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开森 吴锦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1-1126,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统计分析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比较其与周边相邻4个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的相似性。结果表明:(1)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42科83属189种,科、属组成优势现象明显,区系起源古... 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统计分析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比较其与周边相邻4个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的相似性。结果表明:(1)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42科83属189种,科、属组成优势现象明显,区系起源古老。(2)分布区类型在科、属级水平上以泛热带分布和世界分布为主,种级水平以热带亚洲分布、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热带亲缘明显,具有由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3)在地理亲缘关系上,梅花山与梁野山的蕨类植物区系联系最为紧密,与圭龙山的关系次之,与热带区系性质较强的南靖南亚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和典型的中亚热带性质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区系联系较为疏远,具有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明显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蕨类植物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景观要素斑块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志中 陈汉章 易南斗 《福建林业科技》 2009年第1期130-133,共4页
在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对景观格局即破碎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中马尾松、竹林、黄山松是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景观类型,三者面积与周长之和分别占全区的60.48%和46.79%;梅花山自然保护... 在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对景观格局即破碎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中马尾松、竹林、黄山松是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景观类型,三者面积与周长之和分别占全区的60.48%和46.79%;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周长、斑快数的分布极不平衡,尤其在3类主要斑块类型中,在斑块面积、周长方面差异显著;农田、居住地、经济林等人工和半人工经营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高,而黄山松各天然林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低,表明人类经营活动的干扰是导致自然保护区破碎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景观要素分析 斑块特征 景观破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兆凤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8-231,共4页
分析了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管理局、管理站和村级生态公益林管护办公室三级管护机制,并层层落实责任主体、责任人的管护责任;提出深化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的思路及今后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分析了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管理局、管理站和村级生态公益林管护办公室三级管护机制,并层层落实责任主体、责任人的管护责任;提出深化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的思路及今后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生态公益林 管护机制 机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清炜 《林业调查规划》 2005年第2期41-45,共5页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种类繁多、动物数量及遗传多样性丰富。介绍了野生动物种类,保护动物、经济动物种类,野生动物区系特征,保护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保护对策,开发利用、驯养繁殖的建议。
关键词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开发利用 野生动物资源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动物种类 遗传多样性 动物数量 保护动物 区系特征 保护现状 保护对策 驯养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天然南方红豆杉资源调查
5
作者 林培锋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8期160-162,165,共4页
通过对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天然南方红豆杉资源调查,分析了南方红豆杉分布现状、种群特征。结果表明,受人为干扰和竹林的侵扰影响,现存天然南方红豆杉资源分布面积小,群落类型单一,生境破坏严重,更新能力弱,后续资源匮乏。针对上述问题,提... 通过对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天然南方红豆杉资源调查,分析了南方红豆杉分布现状、种群特征。结果表明,受人为干扰和竹林的侵扰影响,现存天然南方红豆杉资源分布面积小,群落类型单一,生境破坏严重,更新能力弱,后续资源匮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野生资源 种群特征 保护对策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段天然杉阔混交林物种组成 被引量:2
6
作者 廖建华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1-144,共4页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段杉阔混交林中,杉木(Cunninghamia laceolata)、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木荷(Schima superba)、上杭锥(Castanopsis lamontiivar.shanghangensis)、厚叶厚皮香(Ternstroemia kwangtungensis...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段杉阔混交林中,杉木(Cunninghamia laceolata)、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木荷(Schima superba)、上杭锥(Castanopsis lamontiivar.shanghangensis)、厚叶厚皮香(Ternstroemia kwangtungensis)和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是主要建群种。在不同海拔段的群落中各建群种的优势变化明显。随海拔升高,乔木层中杉木、毛竹、木荷的优势下降明显,厚叶厚皮香、黄山松和上杭锥则随海拔升高其重要值增大。在下木层中,这些树种的优势明显下降,仅厚叶厚皮香在950-1250m的海拔段其重要值的排序进入前10位。在地被层中,部分树种幼苗的重要值有所提高,表明这些建群种有一定的更新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天然杉阔混交林 优势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探讨 被引量:8
