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梨状二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正 郑永仁 +4 位作者 陈致宏 陈妍蓓 朱笑举 尹梅芳 潘锋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792-795,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梨状二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_(2)(PGE_(2))、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等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1组、电针2组。除空... 目的:探讨电针“梨状二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_(2)(PGE_(2))、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等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1组、电针2组。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均按照非压迫性腰椎间盘髓核突出模型的造模方法进行造模。电针1组、电针2组分别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在造模结束以及治疗后的第1、3、6天对大鼠后肢热刺激缩爪阈差值进行检测,治疗后的第6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标本中IL-6、NO、PGE_(2)、MMP-3的水平。结果:造模后第3天,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1组、电针2组大鼠的缩爪阈值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第6天,模型组治疗前后缩爪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1组、电针2组治疗前后比较,缩爪阈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电针1组、电针2组IL-6、NO、PGE_(2)、MMP-3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电针“梨状二穴”降低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IL-6、NO、PGE_(2)、MMP-3的表达水平,从而起到抗炎镇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梨状二穴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大鼠 白细胞介素-6 一氧化氮 前列腺素E_(2) 基质金属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