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制混凝土梁-柱-叠合楼板节点抗震性能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吉光 戴君武 杨永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8-139,共12页
梁-柱-叠合板节点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研究重点。文中对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叠合板边节点和中节点进行了精细化的有限元建模和分析。数值模型中使用了弹簧失效准则的方法模拟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之间的界面,考虑了预制梁... 梁-柱-叠合板节点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研究重点。文中对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叠合板边节点和中节点进行了精细化的有限元建模和分析。数值模型中使用了弹簧失效准则的方法模拟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之间的界面,考虑了预制梁上下部钢筋的滑移、预制柱内纵筋的受力状态、预制梁端面键槽的设置。为了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将与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试件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性能参数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验证模型有效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楼板宽度、轴压比、梁板混凝土强度对边节点和中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为此类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混凝土 梁-柱-叠合楼板节点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柱-钢桁架梁复杂节点核心区力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韩强 王佳畅 +1 位作者 张轩 张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3,共10页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柱-钢桁架梁复杂节点核心区的力学性能,文中基于某相关节点的循环加载试验,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精细化三维模型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后续通过构造措施在试验试件基础上设计了多组“强构件、弱节点”式节...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柱-钢桁架梁复杂节点核心区的力学性能,文中基于某相关节点的循环加载试验,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精细化三维模型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后续通过构造措施在试验试件基础上设计了多组“强构件、弱节点”式节点模型,对比分析了桁架梁倾斜角、结构柱轴压比、钢管柱宽厚比对节点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柱-钢桁架梁复杂节点发生核心区破坏时,破坏部位主要为下弦杆范围内的节点域及桁架梁端部。桁架梁倾斜角对节点域力学性能及破坏状态影响较小。结构柱轴压比较大时,节点域抗剪承载力及延性系数下降明显,建议结构柱轴压比不宜大于0.3。钢管柱宽厚比为敏感参数,随着钢管柱宽厚比的减小,节点域的抗剪承载力、初始刚度及延性系数均有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钢桁架复杂节点 有限元分析 抗剪承载力 初始刚度 结构轴压比 钢管宽厚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狗骨式钢梁的端板-高强螺栓连接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3
作者 罗李亭 陈娟 +2 位作者 张岩 何梓湘 李瑞涛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7-185,共9页
为解决当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细部构造复杂、湿作业量较大、施工速度较慢和抗震性能较差等缺点,以节点连接形式和梁端翼缘削弱深度为试验变量,设计并制作了2个带狗骨式削弱钢梁段的端板-高强螺栓连接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和1个现浇... 为解决当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细部构造复杂、湿作业量较大、施工速度较慢和抗震性能较差等缺点,以节点连接形式和梁端翼缘削弱深度为试验变量,设计并制作了2个带狗骨式削弱钢梁段的端板-高强螺栓连接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和1个现浇整体式梁柱节点,对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通过观测与分析,得到了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节点连接形式和梁端翼缘削弱深度对节点试件的破坏模式、滞回特征、骨架曲线、延性性能、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浇式节点和装配式节点试件均表现出梁铰型破坏模式,现浇式节点梁端混凝土开裂并脱落,装配式节点梁端削弱段翼缘和腹板鼓曲变形,柱和节点核心区混凝土表面无裂缝产生,塑性变形集中在梁端削弱段塑性铰处;试件破坏时,节点的位移延性系数为3.40~3.86,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为0.34~0.46,节点均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与现浇式节点相比,装配式节点的滞回曲线更饱满、承载力更高,延性系数、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和刚度更大;梁端翼缘狗骨式削弱的深度对节点抗震性能影响较大,适当削弱装配式节点梁端翼缘能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但当梁端狗骨式削弱深度过大时,节点的耗能能力会受到不利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端板-高强螺栓连接形式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框架-节点 狗骨式削弱 塑性铰 端板-高强螺栓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动摩擦铰阻尼器的干式装配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申允 夏成建 +1 位作者 陈强 王昊祥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3,共9页
