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与君梨园行——电视栏目《梨园行》点评
1
作者
齐晓东
《戏剧之家》
2000年第4期42-42,共1页
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戏曲事业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举措。面临社会改革,一些人的行为失序,尤其需要以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伦理道德准则影响人们。因此电视作为最广域、最快捷、最现代的大众传媒,如何振兴民族戏曲,...
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戏曲事业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举措。面临社会改革,一些人的行为失序,尤其需要以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伦理道德准则影响人们。因此电视作为最广域、最快捷、最现代的大众传媒,如何振兴民族戏曲,并运用荧屏作载体向人们输送民族文化内容,不仅是拓展自身专业界面所要解答的新课题,而且是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梨园行》栏目的编导者从此视角着眼,从满足湖北省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需要着手,以开发、培养青年观众为己任,举办了『票友电视擂台赛』活动。栏目以如何吸引观众做为工作重点,欲振兴戏曲,先得振兴观众。著名戏剧家龚啸岚先生说过:『将近几千年的传统戏曲,从来是谁最接近群众谁就兴旺发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节目
<<
梨园行
>>
评论
节目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易胆大》与《蒲田进行曲》
2
作者
纪申
《上海戏剧》
1984年第1期13-14,共2页
看了自贡市川剧团至沪演出的好戏《易胆大》,很自然地联想起前些日子放映过的日本影片《蒲田进行曲》。这两部作品都写的是艺人的辛酸血泪史。题材颇为类似,所不同的是时代。《易胆大》写的是恶梦般中国的昨天;而《蒲田进行曲》还是日...
看了自贡市川剧团至沪演出的好戏《易胆大》,很自然地联想起前些日子放映过的日本影片《蒲田进行曲》。这两部作品都写的是艺人的辛酸血泪史。题材颇为类似,所不同的是时代。《易胆大》写的是恶梦般中国的昨天;而《蒲田进行曲》还是日本艺坛的现实。一部作品,题材近似,用什么思想指导创作,其结果是很不一样的。让我们对这两部作品作一番比较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胆大
花想容
改编者
八阵图
醉了
行
为背景
艺术商品化
九龄
梨园行
社会主义文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梨园”指戏曲界
3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1年第6期22-22,共1页
“梨园”是对中国戏曲界的称呼,旧时常将戏曲行当称作梨园行将戏曲艺人称为“梨园子弟”,将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至今沿用。
关键词
梨园
世家
戏曲艺人
戏曲
行
当
梨园行
戏曲艺术
戏曲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玄宗与盛唐杂技
被引量:
1
4
作者
聂传学
《杂技与魔术》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4-15,共2页
杂技界故老相传,吕洞宾为杂技鼻祖。不过也有人把唐玄宗李隆基供奉为祖师。这是因为唐玄宗是"梨园"的创始人,而杂技界中人与梨园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而视为同源。综观史籍,李隆基的确对唐代百戏杂技的兴盛与发展,起过...
杂技界故老相传,吕洞宾为杂技鼻祖。不过也有人把唐玄宗李隆基供奉为祖师。这是因为唐玄宗是"梨园"的创始人,而杂技界中人与梨园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而视为同源。综观史籍,李隆基的确对唐代百戏杂技的兴盛与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新唐书·礼乐志》中正式记载说:"玄宗为平王时,有散乐一部"。散乐一部,就是杂技班子。这个杂技班子,是属于他所专有的。他登基不久,就让其兄宁王掌管各王府的藩邸乐人并主持与太常寺乐人们进行比赛。有资料说,为了取得胜利,双方均把百戏杂技作为重点,加强练习。一次,宫中演出百戏,比赛竿技。宁王的藩邸艺人先登场表演,技艺不凡,太常寺艺人,后来居上,戴百尺有余之竿,比前者长了几乎一倍,动作的敏捷程度也超出前者一倍。这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技界
散乐
太常寺
梨园行
藩邸
吕洞宾
礼乐志
王时
李隆基
角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为“女娲”鼓与呼
5
作者
赵志刚
《文化艺术研究》
2002年第1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何文秀
学校园
梨园行
尹派
高中语文教材
课本剧
古诗词
课本内容
印社
吴伯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漫谈京剧“反串戏”
6
作者
何志康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8-29,共2页
“反串戏”是指戏曲演员破例扮演自己擅长行当(生、旦、净、末、丑)以外的其他行当。“反”者一反常态也。“串”者即偶一为之,不常演出但能“露一手”。演员的“反串戏”越多越反映了一个演员的基本功扎实。“文武昆乱不挡”,样样拿得...
