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归法分析预应力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时效性 被引量:20
1
作者 胡琦 蒋军 +1 位作者 严细水 陈云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2-604,612,共4页
根据浙江沿海地区桩周土静探侧摩阻力平均值、静探锥尖阻力平均值与休止期的关系,给出了单桩初始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工程实测数据,分析了压桩力与单桩初始极限承载力的关系.运用数理统计回归拟合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单桩极限承... 根据浙江沿海地区桩周土静探侧摩阻力平均值、静探锥尖阻力平均值与休止期的关系,给出了单桩初始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工程实测数据,分析了压桩力与单桩初始极限承载力的关系.运用数理统计回归拟合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单桩极限承载力增长率随休止期的变化规律,并给出了单桩极限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预测公式.计算值与实测数据表明两者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极限承载力 回归 休止期 时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沈地区静压管桩终压力与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赵俭斌 阮翔 +2 位作者 孙传胤 曲淑令 孙若军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5年第4期302-305,共4页
目的建立静压管桩施工终压力与单桩极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指导辽沈地区静压管桩工程实践.方法通过对辽沈地区不同地质条件下大量静压管桩的载荷试验研究,依据Q^S曲线等试验成果给出单桩极限承载力,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终压力和单桩极限... 目的建立静压管桩施工终压力与单桩极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指导辽沈地区静压管桩工程实践.方法通过对辽沈地区不同地质条件下大量静压管桩的载荷试验研究,依据Q^S曲线等试验成果给出单桩极限承载力,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终压力和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不同地质条件、不同桩长的静压管桩终压力与单桩极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依据实验结果及辽沈地区两者关系的效应系数,提出在静压管桩的施工中应采用设计标高和终压力双重控制.结论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静压管桩的承载特性明显不同,辽沈地区静压管桩的终压力和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关系与南方地区有很大的差别,工程实践表明:在辽沈地区静压管桩的施工中,施行设计标高与终压力双重控制是适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沈地区 静压管 静载荷试验 桩极限承载力 终压力 效应系数 关系研究 施工 地质条件 数理统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达到破坏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灰色预测 被引量:27
3
作者 罗战友 董清华 龚晓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04-307,共4页
如何利用未达到破坏的试桩资料来确定其极限承载力是一个重要的工程问题。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模型,建立了预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非等步长GM(1,1)模型群。工程实例表明,该模型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且带有残差修正的自调整非等步长G... 如何利用未达到破坏的试桩资料来确定其极限承载力是一个重要的工程问题。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模型,建立了预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非等步长GM(1,1)模型群。工程实例表明,该模型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且带有残差修正的自调整非等步长GM(1,1)模型的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理论 桩极限承载力 灰色预测 非等步长GM(1 1)模型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单桩极限承载力设计复合桩基方法的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宰金珉 陆舟 黄广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483-1486,共4页
从按单桩极限承载力设计复合桩基的总安全度方法出发,运用可靠度理论,结合工程实例,建立了用该法确定的承载力极限状态方程,进行了可靠度分析与验证。对抗力及各基本变量的敏感性、设计参数不同组合时的安全系数与可靠度指标的关系进行... 从按单桩极限承载力设计复合桩基的总安全度方法出发,运用可靠度理论,结合工程实例,建立了用该法确定的承载力极限状态方程,进行了可靠度分析与验证。对抗力及各基本变量的敏感性、设计参数不同组合时的安全系数与可靠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了天然地基承载力满足率ψ 的合理取值范围,证实了天然地基满足率ψ ≥0.5 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极限承载力 复合 可靠度分析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地区静压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与终压力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孙文怀 魏厚峰 +1 位作者 郝小红 张元冬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0-101,共2页
通过对郑州地区以大量静压管桩的载荷试验研究,依据Q^S曲线等试验成果给出单桩极限承载力,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终压力和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以砂土为持力层时,在不同长径比的情况下静压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与终压力之间... 通过对郑州地区以大量静压管桩的载荷试验研究,依据Q^S曲线等试验成果给出单桩极限承载力,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终压力和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以砂土为持力层时,在不同长径比的情况下静压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与终压力之间关系的地区经验公式,为郑州地区静压管桩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管 桩极限承载力 终压力 长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速孔压静力触探试验计算软土中静压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 被引量:6
