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棒状纳米微晶纤维素的热降解行为(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程镕时 王能 +1 位作者 丁恩勇 薛锋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1-98,共8页
文中对水解制备得到的纳米微晶纤维素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以提高其热稳定性:于60℃下反复加热洗涤以减少其硫酸氢根含量或加入NaOH中和表面的硫酸氢根.研究表明: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提高纳米微晶纤维素的热稳定性.与普通纤维素在... 文中对水解制备得到的纳米微晶纤维素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以提高其热稳定性:于60℃下反复加热洗涤以减少其硫酸氢根含量或加入NaOH中和表面的硫酸氢根.研究表明: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提高纳米微晶纤维素的热稳定性.与普通纤维素在热降解过程中只形成一个主要裂解区间不同,所有纳米微晶纤维素样品不仅存在主要裂解区间,而且在高温区域( >400℃)还存在一个明显的第二裂解区间.同时所有纳米微晶纤维素样品最终生成的焦炭产量很相近(3.5% ~5.0%).这说明当纤维素颗粒的粒径小至纳米尺寸时,外部催化剂的存在只是改变了其热降解的途径,但其整体热降解行为和最终的焦炭产量受其纳米颗粒特性所主导.文中还利用分峰拟合的方法表明在纳米微晶纤维素的主要裂解区间存在两个平行的竞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晶纤维素 热降解 炭化 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g-C_3N_4量子点修饰一维棒状BiPO_4微晶的合成及其对光催化活性增强机理(英文)
2
作者 王丹军 申会东 +2 位作者 郭莉 岳林林 付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46-1254,共9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棒状BiPO_4微晶,在此基础上采用浸渍一焙烧法进行g-C_3N_4量子点表面修饰获得新颖的g-C_3N_4/BiPO_4异质结。借助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PE-SEM)、透射电镜(HRTEM)、能谱(EDS)、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S...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棒状BiPO_4微晶,在此基础上采用浸渍一焙烧法进行g-C_3N_4量子点表面修饰获得新颖的g-C_3N_4/BiPO_4异质结。借助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PE-SEM)、透射电镜(HRTEM)、能谱(EDS)、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S)等测试手段对所得样品的相组成、形貌和谱学特征进行了表征。选择罗丹明B(RhB)和苯酚作为模型污染物研究了所得在可见光下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样品16%(ω/ωg-C_3N_4BiPO_4对RhB降解的速率常数分別是纯g-C_3N_4和BiPO_4的4.6倍和15倍。g-C_3N_4量子点与BiPO_4之间形成异质结,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自由基捕获实验进一步表明,超氧负离子自由基(·O_2^-)是催化降解RhB和苯酚的主要活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BiPO4微晶 g-C3N.量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水热合成NaLa(MoO_4)_2:Eu^(3+)微晶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伍宏明 陈虎 +2 位作者 刘云飞 吕忆农 洪慧敏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45,共5页
采用微波水热法合成形貌规整、尺寸均一的短棒状和树枝状NaLa(MoO4)2:Eu3+微晶。研究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物浓度为10 mmol/L条件下,当反应温度为100℃时,产物为纳米片状结构;反应温度为15... 采用微波水热法合成形貌规整、尺寸均一的短棒状和树枝状NaLa(MoO4)2:Eu3+微晶。研究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物浓度为10 mmol/L条件下,当反应温度为100℃时,产物为纳米片状结构;反应温度为150℃时,得到长约5μm、直径约500 nm的棒状结构产物;当反应物浓度为40mmol/L,反应温度为150℃时,产物为树枝状结构。荧光性能分析表明,棒状和树枝状微晶在464 nm蓝光有效激发下,均发射出614 nm红光,对应于Eu3+的5D0→7F2跃迁。棒状晶体的发光强度约为树枝状的10倍,这是由于棒状晶体较强的激发强度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水热 棒状微晶 NaLa(MoO4)2∶Eu3+ 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