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填土场地不同桩径桩土相互作用及桩基负摩阻力研究
1
作者 禄云华 李盛 +3 位作者 马莉 白元光 余云燕 班学锋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0-868,共9页
为明确高填黄土场地桩基础桩土相互作用的时效性演化以及桩基础负摩阻力的变化规律,并阐明桩基础内力变化对桩基长期使用性能的影响,考虑回填黄土蠕变变形,使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采用Burgers模型模拟回填黄土的蠕变特性,分析桩径变化... 为明确高填黄土场地桩基础桩土相互作用的时效性演化以及桩基础负摩阻力的变化规律,并阐明桩基础内力变化对桩基长期使用性能的影响,考虑回填黄土蠕变变形,使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采用Burgers模型模拟回填黄土的蠕变特性,分析桩径变化时嵌岩桩基础内力、位移以及桩基中性点的时效性演变,基于有效应力法,对规范中缺少的高填土场地蠕变稳定后桩基础负摩阻力公式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桩身位移要滞后于桩周回填土的沉降,桩径的改变会使桩基础产生较大的沉降和内力增量,蠕变稳定后桩身轴力与未蠕变时存在较大差异;高填土场地蠕变稳定后桩基负摩阻力系数约为0.30~0.61倍的桩径,由此所导致的桩基承载力降低更加明显,严重时危害高回填场地桩基长期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黄场地 嵌岩 蠕变 桩土相互作用 负摩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高墩大跨黄河引水渡槽稳定性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菲 张基强 +1 位作者 王栋 赵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0,83,共7页
山西忻州地区山高谷深、沟壑纵横,黄河引水渡槽为适应地形条件在桥头段采用高墩大跨形式,其稳定问题备受关注。目前大部分学者对渡槽进行稳定性分析时采用墩底固结边界条件,片面夸大了土体对桩体的约束作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依托桥头... 山西忻州地区山高谷深、沟壑纵横,黄河引水渡槽为适应地形条件在桥头段采用高墩大跨形式,其稳定问题备受关注。目前大部分学者对渡槽进行稳定性分析时采用墩底固结边界条件,片面夸大了土体对桩体的约束作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依托桥头渡槽工程,通过三弹簧边界条件模拟桩土间相互作用,推导了最大悬臂状态及成槽状态的高墩稳定临界荷载计算公式。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对计算公式进行校核,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为黄河引水渡槽的灾变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渡槽 稳定性 最大悬臂状态 边界条件 桩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桩土相互作用的抗滑圆桩影响参数研究
3
作者 杨松 陈昌俊 +3 位作者 熊文涛 何刚 李欢 陈怀林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62-767,共6页
抗滑桩是一种广泛运用于提高边坡稳定性的支护措施,合理选择抗滑桩参数,对于提高边坡稳定性、节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以甘洛县某小型滑坡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考虑桩径与桩间距两项设计参数对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分析了... 抗滑桩是一种广泛运用于提高边坡稳定性的支护措施,合理选择抗滑桩参数,对于提高边坡稳定性、节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以甘洛县某小型滑坡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考虑桩径与桩间距两项设计参数对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分析了桩径和桩间距对抗滑圆桩受力变形的影响和对滑坡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桩间距的增大,滑坡推力、桩前抗力、桩身位移、坡体最大位移和桩身内力逐渐增大,抗滑圆桩加固后的滑坡稳定性随桩间距的增大而逐渐降低,桩间距不宜超过6.25 m方可保证桩土的协调作用。随着桩径的增大,滑坡推力、桩前抗力、桩身位移和坡体最大位移逐渐降低,抗滑圆桩加固后滑坡稳定性、桩身内力随桩径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桩径应不小于1 m且最大桩径宜取1.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 滑坡治理 数值模拟 间距 桩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地层中海上风电桩基桩土相互作用循环p-y模型
4
作者 张祖国 陈宣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9-215,共7页
海上风电在其服役期间会受到风、浪等循环荷载的作用,其桩基的稳定性是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p-y曲线法计算简单快捷,是目前水平受荷桩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建立桩土相互作用切片模型,并系统性地开展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了不同刚... 海上风电在其服役期间会受到风、浪等循环荷载的作用,其桩基的稳定性是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p-y曲线法计算简单快捷,是目前水平受荷桩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建立桩土相互作用切片模型,并系统性地开展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了不同刚度桩满流区p-y曲线。计算表明:相同桩长下桩径会对静力p-y曲线的强度和刚度产生影响,桩径越大,p-y曲线表现出的刚度越大,桩侧极限土阻力也越大。在相同的循环幅值作用下,累积位移随着桩径的增大而增加,且通过极限土阻力和桩径对桩侧土阻力以及累积位移进行归一化处理后能得到一条统一的p-y曲线。根据上述发现,在边界面理论的框架下,引入了全新的映射法则和塑性模量表达式,构建了一个适用于黏土地层的循环p-y模型。采用离心机试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模拟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基的响应。研究成果为海上风电桩基p-y模型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模型 循环荷载 桩土相互作用 有限元分析 海上风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长桩基础打桩过程中桩身变形研究
