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梯形轨枕轨道振动带隙及振动波传播研究
1
作者 冯青松 梁炜诗 +1 位作者 杨舟 张凌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93-3503,共11页
在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地铁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公共交通方式,其运行过程中乘客的舒适度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提升舒适度,设计出更有效且更有针对性的减隔振措施,以地铁典型轨道形式梯形轨枕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梯形轨道结构振动波传播... 在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地铁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公共交通方式,其运行过程中乘客的舒适度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提升舒适度,设计出更有效且更有针对性的减隔振措施,以地铁典型轨道形式梯形轨枕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梯形轨道结构振动波传播及带隙特性。基于能量泛函变分原理建立梯形轨道分析模型,通过COMSOL仿真软件对比自振特性结果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在此分析模型基础上进行频散计算得到带隙,再通过能量法研究梯形轨道振动波传播情况,结合振动传递率结果探究轨道结构内振动波的衰减能力。通过研究轨道结构振动竖向传递特性,揭示各阶带隙内振动波在梯形轨道中的传播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0~200 Hz范围内,梯形轨道存在5阶带隙,且振动衰减域与带隙频段相对应,加以验证了频散计算的准确性。梯形轨道各阶带隙内振动波传播存在分层传递现象,1阶带隙范围内振动直接传至下部基础,2阶带隙范围内振动在钢轨中传播,3~5阶带隙范围内振动在轨枕中传播,其余通带频段范围内振动均在钢轨中传播。研究成果可为梯形轨道的减隔振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对引入有效的低频减振措施,缓解环境振动问题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轨枕轨道 能量泛函变分 振动波 带隙 低频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减振梯形轨枕轨道结构关键设计参数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国庆 孙魁 +2 位作者 陈虹兵 刘文武 冯青松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1,共5页
为研究中等减振梯形轨枕轨道的动力学特性,采用直接刚度法建立了车辆-梯形轨枕轨道-隧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减振垫垂向静刚度和梯形轨枕厚度对钢轨、轨枕和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减振垫静刚度在15~30 kN/mm时,减振效... 为研究中等减振梯形轨枕轨道的动力学特性,采用直接刚度法建立了车辆-梯形轨枕轨道-隧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减振垫垂向静刚度和梯形轨枕厚度对钢轨、轨枕和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减振垫静刚度在15~30 kN/mm时,减振效果均达到了中等减振要求,梯形轨枕减振垫的垂向静刚度可以根据环境敏感点的具体振动超标量进行选取;与普通整体道床相比,当梯形轨枕的板中减振垫垂向静刚度为25 kN/mm时,梯形轨枕在40 Hz以上的频率范围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增加梯形轨枕厚度可以降低钢轨和轨枕的垂向位移,并通过增加参振质量的方式提高减振性能;当梯形轨枕厚度从0.15 m增至0.35 m时,钢轨垂向位移、轨枕垂向位移和隧道垂向加速度减小幅度达7.73%、和6.82%和18.18%;中等减振梯形轨枕轨道与普通整体道床衔接时,需要在梯形轨枕铺设段设置3块5.8 m过渡梯形轨枕,过渡梯形轨枕的减振垫静刚度应优先按照三级刚度过渡方案进行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轨枕轨道 减振垫刚度 轨枕厚度 轨道过渡段 钢轨挠度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梯形轨枕轨道降噪性能试验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战家旺 夏禾 +2 位作者 善田康雄 井上宽美 齐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40,共5页
