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交换法解除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发酵液中丁酸抑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史文玉 路福平 +3 位作者 李涛 田琳 李斌 杜连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15,共3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吸附发酵液中的丁酸,从18种树脂中筛选出了1种对丁酸吸交性能较好的树脂A。树脂A对10g/L的丁酸溶液中丁酸的静态吸附量为243.3g/kg,对5g/L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发酵液中丁酸的静态吸附量则为142.2g/kg。动态吸附实验... 采用离子交换法吸附发酵液中的丁酸,从18种树脂中筛选出了1种对丁酸吸交性能较好的树脂A。树脂A对10g/L的丁酸溶液中丁酸的静态吸附量为243.3g/kg,对5g/L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发酵液中丁酸的静态吸附量则为142.2g/kg。动态吸附实验表明,树脂A吸附性能良好,洗脱峰高而窄,再生性能优良。5L发酵罐实验表明,发酵残液经陶瓷膜过滤,再经过离子交换树脂脱酸后,补充新鲜培养基打入发酵罐中进行循环使用,大大降低了原发酵液中丁酸对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生长的抑制,大幅度提高了菌体浓度,使之由补料分批高浓度培养时的6.1×10^8个/mL提高到1.2×10^9个/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 丁酸梭状芽孢杆菌 抑制 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可能性评分预测血液肿瘤患者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务萍 高岭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24期45-46,52,共3页
目的探讨感染可能性评分(infection probability score,IPS)预测血液肿瘤患者发生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 associated diarrhea,CDAD)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入住温州医学院... 目的探讨感染可能性评分(infection probability score,IPS)预测血液肿瘤患者发生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 associated diarrhea,CDAD)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入住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的恶性肿瘤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IPS诊断CDAD的能力。结果 IPS评分平均为(11.8±6.5)分,CDAD的发生率为10.5%。发生CDAD患者的IPS评分[(14.2±7.9)分]明显高于未发生CDAD者[(10.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2,P=0.031)。IPS评分系统诊断CDAD的最佳预测值为16,灵敏度为75.5%,特异度为80.3%,曲线下面积为0.76,阳性预测值为66.1%,阴性预测值为89.7%。结论 IPS可作为一个筛选CDAD的有价值的工具,对于开展预见性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可能性评分 血液肿瘤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绒中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荧光PCR检测方法研究
3
作者 何永盛 林霖 +3 位作者 赖心田 王坤 吴佳辉 陈国培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6-98,共3页
现有标准对羽绒服装产品中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检测存在检测周期长、结果缺乏确证手段等不足之处,需要建立更为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进行补充和完善。本研究建立了可用于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鉴定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对... 现有标准对羽绒服装产品中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检测存在检测周期长、结果缺乏确证手段等不足之处,需要建立更为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进行补充和完善。本研究建立了可用于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鉴定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检出限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检出限为20 CFU/m L。在50批次样品检测中,本研究建立的方法与国标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应用于羽绒服装样品的日常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绒 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 实时荧光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致伪膜性肠炎的诊治现状 被引量:8
4
作者 沈秋生 《抗感染药学》 2004年第3期101-102,共2页
引起伪膜性肠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该病症可表现为轻微的水泻或致命性肠炎,临床对该病的诊断主要基 于对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A毒素和B毒素的检测,甲硝唑或万古霉素临床治疗该病被证实是有效的。
关键词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伪膜性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状芽孢杆菌L—Ⅱ对有机酸和醇类代谢的研究
5
作者 吴水清 姚汝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3年第4期88-94,共7页
本文对梭状芽孢杆菌L一Ⅱ代谢利用有机酸和醇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梭状芽孢杆L一Ⅱ能很好地利用乙酸、丙酸、丁酸以及乙醇和丙醇。当以乙醇和乙酸为底物时,其主要产物为了酸和己酸;当以乙醇和丙酸为底物时,其主要产物为戊酸、庚... 本文对梭状芽孢杆菌L一Ⅱ代谢利用有机酸和醇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梭状芽孢杆L一Ⅱ能很好地利用乙酸、丙酸、丁酸以及乙醇和丙醇。当以乙醇和乙酸为底物时,其主要产物为了酸和己酸;当以乙醇和丙酸为底物时,其主要产物为戊酸、庚酸;当以丙醇和乙酸为底物时,其主要产物为丙酸、戊酸、丁酸以及己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状芽孢杆菌 己酸 浓香型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反刍动物的几种常见梭状芽孢杆菌
