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病的流行与致病机制 被引量:49
1
作者 柴同杰 马瑞华 +1 位作者 常维山 张绍学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0-72,共3页
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 ,亦是条件性致病菌。该菌感染主要由毒素导致的毒血症致病。因此 ,有针对地选用类毒素预防接种 ,才能防止本病流行。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 猝死症 毒血症 致病机理 家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法解除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发酵液中丁酸抑制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史文玉 路福平 +3 位作者 李涛 田琳 李斌 杜连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15,共3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吸附发酵液中的丁酸,从18种树脂中筛选出了1种对丁酸吸交性能较好的树脂A。树脂A对10g/L的丁酸溶液中丁酸的静态吸附量为243.3g/kg,对5g/L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发酵液中丁酸的静态吸附量则为142.2g/kg。动态吸附实验... 采用离子交换法吸附发酵液中的丁酸,从18种树脂中筛选出了1种对丁酸吸交性能较好的树脂A。树脂A对10g/L的丁酸溶液中丁酸的静态吸附量为243.3g/kg,对5g/L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发酵液中丁酸的静态吸附量则为142.2g/kg。动态吸附实验表明,树脂A吸附性能良好,洗脱峰高而窄,再生性能优良。5L发酵罐实验表明,发酵残液经陶瓷膜过滤,再经过离子交换树脂脱酸后,补充新鲜培养基打入发酵罐中进行循环使用,大大降低了原发酵液中丁酸对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生长的抑制,大幅度提高了菌体浓度,使之由补料分批高浓度培养时的6.1×10^8个/mL提高到1.2×10^9个/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 丁酸梭状芽孢杆菌 抑制 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色素、乳酸链球菌素、山梨酸钾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抑制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柏琴 杨洁彬 刘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9-32,28,共5页
试验对红曲色素、乳酸链球菌素和山梨酸钾三种物质抑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情况与NaNO_2抑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进行了比较,证明三种物质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肉毒梭菌生长的能力。Nisin和山梨酸钾的抑制作用较红曲色素更强。
关键词 肉制品 红曲色素 山梨酸钾 肉毒梭状 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酸梭状芽孢杆菌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匡群 孙梅 施大林 《饲料工业》 2005年第10期36-39,共4页
为使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菌体浓度和芽孢转化率都达到最大,我们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1.0%、胰蛋白胨1.0%、酵母膏0.5%、牛肉浸膏0.3%,适量合适的无机盐类,接种前活化菌种,接种量10%,培养36h可获最大菌体浓度和芽孢转... 为使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的菌体浓度和芽孢转化率都达到最大,我们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1.0%、胰蛋白胨1.0%、酵母膏0.5%、牛肉浸膏0.3%,适量合适的无机盐类,接种前活化菌种,接种量10%,培养36h可获最大菌体浓度和芽孢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状芽孢杆菌 培养条件 菌体浓度 胰蛋白胨 无机盐类 转化率 葡萄糖 酵母膏 接种量 浸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梭状回面孔区在面孔加工中的功能分工与协作 被引量:8
5
作者 孙丹 张烨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0-516,共7页
梭状回面孔区(fusiform face area,FFA)是视觉皮层上专门加工面孔的区域。然而,双侧FFA在面孔加工中的功能分工与协作还存在争议。在特异性刺激的加工上,右侧FFA主要负责人类面孔类别的知觉,而左侧FFA的功能与面孔精细特征的感知有关;... 梭状回面孔区(fusiform face area,FFA)是视觉皮层上专门加工面孔的区域。然而,双侧FFA在面孔加工中的功能分工与协作还存在争议。在特异性刺激的加工上,右侧FFA主要负责人类面孔类别的知觉,而左侧FFA的功能与面孔精细特征的感知有关;在皮层可塑性上,右侧FFA主要参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学习,而左侧FFA负责成年人的知觉学习;在面孔网络中,二者与不同区域的连接用以适应不同的认知需求;他们之间的有向协作具有任务特定性。