6
作者 曹权 施建勇 +1 位作者 雷国辉 艾英钵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7,共7页
根据静力触探探头和静压桩贯入软土时的特点,采用柱孔扩张理论来模拟圆锥锥身和桩身贯入过程中应力场的变化,采用球孔扩张理论分析锥尖和桩端的挤土受力情况,推导出该条件下柱孔扩张和球孔扩张的极限扩孔压力理论解,在此基础上,对静力... 根据静力触探探头和静压桩贯入软土时的特点,采用柱孔扩张理论来模拟圆锥锥身和桩身贯入过程中应力场的变化,采用球孔扩张理论分析锥尖和桩端的挤土受力情况,推导出该条件下柱孔扩张和球孔扩张的极限扩孔压力理论解,在此基础上,对静力触探探头和静压桩进行受力对比分析,推导出利用波速孔压静力触探试验成果估算静压桩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表达式。理论计算值与现场试验桩的静载荷试验结果较为吻合,说明该理论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速孔压静力触探试验 静压 饱和软黏土 小孔扩张理论 桩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优化神经网络模型及静压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预测 被引量:9
7
作者 史永强 赵俭斌 杨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634-640,共7页
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和基于共轭梯度优化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原理,建立了静压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预测估算的新方法。通过对影响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各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了综合变量,构建了以综合变量为输入,以单桩极限承载力为输出的... 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和基于共轭梯度优化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原理,建立了静压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预测估算的新方法。通过对影响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各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了综合变量,构建了以综合变量为输入,以单桩极限承载力为输出的神经网络模型。应用神经网络结构分析的共轭梯度算法,优化计算获得给定样本的网络权值和阈值,获得静压管桩极限承载力的估算网络,应用实例分析计算了静压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问题。结果表明,利用所建立的神经网络预测静压管桩极限承载力是可行的,且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和良好的适用性。该方法为静压管桩竖向承载性状的理论分析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途径,为今后相关问题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管 桩极限承载力 主成分分析 共轭梯度算法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压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与终压力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王俊林 王志宽 马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01期631-634,共4页
通过静压管桩单桩承载力的静载荷试验研究,依据Q-S曲线等试验成果给出单桩极限承载力,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单桩极限承载力和终压力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出两者之间的相关估算方法,为静压管桩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静压管 静载试验 桩极限承载力 终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螺旋灌注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预测 被引量:16
9
作者 胡焕校 刘静 祝世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39-1244,共6页
根据6根全螺旋灌注桩的实测桩顶载荷-桩顶沉降(Q-s)曲线,用双曲线法预测全螺旋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极限加载范围内,用双曲线法能较好地预测全螺旋灌注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拟合曲线与实测的曲线比较吻合且预测的结果偏... 根据6根全螺旋灌注桩的实测桩顶载荷-桩顶沉降(Q-s)曲线,用双曲线法预测全螺旋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极限加载范围内,用双曲线法能较好地预测全螺旋灌注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拟合曲线与实测的曲线比较吻合且预测的结果偏于安全,预测结果的偏差与地层情况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线法 全螺旋灌注 桩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形效应下Y形桩沉降和单桩极限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建委 王新泉 刘安远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2-171,共10页
Y形桩反拱圆弧面侧摩阻力存在不均匀分布现象,侧摩阻力的异形效应导致沉桩过程中的荷载-沉降规律区别于传统桩型,异形效应下的沉降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确定等问题有待研究。通过侧摩阻力、端阻力模型及其产生的附加应力模型,计算不同荷... Y形桩反拱圆弧面侧摩阻力存在不均匀分布现象,侧摩阻力的异形效应导致沉桩过程中的荷载-沉降规律区别于传统桩型,异形效应下的沉降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确定等问题有待研究。通过侧摩阻力、端阻力模型及其产生的附加应力模型,计算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桩端沉降,通过荷载-沉降规律预测Y形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沉降及极限承载力理论计算值与静载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分析了桩长L、外包圆半径R、模板弧度θ、开弧间距s、夹角弧度δ这5个变量对Y形桩沉降及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在其他参数不变时,相同桩顶荷载作用下Y形桩单桩沉降随外包圆半径R、开弧间距s、夹角弧度δ、桩长L的增大而减小,随模板弧度θ的增大而增大;Y形桩单桩极限承载力随外包圆半径R、开弧间距s、夹角弧度δ、桩长L的增大而增大,随模板弧度θ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形 不均匀分布模型 Q-S曲线 桩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桩后注浆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占勇 周水 刘松科 《焦作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358-360,共3页
