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卡尔斯巴德决议”及其对政府与大学关系的历史意义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杨克瑞
张红霞
-
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
-
出处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3-95,共3页
-
文摘
"卡尔斯巴德决议"是近代欧洲专制政府模式下的一种"大学法",是特殊历史时期政府干预大学的一种极端发展模式,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宣告破产。反思"卡尔斯巴德决议"的影响,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
-
关键词
政府与大学关系
卡尔斯巴德决议
梅特涅
-
分类号
G649.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外交》
- 2
-
-
作者
舒中胜
-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31-31,共1页
-
文摘
虽然历史学家们对1814年的维也纳会议还有不同的评价,但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大公及其同仁们在这次会议上构筑的一种欧洲均势,客观上使欧洲在一个世纪里未爆发大规模战争。如今,在一个有点类似的历史转折点上,创造一个新国际秩序的“现代梅特涅”并没有出现。但是,亨利·基辛格这位梅特涅的崇拜者显然不甘心于在战后世界新组合中靠边站。还在尼克松当政时,作为尼克松外交政策主要助手的他就努力通过使美国从越南撤军、打开与中国的关系和与苏联缓和来建立“和平结构”。“水门事件”后,基辛格的设想陷入泥潭。此后15年,他基本上无法继续设计他的“新世纪秩序”。
-
关键词
基辛格
梅特涅
战后世界
主要助手
国际秩序
大规模战争
“水门事件”
历史转折点
乙翁
陷人
-
分类号
D87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维也纳的“联合国城”
- 3
-
-
作者
史捷
-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27-27,共1页
-
文摘
维也纳以“音乐之都”著称于世,但很少有人知道它作为“国际会议之都”的现况。从历史上看,近代史上第一次大型的国际会议,即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在此举行。它建立了自拿破仑战争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百年期间的欧洲“新秩序”,当时作为东道国奥地利帝国首相的梅特涅,运用他灵活机智的外交手段,纵横捭阖,对会议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
关键词
奥地利帝国
梅特涅
音乐之都
哈布斯堡王朝
拿破仑战争
外交手段
设计蓝图
自动报警器
中心广场
永久中立
-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