5
作者 孙国栋 李书兆 +1 位作者 贾旭 陶敬天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6-195,共10页
随着导管架平台的应用尺度和重量不断增加,导管架平台桩基础逐渐表现出超长桩的特性,给长桩基础打桩过程中的自由站立分析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校核长桩基础的自由站立稳定性,明确打桩过程中的桩身变形特性,建立了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桩... 随着导管架平台的应用尺度和重量不断增加,导管架平台桩基础逐渐表现出超长桩的特性,给长桩基础打桩过程中的自由站立分析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校核长桩基础的自由站立稳定性,明确打桩过程中的桩身变形特性,建立了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桩身受力分析模型,借鉴压杆稳定理论推导了桩身挠曲变形微分方程,探究了桩基入泥深度、桩基尺寸以及地基反力模量对桩身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桩基入泥深度、桩径以及壁厚的增加提高了桩基础的截面刚度,导致桩身变形随着桩基入泥深度、桩径以及壁厚的增加而减小;地基反力模量的增大有利于改善桩身变形,但改善效果随着地基反力模量的进一步增大而不断衰减。研究成果为长桩基础的自由站立分析提供了一种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新的理论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工程实际,可为长桩基础的打桩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 桩土相互作用 身变形 体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基中多向受荷大直径单桩桩土相互作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戴朴修 刘开富 +1 位作者 谢新宇 徐越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0-578,共9页
为了研究多向循环受荷大直径单桩的水平变形响应及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开展多向受荷大直径单桩的1g大比尺模型试验,探讨不同竖向和水平循环荷载比下的桩侧受力及变形响应.试验结果表明,施加竖向循环荷载会增大桩身水平位移的发展速率;最... 为了研究多向循环受荷大直径单桩的水平变形响应及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开展多向受荷大直径单桩的1g大比尺模型试验,探讨不同竖向和水平循环荷载比下的桩侧受力及变形响应.试验结果表明,施加竖向循环荷载会增大桩身水平位移的发展速率;最大弯矩出现在2.0倍桩径深度处,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大,桩身弯矩表现出减小的趋势;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最大土抗力所在的位置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大逐渐从1.5倍桩径深度处向2.0倍桩径深度处移动,循环土体抗力-桩身水平变形(p-y)曲线的退化主要发生在表层土体;施加竖向循环荷载会增大桩土界面的初始刚度,但同时也会加速桩土体系的刚度退化.建议在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的设计中,特别注意竖向循环荷载对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桩身位移及桩土相互作用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g模型试验 大直径单 复杂荷载 P-Y曲线 桩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桩加固岸坡变形与桩土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健 杨立功 +3 位作者 张宇亭 赵跃 刘勇军 吴文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02-206,共5页
针对航道开挖过程中护岸边坡板桩变形及桩土相互作用机制,通过选取典型断面进行现场试验的方法,对板桩结构位移、土压力及临近土体变形等关键物理量参数进行监测,并结合理论计算方法对板桩结构及后方岸坡土体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探究... 针对航道开挖过程中护岸边坡板桩变形及桩土相互作用机制,通过选取典型断面进行现场试验的方法,对板桩结构位移、土压力及临近土体变形等关键物理量参数进行监测,并结合理论计算方法对板桩结构及后方岸坡土体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探究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桩后土体变形与主动土压力的内在关联,得到了部分有益结论。板桩护岸后方边坡土体水平位移随开挖进行逐渐增加,边坡达到平衡状态时不同深度土体位移约为0.8~1 mm,板桩桩顶水平位移变化量约为1.2 mm。航道开挖过程中板桩主动侧土压力随开挖的进行逐渐减小,不同埋深位置桩侧土压力减小值约为1 kPa,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发现现场试验结果均较小,说明上述理论计算方法对于本试验结构形式而言土压力计算略偏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 岸坡加固 现场试验 体位移 桩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桩土相互作用的集中质量模型及参数确定 被引量:95
