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考虑桩岩界面体积剪缩的灌注桩竖向荷载传递解析解 |
杨凯旋
赵衡
赵明华
加武荣
华旭刚
|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改进的桩土界面荷载传递双曲线模型及其在单桩负摩阻力时间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
陈仁朋
周万欢
曹卫平
陈云敏
|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73
|
|
|
3
|
基于相似原理的荷载传递模型及桩侧挤密加固效果数值分析 |
王衍升
李召峰
张明
林春金
吕思忠
姚望
|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的砂土-混凝土桩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研究 |
邓煜晨
陈琛
杨奇
冷伍明
徐方
|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5
|
基于界面本构模型的砂土中单桩荷载−沉降响应预测方法 |
周攀
李镜培
李盼盼
刘耕云
张超哲
|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
6
|
基于扰动理论修正的桩-土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及其应用 |
王友涛
谢康
陈晓斌
张飞
郝哲睿
|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
7
|
关于“改进的桩土界面荷载传递双曲线模型及其在单桩负摩阻力时间效应研究中的应用”的讨论 |
孔纲强
杨庆
栾茂田
|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
8
|
对“改进的桩土界面荷载传递双曲线模型及其在单桩负摩阻力时间效应研究中的应用”讨论的答复 |
陈仁朋
曹卫平
|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
9
|
黏土地层中海上风电桩基桩土相互作用循环p-y模型 |
张祖国
陈宣宇
|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循环荷载作用下单桩动力模型试验与桩土界面特性研究 |
章敏
王星华
杨光程
谢李钊
|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3
|
|
|
11
|
桩土荷载传递的测试分析和模型研究 |
徐松林
吴玉山
|
《岩土力学》
EI
CSCD
|
1996 |
22
|
|
|
12
|
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的桩–土相互作用的新荷载渐进性传递模型 |
黄明
张冰淇
陈福全
许德祥
|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7
|
|
|
13
|
能源桩与周围土体之间荷载传递模型的改进及其桩身承载特性研究 |
郭浩然
乔兰
李远
|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6
|
|
|
14
|
基于桩-土界面剪切特性的单桩沉降和承载问题研究 |
叶帅华
辛亮亮
|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
15
|
桩顶荷载及温度循环对黄土地基中能量桩承载性状影响研究 |
曹卫平
张作鹏
赵敏
李清源
何展朋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16
|
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的桩-土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 |
贾羽
张家生
张飞
廖湘英
|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
17
|
芯桩承载扩体预制桩的荷载传递计算分析 |
张浩
赵宇
王中
刘维正
|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8
|
基桩竖向荷载传递模型及承载力研究 |
赵明华
何俊翘
曹文贵
吴鸣
|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9
|
|
|
19
|
现浇X形桩桩-土荷载传递规律现场试验研究 |
丁选明
孔纲强
刘汉龙
吕亚茹
|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6
|
|
|
20
|
高喷插芯组合桩荷载传递机制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
刘汉龙
任连伟
郑浩
肖耀祖
|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