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环境水中氚的液闪检测系统设计
1
作者 郭计增 王志恒 +3 位作者 赵雅平 李鉴博 李力 刘权卫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5-919,共5页
本文基于核环境水中氚的监测需求,开展了液闪检测系统设计。系统采用三个光电倍增管符合和两个光电倍增管反符合方案,提高信号测量精度,降低本底干扰;采用更厚的铅屏蔽,进一步降低了仪器本底水平;读出电子学采用ADC和FPGA芯片结合脉冲... 本文基于核环境水中氚的监测需求,开展了液闪检测系统设计。系统采用三个光电倍增管符合和两个光电倍增管反符合方案,提高信号测量精度,降低本底干扰;采用更厚的铅屏蔽,进一步降低了仪器本底水平;读出电子学采用ADC和FPGA芯片结合脉冲形状分析技术,实现α、β能谱的有效甄别。测试结果表明液闪检测系统具有高探测效率(^(3)H探测效率70.79%,^(14)C探测效率96.95%)和低本底水平(小于0.3 s^(-1)),且对水中氚具有较低的检测下限(0.8 Bq/L),满足核环境水中氚的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系统 符合/反符合 探测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分散液滴的光纤检测研究
2
作者 温唯谷 袁志宏 +1 位作者 王凯 骆广生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20,共10页
微分散是微化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利用显微摄像分析和统计微分散液滴的方法成本高,不易推广。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传感的微分散液滴在线检测技术,该方法基于漫反射光纤、光纤传感器、数据采集卡和LabVIEW程序实现了微通道内液滴生... 微分散是微化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利用显微摄像分析和统计微分散液滴的方法成本高,不易推广。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传感的微分散液滴在线检测技术,该方法基于漫反射光纤、光纤传感器、数据采集卡和LabVIEW程序实现了微通道内液滴生成频率和长度的在线检测,满足0.21 mm以上直径液滴的检测,检测频率上限为500 Hz,当液滴通过光纤时间超过15 ms时,还可检测液滴长度。研究结果表明光纤直径和光纤传感器响应时间是影响该方法检测性能的主要因素,与相似平台对比,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较高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微分散 光电检测 光纤传感器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生产线残留液检测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徐乐年 查进 +2 位作者 张树君 韩壹亮 员玉良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3-125,共3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电容耦合原理的残留液检测系统的组成、功能、工作原理及主要设计。该系统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将激励源的信号从发射极板传到接收极板,然后检测接收极板的信号,通过滤波、高频放大之后传给单片机,再通过单片机处理发出信... 介绍了一种基于电容耦合原理的残留液检测系统的组成、功能、工作原理及主要设计。该系统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将激励源的信号从发射极板传到接收极板,然后检测接收极板的信号,通过滤波、高频放大之后传给单片机,再通过单片机处理发出信号给剔除器,从而对啤酒生产线残留液不合格的瓶子进行剔除,很好地保证了啤酒产品的质量。该系统具有成本低廉、传输可靠、实时在线、可与上位机通信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耦合 残留检测 激励源 电磁兼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荧光光谱结合交替加权残差约束四线性分解算法对石油类混合油液的检测 被引量:5
4
作者 孔德明 张春祥 +3 位作者 崔耀耀 李雨蒙 王书涛 史慧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129-3135,共7页
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原料,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其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针对混合油液的快速、准确检测成为鉴别溢油来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石油类物质一般由具有较强荧光特性的芳香烃成分及其衍生物组成,荧... 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原料,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其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针对混合油液的快速、准确检测成为鉴别溢油来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石油类物质一般由具有较强荧光特性的芳香烃成分及其衍生物组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以其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和受风化影响程度小等优点成为了混合油液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与二阶校正和三阶校正的各类算法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成分鉴别和浓度预测效果。但二阶校正算法普遍存在对噪声的容忍能力弱和对组分数敏感、收敛速度慢等不足,限制了在实际混合油液检测中的应用。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将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和交替加权残差约束四线性分解(AWRCQLD)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用于混合油液检测的新方法。