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桩侧注浆抗拔桩离心模型试验与原位测试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钱建固 马霄 +2 位作者 李伟伟 黄茂松 王卫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41-1246,1254,共7页
通过离心机模型试验研究了注浆对接触面特性、抗拔桩荷载-位移曲线及桩侧摩阻力的影响,揭示了注浆提高桩身侧摩阻力发展规律和抗拔承载机制,并进一步将离心机模型试验的结果与原位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注浆桩侧摩阻力的发... 通过离心机模型试验研究了注浆对接触面特性、抗拔桩荷载-位移曲线及桩侧摩阻力的影响,揭示了注浆提高桩身侧摩阻力发展规律和抗拔承载机制,并进一步将离心机模型试验的结果与原位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注浆桩侧摩阻力的发挥呈现一个渐进过程,桩身上部极限摩阻力率先发挥,并逐渐向中下部发展;注浆后桩侧极限桩侧摩阻力得到提高,而发挥极限状态所需的桩-土相对位移减小,上拔加载过程中,桩侧上部和下部极限摩阻力增幅较大,中部增幅较小。离心与现场试验一致表明,桩侧注浆显著提高了桩的抗拔刚度及极限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侧注浆抗拔 摩阻力 大型直剪试验 离心模型试验 原位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侧注浆抗拔桩的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卫东 吴江斌 王向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84-289,共6页
为研究桩侧注浆抗拔桩的性能,结合上海白玉兰广场工程开展了9组桩侧注浆抗拔桩现场足尺试验,其中3组试桩采用了双套管技术,将工程桩桩顶标高以上桩身与土体隔离开,以使试桩与工程桩的实际受荷状态更接近。基于试桩结果,首先比较了常规... 为研究桩侧注浆抗拔桩的性能,结合上海白玉兰广场工程开展了9组桩侧注浆抗拔桩现场足尺试验,其中3组试桩采用了双套管技术,将工程桩桩顶标高以上桩身与土体隔离开,以使试桩与工程桩的实际受荷状态更接近。基于试桩结果,首先比较了常规和采用双套管两种试桩荷载位移曲线的差异;其次研究了注浆后桩侧摩阻力的发挥及与规范推荐值的比较;采用指数函数拟合本次试验结果并预测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背景工程最终采用了桩侧后注浆抗拔桩,相比于常规等截面桩大幅提高承载力,并节约混凝土用量和减少泥浆排放量,具有较好的经济及环保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侧注浆抗拔 现场足尺试验 双套管 Q–s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侧注浆提升既有桩基承载特性试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7
3
作者 王伟 李召峰 +4 位作者 许彬 王凯 林春金 都君琪 王衍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9226-9232,共7页
为揭示粉质黏土地层既有桥梁桩基的桩侧注浆加固机理,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注浆压力、水灰比对桩侧土体加固模式及加固效果的作用关系,采用数值模拟获取了桩侧注浆对既有桩基承载特性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单液浆在粉质黏土地层中... 为揭示粉质黏土地层既有桥梁桩基的桩侧注浆加固机理,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注浆压力、水灰比对桩侧土体加固模式及加固效果的作用关系,采用数值模拟获取了桩侧注浆对既有桩基承载特性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单液浆在粉质黏土地层中以挤密劈裂的加固方式为主,水泥浆液扩散模式呈现直线式、放射式;粉质黏土注浆加固效果与注浆压力正相关,随水灰比的升高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桩基桩侧加固可以有效地提高加固范围内的侧摩阻力,桩基深部相较浅部侧摩阻力提升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 粉质黏土地层 桩侧注浆 承载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试桩试验的桩侧注浆抗拔桩承载变形特性的荷载传递法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向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321-326,共6页
