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梯度界面层的双材料悬臂梁解析解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美芹 刘一华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2-238,共7页
采用应力函数法,求得了具有弹性模量沿高度线性变化的梯度界面层的双材料悬臂梁在均布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和位移解析解。该解可退化为双材料梁、弹性模量沿整个梁高线性变化的梯度梁以及均质材料梁的情况,退化为均质材料梁时与已有结果一... 采用应力函数法,求得了具有弹性模量沿高度线性变化的梯度界面层的双材料悬臂梁在均布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和位移解析解。该解可退化为双材料梁、弹性模量沿整个梁高线性变化的梯度梁以及均质材料梁的情况,退化为均质材料梁时与已有结果一致。通过一具体算例将得到的解析解与有限元解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并讨论了梯度界面层的高度变化对梁中的应力和梁端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梁的总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梯度界面层的高度可减小弯曲应力和梁端挠度,而对挤压应力和切应力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界面 悬臂梁 均布载荷 应力函数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界面层对复合材料有效光学性质的影响
2
作者 谢秉川 何勤 沈廷根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63-1566,共4页
研究了球形颗粒被无规地浸没在基质中,具有梯度分界面和光滑分界面的球形颗粒复合物界面层对介电响应和光学性质的影响;利用第一原理近似,计算了在稀释极限下具有梯度分布界面层复合物的有效介电常数,讨论了其实部和吸收光谱随外加场频... 研究了球形颗粒被无规地浸没在基质中,具有梯度分界面和光滑分界面的球形颗粒复合物界面层对介电响应和光学性质的影响;利用第一原理近似,计算了在稀释极限下具有梯度分布界面层复合物的有效介电常数,讨论了其实部和吸收光谱随外加场频率的变化关系。对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梯度分布的界面层使复合材料在等离子体共振频率处的有效介电常数的涨落明显减小,吸收谱线明显宽化并伴有"蓝移"现象,梯度界面层能很好地控制等离子体共振和减小有效介电响应的涨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效应 梯度界面 复合材料 光学吸收谱 有效介电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界面对Cu/WC_(P)功能梯度材料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俞海 刘云鹏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8-1184,共7页
为了研究梯度界面或层状梯度对Cu/WC_(P)功能梯度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WC体积含量分别为3%、6%、9%、12%、15%的Cu/WC_(P)复合材料,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结合拉伸实验研究了WC体积含量对Cu/WC_(P)复合材料拉伸性能... 为了研究梯度界面或层状梯度对Cu/WC_(P)功能梯度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WC体积含量分别为3%、6%、9%、12%、15%的Cu/WC_(P)复合材料,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结合拉伸实验研究了WC体积含量对Cu/WC_(P)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了5层Cu/WC_(P)功能梯度材料在沿层向方向拉伸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及力学行为。拉伸实验结果表明:WC颗粒的掺入明显提高了Cu/WC_(P)复合材料的刚度和强度,但随WC颗粒含量的增加,Cu/WC_(P)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明显下降,当应力为214 MPa时,3%WC体积分数Cu/WC_(P)复合材料的应变是15%体积分数Cu/WC_(P)复合材料的25.45倍。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沿层向方向拉伸作用下,5层Cu/WC_(P)功能梯度材料各层内的塑性变形及应变率均呈现出非均匀性,塑性变形及应变率均沿WC含量递减的方向逐渐增大。另外,在梯度界面附近沿WC含量递减方向,梯度界面的存在对塑性应变率的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WC_(P)功能梯度材料 梯度界面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梯度对TiN/不锈钢涂层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戈扬 漆玄 +3 位作者 施晓蓉 李鹏兴 张流强 郑永铭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6年第6期569-572,共4页
气相沉积表面涂层在科学技术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涂层与基体在化学和物理性质上的差异,使得涂层与基体在界面两侧产生结构和性能上的突变,影响了涂层功能的充分发挥。为此,采用多靶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具有梯度过渡层的T... 气相沉积表面涂层在科学技术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涂层与基体在化学和物理性质上的差异,使得涂层与基体在界面两侧产生结构和性能上的突变,影响了涂层功能的充分发挥。为此,采用多靶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具有梯度过渡层的TiN/不锈钢涂层,并研究了梯度层对涂层内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靶磁控溅射技术,分别控制各靶的功率,能够精确控制梯度层的成份变化,制备不同厚度的镀层;应力分析显示,随梯度过渡层厚度的增加,涂层的内应力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界面梯度 涂层 内应力 不锈钢 氮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张力梯度驱动对流向湍流转捩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郭子漪 李凯 +2 位作者 康琦 段俐 胡文瑞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8,共28页
