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弹性体模型的微机械陀螺检测电容解析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姜涛 王安麟 +1 位作者 张颖 焦继伟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6-432,共7页
以体微机械加工技术制备的音叉式振动型微机械陀螺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其检测电容的解析精度为目的,利用多自由度动态有限元解析理论,首次提出了基于弹性体模型的检测电容解析法。实现了考虑制备工艺、加工手段等引起的微陀螺结构缺陷造... 以体微机械加工技术制备的音叉式振动型微机械陀螺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其检测电容的解析精度为目的,利用多自由度动态有限元解析理论,首次提出了基于弹性体模型的检测电容解析法。实现了考虑制备工艺、加工手段等引起的微陀螺结构缺陷造成的性能、品质变异仿真,以及面向微陀螺最终输出性能———检测电容的动力学特性与检测特性的分析。此方法基本解决了刚体结构微机械陀螺简化模型的低精度缺陷问题,为实现其多物理场工作环境的表征、结构拓扑形态的设计、复杂动态性能的仿真等工程化目标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械陀螺 多自由度 检测电容 质量分布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表面粗糙度对检测电容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海峰 刘晓为 +1 位作者 李海 陈楠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266-2271,共6页
平行板电容是大多数MEMS传感器件的核心检测结构。考虑随着检测电极间距的减小,电极表面粗糙度会对其空间电场分布产生影响,本文研究了电极表面粗糙度对检测电容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单粗糙电极的平行板电容器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 平行板电容是大多数MEMS传感器件的核心检测结构。考虑随着检测电极间距的减小,电极表面粗糙度会对其空间电场分布产生影响,本文研究了电极表面粗糙度对检测电容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单粗糙电极的平行板电容器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表面粗糙度和边缘效应对静电场分布的影响;针对粗糙表面增大了电极存储电荷的能力,对粗糙表面的平行板电容器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不同粗糙度的样本进行了表征,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减小两电极之间的距离,增大检测电极的表面粗糙度,可以显著增大检测电容。当检测电极的粗糙度从0.063 nm增加到60 nm时,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值增大了9.0%。结论显示,增大MEMS电容器两电极的表面粗糙度,可以有效地增大MEMS器件的检测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电容 表面粗糙度 电极 微机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检测电容结构对MEMS电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董林玺 李寿洛 +4 位作者 陈金丹 颜海霞 许立 王光义 孙玲玲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1-507,共7页
改进传感器检测电容几何结构能有效改善传感器的性能。本文对梳齿电极结构、栅形电极结构及梳栅电极结构检测电容的性能特点进行分析比较,重点分析了振子质量、空气阻尼、系统阻尼系数比以及灵敏度等特性,得出在相同的外轮廓尺寸、支撑... 改进传感器检测电容几何结构能有效改善传感器的性能。本文对梳齿电极结构、栅形电极结构及梳栅电极结构检测电容的性能特点进行分析比较,重点分析了振子质量、空气阻尼、系统阻尼系数比以及灵敏度等特性,得出在相同的外轮廓尺寸、支撑梁、振子厚度以及振子到衬底的距离的条件下,栅形结构传感器的振子质量最大,空气阻尼最小,适合制作高分辨率的传感器;在大气下,梳齿结构灵敏度增加的同时空气阻尼力也会增加,且振子质量较小,适合制作高灵敏度,低分辨率传感器结构;梳栅结构的特点居于两者之间,适合制作需要兼顾分辨率和灵敏度的传感器。通过实例计算,证明了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电容式惯性传感器 检测电容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分复用全差分技术的电容检测模拟接口ASIC
4
作者 方硕 侯长波 +2 位作者 王立晶 刘云涛 邵雷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3-140,共8页
为了提高MEMS微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和检测范围,该文提出一种新型时分复用全差分电容检测接口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该ASIC采用新型时分复用全差分电容-电压转换器代替了传统的全桥传感结构,通过... 为了提高MEMS微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和检测范围,该文提出一种新型时分复用全差分电容检测接口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该ASIC采用新型时分复用全差分电容-电压转换器代替了传统的全桥传感结构,通过降低虚拟地节点的电荷转移增益,可以极大地抑制共模电压的影响。该文还采用了一种差分开关电容型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在连接MEMS微加速度计后,该接口ASIC的检测灵敏度达到1.342 V/g,检测范围达到±3 g。噪声性能和偏置稳定性显著提高,底噪为10.5μg/Hz^(1/2),4 h内最大输出变化量仅为0.3 mV,温度灵敏度比仅为0.007‰/℃。该接口ASIC还具有驱动电压低(5 V)、功耗低(7.5 mW)以及带宽大(1.5 kH_(Z))等优点。相比于当前国内外其他文献的报道,该接口ASIC结构性能具有显著优势。所提出的时分复用全差分电容检测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电容检测的精度上限,将显著推动高精度MEMS微传感器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检测接口ASIC 时分复用 全差分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频电容的气固相含率在线检测电路设计