阐述了后注浆工艺提高承载力的机理 ,根据钻孔桩后注浆工程的施工经验 ,建立了单桩承载力理论计算经验模式 ,并通过实例验证表明 ,该经验模式可满足承载力理论计算要求 ,使钻孔桩后注浆工艺中单桩承载力的计算有据可依 ,具有一定的实用... 阐述了后注浆工艺提高承载力的机理 ,根据钻孔桩后注浆工程的施工经验 ,建立了单桩承载力理论计算经验模式 ,并通过实例验证表明 ,该经验模式可满足承载力理论计算要求 ,使钻孔桩后注浆工艺中单桩承载力的计算有据可依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灌注 后注浆 桩极限承载力 经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盘桩极限承载力预测方法的比较
12
作者 龚恩德 邓祖保 许小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33期8176-8180,共5页
为探讨曲线拟合法用于挤扩支盘桩单桩极限承载力预估的适应性,将双曲线法、调整双曲线法、二次趋势预测法、指数曲线法及灰色GM(1,1)预测法5种预估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的试桩Q-s数据拟合计算中。结果表明,双曲线法计算结果有时偏差较大;... 为探讨曲线拟合法用于挤扩支盘桩单桩极限承载力预估的适应性,将双曲线法、调整双曲线法、二次趋势预测法、指数曲线法及灰色GM(1,1)预测法5种预估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的试桩Q-s数据拟合计算中。结果表明,双曲线法计算结果有时偏差较大;指数曲线法、灰色GM(1,1)预测法及调整双曲线法的计算结果较为一致,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且偏于安全,这三种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供工程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扩支盘 桩极限承载力 曲线拟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夯扩灌注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公式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旭荣 何满潮 +1 位作者 韩亮 王敦诚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59-860,共2页
针对设计与施工中遇到的单桩承载力问题,采用计算与统计分析方法,对近10年来所完成的数百项工程,将其打桩原始记录、地质勘察报告与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得出的承载力相对比而得出了一种小误差的夯扩灌注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与单... 针对设计与施工中遇到的单桩承载力问题,采用计算与统计分析方法,对近10年来所完成的数百项工程,将其打桩原始记录、地质勘察报告与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得出的承载力相对比而得出了一种小误差的夯扩灌注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与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吻合很好,对夯扩灌注桩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介绍了夯扩灌注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应用效果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夯扩灌注 竖向极限承载力 最后一击贯入度 静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预测的支持向量机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苏华 汪在芹 明峥嵘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47,共2页
由于影响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因素很多且不稳定,因此如何合理地确定桩的承载力,充分发挥桩基的技术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合理地确定桩基础的承载力,充分发挥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减少桩基础设计的步骤。通过数据挖掘中的一个... 由于影响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因素很多且不稳定,因此如何合理地确定桩的承载力,充分发挥桩基的技术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合理地确定桩基础的承载力,充分发挥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减少桩基础设计的步骤。通过数据挖掘中的一个新方法—支持向量回归算法,能较好地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进行预测,支持向量回归算法是借助于最优化方法解决机器学习问题的新工具。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作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的一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预测 竖向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控制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预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新华 魏永幸 赵晓彦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25-30,共6页
为合理、准确地预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借助模糊神经网络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模糊逻辑推理功能,建立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预测模型,对收集到的样本进行了训练预测,并与常规的减法聚类算法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为合理、准确地预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借助模糊神经网络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模糊逻辑推理功能,建立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预测模型,对收集到的样本进行了训练预测,并与常规的减法聚类算法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是可行有效的,具有较大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极限承载力 模拟退火算法 模糊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GA的指数曲线模型预测基桩承载力 被引量:4
16
作者 许小健 钱德玲 +1 位作者 郭文爱 王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9-142,共4页
