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复智颗粒对多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建英 徐斌 姜海英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 观察益气复智颗粒对多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测定多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脑内不同分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 ,不同剂量的益气复智颗粒治疗组与脑复康、模型组、空白对照组等进行比较 ,以揭... 目的 观察益气复智颗粒对多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测定多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脑内不同分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 ,不同剂量的益气复智颗粒治疗组与脑复康、模型组、空白对照组等进行比较 ,以揭示益气复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理。结果 模型大鼠海马、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降低 ,其代谢产物亦降低。而益气复智颗粒能升高模型大鼠海马、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结论 提高受损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可能是益气复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主要作用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复智颗粒 梗塞性痴呆 模型 单胺类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朴长春胺酸乙酯治疗Alzheimer型痴呆和多发梗塞性痴呆及血液流变学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郭梅 徐一峰 +1 位作者 陆明康 郭学勤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391-393,共3页
阿朴长春胺酸乙酯治疗Alzheimer型痴呆和多发梗塞性痴呆及血液流变学分析郭梅,徐一峰,陆明康,郭学勤(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上海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阿朴长春胺酸乙酯(卡兰)是一种脑循... 阿朴长春胺酸乙酯治疗Alzheimer型痴呆和多发梗塞性痴呆及血液流变学分析郭梅,徐一峰,陆明康,郭学勤(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上海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阿朴长春胺酸乙酯(卡兰)是一种脑循环代谢改善剂,它能选择性增加脑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老痴呆 梗塞性痴呆 阿朴长春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复智颗粒对多梗塞性痴呆模型SOD、MDA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姜海英 周建英 +1 位作者 王明艳 赵凤鸣 《中医药学刊》 2002年第6期746-746,748,共2页
目的 :观察益气复智颗粒对多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SOD、MDA的影响。方法 :采用颈内动脉注射血栓的方法 ,复制多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 ,观察益气复智颗粒 2 4 .84g/kg、1 2 .42 g/kg、6 .2 1 g/kg灌胃对实验动物脑组织和血液SOD、MDA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气复智颗粒对多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SOD、MDA的影响。方法 :采用颈内动脉注射血栓的方法 ,复制多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 ,观察益气复智颗粒 2 4 .84g/kg、1 2 .42 g/kg、6 .2 1 g/kg灌胃对实验动物脑组织和血液SOD、MDA的影响。结果 :益气复智颗粒能明显增加梗塞性痴呆大鼠SOD活性 ,降低MDA含量。结论 :益气复智颗粒具有较好的清除过氧化物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复智颗粒 梗塞性痴呆 SOD MDA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梗塞性痴呆患者外周血CD54、CD106和CD62p的表达及意义
4
作者 吴杰 尹金植 +2 位作者 刘佰纯 丁萍 姜立刚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49-551,共3页
目的:探讨多梗塞性痴呆患者外周血CD54、CD106和CD62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8例多梗塞性痴呆患者血清CD54、CD106、CD62p水平,并与23例健康人对照比较。结果:多梗塞性痴呆患者血清CD54、CD10及CD62p水平(CD54:469... 目的:探讨多梗塞性痴呆患者外周血CD54、CD106和CD62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8例多梗塞性痴呆患者血清CD54、CD106、CD62p水平,并与23例健康人对照比较。结果:多梗塞性痴呆患者血清CD54、CD10及CD62p水平(CD54:469±76.33ngml,CD106:1103.3±98.96ngml,CD62p:18.22±8.90ngml)较对照组(CD54:196±45.91ngml,CD106:601.0±76.30ngml,CD62p:6.70±3.30ngml)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CD54、CD106及CD62p水平与痴呆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D54、CD106、CD62p参与了MID的病理变化过程,并与痴呆程度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MID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可作为MID后监测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性痴呆 CD54 CD106 CD62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5例多梗塞性痴呆患者脑脊液TNF和NSE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王景周 高东 +2 位作者 李强 高唱 张莉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237-1239,共3页
