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类球状和棒状Eu_2O_3和Sm_2O_3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
1
1
作者
夏云生
戴洪兴
何洪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1,共5页
采用表面活性剂和超声波辅助的沉淀法合成了类球状和棒状多晶Eu2O3和Sm2O3纳米粒子,并用透射电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技术表征了其物理性质.结果表明,以十二...
采用表面活性剂和超声波辅助的沉淀法合成了类球状和棒状多晶Eu2O3和Sm2O3纳米粒子,并用透射电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技术表征了其物理性质.结果表明,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作表面活性剂所得产物为类球状体心立方晶相Eu2O3和单斜晶相Sm2O3纳米粒子,比表面积为44-49 m^2/g;而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作表面活性剂所得产物则是棒状正交晶相Eu2O3和体心立方晶相Sm2O3纳米粒子,比表面积为34-37 m2/g.除了在紫外光区(λ〈390 nm)有较强的吸收外,类球状和棒状Eu2O3和Sm2O3纳米粒子在可见光区(390 nm〈λ〈535 nm)也有不同程度的吸收.该吸光性能差异与所得稀土氧化物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表面活性剂
沉淀法
特定表面形貌
棒状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分子交联网络中纳米棒的扩散行为模拟研究
2
作者
陈玉龙
任昊哲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0-536,共7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纳米棒在末端交联高分子网络中的扩散行为,建立了末端交联高分子网络纳米棒复合体系的粗粒化模型。模拟平衡后,通过均方位移表征了纳米棒的平动扩散行为,发现纳米棒的运动存在很强的各向异性特点,平行于纳米棒...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纳米棒在末端交联高分子网络中的扩散行为,建立了末端交联高分子网络纳米棒复合体系的粗粒化模型。模拟平衡后,通过均方位移表征了纳米棒的平动扩散行为,发现纳米棒的运动存在很强的各向异性特点,平行于纳米棒长轴方向上平动扩散的平行分量随着纳米棒长度的增加线性下降,D_(‖)~L^(-1),其垂直分量的下降行为存在2个标度区间,纳米棒较短时,D_(⊥)~L^(-2),纳米棒较长时,D_(⊥)~L^(-3)。通过表征纳米棒的重取向自相关函数,获得纳米棒的转动扩散系数,发现其同平动扩散的垂直分量一样,也存在2个标度区间,分别为D_(R)~L^(-4)和D_(R)~L^(-5),且总体满足D_(R)~D_(⊥)L^(-2),表明纳米棒的垂直运动和转动扩散是相互耦合的。上述研究为高性能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网络
棒状纳米粒子
平动扩散
转动扩散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热合成Cs_(0.32)WO_3纳米粒子的结构特点及其近红外吸收特性
被引量:
1
3
作者
林树莹
张晓强
+1 位作者
黄悦
周忠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0-616,共7页
以钨酸钠和碳酸铯为原料,以D-苹果酸为还原剂,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棒状Cs_(0.32)WO_3纳米粒子,并通过共混法将其与SiO2溶胶混合,在玻璃基板上制备了透明隔热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紫外-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吸收光谱...
以钨酸钠和碳酸铯为原料,以D-苹果酸为还原剂,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棒状Cs_(0.32)WO_3纳米粒子,并通过共混法将其与SiO2溶胶混合,在玻璃基板上制备了透明隔热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紫外-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吸收光谱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粉体结晶度和微观形貌等结构特点对其近红外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热合成过程中,原料的Cs/W比(摩尔比)为0.5时,可促进六方晶型Cs_(0.32)WO_3纳米粒子的生成;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Cs_(0.32)WO_3纳米粒子形貌由不规则形状逐渐变成棒状;所得Cs_(0.32)WO_3纳米粒子的近红外吸收能力,随结晶度提高而提高,并且随纳米棒状形貌的形成而大幅提高.利用该纳米粒子制备的隔热玻璃保持了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为71.6%,而近红外光透过率仅为10.2%,展现出优异的近红外屏蔽性能,表明Cs_(0.32)WO_3纳米材料在汽车车窗玻璃及建筑玻璃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铯钨青铜
棒状纳米粒子
水热合成
近红外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纳米流体强化微槽群平板热管传热特性试验
被引量:
3
4
作者
寇志海
陈立人
+3 位作者
李广超
毛晓东
张魏
赵国昌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09,共5页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Al_2O_3-水纳米流体,确定了制备纳米流体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振荡2.0h。对以Al_2O_3-水纳米流体作为工质的微槽群平板热管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流体作为工质可显著增强微槽群平板热管的传热能力;最佳...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Al_2O_3-水纳米流体,确定了制备纳米流体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振荡2.0h。对以Al_2O_3-水纳米流体作为工质的微槽群平板热管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流体作为工质可显著增强微槽群平板热管的传热能力;最佳纳米粒子体积分数为1.5%,此时纳米流体强化微槽群平板热管的传热特性最高;与去离子水相比,纳米流体作为工质可使热管的当量系数提高15.6%;纳米流体是一种适用于微槽群平板热管的新型传热工质,在强化微槽群平板热管传热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水
纳米
流体
棒状纳米粒子
微槽群
平板热管
传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类球状和棒状Eu_2O_3和Sm_2O_3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
1
1
作者
夏云生
戴洪兴
何洪
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出处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1,共5页
基金
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和计划'项目资助
文摘
采用表面活性剂和超声波辅助的沉淀法合成了类球状和棒状多晶Eu2O3和Sm2O3纳米粒子,并用透射电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技术表征了其物理性质.结果表明,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作表面活性剂所得产物为类球状体心立方晶相Eu2O3和单斜晶相Sm2O3纳米粒子,比表面积为44-49 m^2/g;而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作表面活性剂所得产物则是棒状正交晶相Eu2O3和体心立方晶相Sm2O3纳米粒子,比表面积为34-37 m2/g.除了在紫外光区(λ〈390 nm)有较强的吸收外,类球状和棒状Eu2O3和Sm2O3纳米粒子在可见光区(390 nm〈λ〈535 nm)也有不同程度的吸收.该吸光性能差异与所得稀土氧化物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有关.
