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原络配穴”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脑梗死相关失眠的疗效及对血清下丘脑泌素-1、5羟色胺和脑电慢波的影响
1
作者 杨涵棋 何玲娜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53-1258,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原络配穴”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脑梗死相关失眠的疗效及对血清下丘脑泌素-1(Hcrt-1)、5羟色胺(5-HT)及脑电慢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相关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基于“原络配穴”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脑梗死相关失眠的疗效及对血清下丘脑泌素-1(Hcrt-1)、5羟色胺(5-HT)及脑电慢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相关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原络配穴”针刺联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睡眠质量、血清Hcrt-1和5-HT、脑电慢波指标、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胆怯易惊、心悸不宁、气短懒言、面色无华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指标包括入睡潜伏期、快速眼动睡眠期低于对照组,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crt-1、5-HT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电慢波包括θ波、δ波频率小于对照组,波幅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性(P>0.05)。结论基于“原络配穴”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脑梗死相关失眠的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睡眠质量,降低血清Hcrt-1、5-HT水平,改善患者脑电慢波状态,治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相关失眠 原络配穴 针刺 艾灸 临床疗效 血清下丘脑泌素-1 5羟色胺 脑电慢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慢性非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阻塞患者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直接PCI预后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葛智儒 邱建平 +1 位作者 陆纪德 沈卫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78-68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合并非梗死相关动脉(non-IRA)慢性完全阻塞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急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效。方法 360例STEMI接受直接PCI患者中,47例至少1支non-IRA慢性阻塞(甲组),另313例无non-IRA阻... 目的回顾性分析合并非梗死相关动脉(non-IRA)慢性完全阻塞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急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效。方法 360例STEMI接受直接PCI患者中,47例至少1支non-IRA慢性阻塞(甲组),另313例无non-IRA阻塞(乙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介入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与乙组相比,甲组伴糖尿病患者比率增多(25.5%比14.1%,P=0.043),既往心肌梗死史较多(10.6%比3.2%,P=0.017),PCI时较多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21.3%比10.9%,P=0.042)、临时起搏(38.3%比21.1%,P=0.009)和心脏电复律(21.3%比6.4%,P<0.01)。随访期中(平均42个月),甲组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率增高(21.3%比10.9%,P=0.042),但两组住院期(6.4%比5.4%)和随访期病死率(4.3%比5.8%)无明显差异。结论尽管合并non-IRA慢性完全阻塞的STEMI患者病情凶险,但辅助循环和心电支持下直接PCI仍可改善其近期和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梗死相关动脉 梗死相关动脉 慢性阻塞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ST V_3/Ⅲ比值对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及闭塞位置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邓枢丽 杨希立 +3 位作者 黄丽敏 刘宇清 郑玲 陈梅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9期1614-1615,共2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STV3/Ⅲ比值对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相关动脉及闭塞位置的作用。方法对50例AIMI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右冠状动脉(RCA)近段、RCA远段、左旋支(LCX)导联ST段抬高程度依次减小(P<0.... 目的探讨心电图STV3/Ⅲ比值对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相关动脉及闭塞位置的作用。方法对50例AIMI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右冠状动脉(RCA)近段、RCA远段、左旋支(LCX)导联ST段抬高程度依次减小(P<0.05),V3导联ST段降低程度依次增加(P<0.05);(2)STV3/Ⅲ<0.5者在RCA近段组占10/14例,0.5≤STV3/Ⅲ≤1.2者在RCA远段组占10/16例,STV3/Ⅲ>1.2者在LCX组占13/20例;(3)以STV3/Ⅲ<0.5预测RCA近段的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86.1%,以0.5≤STV3/Ⅲ≤1.2预测RCA远段的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76.4%,以STV3/Ⅲ>1.2预测LCX的敏感度为65.0%、特异度为86.7%。结论心电图STV3/Ⅲ是判断AI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及闭塞位置较准确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心肌 梗死相关动脉 闭塞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朝君 洪衡 +3 位作者 代中礼 钱福东 汪芳松 王明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88-1191,共4页