依托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开展了4组桩侧注浆抗拔桩的现场试桩试验,得到了各试桩各土层的桩侧摩阻力与桩土相对位移关系曲线(τ-w曲线)。首先,对前述现场试桩试验得到的τ-w曲线以及文献[1]中通过桩土接触面大型直剪试验得到的τ-w... 依托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开展了4组桩侧注浆抗拔桩的现场试桩试验,得到了各试桩各土层的桩侧摩阻力与桩土相对位移关系曲线(τ-w曲线)。首先,对前述现场试桩试验得到的τ-w曲线以及文献[1]中通过桩土接触面大型直剪试验得到的τ-w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归一化参数为各土层极限侧摩阻力τult及其相应的临界桩土相对位移wult;然后采用双曲线函数拟合归一化后的各土层τ/τult-w/wult曲线,得到一个统一的τ/τult-w/wult函数关系式;最后,将该双曲线函数应用到荷载传递法中,用于分析预测桩侧注浆抗拔桩的承载变形特性,可求得桩侧注浆抗拔桩桩身各处的荷载-位移曲线、桩身轴力分布曲线以及桩侧摩阻力分布曲线。通过工程案例的验证表明,其计算结果与工程案例实测值较接近,在上海地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τ-w曲线 归一化 桩侧注浆抗拔 荷载传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套管管侧前注浆桩承载特性的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齐昌广 刘干斌 +1 位作者 陈永辉 郭卫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77-2385,2394,共10页
为提高塑料套管混凝土桩(简称TC桩)的承载性能,结合桩侧注浆技术,发展和形成了塑料套管管侧前注浆桩(简称TCSG桩)。通过现场试验,对TCSG桩、TC桩和扩径塑料套管混凝土桩(简称TCLD桩)3种桩型在不同时期进行了静载试验,并引入了3种... 为提高塑料套管混凝土桩(简称TC桩)的承载性能,结合桩侧注浆技术,发展和形成了塑料套管管侧前注浆桩(简称TCSG桩)。通过现场试验,对TCSG桩、TC桩和扩径塑料套管混凝土桩(简称TCLD桩)3种桩型在不同时期进行了静载试验,并引入了3种易于应用的单桩沉降计算模型对各桩体的沉降进行了计算。试验结果和沉降模型计算分析表明:与TC桩相比,TCSG桩增加了8.3%~20.0%的承载力,并减小了19.8%~33.5%的沉降,而TCLD桩降低了10.0%~16.7%的承载力,且增加了13.2%~43.8%桩体的沉降;TCSG桩的轴力衰减速率大于TC和扩径的TCLD桩的,TCSG桩的前、后期的平均轴力衰减速率相差不大,TC桩后期的平均轴力衰减速率相比前期提高了1.1%~14.2%,而TCLD桩却降低了5.9%~21.9%;在前、后期静载时,TCSG桩在各级荷载下的平均单位侧摩阻力相比TC桩分别提高了14.5%~39.6%和9.2%~28.6%,扩径后的TCLD桩则分别降低了4.9%~11.8%和11.5%~30.7%;管侧前注浆后的TCSG桩的时效特性不显著,扩径后的TCLD桩的侧摩阻力随时间减小而端阻力则增大;基于桩土荷载传递的单桩沉降计算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塑料套管桩的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套管管 承载特性 时间效应 沉降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注浆技术在粉细砂地层灌注桩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彦峰 胡晓明 +1 位作者 马远刚 刘少成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27-132,共6页
在粉细砂地层中,灌注桩易出现桩侧泥皮和桩端沉渣,为增强桩基承载力,采用后注浆技术改善桩土界面条件。以某预应力混凝土桥桩基工程为依托,对大桥北岸引桥区域处的2根试桩进行了桩端及桩端和桩侧联合注浆后静载试验,测试各级荷载下的桩... 在粉细砂地层中,灌注桩易出现桩侧泥皮和桩端沉渣,为增强桩基承载力,采用后注浆技术改善桩土界面条件。以某预应力混凝土桥桩基工程为依托,对大桥北岸引桥区域处的2根试桩进行了桩端及桩端和桩侧联合注浆后静载试验,测试各级荷载下的桩顶位移、不同桩长范围内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结果表明:桩侧注浆后,桩基的承载和控制变形能力得到提升;桩端注浆过程中注浆液会沿桩身上返,形成的胶结体会影响上返区段内桩侧注浆效果;经桩端及联合注浆后,当桩顶沉降为10mm时,桩侧摩阻力与极限侧阻力Rs的比值分别为60.7%、73.3%,此时桩端应力可忽略不计,当桩顶沉降为40mm时,该比值分别为167.8%、237%,桩端应力分别为1.2MPa、1.0MPa,可为基于沉降控制的桩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灌 工程 粉细砂 技术 桩侧注浆 承载力 顶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后注浆类型下大直径灌注桩承载性能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永辉 郭院成 周同和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4-993,共10页