基于转动摩擦铰阻尼器(RFHD),提出了转动摩擦耗能干式装配梁-柱节点(DRFDBJ)。为了验证DRFDBJ结构对于实现预期力学性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施加在摩擦片表面的螺栓预紧力(P_(c))为变量,开展了2个工况下的DRFDBJ试件低周往复拟静力试验... 基于转动摩擦铰阻尼器(RFHD),提出了转动摩擦耗能干式装配梁-柱节点(DRFDBJ)。为了验证DRFDBJ结构对于实现预期力学性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施加在摩擦片表面的螺栓预紧力(P_(c))为变量,开展了2个工况下的DRFDBJ试件低周往复拟静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DRFDBJ结构的力学性能主要由RFHD提供并控制,试验中节点呈现了稳定的承载力和理想的变形、耗能能力,并实现了预期的损伤集中;2个不同P_(c)水准下节点承载力的试验值与理论值误差不超过5%,通过调整P_(c)可实现节点承载力的调控,为DRFDBJ结构承载力的可调控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框架结构 干式装配-节点 转动摩擦阻尼器 摩擦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复位梁-柱节点的耗能与复位能力协调关系研究
5
作者 阎石 杜若鸣 赵子豪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9-796,共8页
目的 研究自复位梁-柱节点(SCBCJ)的耗能与复位能力间协调关系,提出简化设计方法,从而实现SCBCJ耗能器与预应力筋的合理配置。方法 建立了SCBCJ的理论恢复力模型,对该类节点的复位与耗能能力协调关系展开研究,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简化... 目的 研究自复位梁-柱节点(SCBCJ)的耗能与复位能力间协调关系,提出简化设计方法,从而实现SCBCJ耗能器与预应力筋的合理配置。方法 建立了SCBCJ的理论恢复力模型,对该类节点的复位与耗能能力协调关系展开研究,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简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果 节点的耗能能力随着复位耗能比R的增大而增加,复位能力随着R的增大而减小;在循环荷载下,SCBCJ滞回曲线呈“旗帜”型,无残余变形,耗能能力较强。结论 所建立的协调关系表达式可以表征SCBCJ耗能与复位能力的协调关系,提出的简化设计方法实现了SCBCJ的耗能与复位能力的合理匹配,解决了设计时耗能器与预应力筋配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节点 耗能能力 复位能力 恢复力模型 连接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撑对方钢管柱-桁架梁节点抗震性能影响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建飞 安毅 +1 位作者 程欣 雷宏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9-68,共10页
为实现施工现场绿色、高效率、高精度的模块化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建造,分别提出基于柱座式的带斜撑和不带斜撑的装配式方钢管柱-桁架梁节点。共设计4个十字形足尺试件,并对其进行滞回加载试验。分别考察梁破坏和斜撑破坏模态下试件的抗... 为实现施工现场绿色、高效率、高精度的模块化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建造,分别提出基于柱座式的带斜撑和不带斜撑的装配式方钢管柱-桁架梁节点。共设计4个十字形足尺试件,并对其进行滞回加载试验。分别考察梁破坏和斜撑破坏模态下试件的抗震性能,探究两种破坏模态产生的原因。评估斜撑对节点极限承载力、延性、刚度以及能量耗散能力等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两种破坏模态下节点的传力机制,并结合破坏模态和受力特性分别给出带斜撑和不带斜撑节点的设计建议。结果表明:不设置斜撑的试件表现出良好的塑性变形和能量耗散能力等抗震性能;斜撑的设置不仅有效地将塑性铰由桁架梁转移到斜撑端部,而且大幅度地提高节点的承载力和刚度,但在斜撑破坏前桁架梁塑性变形能力受限。整个加载过程中,4个试件的柱座与桁架梁之间的连接未出现破坏,且柱子与柱座之间的法兰板未出现明显的滑移现象,该柱座式连接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 桁架 -节点 抗震性能 滞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无柱地下车站梁-柱节点受力性能的局部多尺度有限元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梁诗洋 侯文崎 +3 位作者 高芸 国巍 林泓志 黄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35-2649,共15页