关键词
稀土
表面活性剂
沉淀法
特定表面形貌
棒状纳米粒子
Keywords
rare earth surfactant precipitation method specific surface morphology rodlike nanoparticle
分类号
TQ133.3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O611.62 [理学—无机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分子交联网络中纳米棒的扩散行为模拟研究
2
作者
陈玉龙
任昊哲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0-536,共7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2M7128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703198)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探索项目(LY20E030007)。
文摘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纳米棒在末端交联高分子网络中的扩散行为,建立了末端交联高分子网络纳米棒复合体系的粗粒化模型。模拟平衡后,通过均方位移表征了纳米棒的平动扩散行为,发现纳米棒的运动存在很强的各向异性特点,平行于纳米棒长轴方向上平动扩散的平行分量随着纳米棒长度的增加线性下降,D_(‖)~L^(-1),其垂直分量的下降行为存在2个标度区间,纳米棒较短时,D_(⊥)~L^(-2),纳米棒较长时,D_(⊥)~L^(-3)。通过表征纳米棒的重取向自相关函数,获得纳米棒的转动扩散系数,发现其同平动扩散的垂直分量一样,也存在2个标度区间,分别为D_(R)~L^(-4)和D_(R)~L^(-5),且总体满足D_(R)~D_(⊥)L^(-2),表明纳米棒的垂直运动和转动扩散是相互耦合的。上述研究为高性能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关键词
高分子网络
棒状纳米粒子
平动扩散
转动扩散
分子动力学模拟
Keywords
polymer networks
rod-like nanoparticles
translational diffusion
rotational diffusion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分类号
TQ330.1 [化学工程—橡胶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热合成Cs_(0.32)WO_3纳米粒子的结构特点及其近红外吸收特性
被引量:
1
3
作者
林树莹
张晓强
黄悦
周忠华
机构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
福建省特种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0-616,共7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2014ZH0005-1)
文摘
以钨酸钠和碳酸铯为原料,以D-苹果酸为还原剂,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棒状Cs_(0.32)WO_3纳米粒子,并通过共混法将其与SiO2溶胶混合,在玻璃基板上制备了透明隔热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紫外-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吸收光谱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粉体结晶度和微观形貌等结构特点对其近红外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热合成过程中,原料的Cs/W比(摩尔比)为0.5时,可促进六方晶型Cs_(0.32)WO_3纳米粒子的生成;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Cs_(0.32)WO_3纳米粒子形貌由不规则形状逐渐变成棒状;所得Cs_(0.32)WO_3纳米粒子的近红外吸收能力,随结晶度提高而提高,并且随纳米棒状形貌的形成而大幅提高.利用该纳米粒子制备的隔热玻璃保持了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为71.6%,而近红外光透过率仅为10.2%,展现出优异的近红外屏蔽性能,表明Cs_(0.32)WO_3纳米材料在汽车车窗玻璃及建筑玻璃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铯钨青铜
棒状纳米粒子
水热合成
近红外吸收
Keywords
cesium tungsten bronze
rod-like nanoparticles
hydrothermal synthesis
near-infrared absorption
分类号
TB321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米流体强化微槽群平板热管传热特性试验
被引量:
3
4
作者
寇志海
陈立人
李广超
毛晓东
张魏
赵国昌
机构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部
出处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0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6115)
航空科学基金(2014ZC54013)
+1 种基金
辽宁省自然基金(2014024013)
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L2014058)~~
文摘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Al_2O_3-水纳米流体,确定了制备纳米流体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振荡2.0h。对以Al_2O_3-水纳米流体作为工质的微槽群平板热管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流体作为工质可显著增强微槽群平板热管的传热能力;最佳纳米粒子体积分数为1.5%,此时纳米流体强化微槽群平板热管的传热特性最高;与去离子水相比,纳米流体作为工质可使热管的当量系数提高15.6%;纳米流体是一种适用于微槽群平板热管的新型传热工质,在强化微槽群平板热管传热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关键词
Al2O3-水
纳米
流体
棒状纳米粒子
微槽群
平板热管
传热特性
Keywords
Al2O3-water nanofluid, rodlike nano particle, micro-groove group, flat heat pipe, heat transfer property
分类号
TK172.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类球状和棒状Eu_2O_3和Sm_2O_3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
夏云生
戴洪兴
何洪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分子交联网络中纳米棒的扩散行为模拟研究
陈玉龙
任昊哲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水热合成Cs_(0.32)WO_3纳米粒子的结构特点及其近红外吸收特性
林树莹
张晓强
黄悦
周忠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纳米流体强化微槽群平板热管传热特性试验
寇志海
陈立人
李广超
毛晓东
张魏
赵国昌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