首先以乙醇作为溶剂,将航空煤油和润滑油按不同浓度比配制7个校正样本、4个预测样本和3个空白样本;然后利用FLS920荧光光谱仪采集拟进行成分检测的混合油液在不同实验温度条件下共42个样本的荧光光谱数据,并通过空白扣除的方法消除散射的干扰;再利用核一致诊断法和残差分析法估计出最佳的组分数;最后分别利用AWRCQLD算法、4阶平行因子(4-PARAFAC)算法和二阶校正算法解析样本的荧光光谱数据,做出混合油液样本的定性鉴别和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经AWRCQLD算法解析后得到的航空煤油预测样本的回收率为96.7%~102.7%、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015mg·mL^-1;润滑油预测样本的回收率为96.9%~101.7%、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009mg·mL^-1;在不同实验温度条件构建的四维响应数阵能够更为准确地测定出航空煤油和润滑油的组分浓度,其回收率更高和预测均方根误差更小,满足准确定量分析的要求;AWRCQLD算法在航空煤油和润滑油样本的荧光光谱严重重叠的情况下,较之二阶校正算法和4-PARAFAC算法,AWRCQLD算法更能够体现出三阶校正算法所具有的优势,综合预测能力更强,达到了对混合油液进行快速检测的目的。该研究提供了一种不依赖于“物理和化学分离”的快速、准确的对混合油液进行检测的“数学分离”方法,为石油类混合油液检测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三阶校正 交替加权残差约束四线性分解 混合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炮复进机液量检测方法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涛 郑立评 +1 位作者 阎文 祁春阳 《兵工自动化》 2012年第4期71-74,共4页
为准确测量火炮复进机内液量,分析复进机的特殊结构,指出复进机液量检测方法的特殊性。并对现有检测方法检测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依据功能转换原理。计算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引起的液量误差可以忽略不计,论证了检测原理的合理性。
关键词 复进机 检测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火炮复进机气液量与泄漏检测仪 被引量:2
6
作者 方威 傅建平 +1 位作者 赵金辉 张中星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71-73,共3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技术的火炮复进机气液量与泄漏检测仪.该检测仪利用压力传感器采集信号,通过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故障诊断,并直接显示检测结果,克服了传统方法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等缺点,实现了火炮复进机气液量及泄漏检测的... 介绍了一种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技术的火炮复进机气液量与泄漏检测仪.该检测仪利用压力传感器采集信号,通过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故障诊断,并直接显示检测结果,克服了传统方法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等缺点,实现了火炮复进机气液量及泄漏检测的自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VIEW 复进机 检测 泄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阵列超声传感器的气液界面检测 被引量:3
7
作者 方立德 孔恒正 +2 位作者 韩棒棒 田梦园 李小亭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16-1621,共6页
利用超声波声束对两相流参数检测的优点,使用阵列超声传感器探究了气液界面下的超声波声束和液面的关系。实现了超声波声束对整个气液界面的参数检测,测量了静态气液界面高度,实现动态超声波声束对分层流气液界面的重构。并在河北大学... 利用超声波声束对两相流参数检测的优点,使用阵列超声传感器探究了气液界面下的超声波声束和液面的关系。实现了超声波声束对整个气液界面的参数检测,测量了静态气液界面高度,实现动态超声波声束对分层流气液界面的重构。并在河北大学多相流循环装置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阵列超声波声束可以实现对气液界面高度检测,可分辨最小2 mm气液界面高度;重构图像的截面含气率和高速相机拍摄得到的截面含气率误差不超过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界面检测 超声波波束 阵列超声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细胞学检测及巴氏涂片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6
8
作者 李贞 毛玲芝 +4 位作者 李屹 谢龙旭 李智敏 洪小山 罗喜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314-4316,共3页
目的:比较潮州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中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巴氏涂片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潮州市5个乡镇,招募35~59岁的女性,同时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TCT和巴氏涂片检测,符合条件者进行阴道镜下活... 目的:比较潮州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中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巴氏涂片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潮州市5个乡镇,招募35~59岁的女性,同时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TCT和巴氏涂片检测,符合条件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和随访,评价TCT和巴氏涂片检测的筛查效果。结果:3723例接受筛查女性中,总体而言,TCT检测的灵敏度高于巴氏涂片(Fisher′s Exact Test,P<0.01),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无明显差异。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具有一致性(Kappa=0.14,P<0.001)。巴氏涂片制片不满意率高于TCT(χ2=64.3,P<0.001)。结论:此次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中,相比巴氏涂片检测,TCT更为灵敏、制片效果更好,能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但诊断准确性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基细胞学检测(TCT) 巴氏涂片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红外传感器和AT89S52的残留液检测系统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斌 郭海华 李跃华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7-60,共4页