7
作者 周清炜 《福建林业科技》 2004年第3期84-87,90,共5页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区内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保护较好,但社区经济发展缓慢。为实现保护资源的同时发展社区经济,本文在分析现状的情况下,提出合理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福建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 生态系统 资源保护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
《福建林业》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1985年4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上杭县、连城县和新罗区交界地带,总面积22168.5hm²。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珍稀濒... 1985年4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上杭县、连城县和新罗区交界地带,总面积22168.5hm²。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类型 省级自然保护区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 交界地带 新罗区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孔祥海 李振基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5-650,共6页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是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一.9 600 m2样地的调查与分析表明:群落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58种,其中种子植物228种,隶属于87科156属,植物的科属组成丰富.群落内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热带与泛热带植...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是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一.9 600 m2样地的调查与分析表明:群落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58种,其中种子植物228种,隶属于87科156属,植物的科属组成丰富.群落内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热带与泛热带植物区系成分比例明显大于温带与泛温带区系成分,具热带亚热带性质.群落中,中小型革质、全缘、单叶、常绿、木本、高位芽植物是决定其外貌主要因素.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2个乔木亚层、1~2个灌木亚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较为丰富.通过不同区域常绿阔叶林的比较,无论区系组成与成分还是群落外貌和结构均体现了中亚热带南缘常绿阔叶林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常绿阔叶林 植物区系 群落外貌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基于当地社区居民的意愿调查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传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7-132,共6页
利用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利益相关者分析法、机会成本法和意愿调查法等,分析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社区居民的影响,从生态补偿主体、客体、标准、资金来源和方式等方面探讨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 利用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利益相关者分析法、机会成本法和意愿调查法等,分析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社区居民的影响,从生态补偿主体、客体、标准、资金来源和方式等方面探讨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结果表明:大部分社区居民对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持赞同态度;保护区的建立使大多数社区居民收入减少,而社区居民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社区居民面临着缺少资金、补偿制度缺失和缺乏生产技术等问题;根据利益相关者分析和意愿调查,确定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主体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各级政府、受益企业和旅游部门,生态补偿客体为社区居民;依据发展权限制的损失和社区居民的受偿意愿,制定生态补偿的标准为每户每年3800~5000元;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提出生态补偿资金来源主要为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中央财政专项基金;提出了生态补偿方式为以资金补偿为主,实物与政策补偿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机制 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意愿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进和发展中的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于1985年4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地处福建西南部,是武夷山脉南段与博平岭之间的玳瑁山的主体部分,为上杭、连城、新罗三县(区)交界地带,俗...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于1985年4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地处福建西南部,是武夷山脉南段与博平岭之间的玳瑁山的主体部分,为上杭、连城、新罗三县(区)交界地带,俗称“梅花十八洞”。土地总面积为22168.5公顷(332528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福建省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类型 人民政府 主体部分 国务院 西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群落的生态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须黎军 王昱 陈小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4-369,共6页
