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InSAR的矿区大梯度变形监测技术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磊 赵学胜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23,共6页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 SAR)广泛应用于监测矿区地表形变,采用SAR影像的相位信息可高精度提取试验区的微小形变;但当形变梯度较大,引起干涉影像对的失相干无法得到有效干涉条纹时,则无法获取矿区形变,亟需引入新的技术来解决。本...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 SAR)广泛应用于监测矿区地表形变,采用SAR影像的相位信息可高精度提取试验区的微小形变;但当形变梯度较大,引起干涉影像对的失相干无法得到有效干涉条纹时,则无法获取矿区形变,亟需引入新的技术来解决。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了目前结合In SAR技术完成矿区大梯度变形监测的几种方法,总结了这几种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像元追踪法 开采沉陷模型 矿区 梯度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梯度变形的多边形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忠飞 金庆仙 《机电工程》 CAS 2017年第12期1417-1421,共5页
针对主流的三维建模软件专业门槛较高,学习成本较高,严重阻碍了3D打印技术普及应用的问题,结合直观的三维变形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变形的多边形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作用于待变形区域的梯度变化的变形偏移量实现模型局部变形,并增加... 针对主流的三维建模软件专业门槛较高,学习成本较高,严重阻碍了3D打印技术普及应用的问题,结合直观的三维变形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变形的多边形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作用于待变形区域的梯度变化的变形偏移量实现模型局部变形,并增加三角网格防退化约束以保持变形前后网格数不变。通过设置曲面边界控制变形的范围,通过设定控制点和目标点来控制变形的形状,并且通过对变形后网格三角形面积的检测排除退化网格。最后,在Web平台实现了该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变形计算时间与待变形网格数成正比,局部变形的3D建模设计过程中,计算速度非常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多边形建模 梯度变形 网格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点变形梯度的点云曲面变形传输 被引量:2
3
作者 谭光华 陈志杨 +1 位作者 张三元 张引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2-288,共7页
为了重用现有模型的变形结果,给出一种点云曲面的变形传输方法.利用顶点变形梯度来编码源点云的变形信息,通过一个全局的二次能量优化,实现了点云曲面的变形传输.顶点的变形梯度由顶点的k邻近点决定,并从能量优化的角度得出了顶点变形... 为了重用现有模型的变形结果,给出一种点云曲面的变形传输方法.利用顶点变形梯度来编码源点云的变形信息,通过一个全局的二次能量优化,实现了点云曲面的变形传输.顶点的变形梯度由顶点的k邻近点决定,并从能量优化的角度得出了顶点变形梯度的一个闭合解.该方法可直接在点云上进行,无需类似网格的拓扑结构,也不要求源点云与目标点云具有相同的采样点数和一致的对应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实现源点云与目标点云之间的变形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梯度 变形传输 点云曲面 k邻近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点变形梯度的点云曲面形状插值 被引量:1
4
作者 谭光华 张引 +2 位作者 陈志杨 吴双卿 张三元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81-1686,共6页
为了重用现有模型,减少动画设计的工作量,需在点云曲面关键帧之间进行形状插值.给出了点云曲面顶点变形梯度的计算方法,顶点变形梯度由其k邻近点决定,并从二次能量优化的角度给出了一个闭合解.基于该变形梯度以及移动最小二乘方法建立... 为了重用现有模型,减少动画设计的工作量,需在点云曲面关键帧之间进行形状插值.给出了点云曲面顶点变形梯度的计算方法,顶点变形梯度由其k邻近点决定,并从二次能量优化的角度给出了一个闭合解.基于该变形梯度以及移动最小二乘方法建立了源点云与目标点云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变形梯度进行矩阵极分解,对分解后的各分量分别进行插值,再通过一个全局的二次能量优化实现点云曲面的形状插值.该方法直接在点云上进行,无需类似网格的拓扑结构,也不要求源点云与目标点云具有相同的采样点数和一致的对应关系.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实现源点云与目标点云之间的形状插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点变形梯度 形状插值 点云曲面 极分解 移动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特殊矩阵方程的并行预处理变形共轭梯度算法 被引量:2
5
作者 曹方颖 吕全义 谢公南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0-251,共12页
