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唐梨园弟子考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张立权
石斌
左汉林
-
机构
河北省冀中监狱
河北大学图书馆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2-53,共2页
-
文摘
梨园弟子产生于开元二年 (714 ) ,产生的原因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唐玄宗歌舞娱乐的需要。从梨园弟子产生到“安史之乱”之前的这段时间是梨园的全盛期。梨园弟子在安史之乱中奔散 ;肃宗收京后 ,得以重建。大历十四年 (779) ,唐德宗取消梨园的设置 ,剩余的梨园弟子都归到太常寺。唐末 ,梨园弟子消亡殆尽。
-
关键词
梨园弟子
唐朝
太常寺
发展过程
礼乐制度
-
分类号
J809.24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中华梨园学研究会”在古都西安成立
- 2
-
-
作者
李尤白
-
出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88年第4期80-77,共2页
-
文摘
旨在系统研究盛唐文化瑰宝,打开梨园艺术之宫,在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社会主义艺术,经过四年多时间筹备的“中华梨园学研究会”,不久前在大唐梨园的诞生地西安宣告成立。 “中华梨园学研究会”的成立大会,是我国梨园界的一次空前盛会,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艺术名流共一百四十余人出席了大会,会后,全体与会者集体前往西安城郊大白杨村唐代梨园遗址,参加了遗址碑剪彩揭碑仪式,当地居民满载热情为立碑盛典举行了大型社火庆祝演出。遗址碑文由该研究会首倡人李尤白先生宣读。碑文如后:
-
关键词
古都西安
李尤白
艺术之宫
秦族
文化瑰宝
梨园弟子
旁春
墨遗萍
开元天宝遗事
余人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史误与今误:文献、考据及论证——读史琐记三题
- 3
-
-
作者
唐继凯
-
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
-
出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8,共4页
-
文摘
青灯古卷,秉烛凝神,"爬格子"或可视为三尺书桌草堂小事。而付诸笔端成一家之言却事关重大当延及后学。文献有蚌误者古来若然本不足奇,而偏读偏信曲解妄证者,实足为今我荤之戒鉴。
-
关键词
梨园弟子尤承恩
亡国之音
朱载堉
“新法密率”
-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
-
题名由许和子看唐代宫廷女歌伎的存在状况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李珍珍
-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现代艺术学院
-
出处
《艺海》
2007年第6期30-32,共3页
-
文摘
在千年前的东方,唐玄宗李隆基为世人描绘的盛世背景下,艺术领域全面开花.其中,音乐艺术尤具标志性.音乐除了娱乐作用外,还具有教育和政治作用.……
-
关键词
娱乐作用
许和
最高统治者
音乐爱好者
音乐素养
唐政府
音声人
歌舞人
武元衡
梨园弟子
-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长安古乐曲《雨霖铃》浅析
被引量:2
- 5
-
-
作者
程天健
-
出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18-19,共2页
-
文摘
《雨霖铃》是由原西安佛教古乐社余铸先生根据其父余登瀛老先生的手抄本传谱韵曲,经笔者记译整理的一首古曲。它风格独特,旋律流畅,是长安古乐曲谱中的一首精品。 《碧鸡漫忘》记载:“雨霖铃,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曰:‘帝幸蜀初入斜谷(笔者按:应为剑州梓桐上亭)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
-
关键词
梨园弟子
张野狐
帝幸蜀
雨淋铃曲
明皇杂录
燕乐
笔者按
剑州
斜谷
崔令钦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我们的解法——《魔方》编导原则的几点诠解
被引量:7
- 6
-
-
作者
陶骏
陈亮
-
机构
师大政干班
师大艺术系
-
出处
《上海戏剧》
1985年第4期5-6,共2页
-
文摘
《魔方》的创作动机是这样产生的:假期青话有人来校园推销对折的戏票,他们大叹苦经:话剧的全国性萧条已经来临,戏不上座,排戏就赔钱,剧团只能靠“出租”演员、排练厅、道具服装过活。大学生气盛,发誓要挽救话剧,要精卫填海。艺术单位赔钱是正常的,梨园弟子都是皇上供养的。那么,这场危机的关键是观众直线下降。
-
关键词
梨园弟子
创作动机
作家电影
专门职业
编剧技巧
我不知道
爱情故事
文化娱乐场所
可真
新浪潮派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唐代教坊与诗歌
- 7
-
-
作者
章继光
-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1993年第0期34-38,共5页
-
文摘
本文旨在考察唐代宫廷教坊与诗歌的关系,对教坊在繁荣唐诗创作,促进唐诗传播方面的积极作用作出客观的评价。 唐代管理宫延乐舞的机构有三个部门:太乐署、鼓吹署、教坊。 太乐署主管宫廷乐人的教学,并负责对担任教习乐师的考核,“凡乐人及音声人应教习,皆着簿籍,核其名数,而分番上下。
-
关键词
太乐署
鼓吹署
音声人
太常
太乐令
梨园弟子
健舞
鼓吹令
俗乐
盛小丛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曾静萍:拒绝“主角”
- 8
-
-
作者
吴月芳
-
机构
《海峡都市报》
-
出处
《福建艺术》
2019年第5期22-23,共2页
-
文摘
五一假期的泉州,文化圈子里一次又一次被一个古老剧种撩拨起了涟漪.先是5月1日晚,八代梨园人,八十多人集体在泉州梨园古典剧院亮相演出.接着又是5月3日早晨,十余位戏剧梅花奖得主聚拢,贺王仁杰工作室和曾静萍工作室同时挂牌.许多人感动着、赞叹着,为八百载悠悠古戏,也为它一时所凝聚着的人气.如上海戏迷元未所写:“余生也晚,梨园往昔不可追,但泉腔不辍,未来已来.”老艺人们再出山5月1日晚上的演出是一票难求的.尽管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只在4月中旬的公众号内发布了一则5月公益演出季的节目表,这场“梨园弟子江湖老,白发苍颜一曲新”——梨园戏老艺术家及传承剧目专场还是让许多“懂行”的人早早地翘首以待.
-
关键词
梨园弟子
泉州
工作室
艺术家
梨园戏
节目表
梨园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