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梯度结构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高瑞泽 王亚强 +3 位作者 张金钰 杨红艳 刘刚 孙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3-24,共12页
金属结构材料是保障国防建设、航空航天和机械工程等领域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向其中引入梯度组织可以使不同尺寸的结构单元相互协调作用,突破单一均质材料的性能短板,有效改善金属材料的综合服役性能。本文围绕近几年国内外梯度结构金... 金属结构材料是保障国防建设、航空航天和机械工程等领域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向其中引入梯度组织可以使不同尺寸的结构单元相互协调作用,突破单一均质材料的性能短板,有效改善金属材料的综合服役性能。本文围绕近几年国内外梯度结构金属材料的相关研究和进展,首先介绍了梯度结构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工艺原理,并总结了其优点与局限性;其次对梯度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阐释,论述了梯度结构金属材料的服役性能特点,包括强度、塑性、摩擦磨损性能、疲劳损伤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提出了调控梯度结构金属材料服役性能的优化策略;最后对其未来研究方向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结构金属材料 微观组织 制备方法 力学性能 疲劳性能 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型梯度结构热电材料FeSi_2/Bi_2Te_3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崔教林 赵新兵 +1 位作者 朱铁军 胡淑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7-439,共3页
采用热浸焊法用纯Sn作为过渡层制备了n 型FeSi2 /Bi2 Te3梯度结构热电材料并对其热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发现当冷热端温度在 5 10℃以下时 ,梯度结构热电材料的表观Seebeck系数随平均温度几乎呈线性分布在同一条带形区域内 ,并在相同的温... 采用热浸焊法用纯Sn作为过渡层制备了n 型FeSi2 /Bi2 Te3梯度结构热电材料并对其热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发现当冷热端温度在 5 10℃以下时 ,梯度结构热电材料的表观Seebeck系数随平均温度几乎呈线性分布在同一条带形区域内 ,并在相同的温度范围内 ,其值显著高于单种均质材料 (Bi2 Te3和 β FeS i2 )。梯度结构热电材料的最大输出功率较单种材料高 2~ 2 .5倍以上 ,且当材料经 190℃ 10 0h与 2 0 0h的真空退火后 ,输出功率几乎不变。金相分析表明 ,在Sn层与两半导体界面处 ,没有明显的Sn扩散迹象 ,说明在所试验的条件下 ,用Sn作为过渡层热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性能 梯度结构材料 输出功率 锡过渡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元P-型梯度结构热电材料FeSi_2/Bi_2Te_3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崔教林 赵新兵 +1 位作者 朱铁军 胡淑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89-1093,共5页
采用热浸焊法用纯Sn作为过渡层制备了P 型FeSi2 /Bi2 Te3 梯度结构热电材料并对其热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发现当热端温度在 5 10℃以下时 ,梯度结构热电材料的平均Seebeck系数保持恒定 ,达 2 2 0 μV/K至 2 5 0μV/K左右 ,显著高于单一均... 采用热浸焊法用纯Sn作为过渡层制备了P 型FeSi2 /Bi2 Te3 梯度结构热电材料并对其热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发现当热端温度在 5 10℃以下时 ,梯度结构热电材料的平均Seebeck系数保持恒定 ,达 2 2 0 μV/K至 2 5 0μV/K左右 ,显著高于单一均质材料 (Bi2 Te3 和 β FeSi2 )在相同温度范围内的平均Seebeck系数。梯度结构热电材料的输出功率较单种材料高 1.5至 2倍以上 ,且当材料经 190℃ ,10 0h与 2 0 0h的真空退火后 ,输出功率几乎不变。金相观察表明 ,在Sn层与两半导体界面处 ,没有明显的Sn扩散迹象 ,说明在所试验的条件下 ,用Sn作为过渡层热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性能 梯度结构材料 输出功率 过渡层 FeSi2/Bi2Te3 热电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梯度结构组织工程支架建模方法 被引量:7
4
作者 郑卫国 颜永年 熊卓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58-61,共4页
使用传统方法制造组织工程细胞载体支架存在材料单一、结构简单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成形技术(MEM工艺,类似于FDM)的复合材料梯度结构组织工程支架的建模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按照支架的特点和要求,分别采用结构模板和材料模板... 使用传统方法制造组织工程细胞载体支架存在材料单一、结构简单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成形技术(MEM工艺,类似于FDM)的复合材料梯度结构组织工程支架的建模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按照支架的特点和要求,分别采用结构模板和材料模板进行支架的结构设计和材料设计,从而实现支架的多种材料和梯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模方法 组织工程支架 复合材料梯度结构 结构模板 材料模板 快速成形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结构金属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毅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共8页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金属材料的要求日益增加,这就要求金属材料在具有高强度的同时,也需要其具有良好的韧性、耐磨性、耐腐蚀性、高疲劳强度等性能。梯度结构是一种成分、组织或相(或组元)逐渐向另一成分、组织或相(或组元)...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金属材料的要求日益增加,这就要求金属材料在具有高强度的同时,也需要其具有良好的韧性、耐磨性、耐腐蚀性、高疲劳强度等性能。梯度结构是一种成分、组织或相(或组元)逐渐向另一成分、组织或相(或组元)过渡的结构。这种结构不仅能有效避免尺寸突变引起的性能突变,还能使材料具有不同特征尺寸的结构相互协调,使材料的整体性能和使役性能得到极大优化和提升,为实现材料强韧性的完美匹配和多功能性提供了一个重要方向。介绍了梯度结构金属材料的研究背景、制备方法、优异性能及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梯度结构金属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结构金属材料 梯度 制备方法 强韧性匹配 多功能性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梯度结构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损伤分析