回顾性分析急诊24 h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49例,其中112例梗死相关血管(IRA)为右冠状动脉(RCA组)与37例IRA为左回旋支动脉(LCX组),结果显示LCX组与RCA组比较,LCX组发病至就诊时间较长,心力衰竭及胸闷发... 回顾性分析急诊24 h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49例,其中112例梗死相关血管(IRA)为右冠状动脉(RCA组)与37例IRA为左回旋支动脉(LCX组),结果显示LCX组与RCA组比较,LCX组发病至就诊时间较长,心力衰竭及胸闷发生率较高(P<0.05),但其右室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较低(P<0.05),心电图定位准确性及敏感性均较低(P<0.05),LCX组较RCA组非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P<0.05),冠状动脉造影LCX组右侧优势型较少(P<0.05),且IRA位于LCX以近段病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回旋支 梗死相关动脉 急性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时处理非梗死相关血管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晓锋 刘艳 +3 位作者 惠玲玲 吕强 邵玉玲 樊沫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同时处理存在严重狭窄的非梗死相关血管的安全性及1年随访期的疗效。方法将221例多支血管严重狭窄的急性STEMI患者,根据急诊PCI是否处理非梗死相关血管分为常规组(...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同时处理存在严重狭窄的非梗死相关血管的安全性及1年随访期的疗效。方法将221例多支血管严重狭窄的急性STEMI患者,根据急诊PCI是否处理非梗死相关血管分为常规组(仅处理罪犯血管)179例及处理组(同时处理非梗死相关血管)42例,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术后心绞痛症状、心功能状况、再次手术率、再次住院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术后及随访期间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血肌酐、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常规组比较,术后处理组的心绞痛发生率降低(40.48%比60.34%,χ2=5.46,P=0.02)、再次手术率降低(9.52%比58.10%,χ2=32.13,P=0.00)和再次住院率减低(11.90%比27.93%,χ2=4.68,P=0.03)。处理组心功能状况优于常规组[(1.19±0.59)级比(1.49±0.89)级,t=2.66,P=0.01]。两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6%比2.79%,χ2=0.03,P=0.87)。结论急性STEMI直接PCI同时处理存在严重狭窄的非梗死相关血管有助于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再次手术率、再次住院率,改善心功能状况,且未增加MACE发生率,在预期成功率高的情况下可作为急性STEMI直接PCI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梗死相关血管 多支血管病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储备分数指导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非梗死相关血管分期完全血运重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贺学魁 陈凯 +2 位作者 牛铁 赵英娟 郭欣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评估血流储备分数(FFR)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RA)分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完全血运重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已... 目的评估血流储备分数(FFR)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RA)分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完全血运重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已成功行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拟分期PCI治疗(间隔≥7 d)non-IRA的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FR指导下完全血运重建组(FFR组)45例和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完全血运重建组(CAG组)45例。FFR组狭窄>90%的non-IRA病变直接行PCI治疗,对狭窄70%~90%的病变行FFR检查,仅对FFR<0.80的non-IRA行PCI治疗;CAG组对狭窄≥70%的non-IRA依据术者经验行PCI治疗,处理的靶血管参照血管直径≥2.5 mm。比较两组PCI时间、支架置入数量、造影剂用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围术期并发症,随访患者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FFR组支架置入数量[(1.68±0.75)枚比(2.83±0.54)枚,t=7.662,P<0.001]和造影剂用量[(164.8±35.7)ml比(195.0±41.9)ml,t=4.271,P=0.04]均明显少于CAG组;术后随访6个月,FFR组再次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CAG组(4.7%比19.5%,P=0.04),两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在FFR指导下对non-IRA行分期完全血运重建可减少支架置入数量、造影剂用量及术后6个月再次血运重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冠状动脉疾病 梗死相关血管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的梗死相关动脉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申 李东宝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6期507-511,共5页
目的评估伴或不伴扩张的梗死相关动脉(EIRA)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纳入2013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26例STEMI患者,分为非EIRA组和EIRA... 目的评估伴或不伴扩张的梗死相关动脉(EIRA)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纳入2013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26例STEMI患者,分为非EIRA组和EIR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血管造影特点及介入手术数据、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随访的临床心血管不良事件情况。结果EIRA组与非EIRA组基线特征基本相似(均为P>0.05)。与非EIRA组相比,EIRA组大血栓负荷发生率更高(60.5%比23.6%,P<0.001),围术期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的使用率更高(65.1%比29.2%,P<0.001),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的使用百分比更高(11.6%比4.1%,P=0.027)。平均随访(20.2±10.5)个月,EIRA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高(23.3%比10.1%,P=0.009),但两组患者的住院和长期死亡率相似(均为P>0.05)。