8
作者 孙利民 张晨南 +1 位作者 潘龙 范立础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9-415,共7页
桩土相互作用是桥梁抗震研究中的难点 ,计算模型的选用和参数确定直接影响计算结果的精度 .为此 ,提出一种改进Penzien模型及其参数的确定方法 ,并以此模型采用动力反应时程方法对国外某桥进行了实例计算分析 。
关键词 桥梁 桩土相互作用 动力分析 集中质量模型 参数确定 抗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中的动力Winkler模型研究评述 被引量:32
9
作者 孔德森 栾茂田 杨庆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7,共6页
Winkler地基梁集中参数模型在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桩—土相互作用分析中的动力Winkler模型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指出了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并对有待于深入探讨的问题及发展动向进行了简要评... Winkler地基梁集中参数模型在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桩—土相互作用分析中的动力Winkler模型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指出了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并对有待于深入探讨的问题及发展动向进行了简要评述,为今后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相互作用 WINKLER模型 动力 基础 WINKLER地基 优缺点 评述 集中参数模型 发展动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注桩桩土相互作用试验及有限元模拟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赵法锁 俞剑勇 +2 位作者 罗丽娟 卢全中 胡志平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87-92,共6页
以灌注桩桩土相互作用的原位试验为基础 ,结合西安土层结构、性质 ;采用有限单元法对黄土地区的砼灌注桩桩—土相互作用进行仿真模拟 ,研究了桩土相互作用、荷载的传递规律、桩土相对位移与桩侧摩阻力的关系。通过桩载试验资料对比 ,得... 以灌注桩桩土相互作用的原位试验为基础 ,结合西安土层结构、性质 ;采用有限单元法对黄土地区的砼灌注桩桩—土相互作用进行仿真模拟 ,研究了桩土相互作用、荷载的传递规律、桩土相对位移与桩侧摩阻力的关系。通过桩载试验资料对比 ,得出三维有限单元法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相近 ,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桩土相互作用的实质 ,为最优桩长的选取和单桩承载力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试验 有限单元法 桩土相互作用 弹塑性 硬化指数 相对位移 侧摩阻力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土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30
11
作者 戴民 周云东 张霆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8-571,共4页
鉴于桩土相互作用研究在刚性桩复合地基理论研究中的意义,对国内外桩土相互作用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介绍国内外桩土相互作用两大类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方法、试验方法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分析了其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接触面... 鉴于桩土相互作用研究在刚性桩复合地基理论研究中的意义,对国内外桩土相互作用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介绍国内外桩土相互作用两大类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方法、试验方法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分析了其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接触面本构模型的完善、计算方法的改进、数值分析与试验相结合是桩土相互作用问题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相互作用 接触面 数值分析 模型试验 复合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抗滑桩的桩土相互作用机理与极限阻滑力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章为民 顾行文 +1 位作者 任国峰 武颖利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2-90,共9页
采用新的无量纲参数锚固比作为控制参量,在滑动面从桩顶到桩底逐步变化的过程中,研究不同滑动面位置对土体抗滑桩阻滑工作机理与破坏模式的影响及其演变规律,建议了4种土体抗滑桩阻滑与破坏模式。基于塑性力学极限平衡理论,得到了4种模... 采用新的无量纲参数锚固比作为控制参量,在滑动面从桩顶到桩底逐步变化的过程中,研究不同滑动面位置对土体抗滑桩阻滑工作机理与破坏模式的影响及其演变规律,建议了4种土体抗滑桩阻滑与破坏模式。基于塑性力学极限平衡理论,得到了4种模式的极限阻滑力理论解,给出了它们的界限判别条件。通过试验证明,抗滑桩存在4种阻滑破坏模式,而不是Viggiani假定的3种。建议的桩土相互作用机理模型及其解析解更为合理地描述了任意滑动面位置条件下抗滑桩的阻滑机理与破坏模式。研究表明,滑动面的相对位置决定抗滑桩的工作阻滑模式和极限阻滑力的大小,同一根抗滑桩对沿不同滑动面的滑动所产生的极限阻滑力会有很大的不同。建议的极限阻滑力计算方法可用于常规的滑坡稳定分析计算,对于地下连续墙、嵌岩桩等地下结构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依靠经验公式与图表计算极限阻滑力的方法相比,所得计算公式在理论上更加完整合理,使用上也更为准确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 桩土相互作用 阻滑破坏模式 极限阻滑力 模型试验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荷载下桩土相互作用简化计算方法及参数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肖晓春 迟世春 +1 位作者 林皋 约翰.艾法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9-723,共5页
