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狞厉之爱与怨悱之痛的悲幻扭结——白朴《梧桐雨》悲剧意蕴再认识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大新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100-103,115,共5页
白朴的《梧桐雨》藉李、杨爱情悲剧的演绎,融入了家国沦亡的切肤之痛,揭示了人类的自然情欲与社会机制、道德规范之间尖锐的对峙。这种对峙对处于特殊位置的个体施加无形的压力,造成情爱与理智取舍上的脆弱和无奈,并最终导致人格的扭曲... 白朴的《梧桐雨》藉李、杨爱情悲剧的演绎,融入了家国沦亡的切肤之痛,揭示了人类的自然情欲与社会机制、道德规范之间尖锐的对峙。这种对峙对处于特殊位置的个体施加无形的压力,造成情爱与理智取舍上的脆弱和无奈,并最终导致人格的扭曲和个性的丧失,酿成盛衰无常、命运难料的失落感和幻灭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朴 梧桐雨 帝妃之恋 悲剧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曲同工 同中见异——《梧桐雨》与《汉宫秋》之比较
2
作者 刘爱琳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45,共3页
元代剧作家白朴、马致远的代表作《梧桐雨》和《汉宫秋》在选材、构思、曲词等方面都很相似,但又各有千秋。本文尝试从形象塑造、构思安排、意蕴传达等方面对两剧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梧桐雨 汉宫秋 悲剧形象 悲剧构思 悲剧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梧桐雨》和《汉宫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崔彩红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4,共5页
驾头杂剧《梧桐雨》和《汉宫秋》都取材于帝妃故事,传达个人的悲剧体验,而且都体现了注重悲情抒发的艺术旨趣,但二者仍有重要区别:从描写向度看,《梧桐雨》侧重写强国之君激情压倒理智的过失与悲痛,唐明皇的重情任性不但造成了他和爱妃... 驾头杂剧《梧桐雨》和《汉宫秋》都取材于帝妃故事,传达个人的悲剧体验,而且都体现了注重悲情抒发的艺术旨趣,但二者仍有重要区别:从描写向度看,《梧桐雨》侧重写强国之君激情压倒理智的过失与悲痛,唐明皇的重情任性不但造成了他和爱妃个人的悲苦,而且导致了国家的由盛而衰;《汉宫秋》侧重写弱国之君的"不自由"———他以及朝臣的懦弱无能,不仅造成了他的无奈与愤懑,而且也使大国之君的尊严受到严重伤害。从风格上看,《梧桐雨》悲而艳,抒情性很强,对后世的文人剧作影响深远;《汉宫秋》悲而豪,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开启了哲理悲剧之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桐雨 《汉宫秋》 悲剧美感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白朴的历史悲剧《梧桐雨》 被引量:2
4
作者 胡世厚 《河北学刊》 1985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白朴的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是一部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以唐明皇宠幸杨贵妃故事为中心的历史悲剧。对这部杂剧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它缺乏思想光辉,主题思想显得混乱,有的说它“主题不突出,倾向性... 白朴的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是一部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以唐明皇宠幸杨贵妃故事为中心的历史悲剧。对这部杂剧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它缺乏思想光辉,主题思想显得混乱,有的说它“主题不突出,倾向性也不鲜明,没有能够把握住中心。结构也显得松散,戏剧性不强”。我认为上述评价是不够适当的。《梧桐雨》无论就其思想性来说,还是就其艺术性来说,都有突出的成就,它确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悲剧。像这样纯粹完美的悲剧珍品,不仅在元杂剧中是罕见的,就是在中国戏剧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一 白朴在剧中用浓墨重笔成功地塑造了唐玄宗这个荒淫、昏庸、腐朽而又富有人情的封建皇帝的形象。从唐玄宗一上场的一大段独白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唐玄宗为了占有儿媳妇杨玉环,竟然煞费心机,先度为女道士,后册封为贵妃。作者写这一情节,显然意在揭露他的丑恶行为。玄宗为了宠幸贵妃,竟将其“哥哥杨国忠加为丞相,姊妹三人封做夫人”,使其“一门荣幸极矣”。这是对玄宗任人唯亲,重用奸佞,政治腐败的揭露,也为后来安禄山叛乱准备了口实。接着作者又安排了一个情节,丞相张九龄奏请玄宗按律斩首失机的边将安禄山。玄宗见其矮小肥胖,就说是“一员好将官”,听其谄媚之言“惟有赤心耳”,就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玄宗 梧桐雨 白朴 杨贵妃 安禄山 历史悲剧 李林甫 塑造人物 兵变 杨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梧桐雨》与《长生殿》创作心理同构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京荣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2-56,共5页
千百年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风流韵事,广泛流传,经久不衰,反映他们恋爱故事的文学作品也是朝朝叠出,代代涌现。在元明清三代的李杨戏舞台上,元代白朴的《梧桐雨》和清代洪异的《长生殿》可谓铢两悉称,它们不但标志着元、清两代李杨戏创... 千百年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风流韵事,广泛流传,经久不衰,反映他们恋爱故事的文学作品也是朝朝叠出,代代涌现。在元明清三代的李杨戏舞台上,元代白朴的《梧桐雨》和清代洪异的《长生殿》可谓铢两悉称,它们不但标志着元、清两代李杨戏创作的最高成就,同时在整个中国戏曲史上也享有“元曲冠冕”和“千百年来曲中巨擘”的美誉。白朴与洪异两位剧作家不但都热衷于李杨爱情故事,艺术地加以敷演而成名作;并且在创作心理上也表现出惊人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人 元明清 统治者 梧桐雨 长生殿 汉族人 汉人 南京 创作心理 清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九届“全球治理·东湖论坛”“文明互鉴与全球治理”国际研讨会在汉成功召开