针对目前残留液检测中速率和准确率均较低的现象,基于红外线在相同距离不同介质中传递的时间有差异这一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基于双红外传感器和AT89S52的残留液检测系统。阐述了系统的硬件构成、软件设计流程及测试过程。实验表明,系统... 针对目前残留液检测中速率和准确率均较低的现象,基于红外线在相同距离不同介质中传递的时间有差异这一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基于双红外传感器和AT89S52的残留液检测系统。阐述了系统的硬件构成、软件设计流程及测试过程。实验表明,系统简单实用,在72 000瓶/小时左右的高速灌装线上其检测准确率可达99%,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红外传感器 残留检测 AT89S52 高速灌装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分析在液滴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海秀 成顶 胡祯林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6年第4期157-160,共4页
基于图像分析的液滴检测技术对研究液体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样品液滴的形状参数是表征液滴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设计了基于CCD摄像机图像采集的液滴检测系统,对液滴图像进行滤波、去噪、二值化等图像处理,提取宽长比、复杂度、形状参数和... 基于图像分析的液滴检测技术对研究液体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样品液滴的形状参数是表征液滴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设计了基于CCD摄像机图像采集的液滴检测系统,对液滴图像进行滤波、去噪、二值化等图像处理,提取宽长比、复杂度、形状参数和离心率等特征参数,结合多项式拟合和层次分析法对液滴轮廓外形进行分析。通过实验证明:在液滴检测技术中,图像技术具有现实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技术 CCD 图像技术 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筛查系统与液基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病变初筛中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伟宏 金松 +4 位作者 张俊霄 吴小妹 陈华 曾蓉蓉 王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129-1131,1134,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筛查系统(TruScreen)与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在宫颈病变初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1例患者依次进行TruScreen、TCT及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将其病理结果与Tru-Screen和TCT结果对照分析。结果:TruScreen、TCT阳性结果分别... 目的:探讨宫颈癌筛查系统(TruScreen)与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在宫颈病变初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1例患者依次进行TruScreen、TCT及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将其病理结果与Tru-Screen和TCT结果对照分析。结果:TruScreen、TCT阳性结果分别为316例和207例,病理学检查阳性结果为115例。TruScreen、TCT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1.7%、71.3%,特异度分别为79.6%、88.5%,假阴性率分别为18.3%、28.7%,假阳性率分别为20.4%、11.5%。TruScreen检查敏感度略高于T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uScreen的效果评价略优于TCT,具有较低的假阴性率及相对不高的假阳性率,有望成为我国宫颈病变初筛的独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筛查系统(TruScreen) 基细胞学检测(TCT) 宫颈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网格传感器的液滴检测装置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凤玲 徐波 +2 位作者 王冰 赵玲 任国静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6年第5期60-63,共4页
为实现微重力环境下气液两相流的液滴检测,采用49×49点阵的金属网格传感器,基于网格电极间的局部瞬时电导变化原理,实现管道截面液滴分布和个数统计。将控制采集和数据处理分别交由FPGA和DSP并行处理的设计方式,解决了系统实时在... 为实现微重力环境下气液两相流的液滴检测,采用49×49点阵的金属网格传感器,基于网格电极间的局部瞬时电导变化原理,实现管道截面液滴分布和个数统计。将控制采集和数据处理分别交由FPGA和DSP并行处理的设计方式,解决了系统实时在线测量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实时捕捉流速为9.0 m/s、直径不小于5 mm的液滴或液团,克服了常规检测方法的不足,为评价水气分离装置的工作性能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微重力 检测 金属网格传感器 局部瞬时电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薄液膜检测的同轴环盘电导传感器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超 王青天 +1 位作者 赵宁 胡凤红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38,共4页