通过在北京地铁5号线高架桥梯形轨枕轨道试验段上进行的现场噪声测试,对比分析列车通过梯形轨枕轨道和普通板式轨道时桥梁附近的噪声,研究梯形轨枕轨道的噪声频谱特性及随列车速度变化的规律。测试结果表明:梯形轨枕轨道的降噪能力明显... 通过在北京地铁5号线高架桥梯形轨枕轨道试验段上进行的现场噪声测试,对比分析列车通过梯形轨枕轨道和普通板式轨道时桥梁附近的噪声,研究梯形轨枕轨道的噪声频谱特性及随列车速度变化的规律。测试结果表明:梯形轨枕轨道的降噪能力明显优于普通板式轨道,从时域看,噪声随着列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梯形轨枕轨道的噪声值比普通板式轨道低;从频域看,噪声主要集中在60~4 000 Hz范围内,在轨道附近测点和25 m处测点处以1 000 Hz以上的高频轮轨噪声为主,在梁底测点处100~150 Hz范围内的低频结构噪声占很大比重;在1~4 Hz和30~1 000 Hz频域范围内,梯形轨枕轨道的噪声比普通板式轨道平均低6 dB;在4~30及1 000 Hz以上频域范围,2种轨道的噪声水平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高架桥 梯形轨枕轨道 普通板式轨道 降噪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梯形轨枕轨道动力及减振作用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邓玉姝 夏禾 +3 位作者 邹永伟 齐琳 井上宽美 周丽艳 《铁道标准设计》 2007年第10期55-58,共4页
建立列车荷载作用下梯形轨枕轨道的动力分析模型,模拟在不同车速下列车穿过高架桥的整个时间历程,计算出采用梯形轨枕轨道的高架桥的动力响应和列车的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指标,并将计算结果与采用普通无碴轨道的高架桥动力响应作比较,从... 建立列车荷载作用下梯形轨枕轨道的动力分析模型,模拟在不同车速下列车穿过高架桥的整个时间历程,计算出采用梯形轨枕轨道的高架桥的动力响应和列车的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指标,并将计算结果与采用普通无碴轨道的高架桥动力响应作比较,从而分析出梯形轨枕轨道的减振作用。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无碴轨道相比,梯形轨枕轨道有很好的减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梯形轨枕轨道 高架桥 减振 列车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置式梯形轨枕轨道减振器刚度对轨道动力特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陈伯靖 周建 李成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共3页
浮置式梯形轨枕轨道相对于其他轨道系统有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现阶段对该种轨道形式的研究较少,利用有限元软件从谐响应方面分析浮置式梯形轨枕轨道的动力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减振器刚度变化对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反映参... 浮置式梯形轨枕轨道相对于其他轨道系统有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现阶段对该种轨道形式的研究较少,利用有限元软件从谐响应方面分析浮置式梯形轨枕轨道的动力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减振器刚度变化对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反映参数变化对浮置式梯形轨枕轨道减振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在该轨道系统中使用刚度小的减振器可提高其减振性能,提高行车舒适性及改善轨下结构受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置式梯形轨枕轨道 谐响应分析 位移 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轨枕轨道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杨新文 和振兴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8-393,共6页
为了探明梯形轨枕轨道在地铁车辆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利用车辆-轨道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地铁车辆和梯形轨枕轨道系统振动模型,假设车辆模型为多刚体系统,钢轨模型为无限长两端绞支离散支撑的Euler梁,用有限长两端自由的Euler梁模拟离散弹... 为了探明梯形轨枕轨道在地铁车辆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利用车辆-轨道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地铁车辆和梯形轨枕轨道系统振动模型,假设车辆模型为多刚体系统,钢轨模型为无限长两端绞支离散支撑的Euler梁,用有限长两端自由的Euler梁模拟离散弹性支撑的梯形轨枕,利用显式积分法求解车辆-轨道非线性动力学方程,计算分析了梯形轨枕轨道在地铁车辆作用下的振动特性,讨论了轨道系统的振动与列车运行速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梯形轨道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可以减小基础的动反力;随着地铁车辆速度的增加,钢轨和轨枕的垂向振动有所增大,而横向振动变化不明显。轮轨力随着车速的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梯形轨枕轨道 振动特性 多刚体系统 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铁减振轨道钢轨波磨治理效果试验研究
7
