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桦褐孔菌提取物对黄曲霉素B_(1)暴露小鼠肝损伤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成铭 谢为天 +4 位作者 林红英 胡颍昕 马文澳 李颖 陈志宝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4-874,共11页
[目的]探究桦褐孔菌提取物(IOE)对黄曲霉毒素B1(AFB_(1))暴露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30只6周龄、体重相近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连续灌胃蒸馏水10 d;AFB_(1)组第1~7天连续灌胃蒸馏水,第8~10天连续... [目的]探究桦褐孔菌提取物(IOE)对黄曲霉毒素B1(AFB_(1))暴露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30只6周龄、体重相近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连续灌胃蒸馏水10 d;AFB_(1)组第1~7天连续灌胃蒸馏水,第8~10天连续灌胃2 mg/kg AFB_(1);不同浓度IOE组第1~7天分别连续灌胃25、50和100 mg/kg IOE,第8~10天各组均连续灌胃2 mg/kg AFB_(1),灌胃剂量均为0.2 mL,每天1次。试验结束后对小鼠称重并采集血液、肝脏组织,统计肝脏指数;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肝脏细胞凋亡情况。通过细胞毒性试验,筛选AFB_(1)诱导AML12细胞损伤最适条件,并以此建立肝损伤模型,给予不同浓度IOE进行干预,利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确定IOE防治AFB_(1)诱导AML12细胞损伤的剂量范围。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细胞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和AML12细胞中TNF-α、IL-6、IL-1β、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基因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脏和AML12细胞中NLRP3、Bax和Bcl-2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FB_(1)组肝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肿胀,细胞凋亡率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TNF-α、IL-6、IL-1β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肝脏中TNF-α、IL-6、IL-1β、NLRP3和Bax基因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Bcl-2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NLRP3和Bax蛋白水平极显著升高,Bcl-2蛋白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与AFB_(1)组相比,不同浓度IOE组小鼠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细胞排列整齐,细胞凋亡率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TNF-α、IL-6、IL-1β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TNF-α、IL-6、IL-1β、NLRP3和Bax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Bcl-2基因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NLRP3和Bax蛋白水平均极显著降低,Bcl-2蛋白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AFB_(1)诱导AML12细胞损伤最适条件为10μg/mL AFB_(1)作用24 h, IOE防治AFB_(1)诱导AML12细胞损伤的浓度梯度为1.5、3、6μg/mL。体外试验结果显示,AML12细胞中各炎性因子分泌、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量变化趋势与体内试验结果均一致。[结论]IOE可通过调节NLRP3、Bax和Bcl-2表达抑制炎性因子分泌,降低细胞凋亡,进而缓解AFB_(1)暴露引起的小鼠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ioe) 黄曲霉毒素B_(1)(AFB_(1)) 肝脏 凋亡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桦褐孔菌提取物治疗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韩立华 赵晓茹 +2 位作者 彭莉莉 郝渺 原红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3-55,共13页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桦褐孔菌提取物治疗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建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模型。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桦褐孔菌提取物低(200 mg/kg)、中(400 mg/...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桦褐孔菌提取物治疗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建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模型。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桦褐孔菌提取物低(200 mg/kg)、中(400 mg/kg)、高(800 mg/kg)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美沙拉嗪,225 mg/kg)。药物干预1周后,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炎症因子水平。取对照组、模型组及桦褐孔菌提取物高剂量组的结肠组织,采用非标记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的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采用Western blot和RT-qPCR对关键蛋白进行验证。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桦褐孔菌提取物中、高剂量组的DAI、CMDI及HE染色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其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或P<0.01)。蛋白质组学显示,桦褐孔菌提取物高剂量组与模型组间有199个差异蛋白(DEPs),其中63个DEPs与CD相关,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63个DEPs要涉及NOD样受体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和坏死性凋亡等多条通路。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Vdac1和Trpv2的蛋白和mRNA水平,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结论桦褐孔菌提取物可能通过干预Vdac1、Trpv2的表达,调节NOD样受体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和坏死性凋亡,从而达到治疗CD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 关键蛋白 蛋白质组学 克罗恩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对脂多糖诱导肠损伤的缓解作用及机制