未来研究需要回答三个问题:左侧FFA的可塑性程度及这一可塑性是否是认知特定的、左侧FFA及其形成的网络连接的认知意义,双侧FFA在面孔网络中的连接有向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孔知觉 双侧梭状回面孔区 功能分工 功能协作 面孔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与炎症性肠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万姗姗 曹倩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7期834-840,共7页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的专性厌氧菌,是最常见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致病菌。炎症性肠病是一类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流行病学证据显示:炎症性肠病患者拥有更高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发生率。本文就炎症性肠病患者发...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的专性厌氧菌,是最常见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致病菌。炎症性肠病是一类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流行病学证据显示:炎症性肠病患者拥有更高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发生率。本文就炎症性肠病患者发生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等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丁酸梭状芽孢杆菌BAA-117利用不同碳源发酵产燃料丁醇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彭牡丹 王义强 +1 位作者 王启业 陆利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03-1709,共7页
利用木质纤维原料替代传统粮食原料发酵可降低丁醇生产成本。先将杨木纤维进行酶解糖化,然后利用糖丁酸梭状芽胞杆菌BAA-117进行丁醇发酵。研究结果表明:BAA-117对单糖的利用率为混合糖(葡萄糖27.5 g/L,阿拉伯糖3 g/L,木糖19.5 g/L)>... 利用木质纤维原料替代传统粮食原料发酵可降低丁醇生产成本。先将杨木纤维进行酶解糖化,然后利用糖丁酸梭状芽胞杆菌BAA-117进行丁醇发酵。研究结果表明:BAA-117对单糖的利用率为混合糖(葡萄糖27.5 g/L,阿拉伯糖3 g/L,木糖19.5 g/L)>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杨木蒸汽爆破渣通过酶解后产生的总还原糖含量为46.8 g/L,经过72 h无添加发酵,丙酮、丁醇与乙醇总溶剂含量为6.6 g/L,其中丁醇产量为4.8 g/L,ABE总溶剂的生产速率为0.089 g/(L·h);在补充培养基后,ABE总溶剂含量为9.53 g/L,其中丁醇产量为6.88g/L,ABE总溶剂的生产速率为0.13 g/(L·h);添加20 g/L的混合糖后,丁醇产量达到7.28 g/L,ABE总溶剂的生产速率为0.141 3 g/(L·h),比单杨木纤维发酵丁醇产量提高了5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纤维 酶解 厌氧发酵 丁醇 糖丁酸梭状芽胞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丁酸梭状芽胞杆菌添加水平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莉 刘浩 +1 位作者 李兴华 梁明振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1-84,共4页
探讨不同丁酸梭状芽胞杆菌添加水平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20头日龄约为28d±2d、平均体重相近(6.31kg±0.24kg)的三元杂交(杜×大×长)断奶仔猪,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成4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组,每个重复10... 探讨不同丁酸梭状芽胞杆菌添加水平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20头日龄约为28d±2d、平均体重相近(6.31kg±0.24kg)的三元杂交(杜×大×长)断奶仔猪,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成4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组,每个重复10头。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含有丁酸梭状芽胞杆菌4×107、8×107、1.6×108 cfu/kg的饲粮,试验共6周。结果表明,随着丁酸梭状芽胞杆菌添加水平的提高,仔猪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白/球)增加显著(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尿素氮水平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具有降低的趋势,血清球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具有增加的趋势。因此,从血清生化指标方面考虑,饲粮中丁酸梭状芽胞杆菌的最适宜添加量为1.6×108 cfu/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状芽胞杆菌 断奶仔猪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可能性评分预测血液肿瘤患者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务萍 高岭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24期45-46,52,共3页
