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梗阻性黄疽介入治疗的整体护理
1
作者 王兢 魏勤 李红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9期1494-1495,1499,共3页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中的作用。方法 167例恶性梗阻性黄疽实施了PTCD,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了全程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整体护理的方法。结果全部患者通过整体护理,提高了对介入治疗的理解和认识,以积极的心...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中的作用。方法 167例恶性梗阻性黄疽实施了PTCD,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了全程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整体护理的方法。结果全部患者通过整体护理,提高了对介入治疗的理解和认识,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顺利地完成了治疗。结论整体护理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疽 介入治疗 整体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振海 尚培中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45-47,44,共4页
梗阻性黄疸系胆总管或肝总管的机械性阻塞引起。一侧肝管阻塞很少引起黄疸,因对侧肝叶有能力排除足量的胆红素。如果梗阻胆管内有细菌繁殖,可引起肝脓肿,否则可致患侧肝叶萎缩。Benjamn将梗阻性黄疸分为四种类型:Ⅰ型。
关键词 梗阻性 胆管癌 肝叶 诊断与治疗 ERBD 胰腺癌 肝管 肠吻合 胆总管 梗阻性黄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肝外梗阻性黄疸超声诊断的探讨
3
作者 王正滨 张默道 +2 位作者 崔自介 申杰 张文德 《山东医药》 CAS 1981年第2期5-6,共2页
近年来,我们采用超声检查判断肝内或肝外梗阻性黄疸,收效较好,现仅将资料较完整的46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16~65岁,多数在40~60岁发病。
关键词 胆总管下端 肝内 胆囊肿大 毛细胆管 胆小管 肝外胆道 超声检查技术 梗阻性黄疽 胆道梗阻 超声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与治疗—新生儿梗阻性黄疸的常见病因及处理原则
4
作者 董蒨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89-89,共1页
新生儿梗阻性黄疽是小儿外科常见的严重疾病。其病因比较复杂,发病后患者常首先就诊于小于内科,但诊断和鉴别诊断较为困难。此类疾病在内科反复鉴别诊断和激素保守治疗过程中常延误了手术时机,因此处理比较棘手。
关键词 新生儿梗阻性 鉴别诊断 常见病因 治疗过程 梗阻性黄疽 严重疾病 小儿外科 手术时机 发病后 内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见原因的梗阻性黄疸6例报告
5
作者 潘玉琨 李国胜 张彦林 《中国罕少疾病杂志》 1999年第4期24-25,共2页
梗阻性黄疽常见的原因有胆石、肿瘤、胆道蛔虫、胆道感染及胰腺炎,还有其他少见原因,极易造成误诊。1990年至1998年我院收治梗阻性黄疸204例,有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少见原因所致。
关键词 梗阻性 少见原因 梗阻性黄疽 1998年 1990年 胆道蛔虫 胆道感染 病理证实 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支架植入术后近期并发症及处理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敏 商春雨 +2 位作者 常继红 冷秋 高云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4期144-145,共2页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总结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行经皮肝穿胆道支架植入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对其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其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 16例患者于术中术后2周内出现并发症,发...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总结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行经皮肝穿胆道支架植入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对其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其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 16例患者于术中术后2周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1.33%,其中消化道出血3例(超过48h出血未能停止);胆系感染6例;急性胰腺炎2例,胆心反射3例,肝肾综合征2例。所有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重视胆道支架植入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是提高治疗成功率,增加患者获益率,降低医疗成本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疽 胆道支架置入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胆管支架置入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18例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学智 杨智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74-74,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胆管癌 恶性梗阻性 支架置入 姑息治疗 引流术 内镜下 手术切除 梗阻性黄疽 淋巴结转移 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与PTCD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春建 胡钢 +2 位作者 潘升权 胡开兵 殷世武 《肝胆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edochus drainage,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1年合肥市第...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edochus drainage,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1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0~92岁。依据患者胆道引流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ERCP组24例,均采用ERCP方式引流;PTCD组26例,均采用PTCD方式引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PTCD组和ERCP组患者术前的血清TBIL、DBIL、ALT、GGT、AL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两组患者的上述生化指标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ERCP组的低位恶性梗阻患者TBIL水平缓解效果优于PTCD组,而该组高位恶性梗阻患者的TBIL水平缓解效果则明显差于PT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胰腺炎(10/24)41.7%、胆道感染(9/24)37.5%、出血(2/24)8.33%,无死亡、穿孔及支架移位;PTC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胰腺炎(1/24)3.85%、胆道感染(14/26)53.8%、出血(2/26)7.7%、死亡(1/26)3.85%、支架移位(1/24)3.85%,无穿孔;两组胰腺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和PTCD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9.5±8.3)和(22.3±10.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分别为(4.11±1.40)和(4.11±1.78)万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和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其中ERCP在低位梗阻中效果更优,而PTCD在高位梗阻中效果更优。对于不同部位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 PTCD 梗阻性黄疽 胰胆管造影 胆道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56例MSCT与ERCP检查对照分析
9
作者 周建勤 汪秀能 +2 位作者 汤雷军 叶国良 程德希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4期491-491,共1页
关键词 ERCP检查 梗阻性 MSCT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临床诊断 查对 梗阻性黄疽 后处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