研究了求解一类矩阵方程AXB=C,提出了一种并行预处理变形共轭梯度法.该方法给出一种迭代法的预处理模式.首先给出的预处理矩阵是严格对角占优矩阵,构造并行迭代求解预处理矩阵方程的迭代格式,进而使用变形共轭梯度法并行求解.通过数值试... 研究了求解一类矩阵方程AXB=C,提出了一种并行预处理变形共轭梯度法.该方法给出一种迭代法的预处理模式.首先给出的预处理矩阵是严格对角占优矩阵,构造并行迭代求解预处理矩阵方程的迭代格式,进而使用变形共轭梯度法并行求解.通过数值试验,预处理变形共轭梯度法与直接使用变形共轭梯度法相比较,该算法不仅有效提高了收敛速度,而且具有很高的并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方程 变形共轭梯度 预处理矩阵 并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变形下多晶晶体塑性模型算法及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光 张克实 冯露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6-100,共5页
用Sarma和Zacharia[1] 所提出的延性单晶本构模型的积分算法和Taylor多晶模型假设研究了时间步长和硬化模型的选取对多晶集合体的应力应变响应和织构演化的影响。该算法是利用变形梯度乘法分解获得弹性变形梯度演化方程 ,用增量迭代法... 用Sarma和Zacharia[1] 所提出的延性单晶本构模型的积分算法和Taylor多晶模型假设研究了时间步长和硬化模型的选取对多晶集合体的应力应变响应和织构演化的影响。该算法是利用变形梯度乘法分解获得弹性变形梯度演化方程 ,用增量迭代法积分该方程 ,显式更新各滑移上的临界分切剪应力。算例的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时间步大 ,计算效率高的特点 ,另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材料 本构关系 有限变形 晶体塑性 增量迭代法 应力应变响应 变形梯度乘法 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纳米化技术制备梯度纳米结构金属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贺琼瑶 吴桂林 +5 位作者 刘聪 刘静 杨小奎 周堃 张伦武 项运良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7-276,295,共11页
多数工程结构材料的失效都是从表面的薄弱环节开始发生或者传导,从而引起材料的性能下降,使用寿命缩短。受生物材料的梯度结构启发,近年来开发了多种表面纳米化技术,成功在工程材料表面制备了晶粒尺寸从表层纳米尺度连续变化到内部宏观... 多数工程结构材料的失效都是从表面的薄弱环节开始发生或者传导,从而引起材料的性能下降,使用寿命缩短。受生物材料的梯度结构启发,近年来开发了多种表面纳米化技术,成功在工程材料表面制备了晶粒尺寸从表层纳米尺度连续变化到内部宏观尺度的梯度纳米结构,强化和保护了材料表面,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结合国内外表面纳米化的研究结果,综述了金属材料梯度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梯度塑性变形、物理化学沉积等表面纳米化加工技术的最新进展。其次,对梯度等轴纳米晶、梯度纳米层片和梯度纳米孪晶等多种表面纳米化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归纳,并对最新发展的梯度纳米结构材料表层晶粒的晶体学取向等微观信息表征方法进行了系统地阐述。随后,总结了梯度纳米结构对工程材料的表面强度、塑性、强-塑匹配、加工硬化、疲劳、耐磨、腐蚀和热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最后展望了表面纳米化技术制备梯度纳米结构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工程应用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纳米化 梯度塑性变形 物理沉积 化学沉积 纳米结构 微观结构 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间构形的大变形弹塑性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孟春宇 汤正俊 陈明祥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191,共10页
在大变形弹塑性本构理论中,一个基本的问题是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分解.通常采用两种分解方式,一是将变形率(或应变率)加法分解为弹性和塑性两部分,其中,弹性变形率与Kirchhoff应力的客观率通过弹性张量联系起来构成所谓的次弹性模型,... 在大变形弹塑性本构理论中,一个基本的问题是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分解.通常采用两种分解方式,一是将变形率(或应变率)加法分解为弹性和塑性两部分,其中,弹性变形率与Kirchhoff应力的客观率通过弹性张量联系起来构成所谓的次弹性模型,而塑性变形率与Kirchhoff应力使用流动法则建立联系;另一种是基于中间构形将变形梯度进行乘法分解,它假定通过虚拟的卸载过程得到一个无应力的中间构形,建立所谓超弹性–塑性模型.研究了基于变形梯度乘法分解并且基于中间构形的大变形弹塑性模型所具有的若干性质,包括:在不同的构形上,塑性旋率的存在性、背应力的对称性、塑性变形率与屈服面的正交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使用张量函数表示理论,建立了各向同性函数的若干特殊性质,并导出了张量的张量值函数在中间构形到当前构形之间进行前推后拉的简单关系式.然后,基于这些特殊性质和关系式,从热力学定律出发,建立模型在不同构形上的数学表达,包括客观率表示的率形式和连续切向刚度等,从而获得模型所具有的若干性质.最后,将模型与4种其他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弹塑性模型 变形梯度乘法分解 张量函数表示理论 本构关系 基于中间构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板坝次堆石区力学特性对坝体变形协调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韩逸凡 沈振中 +1 位作者 骆晓锋 满健铭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90,共4页