岗厦北综合交通枢纽核心换乘区的中庭51.2 m×48.0 m(南北长度×东西长度)范围为无柱设计范围,其跨度在全国尚属最大。梁-柱节点是该结构传力关键,但数量繁多、类型复杂,且建造过程存在多重体系转换,必须确保节点传力顺畅。基... 岗厦北综合交通枢纽核心换乘区的中庭51.2 m×48.0 m(南北长度×东西长度)范围为无柱设计范围,其跨度在全国尚属最大。梁-柱节点是该结构传力关键,但数量繁多、类型复杂,且建造过程存在多重体系转换,必须确保节点传力顺畅。基于多点约束方程法(MPC),提出一种局部多尺度有限元方法(LMFEM)。采用LMFEM方法,进一步研究梁、柱贯通方式对本文依托工程典型梁-柱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发现柱贯通节点整体应力较低,传力顺畅,应力集中不显著,更适用于岗厦北大跨无柱地下空间结构。基于现场监测,将节点受力状态实测值与不同方法所得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局部精细化有限元方法(LRFEM),LMFEM方法具有建模工作量小、边界条件易于满足圣维南原理、可兼顾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特点;在同等建模规模和网格细度情况下,LRFEM2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1.8%,LMFEM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2.5%,但后者具有更少的节点数量和更短的计算时间,而LRFEM方法的计算精度受边界条件和单元网格细度影响较LMFEM方法的大;本文提出的LMFEM方法具有计算精度高、计算效率高、边界条件易明确等优势,可应用于大型复杂工程结构的节点局部受力性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多尺度 -节点 贯通方式 大跨无结构 网格细度 边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叠合柱-混凝土梁边节点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凌育洪 温新贵 +2 位作者 郑文丽 方小丹 周靖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9,共12页
为使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混凝土梁节点能得到广泛应用,提出一种新型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利用设置于叠合柱中钢管外的环筋平衡混凝土框架梁端纵筋的拉力,梁端纵筋以卡扣、弯折等形式与柱中环筋连接。制作6个边节点试件,... 为使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混凝土梁节点能得到广泛应用,提出一种新型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利用设置于叠合柱中钢管外的环筋平衡混凝土框架梁端纵筋的拉力,梁端纵筋以卡扣、弯折等形式与柱中环筋连接。制作6个边节点试件,进行梁受弯单调加载试验,考察节点试件的裂缝发展及分布、变形、破坏形态、承载力以及延性,揭示梁纵筋锚固构造的传力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的裂缝集中于梁根部的塑性铰区,表现为弯曲破坏形态,有充分的塑性变形能力,延性系数大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柱-梁节点的延性系数;梁根部受拉侧纵筋均能在柱中环筋屈服前以及试件达到峰值荷载前屈服;试验过程中未出现梁纵筋和柱中环筋应变突变现象。梁纵筋与柱中环筋的3种连接构造形式具有类似的受力性能,均锚固可靠。利用ABAQUS程序对试验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混凝土节点 力学行为 中环筋 端纵筋 卡扣 弯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叠合柱-混凝土梁中节点受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凌育洪 廖昊鹏 +2 位作者 胥竞航 周靖 方小丹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2-94,共13页
针对现行设计规程中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混凝土梁连接方法中的不足,提出一种柱内设置钢管外环形钢筋的新型梁柱节点。梁端纵筋以卡扣(■型)、弯折(L■型以及型)的形式连接柱中环筋,利用柱中环筋平衡混凝土框架梁端纵筋传来拉力。制作5个... 针对现行设计规程中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混凝土梁连接方法中的不足,提出一种柱内设置钢管外环形钢筋的新型梁柱节点。梁端纵筋以卡扣(■型)、弯折(L■型以及型)的形式连接柱中环筋,利用柱中环筋平衡混凝土框架梁端纵筋传来拉力。制作5个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混凝土梁中间节点试件,进行梁端单调静力加载试验,研究节点试件的裂缝发展及分布、破坏形态、承载力、延性与钢筋应变发展规律;利用ABAQUS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节点构造形式的试件最终破坏形态相同,均为梁根部弯曲破坏,试件均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变形能力;梁受拉纵筋均能在试件达到屈服前屈服;试验过程中未出现梁纵筋和柱中环筋发生滑移脱落的现象。仿真模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混凝土节点 中环筋 单调静力加载试验 节点锚固方式 破坏形态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复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钢梁连接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钱炜武 李威 +1 位作者 韩林海 赵晓林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7-38,共12页
建立了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钢梁连接节点在往复荷载作用下力学性能分析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利用平面与空间连接节点试验结果,对建立的数值模型进行验证。采用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空间双向加载方式对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钢梁空间连接节点力学... 建立了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钢梁连接节点在往复荷载作用下力学性能分析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利用平面与空间连接节点试验结果,对建立的数值模型进行验证。采用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空间双向加载方式对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钢梁空间连接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该类组合节点在往复荷载作用下荷载(P)-位移(Δ)关系全过程受力机理与核心区剪力分配机制,并从承载力及刚度等方面对比平面与空间连接节点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加载方式对节点的承载力有明显影响。