“反串戏”是指戏曲演员破例扮演自己擅长行当(生、旦、净、末、丑)以外的其他行当。“反”者一反常态也。“串”者即偶一为之,不常演出但能“露一手”。演员的“反串戏”越多越反映了一个演员的基本功扎实。“文武昆乱不挡”,样样拿得上台。旧时代,戏曲界有一个习以为常的传统。每逢赈灾义演,年末救济梨园界同行的义演,或春节封箱前的最后一场戏,或喜庆寿诞的“堂会”戏,一般常演反串戏,以图热闹、新鲜、别开生面,又反映了演员多方面演戏才能。早在1920年年末,北京京剧界的艺人在一场救济梨园行的义演中,名角荟萃,全体反串“大(虫八)蜡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串戏
赈灾义演
梨园行
尚小云
关肃霜
王瑶卿
赚文娟
旧时代
马连良
朱光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夹谷之会》谈到孔子与戏剧
7
作者
古今
《贵州文史丛刊》
1993年第2期41-44,50,共5页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但是,有关他的戏剧作品却很少,因而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有的认为这是由于他“是个反对戏曲、虐杀艺人的人”,所以在梨园行(戏曲界)中“名声不佳”,艺人们不歌颂他,不仅如此,而且这“一代儒...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但是,有关他的戏剧作品却很少,因而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有的认为这是由于他“是个反对戏曲、虐杀艺人的人”,所以在梨园行(戏曲界)中“名声不佳”,艺人们不歌颂他,不仅如此,而且这“一代儒家宗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作品
夹谷之会
梨园行
弄参军
儒家思想
悬丝傀儡
围炉诗话
郑声淫
贵州文史丛刊
制礼作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申争看“白牡丹”——纪念荀慧生老师诞辰八十五周年
8
作者
宋长荣
徐凌云
《上海戏剧》
1985年第6期32-,共1页
“万人空巷观荀郎,春申争看白牡丹”。这是著名画家胡佩衡一九一九年所作的赞美荀慧生的诗。那年,荀慧生才十九岁,珠年玉貌,风采照人,从梆子改唱京剧青衣花衫,艺名仍叫“白牡丹”。九月,上海天蟾舞台(现名劳动剧场)派人专程赴京,聘请国...
“万人空巷观荀郎,春申争看白牡丹”。这是著名画家胡佩衡一九一九年所作的赞美荀慧生的诗。那年,荀慧生才十九岁,珠年玉貌,风采照人,从梆子改唱京剧青衣花衫,艺名仍叫“白牡丹”。九月,上海天蟾舞台(现名劳动剧场)派人专程赴京,聘请国剧宗师杨小楼组班南下。消息传出,梨园行中纷纷向杨推荐角色,老生定为谭小培,青衣定为尚小云,花旦刀马则是杨小楼亲自指聘的白牡丹。嫉妒者纷进谗言,但据刘砚芳先生(杨之女婿)回忆说:“有人说白牡丹不够份儿,可杨老板当时不以为然,他说牡丹是有前途的,玩艺儿地道,将来不亚于兰芳。”杨小楼不愧为独具慧眼的“梨园伯乐”。荀老师回忆说:“那时我刚露头角,初出牛犊不怕虎,可大家都为我捏一把汗,打炮戏是《花田错》,我扮春兰,尚小云先生捧我,扮了个配角刘玉燕小姐,李桂芳扮卞稽。我把梆子花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慧生
尚小云
天蟾舞台
谭小培
春申
刘砚
小楼组
兰芳
花田错
梨园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史之辩视角下的戏曲创作
9
作者
沈楠
《艺术家》
2022年第7期149-151,共3页
中华戏曲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涉及文学、表演、音乐、美术等多个领域。而中国的梨园行自古就有文人与名伶之间相互配合的传统,如元代的关汉卿与朱帘秀等。恰恰是这种有趣的文化传统,一方面成就了灿若星河的戏曲佳作,另一方面也...