针对水平地震荷载下桩土相互作用体系,建立了简化计算模型.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验证了简化模型的有效性,并运用此模型就桩土弹模比、地震动输入以及桩的几何特性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对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桩土弹模比对桩土动力... 针对水平地震荷载下桩土相互作用体系,建立了简化计算模型.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验证了简化模型的有效性,并运用此模型就桩土弹模比、地震动输入以及桩的几何特性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对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桩土弹模比对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工程 正交试验 桩土相互作用 时域分析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利波作用下桩土相互作用横向动力响应计算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海东 尚守平 +1 位作者 周志锦 周方圆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共5页
将采用Novak薄层法计算地基土动力阻抗的方法引入到瑞利波作用下桩土横向动力响应分析中,得到了单桩横向动力响应的计算公式.在此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分析了长径比、桩土刚度比、地基土的泊松比对单桩横向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泊松比的变... 将采用Novak薄层法计算地基土动力阻抗的方法引入到瑞利波作用下桩土横向动力响应分析中,得到了单桩横向动力响应的计算公式.在此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分析了长径比、桩土刚度比、地基土的泊松比对单桩横向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泊松比的变化对单桩水平动力响应有影响,桩土刚度比对单桩水平动力响应有较大影响,而桩长对桩底自由的单桩动力响应基本无影响.而且单桩水平动力响应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响应 瑞利波 桩土相互作用 Novak薄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场地大型LNG储罐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帅 翁大根 张瑞甫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4-30,50,共8页
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平台上建立了桩-土-LNG储罐相互作用体系的三维整体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IV类软土场地上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对LNG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LNG储罐的基底剪力峰值、倾覆力矩峰值和内罐壁等效应力最大值均有不同... 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平台上建立了桩-土-LNG储罐相互作用体系的三维整体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IV类软土场地上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对LNG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LNG储罐的基底剪力峰值、倾覆力矩峰值和内罐壁等效应力最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而最大晃动波高增大。另外还讨论了不同保温层刚度对LNG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通过对比发现,保温层刚度对储罐的地震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保温层刚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基底剪力峰值、倾覆力矩峰值和最大晃动波高变化较小,但内罐壁等效应力最大值减小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储罐 流固耦合 桩土相互作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桩完整性检测中桩土相互作用参数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蔡靖 张献民 王建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7-621,共5页
