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中的五个矛盾及其化解
被引量:75
- 1
-
-
作者
孙长永
-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
-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0,共19页
-
基金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9AFX00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以下五个矛盾:一是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前提与压制型法之间的矛盾,二是认罪认罚从宽的合意基础与实体真实原则之间的矛盾,三是不规范的从宽处罚与刑事法基本原则之间的矛盾,四是“检察官司法”与法官中立裁判原则之间的矛盾,五是简化、速决的一审程序与续审制的上诉审构造之间的矛盾。出现这五个矛盾的原因在于,作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运行环境的基础性诉讼制度不健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设计缺乏系统思维和整体考虑,相关的配套措施不完善。要化解上述矛盾,必须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刑事程序正当化水平;进一步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健全公正与效率总体平衡的制度规范体系;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确保不因追求司法效率而损害司法的基本公正。
-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自愿性
实体真实
检察官司法
正当程序
-
Keywords
System of Leniency based on the Pleading guilty and accepting punishment
Voluntariness
Substantive Truth
Prosecutorial Adjudication
Due Process
-
分类号
DF73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
-
题名环境刑事司法提前介入的限定
- 2
-
-
作者
苏达
-
机构
厦门大学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出处
《江淮论坛》
2025年第5期74-88,共15页
-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7批面上资助项目(2025M770653)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GZC20250451)。
-
文摘
行刑衔接是我国环境违法犯罪治理的核心难题。为解决有案不移、以罚代刑等现实问题,环境刑事司法形成提前介入机制,包括司法内部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侦查,以及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单独或联动介入环保部门调查。其虽具备节约司法资源、提升办案效率、保障犯罪制裁以及降低生态环境损害等功能,但启动要件、案件类型、介入节点等规范之缺乏使其呈现出结果主义的泛化适用。未加限制地适用环境刑事司法提前介入将加剧司法程序惯性,形成环境犯罪刑事司法的实体与程序双重扩张。此则可能预设有罪推定,模糊司法权和行政权边界,旁置个体应有权利。环境刑事司法提前介入应为针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特殊补充机制,在一般案件中仅能经前置机关商请启动。在适用该机制时尊重行政独立评价,规范公安机关双重权力选择,协调检察机关的多重身份,实现环境犯罪风险化下行刑合理衔接。
-
关键词
环境犯罪治理
环境行刑衔接
提前介入
检察官司法
-
分类号
D922.29
[政治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