结论与非EIRA患者比较,伴有EIRA的STEMI患者的长期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扩张的梗死相关动脉 冠状动脉扩张 ST段抬高型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为第一对角支的心电图特点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纬经 周国伟 +6 位作者 杨文艺 张国兵 李为真 徐浩 王毅 赵军礼 刘少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54-657,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为第一对角支的心电图特点,试图发现其规律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快捷的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至2014-06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STEMI患者IRA为第一对角支(均...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为第一对角支的心电图特点,试图发现其规律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快捷的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至2014-06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STEMI患者IRA为第一对角支(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心电图资料28例,分析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各导联ST段抬高、压低的情况及演变期q波或Q波的变化。结果:28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单支病变19例(67.9%),孤立性对角支病变为13(46.4%)。28例患者从发病至心电图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图形的时间大约为240(252±71)min。28例患者均有aVL导联ST段抬高;27例(96.4%)有I导联ST段抬高,其中15例(55.6%)患者ST段抬高介于0.5~1.0 mm;胸前导联ST段抬高的导联依次为:V2导联21例(75.0%)、V3导联16例(57.1%)、V1导联12例(42.9%)。ST段压低最明显的Ⅲ导联28例(100%),其次为a VF导联27例(96.4%)、Ⅱ导联22例(78.6%)。演变期q波或Q波形成最多的是a VL导联22例(88.0%),其次为V2导联10例(40.0%)、V3导联9例(36.0%),Ⅰ导联7例(28.0%)。结论:IRA为第一对角支的心电图图形表现为a VL和Ⅰ导联ST段抬高,但ST段抬高幅度近一半不到1.0 mm是其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梗死相关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关系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一品 汤建民 +3 位作者 季莹莹 王丰云 杨雁华 王顺利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为STEMI并在12 h内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12例。根据梗死相关动脉是否自发再通将患者分为非自发再通组(NSR组,n=153)和...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为STEMI并在12 h内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12例。根据梗死相关动脉是否自发再通将患者分为非自发再通组(NSR组,n=153)和自发再通组(SR组,n=59)。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入院血清白蛋白水平预测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价值。结果:SR组患者入院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NSR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血清白蛋白水平(OR=1.241,95%CI=1.160~1.328)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OR=0.730,95%CI=0.534~0.996)均是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血清白蛋白水平预测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曲线下面积为0.832(95%CI=0.774~0.879,P<0.001),截断值为40.48 g/L时,敏感度为84.7%,特异度为68.6%。结论:入院血清白蛋白水平是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梗死相关动脉 白蛋白 自发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的心电图特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郑文成 昃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8-413,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左回旋支的心电图特征并总结规律,以帮助临床医师早期识别这类患者,避免误诊而延误再灌注治疗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收... 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左回旋支的心电图特征并总结规律,以帮助临床医师早期识别这类患者,避免误诊而延误再灌注治疗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IRA为左回旋支且无其他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病变的患者108例,分析患者入急诊室后心电图各导联ST段及T波的改变情况。结果:10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8.3±15.7)岁,男性70例(64.8%),从发病至获得首份心电图的平均时间为(185±90)min。60例(55.6%)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平均入门(进入急诊室)至球囊扩张(DTB)时间为(108±23)min,其中15例(25.0%)患者DTB时间≤90 min。108例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如下:(1)胸前导联:100例(92.6%)患者V_(1)导联T波直立且V_(1)导联T波振幅大于V_(6)导联T波振幅,96例(88.9%)患者V_(1)导联和(或)V_(2)导联R波/S波振幅≥1,96例(88.9%)患者V_(5)~V_(6)导联ST段压低>0.05 mV,仅16例(14.8%)患者V_(5)~V_(6)导联T波倒置;(2)肢体导联:103例(95.4%)患者Ⅰ、aVL导联T波倒置,仅23例(21.3%)患者Ⅰ、aVL导联ST段压低>0.05 mV。根据冠状动脉优势型区分,左优势型、右优势型、均衡型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相似。在左回旋支不同节段(近段、远段、钝缘支)闭塞患者中,心电图表现也相似。结论:NSTEMI患者心电图如出现V_(1)导联T波直立且V_(1)导联T波振幅大于V_(6)导联T波振幅,同时V_(1)导联和(或)V_(2)导联R波/S波振幅≥1、V_(5)~V_(6)导联ST段压低,Ⅰ、aVL导联T波倒置,提示IRA很可能为左回旋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 梗死相关动脉 左回旋支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侧壁导联心电图“镜像”改变对梗死相关动脉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斌 梁雪 +1 位作者 李新 沈航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1期29-30,49,共3页