3
作者 马文澳 杨微 +3 位作者 李迎春 朱彦彬 陈志宝 刘娜 《生物技术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9-308,共10页
【目的】探究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Inonotus obliquus,EEIO)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LPS诱导的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和C57BL/6小鼠,检测EEIO处理后LDH和NO水平;RT... 【目的】探究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Inonotus obliquus,EEIO)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LPS诱导的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和C57BL/6小鼠,检测EEIO处理后LDH和NO水平;RT-qPCR和ELISA方法检测EEIO对炎症因子IL-1β和IL-18表达的影响;RT-qPCR和WB方法检测EEIO对MAPK和焦亡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体内外结果一致表明,EEIO可有效缓解LPS导致的LDH和NO水平升高;EEIO处理后,IL-1β和IL-18表达明显降低。EEIO抑制MAPK(ERK、P38、JNK)信号通路,显著降低p-ERK/ERK、p-p38/p38和p-JNK/JNK的水平。同时,焦亡途径被抑制,ASC、Caspase-1、GSDMD和NLRP3水平显著降低。阳性药物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各项检测指标的影响与EEIO相似,但效果不如EEIO。【结论】EEIO通过调控MAPK信号通路,抑制焦亡途径进而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缓解LPS诱导肠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提取 脂多糖 肠损伤 炎症 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与伴生真菌的共培养发酵研究
4
作者 张宇鹏 金朝霞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1,共9页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是一种药食两用真菌,具有抗病毒、保护心血管系统及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但因其生长缓慢,野生资源稀少,因而未能实现规模化与产业化发展。为更好地优化桦褐孔菌的发酵培养模式以提高其生物活性物质产量,本研...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是一种药食两用真菌,具有抗病毒、保护心血管系统及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但因其生长缓慢,野生资源稀少,因而未能实现规模化与产业化发展。为更好地优化桦褐孔菌的发酵培养模式以提高其生物活性物质产量,本研究将桦褐孔菌与从野生桦褐孔菌子实体中分离的伴生菌—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 pseudoglaucus)、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laucus)、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及奥尔森青霉(Penicillium olsonii),通过共培养方式进行发酵并对其发酵液成分进行检测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PLC-Q-TOF-MS)技术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判别分析(OPLS-DA),发现在共培养系统中存在多糖和多酚含量上的变化,其中桦褐孔菌与灰绿曲霉共培养后多酚含量较其单独培养时提高11.15%,同时发现桦褐孔菌与4株伴生菌共培养后均存在代谢物差异,即桦褐孔菌与假灰绿曲霉共培养产生了13类34种差异代谢物,与灰绿曲霉共培养产生10类21种差异代谢物,与哈茨木霉共培养产生11类24种差异代谢物,与奥尔森青霉共培养产生8类17种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代谢物的形成可能与不同菌种间的代谢调节存在密切关系,本研究为桦褐孔菌共培养技术以及其代谢产物合成和代谢调节等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onotus obliquus) 共培养 伴生 UPLC-Q-TOF-MS技术 OPLS-DA 差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 被引量:10
5
作者 胡洋 金羽 +2 位作者 黎扣扣 于敏 曲娟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239-2245,共7页
为探讨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采用醇提法获得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通过观察稻瘟病的稻梨孢菌孢子萌发和菌丝形态结构及小麦根腐平脐孺孢和番茄灰霉灰葡萄球菌的平板对峙实验结果,研究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抗病原真... 为探讨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采用醇提法获得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通过观察稻瘟病的稻梨孢菌孢子萌发和菌丝形态结构及小麦根腐平脐孺孢和番茄灰霉灰葡萄球菌的平板对峙实验结果,研究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抗病原真菌活性。结果表明,用醇提法获得的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得率为7.35%;乙醇提取物浓度为3.125 mg·m L-1时,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94%,浓度高于6.25 mg·m L-1时,抑制率均为100%;在乙醇提取物的作用下,稻瘟病菌菌丝出现粗细不均、结构松散、细胞壁加厚等现象;小麦根腐平脐孺孢和番茄灰霉灰葡萄球菌的平板对峙实验均出现较大的抑菌圈。本研究为深入探讨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抗真菌病害的机制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提取 病原真 抗真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中多糖类和三萜类物质共提取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路春桃 张京声 +1 位作者 徐超立 刘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6-461,共6页
从水提取和有机溶剂提取2个方面,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以及2种提取法提取顺序对桦褐孔菌中多糖类和三萜类共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水提再用异丙醇提得到的2种物质提取率较高.其中在初次水提料液比1∶40,... 从水提取和有机溶剂提取2个方面,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以及2种提取法提取顺序对桦褐孔菌中多糖类和三萜类共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水提再用异丙醇提得到的2种物质提取率较高.其中在初次水提料液比1∶40,温度80℃,时间2 h,多糖提取率为8.84%,三萜类提取率为1.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提取 多糖 三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乙醇对桦褐孔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陶令霞 王浩 +2 位作者 张泽生 常慧萍 谷延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6-119,共4页