以厦门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面板堆石坝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和邓肯E-B模型,设计多组不同力学特性的主次堆石料组合,对比分析坝体变形及面板位移,探究蓄水期坝体各部位变形受堆石材料性能变化的影响程度。建议面板堆石坝主... 以厦门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面板堆石坝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和邓肯E-B模型,设计多组不同力学特性的主次堆石料组合,对比分析坝体变形及面板位移,探究蓄水期坝体各部位变形受堆石材料性能变化的影响程度。建议面板堆石坝主次堆石区变形协调的变形梯度极限指标为3%,同时以地震永久变形量作为抗震校核的指标。对于该工程,在现有填筑料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次堆石料力学性能,坝体坝轴线下游侧水平及垂直位移均显著降低,位移的极值部位向坝轴线靠近,高程略有上升;次堆石料的变形模量对面板的挠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抽蓄电站 面板堆石坝 有限元法 变形协调 变形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些与有限弹塑性变形分解F=F^eF^p有关的问题
10
作者 孙博华 叶志明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在Stumpf和Badur(1990年)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某些与弹塑性分解F=FeFp有关的问题,指出使用积分解F=FeFp没有机会为塑性旋率提供独立的本构方程.因为塑性旋率在使用分解F=FeFp的情况下不是独立的量,它可以用应变率(弹性及塑性)以及应变(... 在Stumpf和Badur(1990年)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某些与弹塑性分解F=FeFp有关的问题,指出使用积分解F=FeFp没有机会为塑性旋率提供独立的本构方程.因为塑性旋率在使用分解F=FeFp的情况下不是独立的量,它可以用应变率(弹性及塑性)以及应变(弹性及塑性)来表示.特别针对有限刚塑性变形(金属材料多属此类)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给出塑性旋率的显式表达、背应力的客观率及其与Zaremba-Jaumann率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 有限变形 变形梯度分解 塑性旋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表面滚压处理对AZ31B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耿纪龙 闫志峰 +1 位作者 张红霞 董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8-375,共8页
目的研究AZ31B镁合金在超声表面滚压处理后,表面微观结构、显微硬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变化及其在拉伸试验过程中对AZ31B镁合金内部组织的影响。方法利用超声表面滚压处理在AZ31B镁合金表面制备梯度变形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EBSD、显微硬... 目的研究AZ31B镁合金在超声表面滚压处理后,表面微观结构、显微硬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变化及其在拉伸试验过程中对AZ31B镁合金内部组织的影响。方法利用超声表面滚压处理在AZ31B镁合金表面制备梯度变形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EBSD、显微硬度仪和表面粗糙度仪,分析试样表面的微观结构、显微硬度和表面粗糙度。对超声表面滚压处理前后试样进行拉伸试验,分析其拉伸性能和微观组织变形。结果经过9道超声表面滚压处理后,样品表层形成了厚约600μm的变形层。变形层组织呈梯度分布,分别为超细晶粒层、细粒过渡层和母材组织。随着与试样表面距离的增加,试样表面的显微硬度值为84~52HV10g。USRP试样的表面粗糙度Ra达到0.140μm。在拉伸过程中,相对于母材,超声表面滚压处理试样微观组织的变化量较少。结论相对于未处理试样,超声表面滚压处理试样的屈服强度提高了28%,显微硬度提高了40%,表面粗糙度降低了96.4%。同时,超声表面滚压处理在镁合金试样表层形成的梯度结构,在拉伸过程中降低了中心微观组织的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B镁合金 超声表面滚压处理 梯度变形 微观组织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低温驯化策略下的厌氧氨氧化活性 被引量:26
12
作者 杨朝晖 徐峥勇 +2 位作者 曾光明 刘有胜 肖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0-305,共6页
在3种不同的低温驯化策略下启动3套规格相同的厌氧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ASBBR),在对运行过程中氮素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的同时,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生物膜上的细菌种群结构进行分析,初步考察了厌氧氨氧化的活性.结果表明,对应a... 在3种不同的低温驯化策略下启动3套规格相同的厌氧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ASBBR),在对运行过程中氮素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的同时,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生物膜上的细菌种群结构进行分析,初步考察了厌氧氨氧化的活性.结果表明,对应a1、a2和a33种不同的低温驯化策略,A1、A2和A33个反应器分别经过62,56,70d的驯化后,表现出不同的厌氧氨氧化活性.以氮素转化效率作为衡量标准,其活性依次为A3>A1>A2.DGGE分析进一步说明,在不同的驯化策略下,反应器表现出不同的种群多样性,但种群结构基本保持一致;在接种物相同的策略中,降温幅度对种群多样性的影响与其对厌氧氨氧化活性的影响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驯化策略 厌氧氨氧化 氮素转化 变形梯度凝胶电泳(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对池养建鲤体成分、血清指标、消化酶活性以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雯 钟雷 +3 位作者 李南充 方程 吉红 任同军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41-749,共9页