6
作者 徐永东 柴东朗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22,38,共5页
通过对不同层深的 Si C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损伤过程分析发现其损伤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高速率线性阶段、低速率平缓阶段及损伤加速阶段。
关键词 层状梯度结构: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损伤: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疲劳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付磊 林莉 +3 位作者 罗云蓉 谢文玲 王清远 李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14-3121,共8页
利用严重塑性变形以及电沉积等方法制备的块体纳米晶、超细晶材料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以及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但其韧性和抗应变局域化能力显著降低,加工硬化能力消失。块体纳米晶、超细晶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强度,能有效抑制疲劳裂纹萌生... 利用严重塑性变形以及电沉积等方法制备的块体纳米晶、超细晶材料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以及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但其韧性和抗应变局域化能力显著降低,加工硬化能力消失。块体纳米晶、超细晶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强度,能有效抑制疲劳裂纹萌生,从而有效提高应力控制循环载荷作用下的高周疲劳性能,但其塑性差,缩短了应变控制作用下的低周疲劳寿命。事实上,工程结构疲劳失效往往起源于材料表面,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疲劳裂纹通常从材料表面萌生并向内部扩展。因此,优化材料表面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有利于提高其服役寿命。为此,近年来,人们通过开发一些新颖的表面改性方法来制备梯度纳米结构材料,这些方法也被称为表面自纳米化。与其他传统的表面改性技术相比,利用表面纳米化技术在金属材料表面制备梯度纳米结构表层,所得纳米结构表层具有硬度高、表面粗糙度小以及梯度层厚等特点。梯度纳米结构材料表层由纳米晶构成,而芯部仍然保持未变形粗晶基体结构,晶粒尺寸由表及里逐渐从纳米尺度变化到微米尺度,这一特殊的材料构筑形式使其具有优越的抗高、低周疲劳性能。目前,关于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尤其是疲劳性能的研究已经成为该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许多工程实际应用都得益于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然而,目前尚缺乏文献系统总结这一研究成果。为此,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疲劳性能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影响其疲劳性能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疲劳性能研究所面临的许多亟待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为梯度纳米结构材料在这一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纳米结构材料 块体纳米金属 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纳米结构金属材料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被引量:8
8
作者 闫佳鹤 杜一飞 冯运莉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3,共13页
近年来,在金属材料中引入梯度结构一直是研究热点,相较于单一结构材料,多级纳米结构材料可在变形过程中通过不同特征尺寸的结构相互协调,进一步优化材料的力学性能。结合现有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制备梯度纳米结构金属材料中的表面机械... 近年来,在金属材料中引入梯度结构一直是研究热点,相较于单一结构材料,多级纳米结构材料可在变形过程中通过不同特征尺寸的结构相互协调,进一步优化材料的力学性能。结合现有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制备梯度纳米结构金属材料中的表面机械处理、累积叠轧+退火、激光冲击喷丸和物理或化学沉积等技术。根据微观组织特征定义了梯度纳米晶结构、梯度纳米孪晶结构、梯度纳米层片结构和梯度晶粒尺寸和孪晶厚度结构4种基本结构类型,总结了梯度纳米结构金属材料的强-塑协同效应、抗疲劳性能和耐磨性能等主要力学性能,讨论了其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纳米结构金属材料 制备方法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功能混凝土复合防护结构抗侵彻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韩卫卫 宋素亚 +1 位作者 陈友治 李新平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7-375,共9页
为改善和提升混凝土结构的防护性能,以多层复合防护结构中应力波的传播特性为理论依据并结合梯度功能结构材料基本原理,采用梯度分层化设计方法及多相分层成型法制备技术,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梯度功能复合防护结构(FGCS)。通过对不同弹体... 为改善和提升混凝土结构的防护性能,以多层复合防护结构中应力波的传播特性为理论依据并结合梯度功能结构材料基本原理,采用梯度分层化设计方法及多相分层成型法制备技术,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梯度功能复合防护结构(FGCS)。通过对不同弹体侵彻速度下FGCS组靶体和双叠层结构组靶体抗侵彻性能的试验研究,指出弹体成坑面积、成坑深度及侵彻深度与弹体速度间均存在线性的变换关系。同时,相对双叠层结构组靶体,FGCS组靶体表现出优异的抗侵彻性能,且随着弹体侵彻速度的增加,其抗侵彻性能会变得更突出。当弹体速度为950 m/s时,相对双叠层结构组靶体,FGCS组靶体的侵彻深度减少了2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功能结构材料 抗侵彻性能 侵彻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熵薄膜和成分梯度材料 被引量:14
10
作者 闫薛卉 张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8-106,117,共10页