5
作者 陈诺恒 王胜南 孔明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06-1814,共9页
气固两相流广泛存在于石油、化工、核能、环境工程及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其相含率的精确测量对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至关重要。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多频电容法的在线检测系统,以提高气固相含率的测量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系统通过现场可... 气固两相流广泛存在于石油、化工、核能、环境工程及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其相含率的精确测量对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至关重要。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多频电容法的在线检测系统,以提高气固相含率的测量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系统通过现场可编辑门阵列(FPGA)控制数模转换器(DAC)模块生成多频激励信号,结合电容/电压(C/V)转换电路及数字相敏检波(DPSD)算法实现信号的实虚部信息提取。实验在有机玻璃管道中通过不同直径的有机玻璃棒模拟气固两相情况,在500kHz~1MHz频率范围内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测量不同相含率,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该研究为气固两相流的在线测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电学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以及生物医学领域的相含率实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频电容检测 相含率 在线测量 气固两相流 电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弱电容检测电路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刁瑗 贾远东 +2 位作者 金新人 李红信 李宗峰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14,共14页
在精密测量、工业检测等领域中,由于待测电容变化量非常微小,可能达到皮法量级甚至更低,因此需要电容检测电路捕捉这些微小电容变化。本文分析了微弱电容检测的基础原理,区分了二极管式、调频式、交流式、充放电式和谐振式五种电容检测... 在精密测量、工业检测等领域中,由于待测电容变化量非常微小,可能达到皮法量级甚至更低,因此需要电容检测电路捕捉这些微小电容变化。本文分析了微弱电容检测的基础原理,区分了二极管式、调频式、交流式、充放电式和谐振式五种电容检测电路,通过测量精度、功耗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归纳了各类方案的特性优劣及其适用场景,并列举了典型应用案例。在综述当前电容检测方法的基础之上,探讨了当前微弱电容检测电路的局限性、需深化研究的方向及发展趋势,期望能够推动电容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弱电容检测 电容式传感器 电容检测电路 分辨率 电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半球谐振陀螺电极间隙高精度检测与调整方法
7
作者 王大志 胡鑫 +3 位作者 李义康 刘犇 王曦 梁世文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8,共7页
微半球谐振陀螺的电极间隙一致性直接影响陀螺的输出性能,为满足陀螺的高精度间隙调整,利用静电电容检测的方法对电极间隙进行表征,并通过精密位移调节陀螺电极间隙。构建了陀螺装配误差模型,仿真分析装配误差对周向静电电容的影响,设... 微半球谐振陀螺的电极间隙一致性直接影响陀螺的输出性能,为满足陀螺的高精度间隙调整,利用静电电容检测的方法对电极间隙进行表征,并通过精密位移调节陀螺电极间隙。构建了陀螺装配误差模型,仿真分析装配误差对周向静电电容的影响,设计开发了高精度多通道电容同步检测电路,测量精度误差<1.8%,重复测试偏差<6%,实现了静电电容的高精度测量。搭建了高精度陀螺装配实验平台,基于采集的周向电容,微调电极间隙,降低周向电容的离散程度。最终完成陀螺高精度装配与固定。实验结果表明,陀螺周向间隙误差≤5.6%,周向静电电容标准差为14.47fF,离散系数为5.5%,装配精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半球谐振陀螺 静电电容 间隙调整 多通道电容同步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施肥机施肥检测系统设计与试验
8
作者 曲龙龙 吴雪梅 +2 位作者 何格 符德龙 孙希文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6-210,共5页