相比平面节点,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钢梁空间连接节点在双向往复荷载作用下正、负向承载力分别降低约14%和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叠合 -连接节点 双向加载 有限元模型 力学性能 全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楼板组合作用的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抗震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晋东 田江平 +3 位作者 廖恒 董飞飞 李鲲 杜国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10864-10870,共7页
为研究在楼板组合作用下钢管混凝土节点的抗震性能,按照1∶2比例制作了两个不同梁柱线刚度比的带楼板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试件。试验利用MTS(mechanical testing&simulation)液压加载系统对节点梁端施加循环往复荷载进行拟静力试验... 为研究在楼板组合作用下钢管混凝土节点的抗震性能,按照1∶2比例制作了两个不同梁柱线刚度比的带楼板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试件。试验利用MTS(mechanical testing&simulation)液压加载系统对节点梁端施加循环往复荷载进行拟静力试验,并利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试验与有限元模拟,得到了节点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系数、强度退化和刚度退化等性能参数。结果表明:两个节点试件在楼板组合作用下,滞回曲线饱满,节点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在轴压比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梁柱线刚度比的增加,节点的延性、强度和刚度均有所提高;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为参数分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板钢管混凝土-节点 线刚度比 抗震性能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整体式地下车站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叠合梁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邢琼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65,70,共8页
目的:为了保障新型节点的传力有效性与车站安全性,需对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车站的新型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叠合梁节点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方法:针对车站正常使用阶段,建立足尺模型;采用原位对拉方式加载,研究新型钢管混凝土柱-型钢... 目的:为了保障新型节点的传力有效性与车站安全性,需对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车站的新型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叠合梁节点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方法:针对车站正常使用阶段,建立足尺模型;采用原位对拉方式加载,研究新型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叠合梁节点静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结合力学试验结果,利用ANSYS软件中的纤维单元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对影响节点受力性能的重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及结论:节点连接区的破坏形态为靠近柱端受压区位置部分混凝土压碎剥落,梁顶的裂缝增多并发展;通过荷载-位移曲线及应变分析验证了节点的破坏是经过了裂缝出现、屈服变形和塑性变形等几个阶段,力学试验表明预制混凝土、现浇混凝土和型钢的粘结良好并共同工作,节点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通过数值模拟及其参数分析可得出,叠合梁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加可使承载力提高,但延性降低,节点型钢的翼缘宽度对承载力及刚度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 装配整体式 钢管混凝土-型钢混凝土叠合节点 力学试验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钢管不直通的新型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I)——轴压下采用钢筋网加强钢管不直通的节点区的性能 被引量:21
13
作者 陈庆军 蔡健 +2 位作者 林遥明 梁剑 唐泽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1-95,99,共6页
提出一种全新的钢管混凝土柱 -梁节点形式 .其主要特点是 :采用柱钢管在梁柱节点区不直通、梁纵筋或型钢在节点区连续直通的连接构造形式 ,柱钢管在节点区不连续而导致其轴向承载力的下降通过采用环梁加大节点区截面并配置水平钢筋网或... 提出一种全新的钢管混凝土柱 -梁节点形式 .其主要特点是 :采用柱钢管在梁柱节点区不直通、梁纵筋或型钢在节点区连续直通的连接构造形式 ,柱钢管在节点区不连续而导致其轴向承载力的下降通过采用环梁加大节点区截面并配置水平钢筋网或环形钢筋来加强 .通过试验结果证明了采用水平钢筋网加强的这种新型节点的可行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 钢管混凝土-节点 轴压 钢管混凝土结构 节点性能 水平钢盘网 环形钢筋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点区柱钢管不贯通式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抗震性能 被引量:27
14