以样品的总还原力、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乙醇对桦褐孔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醇浓度为65%时,桦褐孔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较强,其多酚含量和总还原力分别为(12.04±0.53)mg/... 以样品的总还原力、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乙醇对桦褐孔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醇浓度为65%时,桦褐孔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较强,其多酚含量和总还原力分别为(12.04±0.53)mg/g、(124.56±2.81)mg/g(维生素C相当量),FRAP值为(1.42±0.04)mmol/g(FeSO4.7 H2O相当量)。提取物浓度为400μ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8.05±3.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浓度 提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桦褐孔菌子实体中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胡涛 王亚亚 +1 位作者 路春桃 刘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634-21635,21643,共3页
[目的]优化桦褐孔菌中三萜类物质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方法]以异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桦褐孔菌中三萜类物质,以不同处理条件、超声功率、超声次数和超声处理时间为试验因素,以三萜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 [目的]优化桦褐孔菌中三萜类物质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方法]以异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桦褐孔菌中三萜类物质,以不同处理条件、超声功率、超声次数和超声处理时间为试验因素,以三萜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超声辅助技术提取桦褐孔菌子实体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400 W、超声次数30次、超声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三萜得率为1.06%。[结论]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是一种有效的桦褐孔菌三萜类物质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onotus obliquus) 超声波辅助提取 三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提取物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效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晓宗 郝莉花 +1 位作者 路源 孙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2-35,共4页
研究桦褐孔菌提取物(Inonotus obliquus extracts,IOE)对食用油脂(猪油和大豆油)氧化的抑制作用;此外,还将IOE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IOE能够抑制食用油脂氧化,延长诱导期,增强抗氧化能力,并与其... 研究桦褐孔菌提取物(Inonotus obliquus extracts,IOE)对食用油脂(猪油和大豆油)氧化的抑制作用;此外,还将IOE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IOE能够抑制食用油脂氧化,延长诱导期,增强抗氧化能力,并与其添加量成正比。IOE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为0.04%IOE>0.02%TBHQ>0.02%IOE>0.02%PG>0.02%PA。因此,IOE可作为一种理想的天然抗氧化剂应用到食用油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ioe) 食用油脂 过氧化值 诱导期 抗氧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香花 孙东植 +2 位作者 陈海月 崔基成 刘树森 《中国食用菌》 2008年第5期41-43,共3页
探讨桦褐孔菌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桦褐孔菌提取物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具有降血糖、调脂、抗氧化应激、清除自由基以及改善受损肝功能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多糖的降血糖作... 探讨桦褐孔菌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桦褐孔菌提取物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具有降血糖、调脂、抗氧化应激、清除自由基以及改善受损肝功能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多糖的降血糖作用和单宁酸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 糖尿病大鼠 糖脂代谢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桦褐孔菌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丽雅 李晓雁 +1 位作者 张泽生 闫师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20457-20458,20471,共3页
[目的]优化桦褐孔菌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方法]以溶剂体积分数、超声处理时间、超声功率和液料比为试验因素,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抗氧化活性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各因素对提取... [目的]优化桦褐孔菌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方法]以溶剂体积分数、超声处理时间、超声功率和液料比为试验因素,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抗氧化活性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溶剂体积分数>超声处理时间>超声功率>液料比。最佳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处理时间30min、超声功率为500 W、液料比30 ml/g;在此最佳条件下,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75.39%±1.12%。[结论]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是一种有效的桦褐孔菌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辅助提取 抗氧化活性 总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菌丝体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提取剂筛选试验