目的探讨感染可能性评分(infection probability score,IPS)预测血液肿瘤患者发生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 associated diarrhea,CDAD)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入住温州医学院... 目的探讨感染可能性评分(infection probability score,IPS)预测血液肿瘤患者发生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 associated diarrhea,CDAD)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入住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的恶性肿瘤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IPS诊断CDAD的能力。结果 IPS评分平均为(11.8±6.5)分,CDAD的发生率为10.5%。发生CDAD患者的IPS评分[(14.2±7.9)分]明显高于未发生CDAD者[(10.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2,P=0.031)。IPS评分系统诊断CDAD的最佳预测值为16,灵敏度为75.5%,特异度为80.3%,曲线下面积为0.76,阳性预测值为66.1%,阴性预测值为89.7%。结论 IPS可作为一个筛选CDAD的有价值的工具,对于开展预见性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可能性评分 血液肿瘤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溃疡性肠炎的研究——鹑梭状芽胞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刁有祥 牛钟相 +1 位作者 贾世玉 崔言顺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1期32-34,共3页
从山东泰安、东阿等地送检的疑似溃疡性肠炎的病鸡肝脏、脾脏等分离出鹑梭状芽胞杆菌,并对该菌的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药敏试验等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溃疡性肠炎 梭状芽胞杆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冉雪松 王振华 潘康成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4期37-39,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丁酸菌的生物学特性、生物功能以及培养条件和发酵生产工艺。
关键词 丁酸梭状芽孢杆菌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拉霉素对肉鸡盲肠产气梭状芽胞杆菌的数量及生长性能的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潘淑媛 《饲料研究》 CAS 2002年第6期27-28,共2页
近年来,世界上所有大型养殖场的兽医师都曾面临到这样一种困扰,十几日到二十多日龄期间,鸡群会出现生长抑制,下痢,死亡率高等疾病,其中以春夏以及季节交接期为甚.人们用各种名字来描述它:"夏季肠炎","饲料便","... 近年来,世界上所有大型养殖场的兽医师都曾面临到这样一种困扰,十几日到二十多日龄期间,鸡群会出现生长抑制,下痢,死亡率高等疾病,其中以春夏以及季节交接期为甚.人们用各种名字来描述它:"夏季肠炎","饲料便","肉鸡高墙症","水痢","鸡只肠道菌群紊乱","鸡只肠道菌群异常增生 "等,究竟什么是它的诱发原因,如何防治该疾病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拉霉素 肉鸡 盲肠 产气梭状芽胞杆菌 数量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醋酸梭状芽胞杆菌发酵葡萄糖和木薯粉产醋酸
13
作者 潘丽霞 杨登峰 +2 位作者 杨辉 李秉正 黄慨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5-118,共4页
在恒定pH值条件下,利用同型乙酸菌热醋酸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thermoaceticum)进行葡萄糖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和木薯粉发酵醋酸的初步研究。最适发酵葡萄糖模式:补糖的同时加入3倍量的氮源和微量元素补料分批发酵。醋酸产量40.2... 在恒定pH值条件下,利用同型乙酸菌热醋酸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thermoaceticum)进行葡萄糖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和木薯粉发酵醋酸的初步研究。最适发酵葡萄糖模式:补糖的同时加入3倍量的氮源和微量元素补料分批发酵。醋酸产量40.2g/L,葡萄糖利用率98%,葡萄糖转化率0.82g/g,发酵时间为216h。结合葡萄糖发酵特点和木薯粉酶解条件摸索出木薯粉发酵条件:木薯液化后直接加入适量的糖化酶进行发酵并在发酵过程中补加适量糖化酶使醪液中葡萄糖浓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醋酸产量47.3g/L,葡萄糖利用率94.75%,葡萄糖转化率0.89g/g,发酵时间192h。不添加过量的氮源和微量元素同时省略了糖化工段,底物转化率提高时间缩短,是比较理想的发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醋酸梭状芽胞杆菌 木薯粉 醋酸 补料分批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鹑梭状芽胞杆菌外毒素的分离与特性研究
14
作者 刁有祥 贾世玉 +2 位作者 李久芹 张万福 牛钟相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用色氨酸磷酸液体培养基厌氧培养, 蔡氏滤器过滤, 以饱和硫酸铵沉淀, 制备了鹑梭状芽胞杆菌外毒素, 经检测该毒素的稳定性较差, 60 ℃10 分钟即可破坏, 经 S D 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证明, 该毒素至少有11种蛋白成... 用色氨酸磷酸液体培养基厌氧培养, 蔡氏滤器过滤, 以饱和硫酸铵沉淀, 制备了鹑梭状芽胞杆菌外毒素, 经检测该毒素的稳定性较差, 60 ℃10 分钟即可破坏, 经 S D 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证明, 该毒素至少有11种蛋白成分, 分子量在30000 ~67000 之间, 静脉注射小鼠02 m g 可引起死亡, 经口灌服雏鸡, 可出现肝脏坏死和肠粘膜溃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状芽胞杆菌 外毒素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鹑梭状芽胞杆菌的分离鉴定