作者 陈庆军 蔡健 +1 位作者 杨平 吴轶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3-42,共10页
对节点区柱钢管不贯通式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进行6个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此类型节点的抗震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在不同的配筋情况下,试件表现出环梁外框架梁破坏、环梁与梁交界处破坏及环梁内破坏的3种破坏形态。从滞回曲线、骨... 对节点区柱钢管不贯通式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进行6个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此类型节点的抗震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在不同的配筋情况下,试件表现出环梁外框架梁破坏、环梁与梁交界处破坏及环梁内破坏的3种破坏形态。从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应变分析、延性、强度刚度退化、能量耗散能力等方面对试验结果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配筋,可使得此类型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采用"强节点弱梁"原则设计的节点,延性系数均大于2.9,强度退化系数均大于0.96,环线刚度曲线呈下凹型趋于收敛,归一化滞回耗能也均大于3.3。而"强梁弱节点"试件S3,其滞回曲线出现较明显的捏缩现象,延性系数为2.2,加载后期强度退化系数下降到0.78。"节点较弱"的S5试件,其性能介乎前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节点 不贯通钢管 抗震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点区柱钢管不全贯通式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区的受压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庆军 蔡健 +1 位作者 徐刚 吴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6,46,共8页
对节点区柱钢管不全贯通式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进行了7个试件的轴压试验及2个试件的偏压试验,研究了梁通过处钢管开孔及各层间钢管柱分离两种型式的柱钢管不全贯通式节点的力学性能,包括轴压及偏压的受压破坏形态、开裂荷载、极限承载... 对节点区柱钢管不全贯通式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进行了7个试件的轴压试验及2个试件的偏压试验,研究了梁通过处钢管开孔及各层间钢管柱分离两种型式的柱钢管不全贯通式节点的力学性能,包括轴压及偏压的受压破坏形态、开裂荷载、极限承载力、结构变形能力,以及环梁钢筋、钢管及纵筋等部件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不全贯通式节点在环梁和环向钢筋约束下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较好的延性;钢管在梁位开孔(型式一)与钢管在节点区完全分离(型式二)的两种试件具有相同的节点区破坏形态及相近的力学性能;随着偏心距的增大,偏压试件的极限荷载及极限应变有减小的趋势;偏压构件的环筋应变沿受压侧向受拉侧衰减,形成不均匀的约束力;柱纵筋轴向压应变有沿节点区向两端衰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节点 不全贯通钢管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圆钢管再生混合柱-钢筋混凝土梁节点的抗震试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8
16
作者 吴波 赵新宇 +1 位作者 杨勇 刘琼祥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69,共11页
提出一种连接薄壁圆钢管再生混合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加强环筋节点,开展了6个加强环筋节点和2个内加强环节点的抗震试验,考察废弃混凝土取代率和近节点域构造参数对试件抗震性能的影响。采用ABAQUS程序建立加强环筋节点的有限元计算模型... 提出一种连接薄壁圆钢管再生混合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加强环筋节点,开展了6个加强环筋节点和2个内加强环节点的抗震试验,考察废弃混凝土取代率和近节点域构造参数对试件抗震性能的影响。采用ABAQUS程序建立加强环筋节点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对试件进行单调荷载作用下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①废弃混凝土取代率为33.3%时,试件的破坏形态和滞回曲线形状等与全现浇试件差别很小,但前者的初始刚度比后者略低;②废弃混凝土在钢管内的填筑区域改变对加强环筋节点的力学性能影响有限;③实际工程中厚壁钢管出节点域长度可取为钢管外径的一半;④在设置4根加强环筋的情况下,加强环筋节点具有不低于内加强环节点的初始刚度;⑤加强环筋节点为半刚性节点,厚壁钢管厚度和加强环筋直径对节点刚度影响较大。研究发现,钢管局部加厚的加强环筋节点是一种有效的节点形式,有利于促进薄壁圆钢管再生混合柱在中低层建筑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 薄壁钢管 废弃混凝土 抗震试验 刚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新电视塔钢结构柱-梁-撑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以一 孟宪德 +3 位作者 童乐为 贾良玖 周定 钟云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16,共8页
介绍广州新电视塔钢结构柱-梁-撑节点缩尺模型的滞回试验研究。此节点的特点是环梁通过牛腿与立柱连接,立柱、斜撑、环梁三者轴线不交汇非共面。试验研究将此节点解构为三部分:环梁-牛腿的连接、牛腿-立柱的连接、斜撑-立柱的连接,分别... 介绍广州新电视塔钢结构柱-梁-撑节点缩尺模型的滞回试验研究。此节点的特点是环梁通过牛腿与立柱连接,立柱、斜撑、环梁三者轴线不交汇非共面。试验研究将此节点解构为三部分:环梁-牛腿的连接、牛腿-立柱的连接、斜撑-立柱的连接,分别对每部分进行滞回性能和极限承载力的考察,然后对节点的整体性能作出综合评价。研究表明该节点构造能够保证相连构件达到全截面屈服,具有良好耗能能力,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 钢管混凝土 --节点 滞回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风格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谢启芳 李朋 +2 位作者 葛鸿鹏 隋 吴琨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0-158,共9页