中华戏曲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涉及文学、表演、音乐、美术等多个领域。而中国的梨园行自古就有文人与名伶之间相互配合的传统,如元代的关汉卿与朱帘秀等。恰恰是这种有趣的文化传统,一方面成就了灿若星河的戏曲佳作,另一方面也使中国的戏曲文学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实现了文与艺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创作
戏曲文学
关汉卿
朱帘秀
梨园行
有机结合
名伶
相互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与君梨园行——电视栏目《梨园行》点评
1
作者
齐晓东
出处
《戏剧之家》
2000年第4期42-42,共1页
文摘
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戏曲事业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举措。面临社会改革,一些人的行为失序,尤其需要以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伦理道德准则影响人们。因此电视作为最广域、最快捷、最现代的大众传媒,如何振兴民族戏曲,并运用荧屏作载体向人们输送民族文化内容,不仅是拓展自身专业界面所要解答的新课题,而且是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梨园行》栏目的编导者从此视角着眼,从满足湖北省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需要着手,以开发、培养青年观众为己任,举办了『票友电视擂台赛』活动。栏目以如何吸引观众做为工作重点,欲振兴戏曲,先得振兴观众。著名戏剧家龚啸岚先生说过:『将近几千年的传统戏曲,从来是谁最接近群众谁就兴旺发达。
关键词
电视节目
<<
梨园行
>>
评论
节目制作
分类号
G22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易胆大》与《蒲田进行曲》
2
作者
纪申
出处
《上海戏剧》
1984年第1期13-14,共2页
文摘
看了自贡市川剧团至沪演出的好戏《易胆大》,很自然地联想起前些日子放映过的日本影片《蒲田进行曲》。这两部作品都写的是艺人的辛酸血泪史。题材颇为类似,所不同的是时代。《易胆大》写的是恶梦般中国的昨天;而《蒲田进行曲》还是日本艺坛的现实。一部作品,题材近似,用什么思想指导创作,其结果是很不一样的。让我们对这两部作品作一番比较吧.
关键词
易胆大
花想容
改编者
八阵图
醉了
行
为背景
艺术商品化
九龄
梨园行
社会主义文艺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梨园”指戏曲界
3
出处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1年第6期22-22,共1页
文摘
“梨园”是对中国戏曲界的称呼,旧时常将戏曲行当称作梨园行将戏曲艺人称为“梨园子弟”,将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至今沿用。
关键词
梨园
世家
戏曲艺人
戏曲
行
当
梨园行
戏曲艺术
戏曲界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玄宗与盛唐杂技
被引量:
1
4
作者
聂传学
出处
《杂技与魔术》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4-15,共2页
文摘
杂技界故老相传,吕洞宾为杂技鼻祖。不过也有人把唐玄宗李隆基供奉为祖师。这是因为唐玄宗是"梨园"的创始人,而杂技界中人与梨园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而视为同源。综观史籍,李隆基的确对唐代百戏杂技的兴盛与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新唐书·礼乐志》中正式记载说:"玄宗为平王时,有散乐一部"。散乐一部,就是杂技班子。这个杂技班子,是属于他所专有的。他登基不久,就让其兄宁王掌管各王府的藩邸乐人并主持与太常寺乐人们进行比赛。有资料说,为了取得胜利,双方均把百戏杂技作为重点,加强练习。一次,宫中演出百戏,比赛竿技。宁王的藩邸艺人先登场表演,技艺不凡,太常寺艺人,后来居上,戴百尺有余之竿,比前者长了几乎一倍,动作的敏捷程度也超出前者一倍。这时。
关键词
杂技界
散乐
太常寺
梨园行
藩邸
吕洞宾
礼乐志
王时
李隆基
角抵
分类号
J809.2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为“女娲”鼓与呼
5
作者
赵志刚
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2002年第1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何文秀
学校园
梨园行
尹派
高中语文教材
课本剧
古诗词
课本内容
印社
吴伯箫
分类号
J892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漫谈京剧“反串戏”
6
作者
何志康
出处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8-29,共2页
