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典型梭形细胞脂肪瘤样肿瘤8例临床病理特征
1
作者 周冬梅 卢建平 +2 位作者 张静 何时 杨世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4-827,共4页
目的 探讨非典型梭形细胞脂肪瘤样肿瘤(atypical spindle cell lipomatous tumour, ASL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ASLT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和FISH对8例ASLT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 目的 探讨非典型梭形细胞脂肪瘤样肿瘤(atypical spindle cell lipomatous tumour, ASL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ASLT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和FISH对8例ASLT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均可见不同比例的梭形细胞、脂肪细胞混杂分布,细胞无或轻度异型,无坏死。免疫表型:8例肿瘤细胞CD34、S-100不同程度阳性,RB均表达缺失,MDM2、CDK4阴性或灶阳性,Ki67增殖指数低。FISH检测示6例MDM2无扩增。结论 ASLT是新近命名的良性脂肪源性肿瘤亚型,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预后好,正确诊断可避免临床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性肿瘤 梭形细胞脂肪瘤样肿瘤 RB MDM2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NTRK重排梭形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丁茹 武海燕 +1 位作者 范钦和 贡其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NTRK重排梭形细胞肿瘤(NTRK rearranged spindle cell neoplasms,NTRK-SC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分子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胃肠道NTRK-SCN,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FISH和NGS法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 目的探讨胃肠道NTRK重排梭形细胞肿瘤(NTRK rearranged spindle cell neoplasms,NTRK-SC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分子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胃肠道NTRK-SCN,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FISH和NGS法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性4岁,可见结肠灰褐色息肉状肿块2枚,镜下梭形肿瘤细胞呈交叉束状排列,灶性区细胞密度增加,见漩涡状结构,间质黏液变性,背景见淋巴、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高倍镜下肿瘤细胞轻-中度异型,细胞边界不清,核染色质呈空泡状,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可见(1~2个/10 HPF)。免疫表型:梭形肿瘤细胞CD34、S-100、pan-TRK(弥漫胞质)等均阳性;SMA、desmin、CKpan、CD117、DOG1等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5%。FISH示NTRK1基因重排,NGS检测有TPM3-NTRK1(T8::N8)融合,且经RT-PCR、Sanger测序验证。结论NTRK-SCN发生于胃肠道罕见,pan-TRK抗体可用于辅助检测和筛选,分子检测NTRK基因重排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RK1 细胞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 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伴胸腺样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岳振营 董艳光 +3 位作者 吴起嵩 胡营营 张洪艳 徐滨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9-571,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伴胸腺样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spindle cell tumor with thymus-like differentiation,SETTLE)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例罕见的甲状腺SETTLE,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等进... 目的探讨甲状腺伴胸腺样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spindle cell tumor with thymus-like differentiation,SETTLE)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例罕见的甲状腺SETTLE,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等进行分析。结果镜下肿瘤组织主要为梭形细胞成分与腺样成分互相融合的双相分化表现。免疫表型:CK、EMA和vimentin均阳性。结论甲状腺SETTLE的诊断依靠形态学及免疫表型,需与甲状腺未分化癌、滑膜肉瘤、甲状腺伴胸腺样分化的癌、异位错构瘤型胸腺瘤等进行鉴别。