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梯度非均匀有限板中裂纹动态响应的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盖秉政 张永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631-1633,共3页
为了研究梯度非均匀有限板中裂纹动态响应问题,用波动有限元的方法研究了梯度非均匀板中裂纹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通过对裂缝宽度与到裂端距离插值的方法求裂尖端处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DSIFs),对指数衰减脉冲作用下弹性模量按单... 为了研究梯度非均匀有限板中裂纹动态响应问题,用波动有限元的方法研究了梯度非均匀板中裂纹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通过对裂缝宽度与到裂端距离插值的方法求裂尖端处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DSIFs),对指数衰减脉冲作用下弹性模量按单向线性变化的梯度非均匀有限裂纹板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显示:无论板材料梯度参数及裂纹长度如何变化,裂尖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时程均呈起始快速上升转而缓慢下降;无论在什么时刻,裂尖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随裂纹的长度减小而减小,随板材料的功能梯度参数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载荷 梯度非均匀有限板 有限元 裂纹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荷载下梯度非均匀土的动力响应
2
作者 马强 周凤玺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65,共7页
结合坐标变换,建立了梯度非均匀土地基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控制方程,利用回传射线矩阵法推导出了频域内弹性地基的位移和应力的表达式。假设梯度非均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沿深度方向按幂函数连续变化,采用数值Fourier逆变换获得了时域... 结合坐标变换,建立了梯度非均匀土地基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控制方程,利用回传射线矩阵法推导出了频域内弹性地基的位移和应力的表达式。假设梯度非均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沿深度方向按幂函数连续变化,采用数值Fourier逆变换获得了时域上位移和应力等物理量的数值解。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土体非均匀性以及荷载移动速度对梯度非均匀土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梯度非均匀土的动力特性与均质土有着明显的不同,非均匀性对土体的动力响应有显著影响。在移动荷载作用下,均质土体竖向位移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对梯度非均匀土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响应 梯度非均匀 移动荷载 回传射线矩阵法 弹性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非均匀有限层-基结构界面裂纹动态断裂的数值分析
3
作者 盖秉政 李开标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7-330,共4页
研究了具有一个界面裂纹的有限尺寸梯度非均匀层-基结构在面内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问题;提出了分析这类问题的一种数值方法,其核心是计算具有一定宽度的裂缝位移场,通过对到缝端距离及缝宽的双重插值求裂尖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文... 研究了具有一个界面裂纹的有限尺寸梯度非均匀层-基结构在面内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问题;提出了分析这类问题的一种数值方法,其核心是计算具有一定宽度的裂缝位移场,通过对到缝端距离及缝宽的双重插值求裂尖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文中对涂层是弹性模量及密度连续变化的梯度非均匀材料,基体是各向同性均匀材料的层-基结构作了具体计算,数值结果清楚地显示出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时程变化规律,及有关参数(梯度参数,层厚,层长)对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非均匀材料 有限层-基结构 界面裂纹 动态断裂问题 数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形荷载下梯度非均匀非饱和土的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施力维 马强 舒进辉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08-2018,共11页
基于多孔介质混合物理论,建立了梯度非均匀非饱和土地基模型,研究了条形荷载作用下梯度非均匀非饱和土地基的动力响应问题.通过傅里叶积分变换和Helmholtz矢量分解原理,获得频域内非饱和土地基动力响应问题的通解,结合回传射线矩阵法和... 基于多孔介质混合物理论,建立了梯度非均匀非饱和土地基模型,研究了条形荷载作用下梯度非均匀非饱和土地基的动力响应问题.通过傅里叶积分变换和Helmholtz矢量分解原理,获得频域内非饱和土地基动力响应问题的通解,结合回传射线矩阵法和边界条件,求解获得了非均匀非饱和土层中位移、应力以及孔隙压力的计算列式.假设沿深度方向梯度非均匀非饱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按幂函数连续变化,通过数值傅里叶逆变换得到了非均匀非饱和土地基中的应力、位移以及孔隙压力等物理量的数值解,分析讨论了土体非均匀性对非饱和土介质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土体非均匀性显著改变了非饱和土中竖向位移、正应力和孔隙压力在其深度方向上的振动模态,其中孔隙气压在其深度方向的振动频率随着梯度因子的增加而不断增大,波峰值不断靠近地表处附近;竖向位移随着梯度因子的增大不断减小;正应力和孔隙水压随着梯度因子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并且土体非均匀程度越高,正应力与孔隙水压的幅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梯度非均匀 条形荷载 动力响应 回传射线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非均匀非饱和土中体波传播特性研究
5
作者 王濛 马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2-122,160,共12页
基于非饱和多孔介质中波的传播理论,根据Helmholtz矢量分解原理,考虑非饱和土介质的非均匀性,假设土介质物理力学特性沿深度方向按幂函数变化,采用回传射线矩阵法,建立了梯度非均匀非饱和土中体波波动问题的弥散方程。研究了梯度因子即... 基于非饱和多孔介质中波的传播理论,根据Helmholtz矢量分解原理,考虑非饱和土介质的非均匀性,假设土介质物理力学特性沿深度方向按幂函数变化,采用回传射线矩阵法,建立了梯度非均匀非饱和土中体波波动问题的弥散方程。研究了梯度因子即土体非均匀性对非饱和土中体波传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_(1)、P_(2)波和S波的波速随着梯度因子的增大而显著增大,而P_(3)波的波速受梯度因子的影响较小;P_(2)波和P_(3)波的衰减系数随梯度因子的增大而减小,而P_(1)波和S波的衰减系数仅在高频时随着梯度因子的增大而明显增大。P_(2)波和P_(3)波的波速随频率的增大而明显增大,P_(1)波和S波的波速仅在高频时随频率的增大缓慢增大;P_(2)波和P_(3)波的衰减系数随着频率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大,而P_(1)波和S波的衰减系数仅在高频时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非饱和土体的非均匀性对体波的波速和衰减系数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深度的增大,土体非均匀性对波速和衰减系数的影响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梯度非均匀 体波 波的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SN中基于非均匀梯度的分簇拓扑算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阎新芳 张永坤 +1 位作者 李腾 王晓晓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51,共5页
