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桦褐孔菌提取物对黄曲霉素B_(1)暴露小鼠肝损伤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成铭 谢为天 +4 位作者 林红英 胡颍昕 马文澳 李颖 陈志宝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4-874,共11页
[目的]探究桦褐孔菌提取物(IOE)对黄曲霉毒素B1(AFB_(1))暴露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30只6周龄、体重相近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连续灌胃蒸馏水10 d;AFB_(1)组第1~7天连续灌胃蒸馏水,第8~10天连续... [目的]探究桦褐孔菌提取物(IOE)对黄曲霉毒素B1(AFB_(1))暴露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30只6周龄、体重相近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连续灌胃蒸馏水10 d;AFB_(1)组第1~7天连续灌胃蒸馏水,第8~10天连续灌胃2 mg/kg AFB_(1);不同浓度IOE组第1~7天分别连续灌胃25、50和100 mg/kg IOE,第8~10天各组均连续灌胃2 mg/kg AFB_(1),灌胃剂量均为0.2 mL,每天1次。试验结束后对小鼠称重并采集血液、肝脏组织,统计肝脏指数;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肝脏细胞凋亡情况。通过细胞毒性试验,筛选AFB_(1)诱导AML12细胞损伤最适条件,并以此建立肝损伤模型,给予不同浓度IOE进行干预,利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确定IOE防治AFB_(1)诱导AML12细胞损伤的剂量范围。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细胞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和AML12细胞中TNF-α、IL-6、IL-1β、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基因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脏和AML12细胞中NLRP3、Bax和Bcl-2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FB_(1)组肝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肿胀,细胞凋亡率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TNF-α、IL-6、IL-1β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肝脏中TNF-α、IL-6、IL-1β、NLRP3和Bax基因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Bcl-2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NLRP3和Bax蛋白水平极显著升高,Bcl-2蛋白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与AFB_(1)组相比,不同浓度IOE组小鼠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细胞排列整齐,细胞凋亡率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TNF-α、IL-6、IL-1β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TNF-α、IL-6、IL-1β、NLRP3和Bax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Bcl-2基因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NLRP3和Bax蛋白水平均极显著降低,Bcl-2蛋白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AFB_(1)诱导AML12细胞损伤最适条件为10μg/mL AFB_(1)作用24 h, IOE防治AFB_(1)诱导AML12细胞损伤的浓度梯度为1.5、3、6μg/mL。体外试验结果显示,AML12细胞中各炎性因子分泌、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量变化趋势与体内试验结果均一致。[结论]IOE可通过调节NLRP3、Bax和Bcl-2表达抑制炎性因子分泌,降低细胞凋亡,进而缓解AFB_(1)暴露引起的小鼠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提取物(IOE) 黄曲霉毒素B_(1)(AFB_(1)) 肝脏 凋亡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桦褐孔菌提取物治疗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韩立华 赵晓茹 +2 位作者 彭莉莉 郝渺 原红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3-55,共13页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桦褐孔菌提取物治疗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建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模型。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桦褐孔菌提取物低(200 mg/kg)、中(400 mg/...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桦褐孔菌提取物治疗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建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模型。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桦褐孔菌提取物低(200 mg/kg)、中(400 mg/kg)、高(800 mg/kg)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美沙拉嗪,225 mg/kg)。药物干预1周后,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炎症因子水平。取对照组、模型组及桦褐孔菌提取物高剂量组的结肠组织,采用非标记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的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采用Western blot和RT-qPCR对关键蛋白进行验证。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桦褐孔菌提取物中、高剂量组的DAI、CMDI及HE染色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其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或P<0.01)。蛋白质组学显示,桦褐孔菌提取物高剂量组与模型组间有199个差异蛋白(DEPs),其中63个DEPs与CD相关,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63个DEPs要涉及NOD样受体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和坏死性凋亡等多条通路。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Vdac1和Trpv2的蛋白和mRNA水平,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结论桦褐孔菌提取物可能通过干预Vdac1、Trpv2的表达,调节NOD样受体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和坏死性凋亡,从而达到治疗CD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提取物 关键蛋白 蛋白质组学 克罗恩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乙醇对桦褐孔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陶令霞 王浩 +2 位作者 张泽生 常慧萍 谷延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6-119,共4页