目的 研究多梗塞性痴呆 (MID)患者脑脊液 (CSF)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55例MID患者CSF中TNF α进行测定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NSE浓度。并与同期... 目的 研究多梗塞性痴呆 (MID)患者脑脊液 (CSF)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55例MID患者CSF中TNF α进行测定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NSE浓度。并与同期住院的 72例脑梗塞 (CI)患者及 3 2例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 (Control)患者进行比较。患者的智能水平测定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 ,并参考Hachinski缺血评分及DSM Ⅳ诊断标准。结果 MID急性发作期及CI急性期CSF中TNF α、NSE的浓度均非常显著高于Control组 (P <0 .0 1 ) ;MID稳定期及CI恢复期CSF中TNF α的浓度显著高于Control组 (P <0 .0 5) ;MID稳定期CSF中TNF α的浓度同CI恢复期组差异不显著 (P >0 .0 5)。而MID稳定期CSF中NSE浓度低于Control组和CI恢复期组 (P <0 .0 5)。各组CSF中TNF α、NSE的浓度与MMSE评分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结论 MID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患者CSF中TNF α、NSE含量呈非一致性变化。MID患者CSF中TNF α、NSE含量变化可能客观地反映患者脑细胞缺血缺氧性损害。但TNF α、NSE含量变化不能直接反应MID患者的智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性痴呆 肿瘤坏死因子α 神经元特异烯醇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虚浊瘀型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制备研究
6
作者 李奕祺 纪立金 +1 位作者 于晓艳 林若勤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12期2241-2242,共2页
根据老年人的体质特点,制备脾虚浊瘀型多发梗塞性痴呆(M ID)大鼠模型。脾虚造模30天后,颈外动脉插管缓慢注入同种血栓栓子复制脾虚浊瘀型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采取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方法观察其学习记忆能力,并对模型大鼠的海马组织... 根据老年人的体质特点,制备脾虚浊瘀型多发梗塞性痴呆(M ID)大鼠模型。脾虚造模30天后,颈外动脉插管缓慢注入同种血栓栓子复制脾虚浊瘀型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采取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方法观察其学习记忆能力,并对模型大鼠的海马组织进行病理学的观察。结果发现,学习成绩,脾虚组和假手术组均明显优于手术组(P<0.05);海马组织的损伤以手术组最为明显。说明此模型为理想的M I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浊瘀 梗塞性痴呆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黄芩配伍对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脑能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付颖 高丽娟 +2 位作者 夏鹏 文跃强 徐世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67-2172,共6页
目的:考察人参黄芩配伍对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从脑能量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微血栓栓塞法制备多发性脑梗塞性大鼠痴呆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其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学形态... 目的:考察人参黄芩配伍对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从脑能量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微血栓栓塞法制备多发性脑梗塞性大鼠痴呆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其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学形态学;HPLC法测定脑组织ATP、ADP和AMP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海马线粒体肿胀及膜电位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人参黄芩配伍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 <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 <0.05);海马CA1区椎体细胞排列紊乱和细胞数目减少明显改善(P <0.05);脑能荷值显著提高(P <0.05),线粒体肿胀度显著减轻,膜电位水平明显增高(P <0.05)。结论:人参黄芩配伍具有改善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保护线粒体损伤,改善脑能量进而保护神经细胞是其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梗塞性痴呆 人参黄芩配伍 脑能量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梗塞性痴呆 被引量:7
8
作者 郑文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7-61,共5页
关键词 梗塞性痴呆 痴呆 多发 病因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梗塞性痴呆30例疗效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国平 赵友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14-315,共2页
多发梗塞性痴呆(multi-infart dementia,MID)是老年期痴呆常见的病种之一。为了探讨本病的临床疗效,现将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和北京铁路总医院1989年1月至1994年1月诊治过的30例典型MID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 1.病例选择:(1)符合... 多发梗塞性痴呆(multi-infart dementia,MID)是老年期痴呆常见的病种之一。为了探讨本病的临床疗效,现将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和北京铁路总医院1989年1月至1994年1月诊治过的30例典型MID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 1.病例选择:(1)符合美国精神病学诊断手册(DSM-Ⅲ)MID的诊断标准。(2)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测试,得分>7分。(3)简短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测试:得分≤17分。(4)神经系统缺损程度(DND)评定: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梗塞性痴呆 老年痴呆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18例观察
10
作者 罗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6年第3期23-23,共1页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60~69岁者10例,70~79岁者6例,80岁以上者2例;病程,在一个月内者4例,1~6个月者10例,6个月以上者4例;住院天数30~150天不等,平均70天。全部病例均有中风先兆或脑中风病史...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60~69岁者10例,70~79岁者6例,80岁以上者2例;病程,在一个月内者4例,1~6个月者10例,6个月以上者4例;住院天数30~150天不等,平均70天。全部病例均有中风先兆或脑中风病史。其中,合并高血压者16例,糖尿病5例,高脂血症10例。震颤麻痹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性痴呆 血府逐瘀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梗塞性痴呆18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张学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5年第5期325-325,共1页