6
作者 姚文生 张广川 郑细海 《中国兽药杂志》 2003年第10期40-43,29,共5页
 梭状芽孢杆菌属的成员在自然界中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种类,当其进入到反刍动物体内时,常会引起肌肉和软组织感染、肠道疾病和神经中毒性疾病。梭状芽孢杆菌引起反刍动物发病的机理通常是间接地通过其产生的一种或多种毒素(毒蛋白质)来致...  梭状芽孢杆菌属的成员在自然界中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种类,当其进入到反刍动物体内时,常会引起肌肉和软组织感染、肠道疾病和神经中毒性疾病。梭状芽孢杆菌引起反刍动物发病的机理通常是间接地通过其产生的一种或多种毒素(毒蛋白质)来致病。本文从肌肉和软组织感染、肠道疾病以及神经中毒性感染三个方面探讨了引起感染的梭状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动物 梭状芽孢杆菌 发病机理 肌肉感染 软组织感染 肠道疾病 神经中毒性感染 细菌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金属离子对丁酸梭状芽孢杆菌Z—10菌体及芽孢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金华 赵建新 +2 位作者 陈卫 杭锋 王婉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7-180,共4页
研究了Ca2+、Mg2+、Mn2+、Zn2+、Fe2+和Cu2+6种金属离子对丁酸梭状芽孢杆菌Z-10菌体生长及芽孢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a2+、Mg2+、Mn2+3种离子对丁酸梭状芽孢杆菌芽孢的形成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Mn2+对菌体生长的促进作用也非常... 研究了Ca2+、Mg2+、Mn2+、Zn2+、Fe2+和Cu2+6种金属离子对丁酸梭状芽孢杆菌Z-10菌体生长及芽孢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a2+、Mg2+、Mn2+3种离子对丁酸梭状芽孢杆菌芽孢的形成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Mn2+对菌体生长的促进作用也非常显著;Fe2+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菌体的浓度,但对芽孢形成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低浓度的Cu2+对芽孢形成及菌体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浓度略高时即表现出更为显著的抑制作用;而Zn2+对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的菌体生长和芽孢形成都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实验最终确定在培养基中添加对菌体生长及芽孢形成均有促进作用的金属盐种类及浓度分别为:MnSO·HO1.0g/L、MgSO·7HO0.4g/L、CaCl0.8g/L、FeSO·7HO0.4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状芽孢杆菌Z-10 金属离子 菌体浓度 芽孢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的检测 被引量:3
8
作者 余沛芝 刘玉红 +4 位作者 章文华 何敏 许小燕 徐小燕 周婷 《净水技术》 CAS 2021年第1期49-53,75,共6页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附录A中对产气荚膜梭菌给出了0 CFU/(100 m L)的限量值,但并未指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因此,对目前现行有效的3个检测产气荚膜梭菌的检测标准(GB 4789.13-2012、GB/T 8538-2016和SN/T 0177-2011)进行...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附录A中对产气荚膜梭菌给出了0 CFU/(100 m L)的限量值,但并未指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因此,对目前现行有效的3个检测产气荚膜梭菌的检测标准(GB 4789.13-2012、GB/T 8538-2016和SN/T 0177-2011)进行汇总对比。对购买的产气荚膜梭菌菌种,使用胰胨-亚硫酸铵-环丝氨酸琼脂培养基(TSC)、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FTG)和疱肉培养基,分别进行复苏培养,通过对各自同代传代产物开展不同的性能验证试验,确定其复苏效果。结果显示,这3种培养基对该菌菌种均有良好的复苏能力。产气荚膜梭菌的传统检测方法检测步骤多,涉及的培养基种类多,且检测时间长。基于此,对比传统检测方法,使用显色培养基,对南方某自来水公司的出厂水、水源水和南方某污水厂进水、二沉池出水中的产气荚膜梭菌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显色培养基与传统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但所耗费的检测时间和所需的培养基种类却明显优于传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 菌种复苏 验证试验 饮用水 水源水 显色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林霉素毒副作用与艰难梭状芽孢杆菌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维亚 张瑞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0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与艰难梭状芽孢杆菌的关系。方法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对应用克林霉素患者320例进行观察,了解记录出现腹泻出现,病例数、出现时间、临床症状并进行培养确诊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结果应用克林霉素患者320例68例腹泻...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与艰难梭状芽孢杆菌的关系。方法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对应用克林霉素患者320例进行观察,了解记录出现腹泻出现,病例数、出现时间、临床症状并进行培养确诊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结果应用克林霉素患者320例68例腹泻患者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31例,艰难梭状芽孢杆菌率9.68%,占腹泻发生例数45.58%。结论应用克林霉素容易造成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引起高度重视,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克林霉素的抗菌谱、适应证和用法、用量,避免滥用、过量、长时间应用等措施以免引起条件致病菌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林霉素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 临床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组织梭状芽孢杆菌胶原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寒 刘秀妨 +2 位作者 郑淋 赵谋明 黄明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316-325,共10页
