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梯级“水蓄风光”互补系统增益分配调度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方 刘建行 +2 位作者 唐成鹏 余光正 杨秀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0,共7页
针对梯级“水蓄风光”互补系统(CHMCS)多主体联合运行效益分摊问题,建立CHMCS多主体非合作优化调度模型,基于纳什谈判理论建立CHMCS多主体合作运行优化调度模型,并将其转化为求解系统效益最大化与增益分配两个阶段性子问题。依次采用交... 针对梯级“水蓄风光”互补系统(CHMCS)多主体联合运行效益分摊问题,建立CHMCS多主体非合作优化调度模型,基于纳什谈判理论建立CHMCS多主体合作运行优化调度模型,并将其转化为求解系统效益最大化与增益分配两个阶段性子问题。依次采用交替方向乘子算法(ADMM)对两阶段子问题进行求解,得到系统合作运行模式下的增益分配策略和优化调度结果。算例分析结果表明:CHMCS在合作运行模式下,各投资运营主体通过电量交易可以提高自身效益和系统整体效益,促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消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平稳系统上网出力,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蓄风光”互补系统 增益分配策略 纳什谈判理论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梯级水蓄风光互补系统优化调度策略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建行 刘方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2,共13页
对常规水电站进行抽水蓄能功能重塑,使其由“电源供应者”逐步转为“电源供应者+‘电池’调节者”,是解决大规模灵活性资源需求的重要技术手段。以梯级水蓄风光互补系统(cascade hydropower-pumping-storage-wind-photovoltaic multi-en... 对常规水电站进行抽水蓄能功能重塑,使其由“电源供应者”逐步转为“电源供应者+‘电池’调节者”,是解决大规模灵活性资源需求的重要技术手段。以梯级水蓄风光互补系统(cascade hydropower-pumping-storage-wind-photovoltaic multi-energy complementary system,CHPMCS)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其发电抽蓄双向运行工况灵活转换和互补消纳特征,以系统发电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短期优化运行模型;其次,考虑CHPMCS出力连续可调的特点,提出将优化调度问题转换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从而将多约束优化问题转换为无约束深度强化学习问题;然后,针对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DDPG)算法训练效率低、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陷,采用改进DDPG算法对优化调度决策过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CHPMCS通过水电功能重塑,有效提升了灵活性和调节能力,可以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并通过“低储高发”提高系统发电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蓄风光互补系统 优化调度 新能源消纳 深度强化学习 改进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备用流量的水风光多能互补优化调度
3
作者 方国华 刘畅 丁紫玉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4,共9页
随着大规模风光电站接入,风光能源出力预测精度不足影响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解决此类问题,提出基于备用流量的水风光多能互补系统优化调度方法。首先,根据水电站的可用水量按比例设置备用流量,然后以发电量最大和余留负荷方差最小... 随着大规模风光电站接入,风光能源出力预测精度不足影响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解决此类问题,提出基于备用流量的水风光多能互补系统优化调度方法。首先,根据水电站的可用水量按比例设置备用流量,然后以发电量最大和余留负荷方差最小为目标建立基于备用流量的水风光多能互补优化调度模型,利用备用流量应对风光高发和低发的影响,最后对雅砻江下游梯级水电站及接入的风光电站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不设置备用流量,设置了备用流量的多能互补系统在典型丰水月(6月份)和典型枯水月(12月份)的发电量分别增加0.08%和1.97%,而余留负荷方差下降均超过40%;设置备用流量能够在保证发电效益的基础上减轻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压力,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该调度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得到了验证,可供类似水电站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能源 备用流量 多能互补系统 优化调度 梯级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入负荷时空转移特性的风-光-水-蓄互补系统容量配置方法 被引量:13
4
作者 文杰 刘继春 +2 位作者 温正楠 李健华 李晨昕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6-77,97,共13页
利用梯级水电的快速调节能力和抽蓄机组发电/抽水工况灵活转换的特性,在补偿风/光出力的波动性和不可控性的基础上,建立源端风-光-水-蓄系统互补模型,以增强发电系统的调节能力。同时,在计入现货电价、考虑负荷时间和空间可转移特性的... 利用梯级水电的快速调节能力和抽蓄机组发电/抽水工况灵活转换的特性,在补偿风/光出力的波动性和不可控性的基础上,建立源端风-光-水-蓄系统互补模型,以增强发电系统的调节能力。同时,在计入现货电价、考虑负荷时间和空间可转移特性的基础上,建立负荷侧模型并在考虑源端风/光出力随机性、系统网络约束基础上,提出基于系统经济性、系统状态均匀度和负荷跟踪等多项系统指标的源-网-荷互动策略。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互补发电系统多目标容量配置模型。最后通过算例仿真,并利用专业优化软件LINGO进行求解,得到不同规划年和场景下的源端互补系统配置容量,验证了所提方法对系统指标提升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响应 源-网-荷 风光水蓄 互补系统 电力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