本研究探讨了饲料中添加和水体使用微生态制剂对建鲤体成分、血清指标、消化酶活性以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试验用建鲤初始体质量(242 ± 9 .6) g ,3口面积0 .13 hm2的池塘 ,分为对照组、Ⅰ组、Ⅱ组 ,养殖密度为20 850尾/hm2 ,饲... 本研究探讨了饲料中添加和水体使用微生态制剂对建鲤体成分、血清指标、消化酶活性以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试验用建鲤初始体质量(242 ± 9 .6) g ,3口面积0 .13 hm2的池塘 ,分为对照组、Ⅰ组、Ⅱ组 ,养殖密度为20 850尾/hm2 ,饲喂同一种商品饲料 ,其中Ⅰ组投喂时拌合微生态制剂并在水体中施用 ,Ⅱ组水体中使用微生态制剂 ,每日按总鱼体质量百分比2% ~4% ,投喂3次 ,养殖80 d ,并监测水质.试验结果表明 ,Ⅰ组和Ⅱ组肝脏粗脂肪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血清指标方面 ,Ⅰ组和Ⅱ组建鲤谷丙转氨酶比对照组低 ,其中Ⅰ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 ,Ⅰ组和Ⅱ组总蛋白高于对照组 ,Ⅰ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肠道酶活方面 ,Ⅱ组的碱性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Ⅰ组和Ⅱ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 ,各组的酸性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 .05);提取建鲤肠道菌群D N A ,分析建立指纹图谱 ,对照组、Ⅰ组、Ⅱ组分别产生了12、18、16条可鉴别条带 ,均存在优势种群条带. Ⅰ组、Ⅱ组与微生态制剂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54 .5% 、55 .1% ,与对照组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70 .2% 、67 .3% ;对变形梯度凝胶电泳指纹图谱主要条带进一步回收、克隆和测序 ,结果共得到13条序列 ,将得到的序列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中进行同源分析 ,发现建鲤肠道菌群归为芽孢杆菌纲、螺旋体纲、β-变形菌纲、梭菌纲、γ-变形菌纲等.研究结果发现 ,使用微生态制剂可影响鱼体代谢 ,改变体成分 ,一定程度上增强免疫机能和提高消化酶活性 ,改变建鲤肠道菌群结构 ,这为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建鲤 消化酶 肠道菌群 变形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番茄皮膳食纤维对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崔峻 郑刚 +1 位作者 胡娟 赵国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61-266,共6页
目的:研究改性番茄皮渣中膳食纤维对于链尿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对实验大鼠肠道菌群和粪便中微生物的总DNA进行提取,利用变形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提取总DNA进行电泳,对电泳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以确定糖尿... 目的:研究改性番茄皮渣中膳食纤维对于链尿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对实验大鼠肠道菌群和粪便中微生物的总DNA进行提取,利用变形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提取总DNA进行电泳,对电泳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以确定糖尿病大鼠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变化。结果:肠道菌群研究显示总共有分别来自双歧杆菌属、真杆菌属、梭菌属和乳杆菌属4个属的8株菌为优势菌。其中Bifidobacterium bifidum、Bifidobacterium breve和Eubacterium rectale定殖于肠黏膜,数量保持相对稳定。Lactobacillus murinus在所有的粪便样中均有发现,是粪便中的优势菌种。结论:DGGE分析方法适用于批量处理肠道和粪便样品中的微生物;可溶性番茄皮膳食纤维(SDF)能促进肠道丁酸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的增殖;而超微粉碎番茄皮膳食纤维(UHT)能促进乳酸利用菌Anaerostipes caccae和Eubacterium hallii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番茄皮渣 膳食纤维 肠道微生物 变形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典型藻华生物的分子分类学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侯建军 赖红艳 +1 位作者 黄邦钦 刘绍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1-719,共9页