6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2023年11月18日至19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国家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第九届“全球治理·东湖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梧桐雨问学中心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文明互鉴与全球治理”。
关键词 全球治理 华中科技大学 线下 协同创新中心 国际研讨会 梧桐雨 文明互鉴 东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仁甫及其创作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修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6期49-55,共7页
白仁甫是著名的元杂剧作家。他和关汉卿,庾吉甫等同时。在元杂剧的创作流派中,关汉卿是本色派的代表;白仁甫则是文采派的代表。一个文学创作的繁盛时期,总是由多种艺术流派组成的。作为独具一格的杂剧作家,白仁甫在元代文学史上占... 白仁甫是著名的元杂剧作家。他和关汉卿,庾吉甫等同时。在元杂剧的创作流派中,关汉卿是本色派的代表;白仁甫则是文采派的代表。一个文学创作的繁盛时期,总是由多种艺术流派组成的。作为独具一格的杂剧作家,白仁甫在元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里还应该提到,元代杂剧作家的生平资料都很少,唯独白仁甫的身世尚有踪迹可寻,这对研究白仁甫及元前期杂剧作家都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想概略地谈谈他的生平和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明皇 作品 史天泽 李千金 梧桐雨 元杂剧作家 头马 元好问 关汉卿 鸳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悲剧的结局 被引量:3
8
作者 焦文彬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53-61,共9页
中国古典悲剧的结局处理具有深厚、鲜明的民族特色。长期以来,中外戏曲研究者在探讨中国有无悲剧的过程中,往往都曾着眼于此。其实,文学艺术的民族性及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特色,不仅表现在作品思想内容方面,同时也表现在艺术形式上。民... 中国古典悲剧的结局处理具有深厚、鲜明的民族特色。长期以来,中外戏曲研究者在探讨中国有无悲剧的过程中,往往都曾着眼于此。其实,文学艺术的民族性及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特色,不仅表现在作品思想内容方面,同时也表现在艺术形式上。民族的艺术形式往往是一个民族审美情趣的具体体现。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悲剧 悲剧冲突 艺术形式 民族特色 悲剧人物 赵氏孤儿 悲剧结局 作品思想内容 梧桐雨 戏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议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诗文拾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峻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27-127,共1页
评议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诗文拾零张峻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瞩目,出现了以此为题材的大量文学作品。唐宪宗元和元年冬(公元806年,即“安史之乱”后的五十年),周至尉白居易与其友陈鸿、王质夫同游马... 评议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诗文拾零张峻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瞩目,出现了以此为题材的大量文学作品。唐宪宗元和元年冬(公元806年,即“安史之乱”后的五十年),周至尉白居易与其友陈鸿、王质夫同游马克驿附近的仙游寺。三人谈及李杨之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贵妃 唐玄宗 《长恨歌》 爱情悲剧 长生殿 爱情故事 李隆基 《西安晚报》 晚唐诗人 梧桐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悲剧及其审美艺术特征初探
10
作者 张仲仪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7-23,共7页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就有元一代将近百年的历史来考察,杂剧确实堪称是“一代之文学”,名家蔚起,佳作如林。在这丰富多采的元杂剧作品中,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的是一部分悲剧作品,它们饱蘸着现实人生的浓墨重彩,逼真地描绘出元代社会各...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就有元一代将近百年的历史来考察,杂剧确实堪称是“一代之文学”,名家蔚起,佳作如林。在这丰富多采的元杂剧作品中,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的是一部分悲剧作品,它们饱蘸着现实人生的浓墨重彩,逼真地描绘出元代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的生活图景,深刻地反映了广大下层人民群众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被侮辱的痛苦与不幸,塑造出一个个血肉饱满,并具有那个时代的典型意义的悲剧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形象 艺术特征 赵氏孤儿 悲剧冲突 窦娥冤 典型意义 梧桐雨 元杂剧 近百年 审美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角面面观
