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崩塌地质灾害及其防范措施 被引量:4
1
作者 魏云杰 《城市与减灾》 2019年第3期13-16,共4页
崩塌的定义与类型崩塌是指陡倾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图1)。崩塌按其所涉及的岩性可分为岩质崩塌和土质崩塌;按破坏模式可分为滑移式崩塌、倾倒式崩塌和坠落式崩塌。崩塌的... 崩塌的定义与类型崩塌是指陡倾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图1)。崩塌按其所涉及的岩性可分为岩质崩塌和土质崩塌;按破坏模式可分为滑移式崩塌、倾倒式崩塌和坠落式崩塌。崩塌的危害特征与灾情实例(一)危害特征1.崩塌具有突发性。由于岩体裂隙的出现发展常不被人们所注意,崩塌的前兆不明显,因而其突发性较强,容易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地质灾害 褶皱轴 梵仙 张家湾镇 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 岩土体 山体崩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零八级石阶层”
2
作者 山水 《五台山研究》 1986年第1期35-,共1页
五台山的南山寺、龙泉寺、菩萨顶都有一百零八级石台阶,唯有菩萨顶的最出名。人们谈起五台山游览的话题,常会问道:“爬过‘一百零八’吗?”这“一百零八”就是指菩萨顶的石台阶,它在人们心目中成了菩萨顶的代表性建筑。叶剑英同志《游... 五台山的南山寺、龙泉寺、菩萨顶都有一百零八级石台阶,唯有菩萨顶的最出名。人们谈起五台山游览的话题,常会问道:“爬过‘一百零八’吗?”这“一百零八”就是指菩萨顶的石台阶,它在人们心目中成了菩萨顶的代表性建筑。叶剑英同志《游五台山诗》中的“三十六丈高耸塔,百零八级石阶层”,就是说的大白塔和菩萨顶。陈毅同志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塔 南山寺 陈毅同志 龙泉 镇澄 三十六 步步登高 使人 完一 梵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记《五台山》赏析
3
作者 秦谱德 《五台山研究》 1986年第1期32-34,共3页
弛名中外的五台山,不仅有灿烂的佛教文化,而且有独特的美丽风景;不仅有众多的历史文物,而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古往今来,她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许多文人骚客在这里寻古揽胜,挥毫洒墨,有的描绘寺庙的巍峨壮丽,有的记述佛法盛会,... 弛名中外的五台山,不仅有灿烂的佛教文化,而且有独特的美丽风景;不仅有众多的历史文物,而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古往今来,她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许多文人骚客在这里寻古揽胜,挥毫洒墨,有的描绘寺庙的巍峨壮丽,有的记述佛法盛会,有的缅怀佛教兴衰,有的歌咏名山大川的奇丽风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宇 华严 历史文物 中台 文人骚客 显通寺 梵仙 佛教寺庙 文殊菩萨 佛教传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四首
4
作者 李俊堂 《五台山研究》 1985年第1期37-,共1页
关键词 梵仙 出世间 秘魔岩 苍岩 松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五台山更加多姿多彩
5
作者 卫逢祺 《五台山研究》 1985年第1期4-5,共2页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在长期战争中,寺塔经像遭到严重破坏。建国以后,在宗教文物部门的主持下,进行过部份修复。“文革”时期,再次遭到破坏,其严重程度不亚于战争时期。“文革”以后,特别是从一九八三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加...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在长期战争中,寺塔经像遭到严重破坏。建国以后,在宗教文物部门的主持下,进行过部份修复。“文革”时期,再次遭到破坏,其严重程度不亚于战争时期。“文革”以后,特别是从一九八三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加强了对五台山的领导,加快了修复工作。三年来,依据城市规划设计院制定的建设五台山的初步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名山 经像 东台顶 中国佛教 长期战争 黛螺顶 台怀镇 修复工作 公主寺 梵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游菩萨顶
6
作者 檀跃华 《五台山研究》 1986年第4期43-44,共2页
盛夏的早晨,空气甜丝丝的。怀着东台顶观日出后的激动心情,我们驱车向台怀镇疾驰而下。透过车窗向台怀远眺,一座雄踞在灵鹫峰上的古刹,绿树红墙,赫然映入眼帘。哦,这就是久负盛名的菩萨顶.小车取道东庄村,爬上禅堂院。
关键词 上禅堂 东台顶 台怀镇 东庄村 文殊殿 黛螺顶 老和尚 梵仙 灵鹫 寺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殊像寺
7
作者 高明和 孙竹林 《五台山研究》 1987年第6期43-44,共2页
殊像寺,位于台怀镇西南凤林谷口的北侧,距台怀镇里许,因大殿内供奉大文殊像而得名。寺院坐北向南,山环水绕,风景优雅。登临环顾,对面是梵仙山,山上花木繁茂,山峰直入云端,绝顶巍楼雄寺,犹如空中楼阁,真似有几分仙山灵气。
关键词 殊像寺 台怀镇 文殊 梵仙 内供奉 显通寺 山环水绕 塔院寺 坐北向南 谷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话杂撮
8
作者 李林 《五台山研究》 1993年第1期27-27,共1页
《五台山研究》八八年第三期有李俊堂先生《五台山的十景八奇》一文,读后神思遐想,流连往返,陶然于佛国名山之中。五台十景有:花径云寮(明月池)、松涛倾翠(镇海寺松林)、云崖精庐(观音洞)、翠微星龛(梵仙山)、岚浮青螺(黛螺顶)。
关键词 五台山研究 黛螺顶 梵仙 联话 镇海寺 青螺 精庐 本空 佛性 古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台灵药长松
9
作者 法云 《五台山研究》 1985年第1期38-39,共2页
五台山是一座宝山。单从植物资源看,这里“嘉木森森,千峦弥布”,“虽寒风劲冽”,“积雪夏飞”,却是“瑞草争芳”,“名花竞发”(《清凉山志》),野生植物数百种,大部分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中的中草药长松,就是一种灵药。长松,因其叶如松... 五台山是一座宝山。单从植物资源看,这里“嘉木森森,千峦弥布”,“虽寒风劲冽”,“积雪夏飞”,却是“瑞草争芳”,“名花竞发”(《清凉山志》),野生植物数百种,大部分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中的中草药长松,就是一种灵药。长松,因其叶如松针,功可长生寿年而得名。别名仙茆、海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凉山志 五台 长松 古清凉传 瑞草 野生植物 植物资源 韩氏医通 梵仙 文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好问《台山杂咏十六首》注释
10
作者 姚乃文 《五台山研究》 1986年第2期19-22,共4页
一登临夙有故乡缘,试手清凉第一篇。知被钱郎笑寒乞,不将锦绣裹山川。台山,即五台山,在今山西省五台县境内。《清凉山志》云:其山“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故乡,元好问系忻州人,忻州古与代州接壤,五台属代州故亦... 一登临夙有故乡缘,试手清凉第一篇。知被钱郎笑寒乞,不将锦绣裹山川。台山,即五台山,在今山西省五台县境内。《清凉山志》云:其山“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故乡,元好问系忻州人,忻州古与代州接壤,五台属代州故亦以五台山为故乡。清凉,《清凉山志》云:“东震旦国,清凉山者,乃曼殊大士之化宇也,亦名五台山。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凉山志 文殊菩萨 大士 古清凉传 文殊师利 续清凉传 梵仙 华藏世界 云门 翻译名义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