通过PCR克隆测序、rDNA序列分析、随机PCR引物扩增结合DGGE技术等三个层次的分子分类水平对厦门海域的典型藻华生物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基于DGGE检测的18S rDNA序列过于保守,分类的精确度不高;AP-PCR则是基于基因组的差异进... 通过PCR克隆测序、rDNA序列分析、随机PCR引物扩增结合DGGE技术等三个层次的分子分类水平对厦门海域的典型藻华生物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基于DGGE检测的18S rDNA序列过于保守,分类的精确度不高;AP-PCR则是基于基因组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较为精确和全面;而rDNA序列分析相对可靠,尤其是针对ITS的长度和全序列分析以及28S rDNA的D1、D2区的序列分析,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分类信息,并可为设计检测探针提供基础。据此对分离自厦门海域的3种典型甲藻及其相关藻株建立了系统进化树。针对23株甲藻ITS序列建立的系统进化树显示Takayama pulchella(AY764179)和Karlodinium micrum的距离最近,并能够把Akashiwo属、Karenia属、Gyrodinium属、Karlodinium属、Takayama属与Gymnodinium属等区分开。用28S rDNA序列建立的系统发育树只能把Karlodinium属、Karenia属和Takayama属区分开,但不能很好地把无纹环沟藻与Akashiwo属和Gymnodinium等的藻区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华生物 分子分类学 核糖体DNA 变形梯度凝胶电泳 随机引物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药性水平二化螟幼虫中肠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珏锋 何月平 陈建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75-1082,共8页
为探讨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与抗药性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基于16S rDNA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16S rDNA文库序列分析方法,检测和分析了二化螟4个抗药性水平不同的种群幼虫中肠细菌群落多样性。生测结果表... 为探讨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与抗药性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基于16S rDNA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16S rDNA文库序列分析方法,检测和分析了二化螟4个抗药性水平不同的种群幼虫中肠细菌群落多样性。生测结果表明,以二化螟黑龙江种群(HIJ种群)作为相对敏感品系,连云港种群(LYG种群)对杀虫单、毒死蜱、三唑磷的抗性为低抗至中抗水平,瑞安种群(RA种群)和诸暨种群(ZJ种群)的抗性为中抗至极高抗水平,这3个种群对阿维菌素均为敏感水平。16S rDNA文库序列分析表明,PCR扩增得到的16S rDNA基因代表了二化螟幼虫中肠内21种细菌系统发育型,其中大多数属于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在不同抗药性水平二化螟种群中,幼虫中肠微生物群落除ZJ种群的Lactococcus garvieae,L.lactissubsplactis和Ochrobactrum anthropic等3种菌较丰富外,其余均以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为主。DGGE图谱显示,HIJ种群条带较为单一,LYG种群条带最为丰富,ZJ种群与RA种群条带丰富度相似。4个种群均出现Enterococcus faecium,E.hirae和Arthrobacter sp.等细菌,且以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为主。结果显示了不同抗药性水平的二化螟种群中肠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存在差异,推测可能与二化螟不同抗药性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抗药性种群 中肠 变形梯度凝胶电泳 16S rDNA文库 细菌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湖高原湿地茭草根系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土壤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澍 熊智 +1 位作者 杨宇明 王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40,共5页
2011年在剑湖高原湿地3个入水口,1个出水口和湖面上分别采集茭草根系及对应土样,通过对样品DNA提取和PCR扩增,采用DGGE方法分析及内生细菌16S rDNA片段的克隆和测序,对剑湖茭草根系内生细菌多样性类群及种群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2011年在剑湖高原湿地3个入水口,1个出水口和湖面上分别采集茭草根系及对应土样,通过对样品DNA提取和PCR扩增,采用DGGE方法分析及内生细菌16S rDNA片段的克隆和测序,对剑湖茭草根系内生细菌多样性类群及种群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剑湖不同取样地点的茭草根系内生细菌多样性不同,入水口金龙河的茭草根系内生细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最高,而出水口黑惠河的茭草根系内生细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最低;聚类分析显示所得细菌DGGE片段序列分为4个类群,分别为Firmicutes、Beta-proteobacteria、Gammaproteobacteria和Uncultured bacterium;冗余分析显示,NH4+显著影响着茭草根系内生细菌的种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草根系 内生细菌 变形梯度凝胶电泳 多样性 类群 高原湿地 剑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rA克隆文库和PCR-DGGE技术对牛粪为原料的农村户用沼气池产甲烷古菌的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庆 阮志勇 +5 位作者 高立洪 王彦伟 吴进 胡国全 宋金龙 赵斌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13,共6页