12
作者 郭晓帆 陈艳秋 杜萍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0,共2页
采用Tris-HCl(pH6.9)、TBE、Tris-甘氨酸(pH8.3)、磷酸缓冲液(pH6.4)、Tris-HCl(pH8.0)、Tris-HCl(pH8.8)为提取剂,在同一条件下提取桦褐孔菌过氧化物酶。通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桦褐孔菌菌丝体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研究... 采用Tris-HCl(pH6.9)、TBE、Tris-甘氨酸(pH8.3)、磷酸缓冲液(pH6.4)、Tris-HCl(pH8.0)、Tris-HCl(pH8.8)为提取剂,在同一条件下提取桦褐孔菌过氧化物酶。通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桦褐孔菌菌丝体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Tris-HCl(pH6.9)做为提取剂制备的样品液经电泳后,在图谱中条带丰富,带形清晰,提取效果最好。Tris-甘氨酸(pH8.3)提取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 电泳 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研究
13
作者 马思慧 程萍 +1 位作者 方研 王萍 《中国林副特产》 2014年第1期4-7,共4页
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丙酮和异丙醇提取桦褐孔菌中的活性成分,筛选出高效抗氧化活性成分。分别用苯酚-硫酸法、福林酚法、氯化铝显色法测定粗提物中多糖、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并测定粗提物对DPPH·的清除能力和FRAP值。用SPSS软件分析... 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丙酮和异丙醇提取桦褐孔菌中的活性成分,筛选出高效抗氧化活性成分。分别用苯酚-硫酸法、福林酚法、氯化铝显色法测定粗提物中多糖、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并测定粗提物对DPPH·的清除能力和FRAP值。用SPSS软件分析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性的相关性,确定高抗氧化活性成分为多糖,与DPPH·清除率和FRAP总还原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为0.851和0.7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 抗氧化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提取物介导LXRs信号通路调控肝纤维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赛虎 窦佳艺 +3 位作者 崔振宇 廉丽花 南极星 吴艳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01-2108,共8页
目的探究桦褐孔菌提取物(Inonotus obliquus extract,IOE)介导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s,LXRs)信号通路调控肝纤维化。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通过口服灌胃给予不同浓度IOE及水飞... 目的探究桦褐孔菌提取物(Inonotus obliquus extract,IOE)介导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s,LXRs)信号通路调控肝纤维化。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通过口服灌胃给予不同浓度IOE及水飞蓟素连续干预4周。末次给药后,小鼠安乐死收集肝脏和血清。检测不同浓度IOE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存活率的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0μg·L^(-1)刺激HSCs 2 h,给予IOE(0、5、10、25μmol·L^(-1))处理6 h。测定小鼠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通过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小鼠肝脏和活化HSCs中α-SMA、collagenⅠ、炎症因子以及LXRα/β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IOE可以明显降低TAA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血清转氨酶水平,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IOE能够减少小鼠肝组织和活化HSCs中ECM和胶原沉积,抑制IL-6、Caspase-1的表达,并明显上调LXRα/β的蛋白表达。结论IOE能够介导激活LXRs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外基质和炎症因子的产生,有效逆转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LXRs 细胞外基质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兴 任广明 +1 位作者 高智涛 李滇华 《林业科技》 2014年第6期40-42,45,共4页
以小兴安岭林区常见的野生桦褐孔菌为试验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提酸沉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研究桦褐孔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试验结果,桦褐孔菌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其含量达到8.98%。
关键词 黄酮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脉冲电场提取桦褐孔菌多糖的试验 被引量:17
16
作者 殷涌光 崔彦如 王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9-92,共4页