作为空间自然对流热质输运的基本形式,界面张力梯度驱动对流是流动和传热强耦合的复杂非线性过程,也是一个多控制参数耦合作用的过程,表现出丰富的流动时空特征.界面张力梯度驱动对流是微重力流体物理的重要研究内容和学科前沿,同时在... 作为空间自然对流热质输运的基本形式,界面张力梯度驱动对流是流动和传热强耦合的复杂非线性过程,也是一个多控制参数耦合作用的过程,表现出丰富的流动时空特征.界面张力梯度驱动对流是微重力流体物理的重要研究内容和学科前沿,同时在空间燃料输运过程和空间能源或热管利用等空间流体管理问题中均有重要应用.本文综述了界面张力梯度驱动对流向湍流转捩研究的背景意义、地面实验、空间实验及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从非线性动力学角度来研究转捩规律的具体方法,目前最常见的手段是对观测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通过频谱分析及相空间重构等方法计算时间序列的特征量,从而判断流动模式,这类方法理论成熟,计算简单,但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繁琐的处理;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数值计算分岔来研究对流在时空中的转捩模式,这类方法可以直接计算出分岔点,但是复杂之处在于需要求解大规模的线性或非线性方程组,本文详细阐述了两种方法的理论背景,应用状况及局限性,探讨了将两种方法相互结合,在研究中互为补充的可能,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张力梯度驱动对流 微重力 分岔 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梯度材料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宋晨晨 严新锐 +4 位作者 张子傲 邸腾达 马广义 牛方勇 吴东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38,共19页
航空航天、能源动力等领域高端装备对零部件在多元苛刻环境下的服役性能提出了极高要求,而功能梯度材料作为一种以功能、性能驱动为基础的先进材料,打破了原本耦合在一起的材料性能,允许其中一个或多个性能单独改善,并且使得关键零部件... 航空航天、能源动力等领域高端装备对零部件在多元苛刻环境下的服役性能提出了极高要求,而功能梯度材料作为一种以功能、性能驱动为基础的先进材料,打破了原本耦合在一起的材料性能,允许其中一个或多个性能单独改善,并且使得关键零部件在不同部位具有不同功能与性能成为可能,目前已经展示出了极强的发展潜力。首先介绍了功能梯度材料的梯度特性以及优势,并概述了功能梯度材料的发展情况。其次探讨了目前常用的几种梯度制备技术,主要包括气相沉积、热喷涂、激光增材制造、粉末冶金以及离心铸造等,并针对目前研究热度较高的金属/金属、金属/陶瓷类梯度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了目前功能梯度材料制备中尚存的关键问题,并对功能梯度材料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微观组织 梯度界面 金属/金属 金属/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不稳定现象 被引量:4
7
作者 胡学铮 虞学俊 +1 位作者 倪邦庆 张景尧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6-28,共3页
扼要介绍了起因于局部界面张力梯度的界面不稳定现象,现象的起因、动态表现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 界面不稳定现象 界面张力梯度 表面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4醇、油/水双液系中的界面不稳定现象
8
作者 胡学铮 张景尧 +1 位作者 陈烨璞 虞学俊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1997年第4期51-55,共5页
研究了C4醇、油/水两相部分互溶和不互溶双液系中起因于溶质界面吸附不平衡的界面不稳定现象。通过对滴加在C4醇水溶液表面的示踪液滴的运动特征的分析,揭示了该现象的动力学规律。对两类不同体系中不稳定现象动态表现差异的对比... 研究了C4醇、油/水两相部分互溶和不互溶双液系中起因于溶质界面吸附不平衡的界面不稳定现象。通过对滴加在C4醇水溶液表面的示踪液滴的运动特征的分析,揭示了该现象的动力学规律。对两类不同体系中不稳定现象动态表现差异的对比研究,进一步显示了多相体系相平衡对溶质Marangoni现象的影响及双因素自耦合的复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不稳定现象 界面张力梯度 C4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蒸发薄液膜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丽春 马同泽 葛新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8-626,共9页
固体表面上形成的蒸发薄液膜 ,对微细空间内的传热有重要强化作用 .论文对平面蒸发薄液膜的传热传质过程建立了物理模型 ,从汽 液界面上的边界条件得到无量纲液膜厚度随时间变化的发展方程 .还探讨了液膜的稳定性特性 .这种稳定性特性... 固体表面上形成的蒸发薄液膜 ,对微细空间内的传热有重要强化作用 .论文对平面蒸发薄液膜的传热传质过程建立了物理模型 ,从汽 液界面上的边界条件得到无量纲液膜厚度随时间变化的发展方程 .还探讨了液膜的稳定性特性 .这种稳定性特性对热边界条件不敏感 ,但对工质扩散常数、界面温度梯度 (Marangoni效应 )的依赖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蒸发薄液膜 稳定性 发展方程 相变传热 工质扩散常数 界面温度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传质过程中Marangoni对流的观测与定量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于海路 曾爱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760-3768,共9页