胶原蛋白是哺乳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因具有特殊的三股螺旋结构而不易被普通蛋白酶水解。胶原蛋白酶可在生理条件下特异性识别切割胶原蛋白,在医药、食品等工业领域应用广泛,其中以源自溶组织梭状芽孢杆菌的胶原蛋白酶研究... 胶原蛋白是哺乳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因具有特殊的三股螺旋结构而不易被普通蛋白酶水解。胶原蛋白酶可在生理条件下特异性识别切割胶原蛋白,在医药、食品等工业领域应用广泛,其中以源自溶组织梭状芽孢杆菌的胶原蛋白酶研究较多。本文主要对来自溶组织梭状芽孢杆菌的胶原蛋白酶(collagenase,Col)G和ColH的结构特征、水解机理、生产现状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胶原蛋白酶的进一步发展和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组织梭状芽孢杆菌 胶原蛋白酶 水解机理 异源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格厌氧嗜热纤维梭状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亭洲 朱廷恒 +2 位作者 王腾浩 赵艳 沈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85-189,共5页
该文以厌氧瓶和发酵罐研究了嗜热纤维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在厌氧条件下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发现在厌氧发酵瓶中,在培养温度55℃、初始培养基p H 7、发酵60 h为最佳产酶条件,此时测得酶活为5.12 U/m L。在放大到5 ... 该文以厌氧瓶和发酵罐研究了嗜热纤维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在厌氧条件下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发现在厌氧发酵瓶中,在培养温度55℃、初始培养基p H 7、发酵60 h为最佳产酶条件,此时测得酶活为5.12 U/m L。在放大到5 L发酵罐上的厌氧分批发酵条件下的生长曲线、糖耗、补料时间和添加碳源的研究结果发现,培养到16 h后,菌体进入指数生长期,糖耗最大,并确定最佳补料时间为16~48 h,纤维二糖为最佳补料碳源,酶活最高达16.56 U/m L,显著高于发酵瓶。研究结果为利用嗜热纤维梭菌进行工业化发酵生产耐高温纤维素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纤维梭状芽孢杆菌 纤维素酶 厌氧发酵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毒素TcdB对人体肠上皮细胞层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张雍容 李杉 +3 位作者 杨忠 王菊芳 冯汉平 王小宁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166,共6页
利用Transwell小室体外建立人结肠细胞T84上皮细胞层,分析不同质量浓度重组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毒素TcdB(1 000、100、10ng/mL)对上皮细胞层跨膜电阻(TER)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TcdB对上皮细胞层结构的影响;运用荧光标记葡聚糖作为... 利用Transwell小室体外建立人结肠细胞T84上皮细胞层,分析不同质量浓度重组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毒素TcdB(1 000、100、10ng/mL)对上皮细胞层跨膜电阻(TER)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TcdB对上皮细胞层结构的影响;运用荧光标记葡聚糖作为指示剂,检测毒素作用后上皮细胞层的旁通路渗透情况;通过细胞毒性分析,检测上皮细胞层功能受损情况下,TcdB的跨膜渗透。结果发现:重组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毒素TcdB能引起剂量依赖性单层上皮组织跨膜电阻降低和渗透性增加,在24h内质量浓度为1 000、100、10ng/mL的TcdB能导致上皮细胞层分别丧失100%、70%、50%电阻力,同时分别引起30%、20%、10%的葡聚糖渗透;上皮细胞层受损后,大分子毒素通过旁通路的非正常跨膜渗透也增加。共聚焦分析显示上皮细胞层的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受损。综上所述,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毒素TcdB介导的体外培养人T84肠上皮细胞层功能损伤主要表现为电生理学功能异常,旁通路渗透性增加,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 毒素TcdB 上皮细胞层 跨膜电阻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鹿分支梭状芽孢杆菌病的诊治
13
作者 史济筠 周正军 +4 位作者 张泉生 韦建强 何孔旺 王继春 吕立新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1年第4期46-47,共2页
报道了人工饲养的梅花鹿群发生以消化系统出血为特征的疾病 ,从病料中分离到致死小白鼠的杆菌 ,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研究 ,初步定名为 :分支梭状芽孢杆菌 (Clostriaium ramosum)。经14种药物做抑菌试验 ,该菌对丁胺卡那等敏感 ,结合临床治... 报道了人工饲养的梅花鹿群发生以消化系统出血为特征的疾病 ,从病料中分离到致死小白鼠的杆菌 ,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研究 ,初步定名为 :分支梭状芽孢杆菌 (Clostriaium ramosum)。经14种药物做抑菌试验 ,该菌对丁胺卡那等敏感 ,结合临床治疗等处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分支梭状芽孢杆菌 剖检变化 诊断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幼犬贾第鞭毛虫混合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引起急性肠炎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尹骏杰 《浙江畜牧兽医》 2021年第1期38-39,共2页
急性肠炎是幼犬常见的肠道疾病,贾第鞭毛虫和梭状芽孢杆菌是其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甲硝唑是临床上常用且易获得的抗原虫抗厌氧菌药物,在治疗中配合肠道处方食物往往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急性肠炎 病原微生物 贾第鞭毛虫 肠道疾病 幼犬 病例分析 抗原虫 梭状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羽毛羽绒中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检验结果关键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权莉 张美英 +1 位作者 刘亚和 陈园园 《纺织标准与质量》 2023年第3期49-53,共5页