为解决小型施肥机施肥量在线检测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电容传感器的施肥机施肥量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以STM32F103C8T6单片机为核心,由电容极板、FDC2214电容传感器芯片及其他硬件电路组成。通过电容传感器获取肥料下落时引起的平行极板... 为解决小型施肥机施肥量在线检测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电容传感器的施肥机施肥量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以STM32F103C8T6单片机为核心,由电容极板、FDC2214电容传感器芯片及其他硬件电路组成。通过电容传感器获取肥料下落时引起的平行极板间的电容变化量,将电容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并输入给单片机,经过单片机程序的储存和处理,将测得的电容值与肥料质量显示在OLED显示屏上,同时通过串口通信将数据传输给计算机。搭建外槽轮式排肥器排肥量检测系统平台,建立复合肥料质量流量与电容变化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并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对模型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电容变化量与平行极板间肥料质量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89,拟合效果显著。温度会导致检测系统的误差变大,但检测系统对施肥量的测量相对误差整体不超过8.07%,能够满足设计和实际生产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施肥机 施肥检测系统 电容检测 单片机 传感器 肥料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入信号的消弧线圈电容检测方法 被引量:15
9
作者 熊娅俐 陈乔夫 +2 位作者 盛建科 王恩维 张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38,共3页
为利于消弧线圈自动调谐,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电容电流检测方法,即向消弧线圈二次侧线圈注入变频小电流,寻找系统对地电容与消弧线圈励磁电抗的谐振频率,可直接计算出系统对地电容值。此法用于磁通补偿消弧线圈时,不增加系统硬件成本,并... 为利于消弧线圈自动调谐,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电容电流检测方法,即向消弧线圈二次侧线圈注入变频小电流,寻找系统对地电容与消弧线圈励磁电抗的谐振频率,可直接计算出系统对地电容值。此法用于磁通补偿消弧线圈时,不增加系统硬件成本,并可直接得到调节消弧线圈电抗值所需的重要参数—电流补偿系数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弧线圈 注入信号 电容检测 D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球陀螺微振动电容检测模型与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雷霆 彭慧 +2 位作者 丁芩华 江黎 方针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7,共4页
构建了半球谐振陀螺谐振子微振动电容检测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选用高输入电阻(>100 MΩ)和低输入电阻(<1 MΩ)的放大器是可行的,而输入电阻在1 MΩ和100MΩ间则不可取,其信号强度、相位等... 构建了半球谐振陀螺谐振子微振动电容检测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选用高输入电阻(>100 MΩ)和低输入电阻(<1 MΩ)的放大器是可行的,而输入电阻在1 MΩ和100MΩ间则不可取,其信号强度、相位等与输入电阻敏感,且对谐振子有相对较大的能量损耗。对于高输入电阻放大器,提高输入电阻有利于减小信号杂波,提高信号强度,降低检测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球谐振陀螺 电容检测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检测通道的电容层析成像系统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杨道业 许传龙 +1 位作者 周宾 王式民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2-136,共5页
提出了改进的交流法微弱电容检测电路,对相敏解调器的输入正弦信号作带通滤波处理,以提高检测精度和稳定性。为了简化数据采集系统,提出了单检测通道的电容层析成像硬件架构,设计了适用于单检测通道电容层析成像的12电极T型电极开关阵列... 提出了改进的交流法微弱电容检测电路,对相敏解调器的输入正弦信号作带通滤波处理,以提高检测精度和稳定性。为了简化数据采集系统,提出了单检测通道的电容层析成像硬件架构,设计了适用于单检测通道电容层析成像的12电极T型电极开关阵列,并可以升级为16电极系统。为了克服单通道检测速度低的缺陷,改进检测电路以缩短C/V转换时间。将单检测通道电容层析成像系统应用于煤粉气力输送的过程检测中。重建图像显示,在输送固相体积浓度由0.15增加到0.4的过程中,水平管道气固两相流的流型由层流变为均相流,稳定后又恢复到层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检测通道 气力输送 电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数字式电容检测系统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晓奇 郑阳明 +1 位作者 金仲和 王跃林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8-701,共4页
基于微机械工艺制作的加速度计,广泛采用差动结构电容变化来反映被测量的方向和大小。近年来针对该需求研制了检测微小电容变化的电路。采用基于FPGA实现的数字式电容检测系统,具有高精度和稳定度,对寄生电阻、电容不敏感,并直接采用数... 基于微机械工艺制作的加速度计,广泛采用差动结构电容变化来反映被测量的方向和大小。近年来针对该需求研制了检测微小电容变化的电路。采用基于FPGA实现的数字式电容检测系统,具有高精度和稳定度,对寄生电阻、电容不敏感,并直接采用数字接口输出。它检测电容变化范围为±2pF,电容检测分辨率可达到0.115fF。将系统连接到灵敏度为1.056pF/g的加速度计后,可以测量的加速度分辨率为0.107mg,对应的动态范围为4.0×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式加速度计 电容检测 FPGA 直接频率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p01芯片的高精度微电容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21