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伴胸腺分化的细胞肿瘤 免疫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梭形细胞/肉瘤样化生性癌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傅静 魏兵 +4 位作者 步宏 张红英 陈卉娇 杨雯娟 朱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探讨以梭形细胞/肉瘤样成分为主的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breast carcinoma with dominant spindle cell/sarcoma-toid component,MBCSC)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复习15例MBCSC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中12例肿瘤进行免疫... 目的探讨以梭形细胞/肉瘤样成分为主的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breast carcinoma with dominant spindle cell/sarcoma-toid component,MBCSC)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复习15例MBCSC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中12例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抗体包括上皮标记、肌上皮标记和肿瘤标记物)。同时就腋淋巴结状态,ER、PR和Her2的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做简要比较。结果本组MBCSC患者平均年龄41岁,均因发现乳腺包块就诊。多数肿瘤呈界限清楚的结节状。镜下8例肿瘤完全由梭形/肉瘤样细胞构成,6例以梭形/肉瘤样细胞为主伴少量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成分,1例伴少量导管原位癌。肿瘤显示中-高级别组织学改变。11/12例(91.7%)MBCSC的梭形细胞/肉瘤样成分至少表达一种上皮标记,全部病例均至少表达一种肌上皮标记。本组MBCSC的腋淋巴结转移率和ER、PR、Her2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MBCSC在独特的组织病理学基础上呈现出肌上皮分化,其生物学特性如腋淋巴结状态和肿瘤标记物的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有所不同,提示其可以作为独立的病理亚型。系列上皮和肌上皮标记的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MBCSC的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化生性癌 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形细胞/多形性脂肪瘤8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展瑞 赵光明 +1 位作者 郭凌川 干文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梭形细胞脂肪瘤/多形性脂肪瘤(spindle cell lipoma/plemorphic lipoma,SCL/P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HE和免疫组化染色对8例SCL/PL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主要由增生的梭形细胞、成熟脂... 目的探讨梭形细胞脂肪瘤/多形性脂肪瘤(spindle cell lipoma/plemorphic lipoma,SCL/P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HE和免疫组化染色对8例SCL/PL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主要由增生的梭形细胞、成熟脂肪细胞和多少不等的绳索样胶原纤维组成,间质黏液变性,PL还可见特征性的大花环状的多核巨细胞。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和CD34,Ki-67增殖指数约2%。术后随访3~74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SCL/PL是一种良性脂肪瘤的特殊亚型,治疗首选手术切除,预后良好,因此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形细胞/多形性脂肪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宫丽华 田萌萌 +2 位作者 佟桂珍 丁宜 黄啸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 探讨梭形细胞/多形性脂肪瘤(spindle cell/pleomorphic,SCL/P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SCL/PL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并将其与脂肪瘤样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硬化型脂肪肉瘤、梭形细... 目的 探讨梭形细胞/多形性脂肪瘤(spindle cell/pleomorphic,SCL/P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SCL/PL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并将其与脂肪瘤样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硬化型脂肪肉瘤、梭形细胞脂肪肉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例患者年龄41~77岁,平均54岁,均为男性。肿瘤部位:手部2例,颈部3例,肩部2例。病史1~8年。梭形细胞脂肪瘤镜下由温和的梭形细胞、束状排列的胶原纤维及数量不等的脂肪细胞组成。多形性脂肪瘤可见特征性的大的、多形性、花环状细胞。免疫表型:梭形细胞及多形性细胞CD34阳性,脂肪细胞S-100阳性。术后随访5~59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SCL/PL为较少见的良性肿瘤,应与一些良性、局部侵袭性及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细胞 免疫表型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部巨大梭形细胞脂肪瘤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修文吉 邓星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6-426,共1页
关键词 细胞 脂肪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梭形细胞样B细胞淋巴瘤大多为起源于滤泡中心细胞的肿瘤
8