建立了一套气液传质装置和一套纹影系统对乙醇解吸CO2过程中产生的Marangoni对流结构进行垂直界面方向上的观察,发现解吸过程中近界面处出现均匀分布的旋涡状的对流结构,并随时间聚合发展变大。此外还利用定量纹影法考察了传质过程中的... 建立了一套气液传质装置和一套纹影系统对乙醇解吸CO2过程中产生的Marangoni对流结构进行垂直界面方向上的观察,发现解吸过程中近界面处出现均匀分布的旋涡状的对流结构,并随时间聚合发展变大。此外还利用定量纹影法考察了传质过程中的浓度分布和界面张力梯度等信息。定量的结果表明较大的界面张力梯度位于对流胞型的边缘和中心处,驱动着界面流体的运动,并耦合浮力效应,形成了近界面环流的运动形式。这种环流运动造成了对流胞型边缘浓度较大、内部浓度小的分布,促进了相界面流体微元的更新,加强了传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angoni对流 纹影 解吸 界面 传质 浓度分布 界面张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采高边坡模型初始地应力场快速生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斌 方庆红 +2 位作者 李京 祝鑫 杨为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8,共7页
为防止露采高边坡建模中初始地应力场畸变,采用子模型法和等效应力梯度边界面力法,用等效应力梯度边界面力替代简化部分水平构造应力,施加侧边界条件。以黄山石灰石矿山高边坡为工程实例,建立取至负地形的高边坡整体计算模型和简化子模... 为防止露采高边坡建模中初始地应力场畸变,采用子模型法和等效应力梯度边界面力法,用等效应力梯度边界面力替代简化部分水平构造应力,施加侧边界条件。以黄山石灰石矿山高边坡为工程实例,建立取至负地形的高边坡整体计算模型和简化子模型,计算对比整体大模型与简化子模型初始地应力场模拟结果。结果表明:整体大模型与简化子模型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应力误差较小,证明此数值模型简化法可行;以工程边界作为简化子模型侧边界,节点和单元简化率约52%,可快速模拟初始地应力场,提高计算效率。研究结果为高边坡整体大模型初始地应力快速生成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采高边坡 初始地应力场 快速生成 子模型法 等效应力梯度界面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fac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elective laser melted multilayer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 被引量:6
12
作者 WANG Di DENG Guo-wei +4 位作者 YANG Yong-qiang CHEN Jie WU Wei-hui WANG Hao-liang TAN Chao-l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155-1169,共15页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FGM)can tailor properties of components such as wear resistance,corrosion resistance,and functionality to enhanc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The 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additive manufactu...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FGM)can tailor properties of components such as wear resistance,corrosion resistance,and functionality to enhanc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The 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additive manufacturing highlights the capability in manufacturing FGMs with a high geometrical complexity and manufacture flexibility.In this work,the 316L/CuSn10/18Ni300/CoCr four-type materials FGMs were fabricated using SLM.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FGMs were investigated 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SLM processing parameters on the defects.A large number of microcracks were found at the 316L/CuSn10 interface,which initiated from the fusion boundary of 316L region and extended along the building direction.The elastic modulus and nano-hardness in the 18Ni300/CoCr fusion zon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less than those in the 18Ni300 region or the CoCr region.The iron and copper elements were well diffused in the 316L/CuSn10 fusion zone,while elements in the CuSn10/18Ni300 and the 18Ni300/CoCr fusion zones showed significantly gradient transitions.Compared with other regions,the width of the CuSn10/18Ni300 interface and the CuSn10 region expand significantly.The mechanisms of materials fusion and crack generation at the 316L/CuSn10 interface were discussed.In addition,FGM structures without macro-crack were built by only altering the deposition subsequence of 316L and CuSn10,which provides a guide for th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FGM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multilayer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 interfacial characterization crack defec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