11
作者 姚垚 《齐鲁学刊》 CSSCI 1996年第4期125-128,共4页
净角面面观(美国)姚垚一、净角在中国戏剧中的特殊地位中国传统戏剧中的角色行当依人物类型分为生、旦、净、丑。生行和旦行常居剧中主角地位,净行则多属配角。净角而能独当一面扮演主角者,在元明戏剧中实属罕见。其能于一折一出里... 净角面面观(美国)姚垚一、净角在中国戏剧中的特殊地位中国传统戏剧中的角色行当依人物类型分为生、旦、净、丑。生行和旦行常居剧中主角地位,净行则多属配角。净角而能独当一面扮演主角者,在元明戏剧中实属罕见。其能于一折一出里有所表现,如《西厢记》第二本之惠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长生殿》 角色类型 脸谱 安禄山 《牡丹亭》 角面 元剧 梧桐雨 女性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流红叶》与《箭射双雕》
12
作者 胡世厚 《中州学刊》 1988年第2期78-79,共2页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一生创作了十六部杂剧,今日仅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三部完整的杂剧和《流红叶》,《箭射双雕》两部杂剧的残曲。长时期以来,学术界曾对三部完整的杂剧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发表过许多真知灼见,然而...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一生创作了十六部杂剧,今日仅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三部完整的杂剧和《流红叶》,《箭射双雕》两部杂剧的残曲。长时期以来,学术界曾对三部完整的杂剧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发表过许多真知灼见,然而对两部杂剧的残曲鲜有问津,几乎没有看到一篇真正全面研究评论的文章。为了全面深入地研究白朴的杂剧创作,笔者在这里,对两部杂剧的残曲讲一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一、《流红叶》 《流红叶》,据《录鬼簿》著录,题目作“于祐之金沟送情诗”,正名作“韩翠颦御水流红叶”,简称《流红叶》。“流红叶”的故事,唐孟棨《本事诗》,唐范摅《云溪友议》和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都有记载,但主公人姓名不同。宋人张实根据这类传说,渲染加工,写成传奇《流红记》,文见《青琐高议》。白朴的杂剧《流红叶》就是根据《流红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梦琐言》 杂剧 《墙头马上》 元曲四大家 梧桐雨 白朴 李克用 研究评论 云溪友议 《录鬼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生殿》的艺术特色及影响
13
作者 刘荫柏 《齐鲁学刊》 1987年第4期15-19,35,共6页
清初大戏剧家洪升《长生殿》问世后,不仅在洪升生前演出极盛,之后仍流传不绝,并深为后世研究者所推重。清人梁廷枬在《藤花曲话》卷三云:“钱唐洪昉思升撰《长生殿》,为千百年来曲中巨擘。以绝好题目,作绝好大文章,学人、人才,一齐俯首... 清初大戏剧家洪升《长生殿》问世后,不仅在洪升生前演出极盛,之后仍流传不绝,并深为后世研究者所推重。清人梁廷枬在《藤花曲话》卷三云:“钱唐洪昉思升撰《长生殿》,为千百年来曲中巨擘。以绝好题目,作绝好大文章,学人、人才,一齐俯首。自有此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 洪升 李隆基 杨玉环 广大人民 梧桐雨 戏剧家 浪漫主义 曲话 杨贵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情和时代的悲剧——《长生殿》
14
作者 刘辉 《艺术百家》 1987年第1期71-76,共6页
十七世纪八十年代,古典悲剧《长生殿》的出现,标志着明清传奇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顶峰。“南洪北孔”,隆盖一代剧坛。清代曲家赞誉“《长生殿》为千百年来曲中巨擘。以绝好题目,作绝大文章,学人才人,一齐俯首。自有此出,毋论《惊鸿》、... 十七世纪八十年代,古典悲剧《长生殿》的出现,标志着明清传奇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顶峰。“南洪北孔”,隆盖一代剧坛。清代曲家赞誉“《长生殿》为千百年来曲中巨擘。以绝好题目,作绝大文章,学人才人,一齐俯首。自有此出,毋论《惊鸿》、《彩毫》,空惭形秽,即白仁甫《秋夜梧桐雨》,亦不能稳占元人词坛一席矣”。然而,洪升却不曾料到他的名著《长生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 爱情 明清传奇 古典悲剧 艺术发展 杨玉环 剧坛 李隆基 梧桐雨 爱情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正确评价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批判周来祥、徐文斗两先生的“‘长生殿’的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的修正主义观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人忠 《文史哲》 1958年第12期29-34,共6页
白居易的“长恨歌”,白朴的“梧桐雨”,洪昇的“长生殿”,近几年来有过一些討論,意見分歧很大,至今尚未有统一的正确看法。我觉得,这是因为討論者沒有很好地掌握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而有不少的同志却是运用修正主义的观点进行研究。周... 白居易的“长恨歌”,白朴的“梧桐雨”,洪昇的“长生殿”,近几年来有过一些討論,意見分歧很大,至今尚未有统一的正确看法。我觉得,这是因为討論者沒有很好地掌握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而有不少的同志却是运用修正主义的观点进行研究。周来祥先生在講授“长恨歌”,徐文斗先生在講授“梧桐雨”时,就都表現了这样的錯誤观点。而他們合写的“‘长生殿’的主題思想究竟是什么?”錯誤更是严重的。(发表在“文史哲”五七年二月号)在这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明皇 长生殿 修正主义 爱情生活 主题思想 梧桐雨 劳动人民 杨贵妃 长恨歌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