13
作者 邓丽莉 桑胜波 +5 位作者 张文栋 唐晓亮 李朋伟 胡杰 李刚 菅傲群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45-1049,共5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Pcap01的微弱电容检测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和实验测试。系统硬件主要由微电容测量芯片Pcap01、单片机STC12LE5A60S2最小系统以及供电电路构成。系统软件包括下位机的C程序和基于Labview软件实现的上位机。下位机实现了... 介绍了一种基于Pcap01的微弱电容检测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和实验测试。系统硬件主要由微电容测量芯片Pcap01、单片机STC12LE5A60S2最小系统以及供电电路构成。系统软件包括下位机的C程序和基于Labview软件实现的上位机。下位机实现了电容数据采集、Pcap01与单片机之间的SPI通信以及将数据发送给上位机的功能。上位机可实现数据处理、实时显示以及测试数据的存储。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数据检测均误差可低至2.909 3 fF。系统具有精度高,抗干扰性强,实时性的特点,实现了电容式生物传感器与接口电路的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式生物传感器 微弱电容检测 Pcap01 STC12LE5A60S2 C程序 LAB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式微机械惯性传感器信号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蒋庆华 苑伟政 +1 位作者 常洪龙 王涛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384-386,共3页
针对具有差分电容接口的微机械惯性传感器提出了一种基于电荷放大器和相关检测技术的接口电路方案.采用电荷放大器作为电容-电压转换电路,来去除传感器本身以及传输导线引起的寄生电容的干扰.利用PSPICE模拟了桥路的不对称性对电路输出... 针对具有差分电容接口的微机械惯性传感器提出了一种基于电荷放大器和相关检测技术的接口电路方案.采用电荷放大器作为电容-电压转换电路,来去除传感器本身以及传输导线引起的寄生电容的干扰.利用PSPICE模拟了桥路的不对称性对电路输出的影响,经过比较采用单载波差分电桥结构以进一步增大电容检测的灵敏度.采用相关检测技术进行解调,通过解调电路对前置输出电压和载波信号进行相关运算从而消除电路的宽频噪声;给出了包括布线、接地、去耦等电路工艺的设计原则.采用一组标定电容作为传感器的模型进行了实验,实验电路灵敏度可以达到195V/pF,最小分辨率为1fF.采用该方案能够满足对普通精度的电容式微机械惯性传感器信号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电容检测 桥路设计 自相关检测 电荷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容式传感测头的电容检测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6
15
作者 卢歆 何明轩 +2 位作者 李源 傅云霞 汪红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5-97,101,共4页
针对纳米尺寸测量领域的不同测量要求,尝试开发一种基于电容传感器的微触觉测头及其电容检测系统。阐述了测头的结构原理和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研制了基于电容传感器的微触觉测头。测头的测量原理表明:微小电容检测电路是整个电容检... 针对纳米尺寸测量领域的不同测量要求,尝试开发一种基于电容传感器的微触觉测头及其电容检测系统。阐述了测头的结构原理和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研制了基于电容传感器的微触觉测头。测头的测量原理表明:微小电容检测电路是整个电容检测系统的关键部分。该微小电容检测电路选用电容/数字转换器(CDC)AD7747芯片,分别编写了单片机与该芯片的I2C通信程序和单片机与上位机间的串行通信程序,实现了微小电容的采集和处理,简单进行了电容式传感测头的轴向性能的测试实验。实验表明:电容式微触觉测头的分辨率为0.02μm,重复性较好,证实了此电容式微触觉测头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传感器 微触觉测头 微小电容检测 AD7747 串行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容检测方法改进的ECT图像重建算法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至坤 李玮 +1 位作者 张瑞成 劳纯杰 《电子测量技术》 2008年第6期143-146,共4页
本文对现有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电容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分析电容传感器敏感场的软场产生机理提出一种基于极性交换的新电容检测方法,采用新检测方法后可以使应用于图像重建的独立电容值个数增加一倍,从而改善系统数学模型的病态特性... 本文对现有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电容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分析电容传感器敏感场的软场产生机理提出一种基于极性交换的新电容检测方法,采用新检测方法后可以使应用于图像重建的独立电容值个数增加一倍,从而改善系统数学模型的病态特性,在此基础上结合Tikhonov正则化算法进行实验仿真。仿真数据表明与传统电容检测方法相比结合极性交换电容检测方法的Tikhonov算法能够快速而又较高精度的重建出两相流断层图像,尤其是对于复杂流型,图像重建精度及形状都有了较大提高,同时还提高了电容传感器敏感场的均匀性,改善了其非线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电容检测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电容薄膜真空计检测电路的设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康恒 李勇滔 +1 位作者 李超波 景玉鹏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48,共4页