传统风格现代建筑结构是继承和创新地域建筑文化的良好载体,但由于构造方法不同,使其与常规现代结构有较大的区别。通过4个模型比例为1∶1.5的传统风格钢筋混凝土梁-柱中节点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该类节点的破坏机理、承载能力、... 传统风格现代建筑结构是继承和创新地域建筑文化的良好载体,但由于构造方法不同,使其与常规现代结构有较大的区别。通过4个模型比例为1∶1.5的传统风格钢筋混凝土梁-柱中节点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该类节点的破坏机理、承载能力、滞回特性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分析了体积配箍率、上下梁净间距对该类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风格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在加载过程中形成了上、中、下3个小核心区,最初裂缝出现在下核心区,随后为上核心区和中核心区,最终破坏时3个小核心区均出现了"X"形剪切裂缝,其中下核心区破坏最为严重;随着体积配箍率的增大,节点极限承载力提高,滞回曲线更为饱满;随着上、下梁间距的增大,节点极限承载力基本不变,滞回曲线饱满度明显下降。与常规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相比,传统风格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的位移延性系数和极限阶段的耗能系数较小,延性和耗能性能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风格现代建筑 钢筋混凝土-节点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斜柱抗剪环-环梁节点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傅剑平 程思聪 +3 位作者 黄宗瑜 方长建 张兰 马良璇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9-354,共6页
为满足建筑造型中设置钢管混凝土斜柱的要求,在结构中形成了钢管混凝土斜柱与环梁相交的抗剪环-环梁节点。检验这种斜柱抗剪环-环梁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2个2/3缩尺比例的钢管混凝土斜柱抗剪环-环梁梁柱组合体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试... 为满足建筑造型中设置钢管混凝土斜柱的要求,在结构中形成了钢管混凝土斜柱与环梁相交的抗剪环-环梁节点。检验这种斜柱抗剪环-环梁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2个2/3缩尺比例的钢管混凝土斜柱抗剪环-环梁梁柱组合体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环梁的合理配筋构造,即使试件最终破坏发生在环梁内,仍能够使组合体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由于钢管混凝土斜柱与环梁节点承载能力相对独立,即使环梁最终发生破坏,对钢管混凝土斜柱的纵向承载力也不致造成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斜 抗剪环-节点 抗震性能 变形能力 耗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设黏滞阻尼器的传统风格建筑混凝土梁-柱节点动力循环加载性能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薛建阳 董金爽 +3 位作者 隋龑 刘祖强 何振华 王旭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27,共10页
进行了4个附设黏滞阻尼器及2个未附设黏滞阻尼器的传统风格建筑混凝土梁-柱节点在动力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获得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分析其延性、耗能能力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附设黏滞阻尼器的传统风格建筑混凝土梁-柱节点试件... 进行了4个附设黏滞阻尼器及2个未附设黏滞阻尼器的传统风格建筑混凝土梁-柱节点在动力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获得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分析其延性、耗能能力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附设黏滞阻尼器的传统风格建筑混凝土梁-柱节点试件滞回曲线饱满,延性及耗能性能良好。基于试验研究结果,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试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附设黏滞阻尼器的传统风格建筑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承载力、延性等性能;非线性模拟分析得出的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该类构件进行参数分析,研究轴压比、混凝土强度、方钢管屈服强度、阻尼器关键参数等对其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混凝土强度、方钢管屈服强度、阻尼系数提高,试件承载能力逐渐增大;随轴压比及混凝土强度增大,试件的承载力虽有提高,但试件延性逐渐降低;提高方钢管屈服强度,试件延性增大;随着阻尼指数的增大,试件的承载力和位移延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表明要提高附设黏滞阻尼器试件的抗震性能,应合理选择黏滞阻尼器的性能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风格建筑 黏滞阻尼器 -节点 动力循环加载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