预测挤扩支盘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指数曲线模型的函数表达式是一个超定非线性方程。采用传统的最小二乘法对该模型参数进行回归处理时,往往由于计算复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预测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为此,用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RAGA),对... 预测挤扩支盘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指数曲线模型的函数表达式是一个超定非线性方程。采用传统的最小二乘法对该模型参数进行回归处理时,往往由于计算复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预测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为此,用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RAGA),对指数曲线模型的参数和理论极限承载力进行优化,并基于MATLAB环境下编写了模型的计算程序。结合工程实例,应用指数曲线模型对挤扩支盘桩静载荷试验实测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基于RAGA的指数曲线优化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实测数据和有效地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且基于RAGA的指数曲线优化模型具有求解速度快、计算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人为干扰因素小、通用性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曲线模型 参数优化 遗传算法 桩极限承载力 支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复杂地层PHC管桩和灌注桩承载性能对比研究
17
作者 付利军 白晓宇 +4 位作者 张亚妹 徐福龙 胡俊 马付章 闫楠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504,共10页
基于青岛市滨海地区某基础工程,开展了PHC管桩与灌注桩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现场试验,结合工程复杂地层的特点,分析了两种类型桩基础的竖向承载特征,评估了指数模型和双曲线模型在预测本试验中试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适用性。研究... 基于青岛市滨海地区某基础工程,开展了PHC管桩与灌注桩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现场试验,结合工程复杂地层的特点,分析了两种类型桩基础的竖向承载特征,评估了指数模型和双曲线模型在预测本试验中试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PHC管桩的承载力高、承载性能更稳定,能更好的适用于临海复杂地层条件;灌注桩的承载性能受桩长及长径比的影响较大;采用指数模型和双曲线模型分别预测PHC管桩和灌注桩的Q-s曲线,选取指数模型预测PHC管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双曲线模型预测灌注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精度更高。研究成果为青岛沿海地区桩基础的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C管 灌注 承载特性 竖向静载试验 桩极限承载力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基承载力自平衡试验方法在昆明地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庆茵 龚维明 唐进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1-295,共5页
概述了自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对云南某化工有限公司5×105t/a合成氨煤气化装置中的三根试桩采用自平衡新方法进行了桩基承载力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应用结果表明,测试取得较好的工程效果。
关键词 自平衡法 桩极限承载力 等效转换 昆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承载力端承摩擦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郅彬 任毅龙 +1 位作者 周宁 武李和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9-675,共7页
以银川某超高层项目为背景,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方法,探究端承摩擦桩在高应力作用下承载性状,结果表明:桩长45 m、直径1 m的大承载力端承摩擦桩在该地区极限承载力可达30000 kN.应力分级加载下侧阻沿桩身长度发挥曲线近似呈抛物线状;侧... 以银川某超高层项目为背景,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方法,探究端承摩擦桩在高应力作用下承载性状,结果表明:桩长45 m、直径1 m的大承载力端承摩擦桩在该地区极限承载力可达30000 kN.应力分级加载下侧阻沿桩身长度发挥曲线近似呈抛物线状;侧阻最佳发挥范围约为桩身2/3段;单桩侧阻的发挥程度与土层性质相关,该地区土层摩阻力较规范建议值提高1.81~2.39倍.大承载力端承摩擦桩承载机制为侧阻初期承担全部上部荷载,随着应力增大,端阻逐渐发挥,而侧阻发挥至到极限值后,由端阻承担上部剩余荷载直至极限,即端阻与侧阻共同承担上部荷载,达到极限承载力时侧阻作用占比74%,端阻作用占比26%.上述结论为日后该地区工程建设乃至大承载力端承摩擦桩桩基研究提供参考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承摩擦 桩极限承载力 侧摩阻力 端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力触探法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在昆明某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雁波 刘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5668-5671,共4页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中,给出了用静力触探资料估算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该规范出台几年来,在昆明地区工程实践中却应用不多,大多工程实践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估算仍以经验参数算法为主...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中,给出了用静力触探资料估算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该规范出台几年来,在昆明地区工程实践中却应用不多,大多工程实践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估算仍以经验参数算法为主。通过实例,用静力触探资料对昆明某高层建筑进行了单桩竖向极限承裁力标准值的估算,并把估算结果和传统的经验参数法估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结论,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 经验参数法 竖向极限承载力 估算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