15
作者 刁有祥 李久芹 +1 位作者 陈庆普 王洪波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44-245,共2页
用色氨酸磷酸琼脂培养基 ,采用厌氧培养的方法 ,对从泰安、菏泽、聊城等地送检的疑似鸡溃疡性肠炎的病死鸡 ,进行了鹑梭状芽胞杆菌的分离 ,并对该菌的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对药物的敏感性。
关键词 梭状芽胞杆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螺旋形梭状芽胞杆菌性腹泻的病原鉴定
16
作者 佟承刚 韦强 +1 位作者 鲍国连 陶争荣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5,共1页
Carman和Borrello报道,螺旋形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Spiroforme)能引起幼兔腹泻.我们在家兔腹泻病的诊断中,分离鉴定出一株螺旋形梭状芽胞杆菌(F9);国内尚未见该菌的报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病料及剖检病料系诸盛县某养兔... Carman和Borrello报道,螺旋形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Spiroforme)能引起幼兔腹泻.我们在家兔腹泻病的诊断中,分离鉴定出一株螺旋形梭状芽胞杆菌(F9);国内尚未见该菌的报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病料及剖检病料系诸盛县某养兔户送检的因腹泻而死亡的幼兔。剖检结果:胃内容物充盈,胃粘膜脱落,小肠充有气体,盲肠有出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螺旋形 梭状芽胞杆菌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状芽孢杆菌L—Ⅱ对有机酸和醇类代谢的研究
17
作者 吴水清 姚汝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3年第4期88-94,共7页
本文对梭状芽孢杆菌L一Ⅱ代谢利用有机酸和醇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梭状芽孢杆L一Ⅱ能很好地利用乙酸、丙酸、丁酸以及乙醇和丙醇。当以乙醇和乙酸为底物时,其主要产物为了酸和己酸;当以乙醇和丙酸为底物时,其主要产物为戊酸、庚... 本文对梭状芽孢杆菌L一Ⅱ代谢利用有机酸和醇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梭状芽孢杆L一Ⅱ能很好地利用乙酸、丙酸、丁酸以及乙醇和丙醇。当以乙醇和乙酸为底物时,其主要产物为了酸和己酸;当以乙醇和丙酸为底物时,其主要产物为戊酸、庚酸;当以丙醇和乙酸为底物时,其主要产物为丙酸、戊酸、丁酸以及己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状芽孢杆菌 己酸 浓香型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状肉孢子虫研究
18
作者 吴少廷 刘国元 +1 位作者 肖树池 万明松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1-33,共3页
电镜观察及人工感染动物试验确认国内水牛有梭状肉孢子虫包囊寄生。此包囊系一大型包囊,其初生包囊壁具呈树枝状分枝之菜花样结构,沿分枝纵轴方向分布之纤维由粗且电子密度高的颗粒充填其内。基质层直接延伸形成隔。人工感染狗、猫试验... 电镜观察及人工感染动物试验确认国内水牛有梭状肉孢子虫包囊寄生。此包囊系一大型包囊,其初生包囊壁具呈树枝状分枝之菜花样结构,沿分枝纵轴方向分布之纤维由粗且电子密度高的颗粒充填其内。基质层直接延伸形成隔。人工感染狗、猫试验结果显示,仅猫粪内有其孢子囊排出。从603头屠宰水牛材料中发现,梭状肉孢子虫感染率为89.34%(539/603),每40cm^2的肌肉切面见包囊数最高者达52只。剖检的11种肌肉中,食道肌感染率最高,为87.06%(525/6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状肉孢子虫 透射电镜 动物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鸡梭状菌感染症的诊断
19
作者 张鹏程 高洪伟 毕秀纯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0年第1期21-21,共1页
1987~1988年在吉林省三个地、市及国营鸡场的8日龄雏鸡、30日龄幼龄鸡发生一种以呈现皮肤溃烂、肝有黄白色坏死灶、腹水症状的传染病,从病死鸡的肝脏及皮下水肿液中分离到梭状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种鸡 梭状 金黄葡萄球菌 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反刍动物的几种常见梭状芽孢杆菌
20
作者 姚文生 张广川 郑细海 《中国兽药杂志》 2003年第10期40-43,29,共5页
 梭状芽孢杆菌属的成员在自然界中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种类,当其进入到反刍动物体内时,常会引起肌肉和软组织感染、肠道疾病和神经中毒性疾病。梭状芽孢杆菌引起反刍动物发病的机理通常是间接地通过其产生的一种或多种毒素(毒蛋白质)来致...  梭状芽孢杆菌属的成员在自然界中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种类,当其进入到反刍动物体内时,常会引起肌肉和软组织感染、肠道疾病和神经中毒性疾病。梭状芽孢杆菌引起反刍动物发病的机理通常是间接地通过其产生的一种或多种毒素(毒蛋白质)来致病。本文从肌肉和软组织感染、肠道疾病以及神经中毒性感染三个方面探讨了引起感染的梭状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动物 梭状芽孢杆菌 发病机理 肌肉感染 软组织感染 肠道疾病 神经中毒性感染 细菌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