目的针对黄河中下游冲积地层,研究不同后注浆类型下大直径灌注桩承载性能及其内在机理,为该类地层条件的大直径灌注桩及其后注浆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方法整理大量现场试桩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相同场地条件下桩端后注浆桩与桩端桩侧复式... 目的针对黄河中下游冲积地层,研究不同后注浆类型下大直径灌注桩承载性能及其内在机理,为该类地层条件的大直径灌注桩及其后注浆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方法整理大量现场试桩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相同场地条件下桩端后注浆桩与桩端桩侧复式后注浆桩承载变形、荷载传递、桩侧阻力与桩端阻力及水平承载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进行后注浆类型影响机理的探讨.结果两类后注浆大直径灌注桩竖向承载变形性状相近,荷载传递规律基本一致,桩端阻力占承载比例均较小,但复式后注浆桩承载变形性能发挥更为稳定;复式后注浆桩在桩身上部侧阻软化范围较大,其在浅层土中侧阻小于桩端后注浆桩,但在深层土体中,复式后注浆桩桩侧摩阻力极限值普遍大于桩端后注浆桩;桩侧注浆对桩周土体加固作用使得复式后注浆桩水平承载性能明显高于桩端后注浆桩.结论对于该类场地条件的大直径灌注桩,承受竖向荷载时,在确保后注浆施工可靠的前提下,可仅采用桩端后注浆提高其竖向承载力,若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时,增加桩侧注浆可显著提高其水平承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灌 端后 复式后 承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中心大厦大直径超长灌注桩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92
8
作者 王卫东 李永辉 吴江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17-1826,共10页
中国在建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632 m)采用了直径为1 m、桩端埋深88 m的大直径超长灌注桩,有别于金茂大厦(420 m)、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2 m)另两栋超高层建筑所采用的钢管桩。通过现场试桩验证成桩可行性及承载力取值,试桩载荷试验加载... 中国在建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632 m)采用了直径为1 m、桩端埋深88 m的大直径超长灌注桩,有别于金茂大厦(420 m)、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2 m)另两栋超高层建筑所采用的钢管桩。通过现场试桩验证成桩可行性及承载力取值,试桩载荷试验加载至极限,采用分布式光纤量测桩身应变,同时为研究上海软土地区大直径超长灌注桩承载特性及荷载传递机理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试桩破坏前,Q–s曲线近似为线性,破坏时,桩体发生刺入变形;桩侧桩端联合后注浆桩与桩端后注浆桩在侧摩阻力分布及发挥性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黏性土中桩侧摩阻力充分发挥所需桩土相对位移小于5 mm,砂性土中小于10 mm;桩土相对位移超过极限位移后,埋深较浅的黏性土中由于桩土相对位移大出现明显的软化现象;与规范值相比,有效桩长范围内浅部土层中桩侧摩阻力小于规范取值下限,深部土层中桩侧摩阻力达规范取值上限的2倍以上;试桩端阻比较小,表现出摩擦型桩特性;桩身压缩占桩顶沉降95%左右,桩顶沉降主要由桩身压缩产生。试桩试验为上海软土地区600 m超高层建筑首次采用灌注桩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超长灌 桩侧注浆 双层钢套管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多种桩型抗拔桩侧摩阻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吴江斌 王卫东 王向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93-98,共6页