液膜厚度是研究环状流液膜演化发展的重要参数,基于环状流薄液膜厚度范围,设计了基于电导法的非侵入式同轴环盘液膜测量传感器。通过有限元分析,对同轴环盘液膜测量传感器电极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传感器结构参数最优选择。实... 液膜厚度是研究环状流液膜演化发展的重要参数,基于环状流薄液膜厚度范围,设计了基于电导法的非侵入式同轴环盘液膜测量传感器。通过有限元分析,对同轴环盘液膜测量传感器电极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传感器结构参数最优选择。实验表明:传感器在50μm^200μm的液膜厚度范围内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液膜厚度的测量误差在±3.7%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量传感器 膜厚度检测 COMSOL 同轴环盘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在非妇科细胞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季洪爱 周晓军 +1 位作者 吉耘 涂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2期1341-1342,共2页
关键词 新柏氏基细胞学检测 非妇科细胞学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尿液检测脂阿拉伯甘露聚糖指导抗结核药物治疗对HIV住院患者死亡率影响的即时分析:一项实用、平行分组、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鹏 孙勤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031-1031,共1页
研究背景艾滋病(AIDS)并发结核病(TB)诊断困难并导致高死亡率。常见的TB诊断方法包括x射线胸部透视和痰液MTB检测(包括显微镜下检测和核酸扩增)。但AIDS并发TB的患者常表现为肺外结核,痰液少,一些替代性方法(如痰液诱导,或其... 研究背景艾滋病(AIDS)并发结核病(TB)诊断困难并导致高死亡率。常见的TB诊断方法包括x射线胸部透视和痰液MTB检测(包括显微镜下检测和核酸扩增)。但AIDS并发TB的患者常表现为肺外结核,痰液少,一些替代性方法(如痰液诱导,或其他侵入式取痰方法)也很难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阿拉伯甘露聚糖 住院患者 尿检测 高死亡率 药物治疗 临床试验 随机对照 H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次声波的钻井返出液液面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旭虎 刘通 +2 位作者 汪卫众 王文倩 王智敏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8-115,共8页
针对传统声波液面测量装置存在的精度较低以及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次声波的钻井返出液液面检测系统。该系统以声波检测原理为基础,将检测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利用高压气体作为声源产生次声波信号,设计与信号相匹配的信号... 针对传统声波液面测量装置存在的精度较低以及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次声波的钻井返出液液面检测系统。该系统以声波检测原理为基础,将检测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利用高压气体作为声源产生次声波信号,设计与信号相匹配的信号调理电路,结合数据采集卡实现声波信号的采集。为了消除井下的噪声干扰,利用随机共振滤波算法对采集的信号进行预处理,降低信号噪声。根据钻杆的接箍回波和液面反射波信号的特点,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实现了动液面深度的计算。根据现场测试结果,返出液液面回波信号经过随机共振滤波算法处理后,信噪比约为10 dB,系统测量的数据与实际结果符合度较高,能够较好地满足钻录一体化监测系统对动液面数据的需求。研究结果对石油录井工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录一体化 返出检测 次声波 数据采集 随机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联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8
17
作者 李婷婷 王翠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06-1110,共5页
背景据2018年全球数据统计,每年约有56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宫颈癌在发展中国家的病死率尚居高位。某些欠发达地区无法满足全面开展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工作的需要,单项检测项目漏检风险较大。目的探讨通过第三代杂交捕获定量分型(DH3)技术... 背景据2018年全球数据统计,每年约有56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宫颈癌在发展中国家的病死率尚居高位。某些欠发达地区无法满足全面开展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工作的需要,单项检测项目漏检风险较大。目的探讨通过第三代杂交捕获定量分型(DH3)技术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6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宫颈筛查的女性患者162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DH3技术对患者进行14种HPV型别检测;依据伯塞斯达系统(TBS)宫颈细胞学分类法对TCT结果进行判读;以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620例患者中,HPV检测阳性者619例,阴性者1001例;TCT阳性者449例,阴性者1171例;HPV检测联合TCT阳性者205例,阴性者1415例;病理学检查阳性者187例,阴性者1433例。HPV检测联合TCT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的灵敏度(96.79%)、特异度(98.32%)、阳性预测值(88.29%)和阴性预测值(99.56%)均高于HPV检测(81.28%、67.41%、24.56%和96.50%)和TCT(75.40%、78.51%、31.40%和96.07%)。