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矿岩石多尺度破坏力学 被引量:11
1
作者 左建平 孙运江 +4 位作者 刘海雁 于美鲁 雷博 宋洪强 文金浩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1年第5期509-523,共15页
采动复杂应力环境下围岩的多尺度破坏行为是诱发煤矿灾害的一个根本因素。本文系统总结了团队十多年来在岩石宏细观破坏力学、巷道围岩控制及岩层移动等采矿岩石多尺度破坏力学的研究进展。在岩石力学室内实验尺度方面,利用带加载装置的... 采动复杂应力环境下围岩的多尺度破坏行为是诱发煤矿灾害的一个根本因素。本文系统总结了团队十多年来在岩石宏细观破坏力学、巷道围岩控制及岩层移动等采矿岩石多尺度破坏力学的研究进展。在岩石力学室内实验尺度方面,利用带加载装置的SEM高温试验系统研究了热力耦合作用下岩石细观裂纹的萌生、扩展和断裂全过程,揭示了细观断裂机制;研究了不同加卸载条件下煤岩体及煤岩组合体宏观破坏力学特性,建立了煤岩体宏观破坏非线性模型。在巷道围岩尺度方面,揭示了巷道围岩应力梯度破坏机理,建立了深部巷道等强支护理论,明确了巷道支护方向,据此提出了巷道全空间协同控制技术并进行现场应用。在采场岩层破断移动尺度方面,实验研究了不同厚度顶板破断演变的4种模式;基于关键层理论,提出了采动覆岩整体移动“类双曲线”模型和内外“类双曲线”模型,分析了该模型随着关键层位置和煤层倾角的演化规律。上述成果为我国煤矿开采灾害防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破坏 梯度破坏 等强支护理论 全空间协同控制 “类双曲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级配散粒土侵蚀过程及强度演变机理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梁越 龚胜勇 +3 位作者 杨咏梅 许彬 张斌 喻金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2-639,共8页
旨在探究相同应力条件下不同密实度间断级配散粒土管涌侵蚀机理及其侵蚀后强度变化特性,制备干密度为1.80,1.84,1.88 g/cm^(3)的3种土体试样,通过管涌三轴试验深入地探讨了干密度对其破坏临界水力梯度、累计涌砂量、体积变化量及侵蚀后... 旨在探究相同应力条件下不同密实度间断级配散粒土管涌侵蚀机理及其侵蚀后强度变化特性,制备干密度为1.80,1.84,1.88 g/cm^(3)的3种土体试样,通过管涌三轴试验深入地探讨了干密度对其破坏临界水力梯度、累计涌砂量、体积变化量及侵蚀后强度变化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试样破坏临界水力梯度随其干密度增大而增大,且利用Terzaghi公式(F1)、毛昶熙公式(F2)及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公式(F3)对其渗流临界水力梯度进行分析,发现在该应力环境下各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均较接近(优劣度为F2>F3>F1)。试样累计涌砂量与体积变化量均与其干密度呈负相关性变化趋势,其涌砂速率随管涌侵蚀不断发展而逐渐衰减;土的强度受干密度与侵蚀率二者影响,表现为侵蚀后土体强度折减程度随侵蚀进行而逐渐增加,随干密度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级配散粒土 干密度 管涌三轴试验 破坏临界水力梯度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仿真输尿管膀胱镜成像技术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秀军 凌桂明 +6 位作者 缪竞陶 文伟 姚戈虹 陈海曦 胡远胜 徐先鸿 彭仁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仿真内窥镜尿路成像方法和技术。方法 采用磁共振水成像 (MRH)和 /或磁共振静脉尿路造影 (MR IVU)作为影像源 ,应用导航软件对 15 0例患者进行了磁共振仿真尿路镜观察 ,其中 10 7例同时行了X线静脉尿路造影 (X IVU)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仿真内窥镜尿路成像方法和技术。方法 采用磁共振水成像 (MRH)和 /或磁共振静脉尿路造影 (MR IVU)作为影像源 ,应用导航软件对 15 0例患者进行了磁共振仿真尿路镜观察 ,其中 10 7例同时行了X线静脉尿路造影 (X IVU) ,33例行了输尿管镜或膀胱镜检查。结果 单层块单激发FSE序列除外 ,几种MRH和MR IVU技术 ,均有效地采集了全尿路影像 ,并获得仿真内镜图像 ,无任何与检查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磁共振仿真尿道镜的内腔和病变的内镜样显示 ,可由二维HT2 FSE或多薄层单激发FSE序列、和一次屏气下的二维或三维快速破坏梯度重聚 (FSPGR)序列获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 磁共振成像 快速破坏梯度重聚序列 尿路造影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量T1值确定最佳翻转角的三激发角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尤剑颖 史凯宁 包尚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99-1903,共5页
目的提出用3个翻转角的多角度回波方法测量T1值时选取最佳翻转角的方法。方法综合误差传递理论与破坏梯度回波脉冲序列的信号幅度计算公式,推导用于计算T1值的误差公式,当误差达到最小时的T1值所对应的翻转角即选定为最佳翻转角。通过... 目的提出用3个翻转角的多角度回波方法测量T1值时选取最佳翻转角的方法。方法综合误差传递理论与破坏梯度回波脉冲序列的信号幅度计算公式,推导用于计算T1值的误差公式,当误差达到最小时的T1值所对应的翻转角即选定为最佳翻转角。通过在信号公式中加入随机噪声的方法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将最佳翻转角组合计算得出的T1的不确定性与其他翻转角组合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用解析公式计算得到的T1值时,T1值的不确定性达到最小。将此方法应用于两个翻转角测量T1值的情况,检验该方法的正确性。结果当翻转角达到最佳角度时,得到的T1值的不确定性最小。应用于两个翻转角情况时,得到的结果与文献中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应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获得T1值测量所用的最佳翻转角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破坏梯度回波 误差传递 T1值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岭矿810采区第四系含水层渗透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桂和荣 陈富勇 +5 位作者 李伟 孙家斌 尹正柱 李明好 宋晓梅 涂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2-34,共3页
通过对芦岭矿 810采区四含渗透性的测试 ,分析了粗颗粒含量与渗透系数、破坏水力梯度之间的关系 ,指出了在采动裂隙和原生裂隙波及四含时 ,四含土体会产生管涌型破坏 ,并在现场观测中得到了验证。
关键词 第四系含水层 渗透稳定性 破坏水力梯度 管涌型破坏 采动裂隙 原生裂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