近年来,对扩底抗拔桩和桩侧注浆抗拔桩这两种新型抗拔桩承载特性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依托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开展了等截面、扩底和桩侧注浆3种桩型抗拔桩的现场足尺对比试验。比较了各桩型桩侧摩阻力发挥特性的差异;并对典型土... 近年来,对扩底抗拔桩和桩侧注浆抗拔桩这两种新型抗拔桩承载特性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依托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开展了等截面、扩底和桩侧注浆3种桩型抗拔桩的现场足尺对比试验。比较了各桩型桩侧摩阻力发挥特性的差异;并对典型土层在不同桩型中摩阻力的发挥特性进行了分析;将3种桩型抗拔桩的桩侧摩阻力实测值与规范推荐值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认识了软土地区扩底抗拔桩和桩侧注浆抗拔桩各自的荷载传递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底抗拔 桩侧注浆抗拔 足尺对比试验 摩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红层”区大直径桥梁桩基承载力影响因素综合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冯忠居 谢永利 +1 位作者 张宏光 仇玉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0-544,共5页
结合“滇西红层”的工程地质特点,对公路桥梁桩基在不同的施工技术条件下承载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影响云南高原山区“滇西红层”桩基承载特性的相关因素;通过对桩侧压浆硬化桩侧土体和注水软化桩侧土体后的承载力试验分析,结果表... 结合“滇西红层”的工程地质特点,对公路桥梁桩基在不同的施工技术条件下承载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影响云南高原山区“滇西红层”桩基承载特性的相关因素;通过对桩侧压浆硬化桩侧土体和注水软化桩侧土体后的承载力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压浆明显提高了桩承载力,注水则降低了桩承载力。研究成果为“滇西红层”区域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红层 大直径 承载性能 桩侧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某地下交通中心工程桩基础优化设计探讨
11
作者 胡奇凡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8-23,共6页
天津某地下交通中心工程桩基础采用单桩单柱方案,单桩荷载最大达20 127 kN,按常规设计,桩长过长,不经济,施工难度大。为控制投资,便于施工,对桩基础进行设置扩头和桩侧、桩端注浆优化设计,使设计桩长在较合理的范围;试桩结果表明,桩侧... 天津某地下交通中心工程桩基础采用单桩单柱方案,单桩荷载最大达20 127 kN,按常规设计,桩长过长,不经济,施工难度大。为控制投资,便于施工,对桩基础进行设置扩头和桩侧、桩端注浆优化设计,使设计桩长在较合理的范围;试桩结果表明,桩侧注浆和桩身设置扩头对提高桩基础极限承载力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 桩侧注浆 扩孔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剑桥模型在DPC桩—土结构层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贺松 廖湘英 陈晓斌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6期849-854,共6页
针对DPC桩—土结构层开展大型直剪试验,基于试验分析,在考虑DPC桩—土结构层注浆影响上引入临界应力比,构建了可描述应变软化的修正剑桥模型应力应变方程。直剪试验表明DPC桩—土结构层剪切特性表现为剪切软化,具有明显的峰值强度和残... 针对DPC桩—土结构层开展大型直剪试验,基于试验分析,在考虑DPC桩—土结构层注浆影响上引入临界应力比,构建了可描述应变软化的修正剑桥模型应力应变方程。直剪试验表明DPC桩—土结构层剪切特性表现为剪切软化,具有明显的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其特征与超固结的黏土的剪切应力应变曲线特性类似。推导出的修正剑桥模型能较好的解释实验结果,所得出的结论对DPC桩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跟管 桩侧注浆 -土结构层 直剪试验 剑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