针对ETBG算法中靠近基站的簇头因负担过重而致其能量过早耗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均匀梯度的分簇拓扑算法.该算法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个因素的权系数,且基于非均匀梯度的思想改进簇成员入簇策略,使得靠近基站的簇的规模小于远离... 针对ETBG算法中靠近基站的簇头因负担过重而致其能量过早耗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均匀梯度的分簇拓扑算法.该算法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个因素的权系数,且基于非均匀梯度的思想改进簇成员入簇策略,使得靠近基站的簇的规模小于远离基站的簇,从而为簇间数据转发预留能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使整个网络的能量消耗较为均衡,延长了网络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N 层次分析法 权系数 均匀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吸附净油反应器的设计优化及应用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石荣雪 刘克成 +3 位作者 张立军 孙东平 王浩然 孙墨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7-134,共8页
针对变压器油运行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影响而老化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基于静电吸附原理,利用Ansoft Maxwell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波浪”形曲面极板构造梯度非均匀电场,对变压器油中电中性杂质和带电杂质在梯度非均匀电场中的运动规律及模式... 针对变压器油运行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影响而老化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基于静电吸附原理,利用Ansoft Maxwell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波浪”形曲面极板构造梯度非均匀电场,对变压器油中电中性杂质和带电杂质在梯度非均匀电场中的运动规律及模式进行了探究,进而研制了静电吸附净油反应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正交试验方案以检验该静电吸附净油反应器对油品品质的提升效果,并优化了净油反应器的工作条件。结果表明,该静电吸附净油反应器的最优工作条件为:电压12 kV、温度45℃、流速0.1 m s;经该反应器净化处理后,变压器油的介质损耗因数由0.04258降至0.00376,说明研制的净油反应器可有效提升老化变压器油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吸附 梯度非均匀电场 变压器油 介质损耗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axial compression strength for artificial frozen clay with thermal gradient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晓东 周国庆 陈国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期218-225,共8页
A series of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for frozen clay were performed by KoDCGF (freezing with non-uniform temperature under loading after K0 consolidation) method and GFC (freezing with non-uniform temperature wit... A series of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for frozen clay were performed by KoDCGF (freezing with non-uniform temperature under loading after K0 consolidation) method and GFC (freezing with non-uniform temperature without experiencing Ko consolidation) method at various confining pressures and thermal gradien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riaxial compression strength for frozen clay in KoDCGF tes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fining pressure, but it decreases as the confining pressure increases further in GFC test. In other words, the compression strength for frozen clay with identical confining pressur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rmal gradient both in KoDCGF test and GFC test. The strength of frozen clay in KoDCGF test is dependent of pore ice strength, soil particle strength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soil skeleton and pore ice. The decrease of water content and distance between soil particles leads to the decrease of pore size and the increase of contact area between particles in KoDCGF test, which further results in a higher compression strength than that in GFC test. The compression strength for frozen clay with thermal gradient can be descried by strength for frozen clay with a uniform temperature identical to the temperature at the height of specimen where the maximum tensile stress app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frozen clay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 thermal gradient STRENG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