针对电容薄膜真空计的电容检测精度要求高以及非线性的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二极管桥的检测电路。该电路检测电容薄膜真空计的测量电容与参考电容的差值,能有效抑制共模噪声的干扰,并采用负反馈的方法对非线性进行补偿。仿真表明负... 针对电容薄膜真空计的电容检测精度要求高以及非线性的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二极管桥的检测电路。该电路检测电容薄膜真空计的测量电容与参考电容的差值,能有效抑制共模噪声的干扰,并采用负反馈的方法对非线性进行补偿。仿真表明负反馈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真空计的非线性,在仿真数据上非线性度从7.27%降低到0.662%。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电路能准确地检测电容,电路灵敏度为1.85 V/pF,非线性度为0.4%,电路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薄膜真空计 电容检测 非线性 负反馈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细药的微小电容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士林 王明泉 +1 位作者 康晓月 赵奇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49,共3页
针对机械检验法会因药粉、棉花毛等杂质的积聚而使检测失灵,射线检测法在检测药芯的精度上不够理想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断细药的微小电容检测方法。该方法运用了药芯直径发生变化时介质型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发生变化。可依据这种非电量与... 针对机械检验法会因药粉、棉花毛等杂质的积聚而使检测失灵,射线检测法在检测药芯的精度上不够理想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断细药的微小电容检测方法。该方法运用了药芯直径发生变化时介质型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发生变化。可依据这种非电量与电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测量。仿真表明:它的工作稳定、安装简便、功耗低,性能可靠,适用于断细药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火索 微小电容 电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入变频信号检测电网对地电容的改进 被引量:5
19
作者 程路 陈乔夫 +1 位作者 谢冰若 张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43-948,共6页
准确检测电网对地电容是谐振接地系统有效补偿的基础注入变频信号而检测法具有不需要启动电感调节装置,不改变系统运行状态,二次回路测量等诸多优点,但中性点位移电压的存在会影响注入信号的质量,同时给注入信号的相位判断带来困难。为... 准确检测电网对地电容是谐振接地系统有效补偿的基础注入变频信号而检测法具有不需要启动电感调节装置,不改变系统运行状态,二次回路测量等诸多优点,但中性点位移电压的存在会影响注入信号的质量,同时给注入信号的相位判断带来困难。为此基于变压器可控负载原理的消弧线圈提出了运用电压前馈校正改善信号源输出电流特性,检测中性点注入信号电压幅值判断谐振点的改进措施。系统动模实验表明,对于中性点最大位移电压达900V的电网,改进后的方法仍具备很高的电容检测精度,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经适当调整也适用于其他类型消弧线圈的自动调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频信号法 对地电容检测 消弧线圈 前馈控制 幅值比较 动模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容检测技术的蒜种鳞芽扶正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5
20
作者 侯加林 方立志 +2 位作者 李玉华 吴彦强 周凯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72,共10页
针对传统机械方式鳞芽扶正率低、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容检测技术的蒜种鳞芽定向方法,搭建了相应的鳞芽检测与扶正装置,并对其结构和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基于ANSYS电场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基于EDEM仿真平台进行了接播... 针对传统机械方式鳞芽扶正率低、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容检测技术的蒜种鳞芽定向方法,搭建了相应的鳞芽检测与扶正装置,并对其结构和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基于ANSYS电场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基于EDEM仿真平台进行了接播装置结构的优化。结果表明,当接播装置底面夹角、短轴半径、长轴半径分别为80°、22.99 mm和27.79 mm时,装置性能最优,理论直立率为96.6%,物理试验验证了优化结果的可靠性。以极板参数为试验因素,以信噪比为试验指标,开展极板尺寸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极板参数为45 mm×8 mm×0.10 mm时,装置性能最优。以金乡、苍山蒜种为试验对象,开展样机试验,正芽率为95.0%,满足大蒜播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播种机 鳞芽扶正装置 电容检测 ANSYS E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