通过模型桩室内试验模拟真实的桩土相互作用边界条件,应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对桩土相互作用阻尼系数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桩土相互作用阻尼系数随着桩周土应力增大而增大,而且还与土质和土体的含水状态有关。对于砂土、粉土、粉质粘土... 通过模型桩室内试验模拟真实的桩土相互作用边界条件,应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对桩土相互作用阻尼系数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桩土相互作用阻尼系数随着桩周土应力增大而增大,而且还与土质和土体的含水状态有关。对于砂土、粉土、粉质粘土,在相同应力状态下,粉质粘土的阻尼作用最大,粉土次之,砂土最小;对于同一类土,饱和土体阻尼作用大于非饱和土体。最后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拟合分析建立阻尼系数与桩周土应力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相互作用 阻尼系数 反射波 波幅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车桥耦合动力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乔宏 夏禾 杜宪亭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5-111,共7页
研究了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对车桥耦合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基于子结构方法,将完整的列车-桥梁-桩基础-地基相互作用模型分解为列车-桥梁相互作用子系统和桩基础-地基相互作用子系统,分别建立两个子系统的运动方程。在建立桩基础-地基相互... 研究了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对车桥耦合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基于子结构方法,将完整的列车-桥梁-桩基础-地基相互作用模型分解为列车-桥梁相互作用子系统和桩基础-地基相互作用子系统,分别建立两个子系统的运动方程。在建立桩基础-地基相互作用子系统的运动方程时,为了考虑该系统的频率相关性,通过连续时间有理近似将频域内的阻抗函数转化至时域内,并用一个高阶弹簧-阻尼-质量模型模拟。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两个子系统的动力响应。以一列8节编组的客车通过5跨简支梁为算例,研究了桩土相互作用对车桥耦合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桩土相互作用以后,车桥耦合系统动力响应有所增加,在今后的分析中应充分考虑该因素的影响以获得偏于安全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耦合系统 动力分析 桩土相互作用 集总参数模型 迭代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的加筋垫层与路堤桩土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上官士青 杨敏 +2 位作者 陈飞 郭俊东 张俊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64-1270,共7页
桩承式加筋路堤由于涉及桩–桩间土–垫层–加筋体的相互作用问题而使其承载机理复杂,适用于分层土的简化计算方法尚需要深入研究。在广义桩–广义土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加筋垫层,考虑桩土荷载传递及加筋体拉伸产生的弹性势能,推导了... 桩承式加筋路堤由于涉及桩–桩间土–垫层–加筋体的相互作用问题而使其承载机理复杂,适用于分层土的简化计算方法尚需要深入研究。在广义桩–广义土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加筋垫层,考虑桩土荷载传递及加筋体拉伸产生的弹性势能,推导了整个系统的总势能方程,并将其离散化,建立了一个无约束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该数学模型以总势能方程作为目标函数,采用下降迭代算法求解总势能方程的最小值,可求得桩、土、垫层垂直方向上的变形。通过一个未加筋的算例对数学规划模型进行了验证,并结合某堆煤筒仓实际工程对该方法计算的加筋处理效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式路堤 加筋垫层 数学规划 荷载传递法 桩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土相互作用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建华 冯士伦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6-618,共3页
通过振动台试验 ,研究了饱和砂土中桩基的振动特性 ,对桩土振动过程中的动力相互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根据试验结果 ,说明了饱和砂土中孔压增长对桩身内力的降低效果。认为不同深度处的振动孔压的幅值大小与相应深度处的弯矩的幅值大小... 通过振动台试验 ,研究了饱和砂土中桩基的振动特性 ,对桩土振动过程中的动力相互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根据试验结果 ,说明了饱和砂土中孔压增长对桩身内力的降低效果。认为不同深度处的振动孔压的幅值大小与相应深度处的弯矩的幅值大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 基础 振动台 桩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承载力时效对桩土相互作用及沉降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郑刚 任彦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5-69,74,共6页
对软土中两根47 m长灌注桩分别在成桩28 d和1 750 d后进行了承载力试验,其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达到30%左右。分析了单桩承载力随时间提高(称为时效)的机理,提出了单桩承载力时效对桩筏基础桩土相互作用影响的分析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进... 对软土中两根47 m长灌注桩分别在成桩28 d和1 750 d后进行了承载力试验,其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达到30%左右。分析了单桩承载力随时间提高(称为时效)的机理,提出了单桩承载力时效对桩筏基础桩土相互作用影响的分析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力 筏基础 桩土相互作用 沉降 产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