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梨胶锈菌重寄生菌(Tuberculina vinosa)对木瓜锈病菌的重寄生 被引量:3
1
作者 黄云 刘紫英 董宝成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297-298,307,共3页
在木瓜锈病(Gymnosporangiumasiaticum)发生期,利用梨胶锈重寄生菌(Tuberculinavinosa)的分生孢子孢悬液喷雾接种于木瓜锈菌性子器发生了重寄生现象。该重寄生现象发生于锈病病斑叶背锈子器处,紫色、半球状。被重寄生病斑无毛管状物产... 在木瓜锈病(Gymnosporangiumasiaticum)发生期,利用梨胶锈重寄生菌(Tuberculinavinosa)的分生孢子孢悬液喷雾接种于木瓜锈菌性子器发生了重寄生现象。该重寄生现象发生于锈病病斑叶背锈子器处,紫色、半球状。被重寄生病斑无毛管状物产生。切片镜检重寄生菌产孢结构,其分生孢子座弧形平铺,大小平均直径为790 5μm;分生孢子梗栅状排列、近无色、平均为18 5μm×3 33μm;分生孢子无色、球形和椭圆形、平均大小分别为7 93μm和9 26μm×7 53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锈病 梨胶锈菌重寄生菌 重寄生现象 防治 药用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锈菌在贴梗海棠上发育过程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黄丽丽 康振生 马远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7-40,共4页
采用电镜技术研究了胶锈菌在贴梗海棠上的发育过程,发现位于寄主细胞间隙的单核菌丝可直接侵入寄主细胞形成吸器。成熟吸器呈菌丝状或者由细长的颈部和膨大的吸器体构成。吸器也可形成于幼叶的微管束细胞内,但随后者的进一步分化,吸... 采用电镜技术研究了胶锈菌在贴梗海棠上的发育过程,发现位于寄主细胞间隙的单核菌丝可直接侵入寄主细胞形成吸器。成熟吸器呈菌丝状或者由细长的颈部和膨大的吸器体构成。吸器也可形成于幼叶的微管束细胞内,但随后者的进一步分化,吸器趋于坏死。性孢子器呈瓶状,每一性孢子梗可在近同一部位上产生多个性孢子,产孢方式为整体芽生环痕式,并具瓶体式特征。锈孢子器通常呈杯状,每一锈孢子梗可由上向下连续产生多个锈孢子,锈孢子成串排列。成熟的锈孢子体表分布有利状突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胶锈菌 贴梗海棠 发育 电镜观察 锈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蔷薇科果树锈病的识别及流行特点 被引量:3
3
作者 赵龙龙 张未仲 《果农之友》 2021年第4期43-44,48,共3页
蔷薇科果树锈病主要由山田胶锈菌和梨胶锈菌两种类型的病原菌引起,近几年,在果树产区普遍发生且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对果树生产带来明显影响,轻者减产,重者毁树。由于锈病具有转主、发病早、隐蔽等特点,以致在防治过程中常控制不当或延误... 蔷薇科果树锈病主要由山田胶锈菌和梨胶锈菌两种类型的病原菌引起,近几年,在果树产区普遍发生且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对果树生产带来明显影响,轻者减产,重者毁树。由于锈病具有转主、发病早、隐蔽等特点,以致在防治过程中常控制不当或延误。对此,笔者总结了两种锈病的识别特点、发病规律、诱发因子、防治方法,以期为防治果树锈病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病 梨胶锈菌 山田锈菌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锈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
4
作者 冉昆 王小阳 +4 位作者 刘宪华 李同茂 王宗伟 李殿运 王少敏 《果农之友》 2022年第7期64-65,共2页
山楂锈病是一种主要由梨胶锈菌引起的真菌病害,近年来在山楂各产区普遍发生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给山楂生产带来严重危害,轻者减产,重者毁树。由于山楂锈病具有转主寄生、发病早、隐蔽等特点,果农在防治过程中常防治不当或延误。笔者总... 山楂锈病是一种主要由梨胶锈菌引起的真菌病害,近年来在山楂各产区普遍发生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给山楂生产带来严重危害,轻者减产,重者毁树。由于山楂锈病具有转主寄生、发病早、隐蔽等特点,果农在防治过程中常防治不当或延误。笔者总结了山楂锈病的症状表现、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以期为山楂锈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锈病 梨胶锈菌 发生特点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