文摘
“反串戏”是指戏曲演员破例扮演自己擅长行当(生、旦、净、末、丑)以外的其他行当。“反”者一反常态也。“串”者即偶一为之,不常演出但能“露一手”。演员的“反串戏”越多越反映了一个演员的基本功扎实。“文武昆乱不挡”,样样拿得上台。旧时代,戏曲界有一个习以为常的传统。每逢赈灾义演,年末救济梨园界同行的义演,或春节封箱前的最后一场戏,或喜庆寿诞的“堂会”戏,一般常演反串戏,以图热闹、新鲜、别开生面,又反映了演员多方面演戏才能。早在1920年年末,北京京剧界的艺人在一场救济梨园行的义演中,名角荟萃,全体反串“大(虫八)蜡庙”。
关键词
反串戏
赈灾义演
梨园行
尚小云
关肃霜
王瑶卿
赚文娟
旧时代
马连良
朱光祖
分类号
J8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夹谷之会》谈到孔子与戏剧
7
作者
古今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1993年第2期41-44,50,共5页
文摘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但是,有关他的戏剧作品却很少,因而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有的认为这是由于他“是个反对戏曲、虐杀艺人的人”,所以在梨园行(戏曲界)中“名声不佳”,艺人们不歌颂他,不仅如此,而且这“一代儒家宗师。
关键词
戏曲作品
夹谷之会
梨园行
弄参军
儒家思想
悬丝傀儡
围炉诗话
郑声淫
贵州文史丛刊
制礼作乐
分类号
K297.3 [历史地理—中国史]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申争看“白牡丹”——纪念荀慧生老师诞辰八十五周年
8
作者
宋长荣
徐凌云
出处
《上海戏剧》
1985年第6期32-,共1页
文摘
“万人空巷观荀郎,春申争看白牡丹”。这是著名画家胡佩衡一九一九年所作的赞美荀慧生的诗。那年,荀慧生才十九岁,珠年玉貌,风采照人,从梆子改唱京剧青衣花衫,艺名仍叫“白牡丹”。九月,上海天蟾舞台(现名劳动剧场)派人专程赴京,聘请国剧宗师杨小楼组班南下。消息传出,梨园行中纷纷向杨推荐角色,老生定为谭小培,青衣定为尚小云,花旦刀马则是杨小楼亲自指聘的白牡丹。嫉妒者纷进谗言,但据刘砚芳先生(杨之女婿)回忆说:“有人说白牡丹不够份儿,可杨老板当时不以为然,他说牡丹是有前途的,玩艺儿地道,将来不亚于兰芳。”杨小楼不愧为独具慧眼的“梨园伯乐”。荀老师回忆说:“那时我刚露头角,初出牛犊不怕虎,可大家都为我捏一把汗,打炮戏是《花田错》,我扮春兰,尚小云先生捧我,扮了个配角刘玉燕小姐,李桂芳扮卞稽。我把梆子花旦的(?)
关键词
荀慧生
尚小云
天蟾舞台
谭小培
春申
刘砚
小楼组
兰芳
花田错
梨园行
分类号
J8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史之辩视角下的戏曲创作
9
作者
沈楠
机构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
出处
《艺术家》
2022年第7期149-151,共3页
文摘
中华戏曲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涉及文学、表演、音乐、美术等多个领域。而中国的梨园行自古就有文人与名伶之间相互配合的传统,如元代的关汉卿与朱帘秀等。恰恰是这种有趣的文化传统,一方面成就了灿若星河的戏曲佳作,另一方面也使中国的戏曲文学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实现了文与艺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戏曲创作
戏曲文学
关汉卿
朱帘秀
梨园行
有机结合
名伶
相互配合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与君梨园行——电视栏目《梨园行》点评
齐晓东
《戏剧之家》
200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易胆大》与《蒲田进行曲》
纪申
《上海戏剧》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梨园”指戏曲界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唐玄宗与盛唐杂技
聂传学
《杂技与魔术》
北大核心
199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我为“女娲”鼓与呼
赵志刚
《文化艺术研究》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漫谈京剧“反串戏”
何志康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从《夹谷之会》谈到孔子与戏剧
古今
《贵州文史丛刊》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春申争看“白牡丹”——纪念荀慧生老师诞辰八十五周年
宋长荣
徐凌云
《上海戏剧》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文史之辩视角下的戏曲创作
沈楠
《艺术家》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