针对高压脉冲电场(PEF)对桦褐孔菌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并与热碱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电场强度为30kV/cm、脉冲数为6、液料比为25mL/g、pH值为10时,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 针对高压脉冲电场(PEF)对桦褐孔菌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并与热碱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电场强度为30kV/cm、脉冲数为6、液料比为25mL/g、pH值为10时,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率达到49.8%,是热碱提取法的1.67倍,是微波辅助提取法的1.12倍,多糖的纯度是超声辅助提取法的1.40倍。应用PEF技术提取桦褐孔菌中的多糖,提取时间短(12μs),提取率高,提取物中杂质少,是一种有效的桦褐孔菌多糖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场 提取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及美容功效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蔡建秀 龚丽芬 +1 位作者 许丽璇 陈伟伟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5-119,共5页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桦褐孔菌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测定了总黄酮提取液的酪氨酸酶抑制率,并制备了桦褐孔菌总黄酮雪花膏。进行了该雪花膏的性能测试和大白鼠皮肤抗氧化试验:包括用丙二醛(MDA)试剂盒测定MDA含量;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大白...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桦褐孔菌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测定了总黄酮提取液的酪氨酸酶抑制率,并制备了桦褐孔菌总黄酮雪花膏。进行了该雪花膏的性能测试和大白鼠皮肤抗氧化试验:包括用丙二醛(MDA)试剂盒测定MDA含量;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大白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活性氧(ROS)试剂盒体外测定皮肤组织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得到了桦褐孔菌总黄酮的较优提取条件:乙醇体积分数为70%,料液比(g∶mL)为1∶40,微波辐射时间为120 s,功率为352 W,此条件下总黄酮的最高提取率为4.96%。质量浓度为0.024 g.L-1的桦褐孔菌总黄酮提取液加入量为7.5 mL时,酪氨酸酶抑制率最高,达25.0%。且其制成的雪花膏稳定性、光泽、颜色效果最好。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桦褐孔菌总黄酮雪花膏能减少大白鼠皮肤组织匀浆中MDA的生成,增强SOD活性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并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说明桦褐孔菌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能力,可以作为天然的抗衰老和美白化妆品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黄酮 提取 抗衰老 美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总三萜的测定及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芬琴 赵辉 +2 位作者 张生杰 崔仙红 韩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88-891,共4页
目的建立桦褐孔菌中总三萜的定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不同提取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对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香草醛-冰醋酸-硫酸和香草醛-乙醇-硫酸等3种常用显色体系进行筛选;并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对优选的显色体系进行显色... 目的建立桦褐孔菌中总三萜的定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不同提取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对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香草醛-冰醋酸-硫酸和香草醛-乙醇-硫酸等3种常用显色体系进行筛选;并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对优选的显色体系进行显色反应条件的优化;最后采用选定的显色体系,以桦褐孔菌标志性活性成分桦褐孔菌醇(inotodiol)为对照品,测定桦褐孔菌中总三萜;并对回流提取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香草醛-冰醋酸-硫酸显色体系的吸光度测量较灵敏,最大吸收波长为533 nm,且吸光度值稳定;其最佳的显色反应条件为以8%香草醛冰醋酸溶液和60%硫酸为显色剂,50℃水浴20 min;对照品在0.04~0.14 mg/mL范围内吸光度和质量浓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3.398 6x+0.009 3(r=0.999 1,n=6),平均加样回收率100.3%。测得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为0.238 5,经回归方程计算得样品溶液总三萜为0.067 44 mg/mL。结论桦褐孔菌总三萜的质量分数为1.50%。回流提取法适于桦褐孔菌总三萜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三萜 分光光度法 提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桦褐孔菌中白桦脂醇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殷涌光 崔彦如 丁宏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4-206,199,共4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超声波技术对桦褐孔菌中白桦脂醇提取质量比的影响。当提取时间20min、温度40℃、液料比20mL/g、溶剂为丙酮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白桦脂醇的质量比可达9.868g/kg。与传统方法相比,应用超声波辅助提取...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超声波技术对桦褐孔菌中白桦脂醇提取质量比的影响。当提取时间20min、温度40℃、液料比20mL/g、溶剂为丙酮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白桦脂醇的质量比可达9.868g/kg。与传统方法相比,应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桦褐孔菌中的白桦脂醇,提取时间短、提取质量比高,是一种有效的桦褐孔菌白桦脂醇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醇 超声波辅助提取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发酵液中三萜化合物和多糖的微波辅助双水相萃取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琳 宋丽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46-252,共7页
采用微波辅助乙醇/K2CO3双水相提取技术实现一步操作提取分离桦褐孔菌发酵液中的三萜化合物和多糖。通过考察分配系数和回收率,探讨三萜化合物和多糖在体系中的分配行为。获得三萜化合物和多糖的最佳微波提取条件为:最佳相组成中,K2CO3... 采用微波辅助乙醇/K2CO3双水相提取技术实现一步操作提取分离桦褐孔菌发酵液中的三萜化合物和多糖。通过考察分配系数和回收率,探讨三萜化合物和多糖在体系中的分配行为。获得三萜化合物和多糖的最佳微波提取条件为:最佳相组成中,K2CO3的质量分数为25%,乙醇的质量分数为24%;固液比为1∶50;微波功率为540 W;微波时间为120 s。此条件下,三萜化合物的提取率为(99.22±0.68)%,多糖的提取率为(98.34±0.83)%,蛋白去除率为(94.67±0.74)%,菌丝体去除率为100%。该方法操作简单,三萜化合物和多糖提取率高、分离效果好,同时去除了菌丝体和蛋白,更加有利于产品的后续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K2CO3双水相 三萜化合 多糖 微波辅助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