以样品的总还原力、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乙醇对桦褐孔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醇浓度为65%时,桦褐孔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较强,其多酚含量和总还原力分别为(12.04±0.53)mg/... 以样品的总还原力、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乙醇对桦褐孔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醇浓度为65%时,桦褐孔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较强,其多酚含量和总还原力分别为(12.04±0.53)mg/g、(124.56±2.81)mg/g(维生素C相当量),FRAP值为(1.42±0.04)mmol/g(FeSO4.7 H2O相当量)。提取物浓度为400μ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8.05±3.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浓度 桦褐孔菌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香花 孙东植 +2 位作者 陈海月 崔基成 刘树森 《中国食用菌》 2008年第5期41-43,共3页
探讨桦褐孔菌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桦褐孔菌提取物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具有降血糖、调脂、抗氧化应激、清除自由基以及改善受损肝功能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多糖的降血糖作... 探讨桦褐孔菌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桦褐孔菌提取物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具有降血糖、调脂、抗氧化应激、清除自由基以及改善受损肝功能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多糖的降血糖作用和单宁酸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提取物 糖尿病大鼠 糖脂代谢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提取物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效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晓宗 郝莉花 +1 位作者 路源 孙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2-35,共4页
研究桦褐孔菌提取物(Inonotus obliquus extracts,IOE)对食用油脂(猪油和大豆油)氧化的抑制作用;此外,还将IOE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IOE能够抑制食用油脂氧化,延长诱导期,增强抗氧化能力,并与其... 研究桦褐孔菌提取物(Inonotus obliquus extracts,IOE)对食用油脂(猪油和大豆油)氧化的抑制作用;此外,还将IOE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IOE能够抑制食用油脂氧化,延长诱导期,增强抗氧化能力,并与其添加量成正比。IOE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为0.04%IOE>0.02%TBHQ>0.02%IOE>0.02%PG>0.02%PA。因此,IOE可作为一种理想的天然抗氧化剂应用到食用油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提取物(IOE) 食用油脂 过氧化值 诱导期 抗氧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提取物介导LXRs信号通路调控肝纤维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赛虎 窦佳艺 +3 位作者 崔振宇 廉丽花 南极星 吴艳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01-2108,共8页
目的探究桦褐孔菌提取物(Inonotus obliquus extract,IOE)介导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s,LXRs)信号通路调控肝纤维化。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通过口服灌胃给予不同浓度IOE及水飞... 目的探究桦褐孔菌提取物(Inonotus obliquus extract,IOE)介导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s,LXRs)信号通路调控肝纤维化。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通过口服灌胃给予不同浓度IOE及水飞蓟素连续干预4周。末次给药后,小鼠安乐死收集肝脏和血清。检测不同浓度IOE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存活率的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0μg·L^(-1)刺激HSCs 2 h,给予IOE(0、5、10、25μmol·L^(-1))处理6 h。测定小鼠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通过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小鼠肝脏和活化HSCs中α-SMA、collagenⅠ、炎症因子以及LXRα/β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IOE可以明显降低TAA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血清转氨酶水平,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IOE能够减少小鼠肝组织和活化HSCs中ECM和胶原沉积,抑制IL-6、Caspase-1的表达,并明显上调LXRα/β的蛋白表达。结论IOE能够介导激活LXRs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外基质和炎症因子的产生,有效逆转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提取物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LXRs 细胞外基质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对脂多糖诱导肠损伤的缓解作用及机制
7
作者 马文澳 杨微 +3 位作者 李迎春 朱彦彬 陈志宝 刘娜 《生物技术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9-308,共10页
【目的】探究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Inonotus obliquus,EEIO)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LPS诱导的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和C57BL/6小鼠,检测EEIO处理后LDH和NO水平;RT... 【目的】探究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Inonotus obliquus,EEIO)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LPS诱导的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和C57BL/6小鼠,检测EEIO处理后LDH和NO水平;RT-qPCR和ELISA方法检测EEIO对炎症因子IL-1β和IL-18表达的影响;RT-qPCR和WB方法检测EEIO对MAPK和焦亡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体内外结果一致表明,EEIO可有效缓解LPS导致的LDH和NO水平升高;EEIO处理后,IL-1β和IL-18表达明显降低。EEIO抑制MAPK(ERK、P38、JNK)信号通路,显著降低p-ERK/ERK、p-p38/p38和p-JNK/JNK的水平。同时,焦亡途径被抑制,ASC、Caspase-1、GSDMD和NLRP3水平显著降低。阳性药物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各项检测指标的影响与EEIO相似,但效果不如EEIO。【结论】EEIO通过调控MAPK信号通路,抑制焦亡途径进而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缓解LPS诱导肠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提取 脂多糖 肠损伤 炎症 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