基于mcrA克隆文库和PCR-DGGE技术分析,对农村户用沼气池中产甲烷古菌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经mcrA克隆文库分析,结果表明,沼气池中产甲烷古菌以产甲烷囊菌属(Methanoculleus)和小甲烷粒菌属(Methanocorpusculum parvum)为主,其... 基于mcrA克隆文库和PCR-DGGE技术分析,对农村户用沼气池中产甲烷古菌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经mcrA克隆文库分析,结果表明,沼气池中产甲烷古菌以产甲烷囊菌属(Methanoculleus)和小甲烷粒菌属(Methanocorpusculum parvum)为主,其他类群包括产甲烷菌属(Methanogenium),马氏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 mazei),甲烷盘菌属(Methanoplanus),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ales)和甲烷鬃菌属(Methanosaeta)。经PCR-DGGE分析,沼气池中的古菌主要以产甲烷囊菌属(Methanoculleus)和甲烷粒菌属(Methanocorpusculum)为主,其他类群包括产甲烷菌属(Methanogenium),甲烷盘菌属(Methanoplanus)和甲烷鬃菌属(Methanosae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户用沼气池 产甲烷菌结构 变形梯度凝胶电泳(DGGE) mcrA基因克隆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小鼠食道下端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志颖 杨致邦 +3 位作者 黄微微 高继业 周雪 朱黎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41-1247,共7页
目的通过小鼠动物模型,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食道下端菌群的变化,探讨其与食道下端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通过灌喂幽门螺杆菌菌液建立动物感染模型,两组小鼠均在末次灌喂菌液4周后... 目的通过小鼠动物模型,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食道下端菌群的变化,探讨其与食道下端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通过灌喂幽门螺杆菌菌液建立动物感染模型,两组小鼠均在末次灌喂菌液4周后同时处死,取食道下端组织提取细菌的DNA,以原核生物16S rDNAV6区通用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技术(PCR-DGGE)对V6区进行扩增,用Quantity-One 1-DAnalysis software.对DGGE图谱进行菌群分析,并将DGGE图谱上的组间差异条带用16S rDNAV6区引物分别扩增后,DNA测序,BLAST比对分析。结果 DGGE指纹图谱分析显示,实验组DNA条带数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1<P<0.05);菌群聚类分析能很好地在相似性系统树中分开,主成分分析不同组的菌群分别聚集在不同的位置,BLAST比对分析感染组出现特有细菌。结论食道下端定植着以乳杆菌、拟杆菌为优势菌的稳定菌群,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菌群结构变化为以葡萄球菌、不动杆菌、无芽胞杆菌为优势菌的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下端 菌群 幽门螺杆菌 感染 聚合酶链反应-变形梯度凝胶电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新的超弹性-循环塑性本构模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孟令凯 周长东 +1 位作者 郭坤鹏 张晓阳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0-674,共15页
目前,很多经典的超弹性-有限塑性本构模型已被提出,但由于超弹性理论中中间构型的引入使得随动硬化法则相对复杂,故多数文献均采用的是经典的Armstrong--Frederick(A--F)随动硬化法则.本文基于已有的本构理论,利用多机制过程的概念拓展... 目前,很多经典的超弹性-有限塑性本构模型已被提出,但由于超弹性理论中中间构型的引入使得随动硬化法则相对复杂,故多数文献均采用的是经典的Armstrong--Frederick(A--F)随动硬化法则.本文基于已有的本构理论,利用多机制过程的概念拓展了Lion塑性变形分解理论,明确提出了多重中间构型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经典理论中客观性的定义进行了概念上的推广,使其更好地适用于超弹性本构理论分析,同时提出了一类新的超弹性-有限塑性本构模型.这类本构模型满足热动力学法则,且可融合多种小变形循环塑性理论中常用的随动硬化法则(如经典的A--F模型,Chaboche模型,Ohno--Wang(O--W)模型以及Karim--Ohno(K--O)模型等),使得小变形理论中背应力的加法分解性质及其演化的临界面阶跃特性在大变形领域中均有所体现,故本文提出的本构理论可看作是小变形循环塑性模型在大变形理论中的扩展.本文最后以K--O模型为例,对推荐模型进行了详细探讨,并与相应的次弹性模型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模型 客观性 变形梯度分解理论 随动硬化法则 循环塑性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