张学安多梗塞性痴呆(MID),是脑血管病性痴呆的一种特殊表现。多由反复发作的梗塞灶所致的脑组织累积性损害所致。个别病例亦可1次发作引起。现将我院1990~1993年收治的经CT扫描确诊的18例MID分析讨论如下。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痴呆 梗塞性痴呆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脑梗塞痴呆大鼠的记忆与再记忆功能测定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民霞 俞世勋 李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发性脑梗塞对大鼠记忆与再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注入同种血栓造成大鼠单侧、双侧、复发性多梗塞性痴呆 ,观察其记忆、再记忆功能的损害情况 ,并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实验模型组记忆功能明显低于对... 目的 :探讨多发性脑梗塞对大鼠记忆与再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注入同种血栓造成大鼠单侧、双侧、复发性多梗塞性痴呆 ,观察其记忆、再记忆功能的损害情况 ,并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实验模型组记忆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 ;实验组 (单侧、双侧、复发组 )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以复发组损害最明显。结论 :多发性脑梗塞可造成记忆与再记忆功能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梗塞性痴呆 记忆 组织病理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并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和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血管痴呆 梗塞性痴呆 舒血宁注射液 针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塞引起痴呆的临床因素探讨
14
作者 张中兴 宋景贵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27-29,63,共4页
对脑梗塞引起痴呆的25例和未引起痴呆的63例二组患者资料进行对比,探讨脑梗塞引起痴呆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痴呆发生可能性最大的危险因素,既往卒中发作史和心脏疾患为痴呆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CT表现为双侧半球梗塞灶、多发梗塞灶、底节... 对脑梗塞引起痴呆的25例和未引起痴呆的63例二组患者资料进行对比,探讨脑梗塞引起痴呆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痴呆发生可能性最大的危险因素,既往卒中发作史和心脏疾患为痴呆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CT表现为双侧半球梗塞灶、多发梗塞灶、底节丘脑区梗塞灶与痴呆的发生关系密切,也应视为脑梗塞引起痴呆的重要临床因素。对诸危险因素易致痴呆的机理和痴呆组的一些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性痴呆 临床因素 梗塞 痴呆 危险因素 心电图异常 肢体瘫痪 血液流变学 椎体外系症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例中老年人痴呆的临床和CT分析
15
作者 方树友 方莉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0年第4期406-407,共2页
报道40例中老年人痴呆的病因和CT表现,说明其主要病因为多发性梗塞性痴呆及Alzheimer型老年性痴呆,前者的患病率为80%,后者为20%。文中还着重对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的临床与CT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老年痴呆 梗塞性痴呆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临床与CT诊断
16
作者 田振民 周启昌 +1 位作者 杨跃祖 邹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5期153-153,共1页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临床与CT诊断田振民,周启昌,杨跃祖,邹伟收集我院CT诊断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又称慢性皮质下脑病或称BinswAuger病)28例,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50...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临床与CT诊断田振民,周启昌,杨跃祖,邹伟收集我院CT诊断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又称慢性皮质下脑病或称BinswAuger病)28例,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50~83岁。言语不清,痴呆,精神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动脉硬化 脑病 脑室周围 CT诊 多发梗塞性痴呆 安徽省淮北 脑萎缩 对称 市人民医院 多发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脑梗死和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和MRI表现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冰莲 刁岳松 +2 位作者 张金平 周向阳 袁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脑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患者临床表现与MRI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一家系同代4例患者施行常规MRI和MRA检查,并对其脑部病变的信号特征、分布范围、分布规律、脑萎缩程度及相关临床表现进...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脑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患者临床表现与MRI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一家系同代4例患者施行常规MRI和MRA检查,并对其脑部病变的信号特征、分布范围、分布规律、脑萎缩程度及相关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其中3例(先证者及其姐妹)经Notch3基因检查和皮肤组织活检明确诊断,余1例(先证者弟)经MRI和临床检查拟诊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结果先证者经皮肤组织活检证实血管平滑肌细胞表面存在嗜锇颗粒沉积;Notch3基因突变;临床表现为渐进性记忆力减退,伴轻度偏瘫。家系中连续2代5例于43~48岁发病,均以痴呆伴轻度偏瘫为主要表现。MRI显示多发小灶性脑梗死,脑深部白质广泛稀疏和O'Sullivan征、双侧额叶和顶叶大致对称性广泛皮质下与侧脑室旁的白质病灶、脑萎缩、皮质下腔隙性脑梗死、"人字征"、基底节和脑干形态不一的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黑洞征(black holes sign)"和"胡椒壶征(pepperpot sign)"等。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先证者和其姐分别为21分和23分,其妹和弟分别为22分和29分;Coulthard评分先证者和其姐分别为32分和29分,其妹和弟分别为25分和27分。结论Coulthard评分提示CADASIL伴痴呆患者的MRI改变更为广泛,但该评分难以反映疾病早期的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多发梗塞 脑白质病 进行多病灶 磁共振成像 基因 遗传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