全性开展1:1模拟试验,获得带电作业组合间隙放电特性。分析试验结果,推荐直线塔采用侧方水平进入方式,其最小组合间隙为7.0 m;耐张塔采用"跨二短三"方式沿耐张串进入等电位,最小组合间隙为6.6 m。研究表明:选择合适的进入方式及配套工具可安全地在特高压紧凑型线路上开展等电位带电作业,带电作业组合间隙不为线路塔窗设计的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UHV) 紧凑型输电线路 带电作业 作业方式 组合间隙 等电位作业 放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0kV直流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刘洪正 刘凯 +2 位作者 孟海磊 肖宾 刘庭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997-3005,共9页
为确定±660kV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组合间隙以及安全防护等技术要求,结合实际工程需要,采用仿真计算和模拟试验的方法,得到了线路带电作业最大操作过电压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1:1模拟塔试验,确定了在海拔500、1... 为确定±660kV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组合间隙以及安全防护等技术要求,结合实际工程需要,采用仿真计算和模拟试验的方法,得到了线路带电作业最大操作过电压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1:1模拟塔试验,确定了在海拔500、1000、1500、2000m的高度下,±660kV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典型工况下不同作业位置的最小安全距离,得出了带电作业人员进入等电位时的最小组合间隙。通过计算分析,研究了±66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人员体表电场强度和电位转移过程中的脉冲电流水平,提出了±660kV直流带电作业屏蔽服的基本技术参数。该研究为±660kV直流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60kV 同塔双回 直流输电线路 带电作业 操作过电压 安全距离 组合间隙 安全防护 屏蔽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地区风积沙地基输电线路装配式基础真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程永锋 丁士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230-3236,共7页
沙漠风积沙地基输电线路杆塔基础设计是当前我国电网建设中的关键研究课题之一。沙漠风积沙属于特殊土地基,这种地基上的输电线路装配式基础缺少相关设计依据。针对沙漠风积沙地基输电线路基础工程的特点,进行了输电线路装配式基础的真... 沙漠风积沙地基输电线路杆塔基础设计是当前我国电网建设中的关键研究课题之一。沙漠风积沙属于特殊土地基,这种地基上的输电线路装配式基础缺少相关设计依据。针对沙漠风积沙地基输电线路基础工程的特点,进行了输电线路装配式基础的真型试验,得到了上拔与水平荷载、下压与水平荷载联合作用下的承载变形特性、基础构件的应变特性、基础底板与风积沙地基之间的接触压力变化规律。根据测试结果,确定了沙漠地区风积沙地基装配式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和上拔角取值,得到了基础稳定的最不利工况,有助于提高基础设计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试验结果为沙漠地区台远-塔中220 kV输电线路基础工程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沙 输电线路 装配式基础 真型试验 垂直-水平组合荷载 上拔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kV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与放电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许箴 秦勇明 +1 位作者 唐盼 吴田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71-75,共5页
研究35kV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和放电特性。基于安全距离的定义,比较国内传统方法和IEEE STD516方法,搭建试验平台,研究小间隙的棒-板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并结合试验结果计算得到带电作业的危险率。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35kV带电作业安全... 研究35kV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和放电特性。基于安全距离的定义,比较国内传统方法和IEEE STD516方法,搭建试验平台,研究小间隙的棒-板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并结合试验结果计算得到带电作业的危险率。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35kV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计算中无需考虑雷电过电压,利用传统方法得到电气距离0.3m满足带电作业安全性的要求。采用绝缘杆法时,人机操纵距离DE=30cm,安全距离DA=60cm;采用绝缘手套法时,作业人员允许偶然接触不同电位部件上的遮蔽用具,人机操纵距离DE=0cm,安全距离DA=3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KV线路 带电作业 安全距离 -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kV楚穗直流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简洪宇 《广东电力》 2010年第12期27-29,91,共4页
针对±800kV楚穗直流线路杆塔高和海拔高等特点,结合该线路塔型、导线布置以及作业人员在塔上的作业位置等实际情况,在模拟塔头间隙上开展带电作业间隙试验研究。提出±800kV楚穗直流线路带电作业典型工况下的最小安全距离和最... 针对±800kV楚穗直流线路杆塔高和海拔高等特点,结合该线路塔型、导线布置以及作业人员在塔上的作业位置等实际情况,在模拟塔头间隙上开展带电作业间隙试验研究。提出±800kV楚穗直流线路带电作业典型工况下的最小安全距离和最小组合间隙,为线路塔头间隙尺寸设计和线路带电作业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0KV直流输电线路 带电作业 安全距离 组合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广±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带电作业分析 被引量:57
19
作者 肖勇 樊灵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06-2211,共6页
云广±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是世界首条±800kV高压直流线路,它具有电压高、场强大和海拔高等特点,为保证该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展开,必须对其进行带电作业关键技术的研究。为此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1:1的模拟塔上对典型作业位置... 云广±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是世界首条±800kV高压直流线路,它具有电压高、场强大和海拔高等特点,为保证该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展开,必须对其进行带电作业关键技术的研究。为此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1:1的模拟塔上对典型作业位置的安全距离和组合间隙的放电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采用合成场强仪对典型位置作业人员体表合成场进行了测量,利用有限元方法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进行了计算,并对电位转移时的转移电流进行了测量。根据试验及计算结果,得到了各典型作业位置的最小安全距离和最小组合间隙,总结了电场分布的特点并制定了场强安全防护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展开带电作业是安全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0kV 带电作业 特高压直流 输电线路 安全距离 组合间隙 安全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