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乱世忠义的悲歌——论《水浒传》的主题及思维方式 |
宋克夫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3 |
4
|
|
|
2
|
试论元代水浒戏的思想价值及其地位 |
宋子俊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4 |
2
|
|
|
3
|
《水浒》王(望如)评的思想成就和特色 |
商韬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0 |
1
|
|
|
4
|
一部形象的谏书──谈《水浒》的基本思想倾向 |
陶诚
|
《求是学刊》
|
1985 |
1
|
|
|
5
|
关于《李逵负荆》 |
陈文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
6
|
《水浒》的主题及其有关问题 |
崔树人
|
《学习与探索》
|
1986 |
0 |
|
|
7
|
道教与《水浒传》的整体建构 |
盛志梅
|
《现代中文学刊》
|
2002 |
0 |
|
|
8
|
“水浒传”浅谈 |
段启明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
9
|
评宋江形象分析中的阶级调合论 |
付建中
刘亭
|
《求是学刊》
|
1975 |
0 |
|
|
10
|
宋江是农民英雄形象嗎? |
李永先
|
《文史哲》
|
1965 |
3
|
|
|
11
|
关于《水浒》評价問題的重新探討 |
李永先
|
《文史哲》
|
1966 |
1
|
|
|
12
|
浅论《水浒》评价中的几个疑难问题 |
蓝天
|
《学术研究》
|
1979 |
1
|
|
|
13
|
疑似之迹 不可不察——试论金批《水浒》的曲笔 |
汪叶森
|
《江汉论坛》
|
1979 |
0 |
|
|
14
|
投降主义者是得不到群众的——剖析《水浒》七十五回 |
车学文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76 |
0 |
|
|
15
|
警惕“前门拒狼 后门进虎”——论宋江投降主义路线的欺骗性 |
翁光宇
谭志图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75 |
0 |
|
|
16
|
《水浒》的要害是宣扬投降 |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75 |
0 |
|
|
17
|
“替天行道”析 |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75 |
0 |
|
|
18
|
识别投降派 反对投降派——兼评《水浒》研究中美化宋江的论调 |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7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