目的 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侧壁导联 (I、AVL)心电图呈“镜像”改变对梗死相关动脉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 8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侧壁导联心电图有无“镜像”改变 ,对比其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结果 I,AVL导联... 目的 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侧壁导联 (I、AVL)心电图呈“镜像”改变对梗死相关动脉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 8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侧壁导联心电图有无“镜像”改变 ,对比其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结果 I,AVL导联出现“镜像”改变对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的敏感性分别为 6 3.0 %和94 .5 % (P <0 .0 5 ) ,特异性分别为 76 .9%和 6 1.5 % (P <0 .0 5 )。AVL导联无“镜像”改变对判断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的阳性预测值为 6 6 .7% ,阴性预测值为 93.2 %。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和AVL导联呈“镜像”改变是判断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的较敏感指标 ,尤以AVL导联更敏感。AVL导联无“镜像”改变是判断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梗死相关动脉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对过氧化氢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卞龙艳 庄敏 +1 位作者 李姝 戴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7-322,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myocardial infarction-associated transcript,MIAT)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HLE-B3,分为空白对...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myocardial infarction-associated transcript,MIAT)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HLE-B3,分为空白对照组、H_(2)O_(2)组、阴性对照组(转染空质粒)、si-MIAT组(慢病毒感染siMIAT质粒)、si-MIAT+miR-22 inhibitor组(慢病毒感染siMIAT质粒+脂质体转染miR-22 inhibitor),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细胞均用100μmol·L^(-1) H_(2)O_(2)培养12 h。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测定各组细胞中lncRNA-MIAT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双荧光素酶和RNA结合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分析lncRNA-MIAT和miR-22以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p38 MAPK、p-p38 M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JNK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_(2)O_(2)组可诱导HLE-B3细胞lncRNA-MIAT表达上调,miR-22表达降低(均为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si-MIAT组细胞miR-22相对表达量升高,而与si-MIAT组相比,si-MIAT+miR-22 inhibitor组细胞miR-22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H_(2)O_(2)组相比,si-MIAT+H_(2)O_(2)组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凋亡率和MDA、ROS含量降低,BAX蛋白、p-p38 MAPK/p38 MAPK比值、p-JNK/JNK比值均降低(均为P<0.05)。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lncRNA-MIAT靶向结合miR-22,且p38是miR-22的下游靶基因。与si-MIAT+H_(2)O_(2)组相比,si-MIAT+miR-22 inhibitor+H_(2)O_(2)组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和MDA、ROS含量增加,BAX蛋白、p-p38 MAPK/p38 MAPK比值、p-JNK/JNK比值均增加(均为P<0.05)。结论lncRNA-MIAT具有海绵吸附miR-22的作用,敲低lncRNA-MIAT可通过上调miR-22表达进而抑制p38 MAPK/JNK通路活化,抑制H_(2)O_(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 miR-22 凋亡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期干预非梗死相关动脉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林苗 赵文涛 +1 位作者 张敏霞 李同斌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6期423-427,共5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支血管病变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后,同期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RA)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78例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支血管病变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后,同期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RA)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78例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non-IRA的干预时机分为一次PCI组(42例)和分期PCI组(136例)。比较两组患者PCI资料和围术期并发症,随访1年,对比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分期PCI组比较,一次PCI组住院时间[(5.5±1.5)d比(9.5±1.5)d,t=3.97,P=0.02]和住院费用[(46 765±20 242)元比(54 884±22 885)元,t=3.88,P=0.04]显著下降;一次PCI组围术期并发症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例(14.3%)比13例(9.6%),χ2=0.61,P=0.40];一次PCI组术后1年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分期PCI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9.7%±3.4%比55.0%±4.1%,t=3.87,P=0.04),两组MACE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例(23.8%)比24例(17.6%),χ2=0.79,P=0.38]。结论 STEMI多支血管病变直接PCI同期干预non-IRA显著减少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造影剂用量,更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且未增加围术期并发症和术后发生MACE的风险,在预期成功率较高的情况下可作为STEMI患者直接PCI的一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梗死相关血管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完全性与梗死相关动脉血运重建对比的荟萃分析