作者 Charli-Joseph Y Cerroni L +2 位作者 LeBoit P E 张惠斌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26-1126,共1页
发生在皮肤的B细胞淋巴瘤及少数T细胞淋巴瘤镜下见肿瘤细胞可显示梭形细胞样特征,目前有关皮肤梭形细胞样B细胞淋巴瘤( cSCBCLs)报道不足30例,既往cSCBCLs常被归为变异亚型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因而有学者认为其比同类B细胞... 发生在皮肤的B细胞淋巴瘤及少数T细胞淋巴瘤镜下见肿瘤细胞可显示梭形细胞样特征,目前有关皮肤梭形细胞样B细胞淋巴瘤( cSCBCLs)报道不足30例,既往cSCBCLs常被归为变异亚型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因而有学者认为其比同类B细胞淋巴瘤更具侵袭性而需接受强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肿瘤细胞 细胞 皮肤 滤泡 T细胞淋巴 强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较p63特异性更高的鉴别非典型纤维黄色瘤和其他皮肤恶性梭形细胞肿瘤的标志物——p40 被引量:1
9
作者 郎志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03-1003,共1页
非典型纤维黄色瘤(AFX)是一种生长迅速的皮肤肿瘤,常累及老年人受日光照射的头颈部皮肤。典型的AFX由增生的恶性梭形和上皮样细胞构成膨胀性或浸润性的结节状结构,位于紧靠表皮的真皮层中,累及皮下组织罕见,瘤细胞怪异,多形性显著,核... 非典型纤维黄色瘤(AFX)是一种生长迅速的皮肤肿瘤,常累及老年人受日光照射的头颈部皮肤。典型的AFX由增生的恶性梭形和上皮样细胞构成膨胀性或浸润性的结节状结构,位于紧靠表皮的真皮层中,累及皮下组织罕见,瘤细胞怪异,多形性显著,核分裂丰富。鉴别诊断包括低分化梭形细胞鳞癌(SpSCC)、梭形细胞黑色素瘤、平滑肌肉瘤和血管肉瘤等。目前对于AFX的组织发生及鉴别诊断仍存在争议,该病是一种排除性诊断(需广谱CK、S-100、肌源性标志物和血管标志物均阴性),若误诊造成的后果将非常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 P40 P63 细胞 皮肤肿瘤 上皮细胞 平滑肌肉 日光照射 鉴别诊断 核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形细胞脂肪瘤1例
10
作者 刘宇 王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69-569,共1页
患者男,47岁。因右肩部皮下结节5年余于2012年8月9日来我院就诊。
关键词 脂肪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颗粒细胞肿瘤和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是垂体细胞瘤的亚型
11
作者 张仁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84,共1页
垂体细胞瘤是垂体细胞(垂体后叶特化的胶质细胞)发生的肿瘤。垂体细胞有5种超微结构变异:明细胞、暗细胞、颗粒细胞、室管膜细胞、嗜酸细胞。垂体腺颗粒细胞肿瘤被认为来自颗粒垂体细胞。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被认为来自滤泡星形细胞... 垂体细胞瘤是垂体细胞(垂体后叶特化的胶质细胞)发生的肿瘤。垂体细胞有5种超微结构变异:明细胞、暗细胞、颗粒细胞、室管膜细胞、嗜酸细胞。垂体腺颗粒细胞肿瘤被认为来自颗粒垂体细胞。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被认为来自滤泡星形细胞(垂体前叶特殊的支持细胞)。最近数据表明垂体细胞和所有3种类型肿瘤TTF—1均阳性,滤泡星形细胞TTF-1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细胞肿瘤 垂体细胞 嗜酸细胞 细胞 滤泡星细胞 亚型 室管膜细胞 TTF-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63在皮肤梭形细胞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8-378,共1页
关键词 皮肤细胞肿瘤 诊断价值 恶性黑色素 皮肤隆突性纤维肉 促纤维增生性 纤维黄色 鳞状细胞 平滑肌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样特征的去分化脂肪肉瘤 被引量:7
13
作者 Lucas D R Shukla A +2 位作者 Thomas D G 李岩(摘译 ) 张仁亚(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8-608,共1页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去分化脂肪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肿瘤特征 组织学 异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梭形细胞(肉瘤样)癌
14
作者 Carter M R Homick J L +3 位作者 Lester S 朱鸿(摘译) 魏兵(摘译) 步宏(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0-540,共1页
关键词 乳腺化生性癌 细胞 CARCINOMA 异质性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生物学行为 组织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别非典型纤维黄色瘤与其他皮肤恶性梭形细胞肿瘤p40比p63更具特异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Henderson S A Torres-Cabala C A +2 位作者 Curry J L 张惠斌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04-1304,共1页
皮肤低分化恶性梭形细胞肿瘤的诊断非常困难,尤其是低分化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spindle cel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pSCC)与非典型纤维黄色瘤(atypical fibroxanthoma,AFX)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早前研究认为p63能够有效区... 皮肤低分化恶性梭形细胞肿瘤的诊断非常困难,尤其是低分化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spindle cel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pSCC)与非典型纤维黄色瘤(atypical fibroxanthoma,AFX)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早前研究认为p63能够有效区别AFX与SpSCC,但有文献报道在一些AFX中p63亦呈广泛表达,因而限制了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肿瘤 黄色 P40 P63 ATYPICAL SQUAMOUS 鳞状细胞 鉴别诊断 文献报道 黑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脂肪瘤性肿瘤:31例形态学谱系分析并着重于涎腺脂肪瘤和嗜酸细胞性脂肪腺瘤的形态学