针对高熵合金薄膜的研究现状,围绕成分设计、制备工艺、相结构、力学性能、高温性能、耐蚀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合金薄膜相结构受氮气流率、基底偏压、基底温度等工作参数影响的规律。其力学性能随着C、B、N等小半径非金属原子... 针对高熵合金薄膜的研究现状,围绕成分设计、制备工艺、相结构、力学性能、高温性能、耐蚀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合金薄膜相结构受氮气流率、基底偏压、基底温度等工作参数影响的规律。其力学性能随着C、B、N等小半径非金属原子含量的增加而强化,文中从固溶强化理论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同时高熵合金薄膜展现出了优异的高温和耐蚀性能,在高温、强酸等极端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此外,高熵材料成分复杂且体系多样化,可通过高通量制备实现多组分材料的平行制备,为高通量筛选提供一个高效平台。针对未来可用于高熵合金高通量制备的几种技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薄膜 磁控溅射 结构 力学性能 成分、结构梯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驱动喷射沉积微纳3D打印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兰红波 赵佳伟 +2 位作者 钱垒 许权 周贺飞 《航空制造技术》 2019年第1期38-45,共8页
微纳尺度3D打印是增材制造的前沿和研究热点,在航空航天、组织工程、生物医疗、微纳机电系统、新材料(超材料、轻量化材料、智能材料、复合材料)、新能源、柔性电子、印刷电子、结构电子、微纳光学器件、微流控器件、可穿戴电子产品、... 微纳尺度3D打印是增材制造的前沿和研究热点,在航空航天、组织工程、生物医疗、微纳机电系统、新材料(超材料、轻量化材料、智能材料、复合材料)、新能源、柔性电子、印刷电子、结构电子、微纳光学器件、微流控器件、可穿戴电子产品、软体机器人等诸多领域和行业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介绍了课题组近年提出并建立的一种微纳尺度增材制造新工艺——电场驱动喷射沉积微纳3D打印,并论述了近年研究进展和取得的重要成果,介绍了5个工程应用案例。电场驱动喷射沉积微纳3D打印为微纳尺度3D打印和微纳制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尺度3D打印 电场驱动喷射沉积 微纳增材制造 材料多尺度3D打印 功能梯度材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冶金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12
作者 朔风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4-394,共1页
关键词 生物医学 粉末冶金技术 应用 梯度结构材料 复合材料 羟磷灰石 抗拉强度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fac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elective laser melted multilayer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 被引量:6
13
作者 WANG Di DENG Guo-wei +4 位作者 YANG Yong-qiang CHEN Jie WU Wei-hui WANG Hao-liang TAN Chao-l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155-1169,共15页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FGM)can tailor properties of components such as wear resistance,corrosion resistance,and functionality to enhanc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The 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additive manufactu...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FGM)can tailor properties of components such as wear resistance,corrosion resistance,and functionality to enhanc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The 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additive manufacturing highlights the capability in manufacturing FGMs with a high geometrical complexity and manufacture flexibility.In this work,the 316L/CuSn10/18Ni300/CoCr four-type materials FGMs were fabricated using SLM.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FGMs were investigated 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SLM processing parameters on the defects.A large number of microcracks were found at the 316L/CuSn10 interface,which initiated from the fusion boundary of 316L region and extended along the building direction.The elastic modulus and nano-hardness in the 18Ni300/CoCr fusion zon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less than those in the 18Ni300 region or the CoCr region.The iron and copper elements were well diffused in the 316L/CuSn10 fusion zone,while elements in the CuSn10/18Ni300 and the 18Ni300/CoCr fusion zones showed significantly gradient transitions.Compared with other regions,the width of the CuSn10/18Ni300 interface and the CuSn10 region expand significantly.The mechanisms of materials fusion and crack generation at the 316L/CuSn10 interface were discussed.In addition,FGM structures without macro-crack were built by only altering the deposition subsequence of 316L and CuSn10,which provides a guide for th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FGM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multilayer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 interfacial characterization crack defec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