14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38-738,共1页
目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完全血运重建与梗死相关动脉血运重建的策略仍然是争论的焦点。方法:我们进行了更新的荟萃分析来比较这两种策略。主要结局包括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病死率、全因病死率、脑卒中、重复血运重建、... 目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完全血运重建与梗死相关动脉血运重建的策略仍然是争论的焦点。方法:我们进行了更新的荟萃分析来比较这两种策略。主要结局包括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病死率、全因病死率、脑卒中、重复血运重建、心肌梗死以及造影剂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荟萃分析 血运重建 ST段抬高型心肌 梗死相关动脉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造影剂肾病 全因病 完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非梗死相关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15
作者 李秀平 梁建强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1年第5期268-270,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非梗死相关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初发AMI住院并接受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的110名患者分为三组:持续性ST段压低组(1组)26例,一过性ST段压低组(2组)48例,无ST段压低组(3组)36例,随访30个...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非梗死相关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初发AMI住院并接受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的110名患者分为三组:持续性ST段压低组(1组)26例,一过性ST段压低组(2组)48例,无ST段压低组(3组)36例,随访30个月,观察3个组患者的存活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心功能与非梗死相关导联ST段压低的关系。结果 AMI溶栓治疗后,非梗死相关导联持续性ST段压低组的长期存活率(73%)显著低于2组(91.6%)和3组(91.7%)(P<0.05);而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NYHA)发生率显著高于2组和3组(P<0.05)。结论 统计学分析表明非梗死相关导联持续性ST段压低是AMI溶栓治疗后长期存活率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溶栓 梗死相关导联 持续性ST段压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心源性休克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近中期疗效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同汉 刘映峰 +2 位作者 李志梁 魏向龙 石向东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观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中期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6例ST抬高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伴心衰和/或休克90例。对心衰或/和心源性休克患者行PCI58例(PCI组:急诊PCI41例... 目的观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中期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6例ST抬高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伴心衰和/或休克90例。对心衰或/和心源性休克患者行PCI58例(PCI组:急诊PCI41例,外院转入行补救性PCI17例),药物溶栓20例(溶栓组),一般治疗12例(未行再灌注组);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比较PCI组及溶栓组的住院时间、住院及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功能恢复情况,观察PCI组血管开通时间、TIMI血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PCI组、溶栓组血管开通率分别为98.3%和65.0%(P<0.01),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3±3.5)d和(20.5±4.4)d,住院及随访期间死亡率PCI组6.9%,溶栓组25%(P<0.05)。PCI组两亚组术后心功能恢复均好于溶栓组(P<0.01和P<0.05)。结论对于ST段抬高AMI伴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PCI与溶栓相比,能及时开通血管且开通率高,术后近期及中期心功能恢复较好,不良心血管事件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作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心力衰谒 心源性休克 PCI 溶栓 梗死相关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尿激酶原与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纤溶系统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35
17