夏季在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遇见鸟类 6 6种 ,隶属于 11目 2 5科 .其中 ,东洋界鸟类占 82 % ,古北界鸟类占 12 % ,广布种类占 6 % .留鸟占 86 % ,夏侯鸟占 14% .黄腹角雉 (Tragopancaboti)、白鹇 (Lophuranycthemera)、褐翅鸦鹃 (Ce... 夏季在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遇见鸟类 6 6种 ,隶属于 11目 2 5科 .其中 ,东洋界鸟类占 82 % ,古北界鸟类占 12 % ,广布种类占 6 % .留鸟占 86 % ,夏侯鸟占 14% .黄腹角雉 (Tragopancaboti)、白鹇 (Lophuranycthemera)、褐翅鸦鹃 (Centropussinensis)等珍稀鸟类主要生活于远离人居的常绿阔叶林中 ,因此 ,减少人为干扰和保护常绿阔叶林植被对珍稀鸟类的生存尤为重要 .文章还讨论了不同海拔对鸟类分布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生态分析 鸟类群落 鸟类保护 环境影响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清炜 《林业调查规划》 2004年第4期27-29,共3页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区内物种丰富,有种子植物154科672属1521种及亚种,区系成份丰富,含单种属和少种属多,区系起源古老,成份过渡性明显。根据区系的地理成份分析,泛热带和热带分布...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区内物种丰富,有种子植物154科672属1521种及亚种,区系成份丰富,含单种属和少种属多,区系起源古老,成份过渡性明显。根据区系的地理成份分析,泛热带和热带分布的热性成份种的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竹类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丘云兴 《福建林业科技》 2003年第3期94-98,共5页
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的竹类资源丰富,共有12个群落14属51种,经济竹种多样,竹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竹类资源 保护 开发利用 分类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新资料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锦平 《福建林业科技》 2018年第4期56-61,66,共7页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路线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梅花山保护区不同植被型、海拔梯度、生境的种子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与建区初期的综合科考相比,新增种子植物142种(含变种和亚种,其中裸子植物3种,双子叶植物109...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路线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梅花山保护区不同植被型、海拔梯度、生境的种子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与建区初期的综合科考相比,新增种子植物142种(含变种和亚种,其中裸子植物3种,双子叶植物109种,单子叶植物30种)。研究结果对保护管理机构实施保护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省内外开展该区域植物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性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新资料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示范点
16
作者 陈晓芳 黄海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7期F0004-F0004,共1页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的上杭县、连城县和新罗区交界处,为武夷山脉南段与博平岭之间的玳瑁山脉的一部分,俗称“梅花十八洞”,主峰海拔1811m,为闽西第一高峰。保护区东西宽约20km,南北长近19km,总面积22168.5hm...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的上杭县、连城县和新罗区交界处,为武夷山脉南段与博平岭之间的玳瑁山脉的一部分,俗称“梅花十八洞”,主峰海拔1811m,为闽西第一高峰。保护区东西宽约20km,南北长近19km,总面积22168.5hm2,森林覆盖率达89%。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修复 示范点 上杭县 西南部 福建省 交界处 新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山保护区发现6种中国新记录苔藓植物
17
作者 《福建林业》 2020年第5期24-24,共1页
自2018年开始,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贾渝教授领衔的团队开展了历时3年的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多样性调查工作。此次苔藓植物调查,共采集苔藓植物标本3100多份,拍摄野外照片6000余张。据统计,梅花... 自2018年开始,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贾渝教授领衔的团队开展了历时3年的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多样性调查工作。此次苔藓植物调查,共采集苔藓植物标本3100多份,拍摄野外照片6000余张。据统计,梅花山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77科195属394种,8亚种,6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研究所 苔藓植物 中国新记录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中国科学院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山保护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探讨
18
作者 沈启昌 《防护林科技》 2006年第3期106-107,共2页
通过对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小水电建设现状调查,分析了梅花山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小水电开发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盛钟 卢春英 王有昌 《防护林科技》 2003年第2期61-63,共3页
依据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调查结果,阐明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的必要性,分析了使用林地条件因素,提出了使用林地方案与保障措施。
关键词 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 建设项目 林地使用 可行性 政策 资金 项目经营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连城县大灌水电站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果鸟类对红楠种子的传播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潘扬 徐丹 +3 位作者 鲁长虎 熊天石 罗芳 傅文源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2期63-67,共5页
肉质果植物通常依赖食果鸟类等取食果实后经消化道过程传播种子,以完成种群的更新。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是亚热带森林的代表性种类,其果实具有依赖鸟类等动物取食后传播的特点。2012年、2013年在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了鸟... 肉质果植物通常依赖食果鸟类等取食果实后经消化道过程传播种子,以完成种群的更新。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是亚热带森林的代表性种类,其果实具有依赖鸟类等动物取食后传播的特点。2012年、2013年在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了鸟类对红楠果实的取食及种子的传播作用。结果如下:取食红楠种实的鸟类共计18种,其中整吞果实的鸟类12种,啄取果肉的鸟类5种,啄食种子的鸟类1种。整吞果实鸟类中4种鹎科和2种鸦科鸟类访问频次和取食量较大,是主要的种子传播者。鸟类主要以呕吐方式传播种子。取食后初停栖点与母树距离及地面种子散布地点的分析结果表明,鸟类可以远距离扩散种子。地面种实可被啮齿动物或蚁类再次捕食或搬运。研究表明,红楠可以借助鸟类实现种子传播和种群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果鸟类 红楠 种子传播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