结论HPV检测联合TCT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检测,HPV检测联合TCT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可以降低单项检查的误诊率、漏诊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 宫颈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基薄层细胞检测 宫颈上皮内瘤变 核酸杂交 女性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TCT检测恶性胸腔积液非小细胞肺癌血管拟态现象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春晓 王健 +3 位作者 刘小虎 杜明伟 李建华 方长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90-1492,1495,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nt pleural effusion,MPE)中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向血管内皮和淋巴管内皮细胞分化情况,从细胞学角度深入探讨NSCLC血管形成的原理和分子机制。方法运用液基细胞薄层检测...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nt pleural effusion,MPE)中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向血管内皮和淋巴管内皮细胞分化情况,从细胞学角度深入探讨NSCLC血管形成的原理和分子机制。方法运用液基细胞薄层检测(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技术对1425例胸水标本进行检测,对阳性及可疑阳性标本进行沉渣包埋。通过HE染色切片确定每张切片血管新生及血管拟态(vascufogenic mimicry,VM)现象及数量,采用免疫组化SP法、免疫荧光法检测脉管样管型结构中NSCLC标志物和脉管内皮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沉渣包埋切片HE染色诊断,NSCLC各组织学分型中平均每高倍视野脉管样管型结构的形成数量用中位数表示分别为肺腺癌10(10,20)个、肺鳞状细胞癌12.5(10,20)个、肺腺鳞癌12.5(5,17.5)个、肺大细胞癌10(5,20)个,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发现,由肿瘤细胞构成的脉管样管型结构中NSCLC标志物和脉管内皮标志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MPE中NSCLC细胞具有分化为脉管内皮细胞的潜能,存在VM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恶性胸腔积 基细胞薄层检测 沉渣包埋 血管拟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酶谱电泳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尿液基质金属蛋白酶
19
作者 张群 陈龙邦 +1 位作者 臧静 褚晓源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2-195,共4页
应用以明胶为底物的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 4 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尿液进行酶谱分析 ,探讨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行尿液MMPs检测的临床意义 .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尿中可检测到 3种分子量分别为 130kD、92kD、72kD的MMPs .乳腺癌术后复发... 应用以明胶为底物的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 4 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尿液进行酶谱分析 ,探讨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行尿液MMPs检测的临床意义 .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尿中可检测到 3种分子量分别为 130kD、92kD、72kD的MMPs .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组尿中 130kD、92kD、72kD的MMPs检出率分别为 80 .8%、84 .6 %及 6 9.2 % ,而术后无转移组的 3种MMPs检出率分别为 2 7.3%、31.8%及 2 2 .7% ,正常对照组的检出率分别为 13.3%、2 0 .0 %及10 .0 % ,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组尿液MMPs检出率明显高于术后无转移组 ,P <0 .0 1.而乳腺癌术后无转移组尿MMPs的检出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谱电泳技术 乳腺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 尿检测 肿瘤转移 转移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滴检测与分析系统研究
20
作者 刘志远 王冰 +1 位作者 张宁 李凤玲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76,80,共3页
针对现有液滴检测方法可靠性低、准确度不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液滴检测与分析方法。采用了金属网格原理的检测装置,克服了其他原理对环境及安全性要求高的缺点,实现了液滴有无的检测;采用了FPGA模块结合LabVIEW软件,实现... 针对现有液滴检测方法可靠性低、准确度不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液滴检测与分析方法。采用了金属网格原理的检测装置,克服了其他原理对环境及安全性要求高的缺点,实现了液滴有无的检测;采用了FPGA模块结合LabVIEW软件,实现了液滴的实时在线检测以及定量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液滴检测准确率可达到85%以上,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直观以及实时性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与分析 LABVIEW 金属网格检测装置 数据采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