作者 许骥 华琦 +9 位作者 刘力松 万云高 李东宝 胥照平 姜燕 杨旭 李天德 胡大一 刘荣坤 杨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 对比观察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Pro- UK)对全身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114 例符合溶栓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给予不同剂量的Pro UK或尿激酶(UK)进行溶栓。其中Pro -UK 30 mg及40 mg组26 例,50 mg组29例,60 mg组28例;UK组3... 目的 对比观察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Pro- UK)对全身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114 例符合溶栓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给予不同剂量的Pro UK或尿激酶(UK)进行溶栓。其中Pro -UK 30 mg及40 mg组26 例,50 mg组29例,60 mg组28例;UK组31例。观察溶栓前和溶栓开始后2、24、48 h血浆纤溶酶原(PLG)、D 二聚体(D 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以及出血并发症,并于溶栓开始后90 min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Pro UK和UK组溶栓后的血管开通率。结果 各用药组溶栓开始后2 h的PLG及PAI活性较溶栓前显著降低(P<0.01),而D D和t PA活性较溶栓前显著升高(P<0.01);UK组溶栓开始后2 h Fib较溶栓前显著降低(P<0.01),而Pro UK各剂量组Fib降低不明显;以上所有变化在溶栓开始后24 h基本恢复;溶栓开始后2 h Pro UK各剂量组的Fib明显高于UK组(P<0.01),其他时间点各用药组之间的所有观测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各用药组之间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和出血并发症均无显著差异;溶栓开始后2 h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组的PAI显著低于未开通组(P<0.01),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UK溶栓后对全身纤溶系统激活较明显,与UK比较Pro -UK对全身纤溶系统无明显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尿激酶原 心肌患者 纤溶系统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急性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纤溶酶原(PLG) 梗死相关血管 出血并发症 冠状动脉造影 T-PA活性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PAI活性 溶栓前 Fib 对比观察 不同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下壁导联ST变化和左前降支的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施红 宋杰 王书礼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11-1413,共3页
目的: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AG)探讨下壁导联ST变化和左前降支(LAD)形态和梗死位置的关系。方法:78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改变分为2组:A组为下壁导联(Ⅱ、Ⅲ、AVF)ST段抬高组;B组为下壁导联ST段压低组。比较二... 目的: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AG)探讨下壁导联ST变化和左前降支(LAD)形态和梗死位置的关系。方法:78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改变分为2组:A组为下壁导联(Ⅱ、Ⅲ、AVF)ST段抬高组;B组为下壁导联ST段压低组。比较二组临床特点和梗死相关血管(IRCA)。结果:IRCA部位A组90.63%为LAD远端,B组80.43%为LAD近端;LAD折返在A组占81.25%,B组中占0%。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提示LAD近端梗死,此组患者急诊PCI术成功率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ST段抬高提示LAD远端梗死且大部分存在LAD返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壁心肌 ST段 梗死相关血管 左前降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支架置入术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欣 程绪杰 +2 位作者 许海峰 贺永明 杨向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年第6期430-433,共4页
目的观察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靶病变的变化及延迟支架置入情况。方法入选48例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急诊予单纯球囊扩张和(或)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心肌梗死... 目的观察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靶病变的变化及延迟支架置入情况。方法入选48例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急诊予单纯球囊扩张和(或)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3级,7 d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靶病变血管狭窄情况必要时置入支架治疗。观察靶病变变化的相关数据,包括狭窄程度、长度、近端参考血管直径、远端参考血管直径,比较老年患者(≥60岁)和中青年患者(<60岁)支架置入比例。结果 7 d后复查CAG显示靶病变直径狭窄程度较直接PCI时减轻(35.5%±14.1%比48.8%±11.0%,P<0.01)、病变长度缩短[(15.69±5.36)mm比(18.94±5.37)mm,P<0.01],靶病变近端参考血管直径[(3.29±0.33)mm比(3.24±0.32)mm,P=0.02]和远端参考血管直径[(3.18±0.33)mm比(3.08±0.33)mm,P<0.01]增大;其中,39.6%(19/48)患者因靶病变狭窄>50%置入支架,老年患者和中青年患者置入支架比例分别是56%(9/16)、31%(10/32)(P=0.04)。结论对于中青年高血栓负荷不适宜直接支架置入术的STEMI患者急诊予单纯球囊扩张和(或)血栓抽吸即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再延迟必要时支架置入治疗策略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梗死相关动脉 延迟支架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行完全血运重建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高立建 陈纪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5-626,共2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约40%~50%合并多支血管病变,较单支血管病变患者死亡率和再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发生率更高,这可能与非梗死相关血管斑块不稳定、心肌灌注及心室收缩功能受损或心律失常有关。对于血液动力学...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约40%~50%合并多支血管病变,较单支血管病变患者死亡率和再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发生率更高,这可能与非梗死相关血管斑块不稳定、心肌灌注及心室收缩功能受损或心律失常有关。对于血液动力学稳定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STEMI患者,血运重建策略包括:仅对梗死相关动脉进行血运重建(Culprit-Only Revascularization,C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血管病变 ST段抬高 梗死相关血管 完全血运重建 非致 心室收缩功能 心肌灌注 单支血管病变 多支病变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