16
作者 解建军(摘译) 张仁亚(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7-657,共1页
涎腺脂肪瘤性肿瘤非常少见,其宽泛的组织学谱迄今为止尚未得到充分地研究。作者收集31例涎腺含脂肪的病变,包括多形性腺瘤和伴脂肪化生的肌上皮瘤。其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7~89岁(中位年龄53岁)。肿瘤来自于腮腺29例,... 涎腺脂肪瘤性肿瘤非常少见,其宽泛的组织学谱迄今为止尚未得到充分地研究。作者收集31例涎腺含脂肪的病变,包括多形性腺瘤和伴脂肪化生的肌上皮瘤。其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7~89岁(中位年龄53岁)。肿瘤来自于腮腺29例,颌下腺2例,根据脂肪组织的比率和分布以及上皮类型,将其分为三种主要类型:普通型脂肪瘤(20例);位于涎腺与软组织相对应的脂肪瘤:嗜酸细胞脂肪腺瘤(6例)主要由嗜酸细胞组成,含有多少不等的脂肪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 性腺 脂肪 脂肪 涎腺 态学 谱系分析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例女性梭形细胞脂肪瘤
17
作者 Ko J S Daniels B +2 位作者 Emanuel P O 赵芳 魏建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4-544,共1页
梭形细胞脂肪瘤(SCL)最常发生于上背部和颈部,80%~90%为男性患者。由于特殊的男性好发倾向,诊断女性SCL时常常表示迟疑。作者推测女性SCL可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在过去11年中,作者单位一共诊断了395例SCL。
关键词 细胞脂肪 SCL 发病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坚 朱雄增 张仁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65-167,共3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 细胞 SCH 血管病变 少见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仁亚 曾涛 +7 位作者 刘飞飞 任玉波 M Joe Ma 马洪军 许俊龙 赵丽华 刘建丽 林凡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8-312,共5页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MTSCCa)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4例MTSCCa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MTSCCa)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4例MTSCCa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该肿瘤好发于女性,发病年龄17~82岁(平均53岁),临床症状不明显。组织学:肿瘤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切面实性、灰白色,肿瘤细胞形态呈双相(小管状和梭形细胞)或三相(小管状、梭形和脊索瘤样或黏液样)。其他组织学表现:泡沫样巨噬细胞聚集、典型的透明细胞和乳头状或乳头结构。免疫组化显示复合性免疫表型。结论MTSCCa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肿瘤,组织学谱系在不断扩大,免疫组化表型及组织学形态与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a)有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黏液小管状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改变 被引量:11
20
作者 沈艳莹 刘强 +1 位作者 许雁萍 殷晓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9-202,206,共5页
目的研究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及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探讨它们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目的研究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及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探讨它们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7例MTSCC及10例PRCC中vimentin、RCC、CK7、CK19、34βE12、AMACR、CD10及CD117的表达,同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两种肿瘤中7号染色体的遗传学改变。结果(1)vimentin、RCC、CK7、CK19、AMACR、CD117及34βE12在两种肿瘤中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别;CD10在50%(5/10例)的PRCC中呈阳性表达,而在MTSCC中均呈阴性反应。(2)FISH结果显示:10例PRCC均存在7号染色体三倍体,而在MTSCC中未检测到这一遗传学改变。结论MTSCC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肿瘤,其某些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与PRCC相似,极易误诊。7号染色体的异常改变对MTSCC和PRCC的鉴别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黏液小管状和细胞 乳头状肾细胞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