作者 崔日新 石熠 +2 位作者 李玉路 王进 李仲华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40,共6页
为验证钢轨阻尼装置对减振轨道钢轨波磨的治理效果,选取北京地铁梯形轨枕、钢弹簧浮置板两种减振轨道结构,对试验段添加钢轨阻尼装置前后的轨道及隧道振动、轨旁噪声特性进行测试对比,并对钢轨波磨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在梯形... 为验证钢轨阻尼装置对减振轨道钢轨波磨的治理效果,选取北京地铁梯形轨枕、钢弹簧浮置板两种减振轨道结构,对试验段添加钢轨阻尼装置前后的轨道及隧道振动、轨旁噪声特性进行测试对比,并对钢轨波磨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在梯形轨枕轨道上安装钢轨阻尼装置可在较宽频域范围内获得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可将钢轨振动与轨旁噪声分别降低9.7dB、11dB(A);在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上安装钢轨阻尼装置,可使其工作频率范围内的钢轨振动与轨旁噪声分别降低8.3dB、3dB(A)。长期跟踪测试表明:钢轨阻尼装置可使减振轨道钢轨波磨的发展速率延长一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波磨 梯形轨枕轨道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 阻尼装置 减振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不同轨道类型振动传递规律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曾志平 黄相东 +2 位作者 王卫东 朱志辉 吴志鹏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4-79,112,共7页
研究目的:为克服现场试验对轨道结构振动传递规律评估时存在的误差较大、传感器测点的有限性等问题,并全面研究地铁轨道的动力响应及振动传递规律,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普通轨道、中等减振扣件轨道、梯形轨枕轨道、钢弹簧浮置板轨道4种不... 研究目的:为克服现场试验对轨道结构振动传递规律评估时存在的误差较大、传感器测点的有限性等问题,并全面研究地铁轨道的动力响应及振动传递规律,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普通轨道、中等减振扣件轨道、梯形轨枕轨道、钢弹簧浮置板轨道4种不同轨道-隧道系统,模拟落轴冲击试验,进行不同轨道类型振动传递规律对比研究。研究结论:(1)普通轨道和中等减振扣件轨道的道床竖向振动加速度最大值明显小于梯形轨枕轨道和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对于隧道壁的竖向振动加速度最大值,普通轨道、中等减振扣件轨道、梯形轨枕轨道以及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依次降低;(2)钢轨至道床的竖向振动加速度最大值以及动应力最大值传递率均为中等减振扣件轨道最小,普通轨道次之,梯形轨枕轨道和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最大;(3)道床至隧道壁的竖向振动加速度最大值以及动应力最大值传递率均为中等减振扣件轨道最大,梯形轨枕轨道和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明显小于普通轨道和中等减振扣件轨道;(4)本研究成果对地铁轨道设计、选型以及轨道结构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中等减振扣件轨道 梯形轨枕轨道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 有限元 振动传递规律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常用减振轨道振动特性及减振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涂勤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5-138,共4页
对中等减振扣件轨道、梯形轨枕轨道、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普通整体道床轨道进行环境振动现场实测,对比分析地铁列车通过时不同轨道的钢轨、道床、隧道壁振动加速度(垂向、横向)及钢轨动态变形(垂向、横向).结果表明:4种类型轨道的钢轨振... 对中等减振扣件轨道、梯形轨枕轨道、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普通整体道床轨道进行环境振动现场实测,对比分析地铁列车通过时不同轨道的钢轨、道床、隧道壁振动加速度(垂向、横向)及钢轨动态变形(垂向、横向).结果表明:4种类型轨道的钢轨振动加速度相差不大;中等减振扣件轨道的道床振动加速度小于普通整体道床轨道,另外2种减振轨道明显大于普通整体道床轨道;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隧道壁振动加速度明显小于其他轨道;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最好;中等减振扣件轨道的钢轨动态变形明显大于其他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减振轨道 钢轨动态变形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 中等减振扣件轨道 梯形轨枕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