为了掌握影响羽毛羽绒中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检验结果的关键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分析了过滤方式、培养基成分、厌氧条件和加热条件等4个因素。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薄膜过滤法测定羽毛羽绒中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量并不可取... 为了掌握影响羽毛羽绒中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检验结果的关键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分析了过滤方式、培养基成分、厌氧条件和加热条件等4个因素。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薄膜过滤法测定羽毛羽绒中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量并不可取;亚硫酸盐是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生长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且该菌为专性厌氧菌,只有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同时,加热温度高于或低于75℃,加热时间大于或小于10 min,都会直接影响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检出量。该试验表明,薄膜过滤法不适用于定量测试羽毛羽绒中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亚硫酸盐为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实现自身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厌氧环境和加热条件是影响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检出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 亚硫酸铁琼脂 厌氧环境 加热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益生菌抑制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
16
作者 Arjan Narbad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31-131,共1页
关键词 益生菌 抑制作用 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 家禽 饲料 作用机理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性肠炎56例诊治分析
17
作者 邢建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伪膜性肠炎 诊治分析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杆菌 渗出性炎症 黏膜坏死 院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中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滤膜法检测的优化
18
作者 曹新垲 张琦 +2 位作者 尹宝国 张宝华 张明明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S02期141-146,共6页
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是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该细菌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水天然矿泉水检测方法》(GB 8538—2016)中常规检测项目。随着如今人们对饮用水微生物安全性的愈发重视,在近期发布的《生活饮用... 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是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该细菌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水天然矿泉水检测方法》(GB 8538—2016)中常规检测项目。随着如今人们对饮用水微生物安全性的愈发重视,在近期发布的《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第12部分:微生物指标》(GB/T 5750.12—2023)中也加入了该项目的检测。文章从耗材、检测条件等方面对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培养基、滤膜材质、孔径和贴膜方式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采用优化对比后的方法,使用成品A培养基、一次性混合纤维素滤膜(0.22μm),反向贴附于培养基上,于36~37℃培养,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 滤膜法 优化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鸡梭状芽孢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的诊治
19
作者 陆春礼 潘懿 《广西畜牧兽医》 2006年第4期176-177,共2页
关键词 梭状芽孢杆菌 混合感染 病死鸡 球虫病 诊治 发病情况 实验室检查 30日龄 火车站 百色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20
作者 赵菊馨 《抗感染药学》 2020年第3期381-383,共3页
目的: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8月-2019年8月间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资料,分析其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发生与相关因素关系。结果: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并发艰难... 目的: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8月-2019年8月间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资料,分析其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发生与相关因素关系。结果: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发生率为75.00%;经Logistic分析,急性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的评分值≥20分、实施机械通气、血乳酸水平≥4 mmol/L、抗菌药物使用时长≥14 d均为影响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实施血液净化对预防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发生具有保护因素(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值≥20分、实施机械通气、血乳酸水平≥4 mmol/L、抗菌药物使用时长≥14 d均属于脓毒性休克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长≥7 d、实施血液净化为保护因素,临床应密切关注导致其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其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