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2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云模型改进AHP的桥梁施工风险评估
1
作者 王连广 姚博 +1 位作者 高海洋 仁丽杰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5,共8页
为有效预防桥梁施工过程中风险事故的发生,给予工程安全前瞻性建议,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改进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的桥梁施工风险评估方法.首先,利用鱼骨图识别风险因素,构建桥梁施工风险评估体系.其次,考虑赋... 为有效预防桥梁施工过程中风险事故的发生,给予工程安全前瞻性建议,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改进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的桥梁施工风险评估方法.首先,利用鱼骨图识别风险因素,构建桥梁施工风险评估体系.其次,考虑赋权过程中专家意见的不确定性,利用云模型改进AHP,计算各指标权重.最后,从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造成损失2个维度,构建二维云模型评价各风险因素,结合指标权重计算二维综合云模型,通过贴近度定量描述桥梁施工风险等级.应用上述评估方法对长春某桥梁施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为桥梁施工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施工 风险评估 模型改进AHP 二维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缆索承重桥梁动态特性初步分析的动力刚度模型研究
2
作者 郭吉平 龙殿君 孙远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5,共8页
针对有限元模型、传统解析模型在缆索承重桥梁动态特性初步分析时的复杂性及局限性,提出一种计算简单、适用性广的动力刚度模型。首先,建立模型近似初始状态,利用主缆、主梁的竖向振动微分方程推导出精确单元动力刚度矩阵;再通过影响矩... 针对有限元模型、传统解析模型在缆索承重桥梁动态特性初步分析时的复杂性及局限性,提出一种计算简单、适用性广的动力刚度模型。首先,建立模型近似初始状态,利用主缆、主梁的竖向振动微分方程推导出精确单元动力刚度矩阵;再通过影响矩阵模拟吊索、斜拉索等弹性连接,组建缆索承重桥梁的整体动力刚度矩阵,得到动力刚度模型;最后通过求解非线性特征值问题获得该模型的动态特性。采用有限元模型、传统解析模型、本文模型分析某典型三跨悬索桥和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算例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有限元模型的竖向振动模态频率参照值,在悬索桥算例中本文模型的频率误差总体上略低于解析模型,而在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算例中则显著低于解析模型;本文模型在缆索承重桥梁动态特性初步分析方面,不仅规避了有限元模型中复杂的找形计算,而且该模型基于单元尺度,较基于跨度尺度的传统解析模型的计算适用性更广,可用于缆索承重桥梁的初步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缆索承重桥梁 悬索桥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 动态特性 解析模型 动力刚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机针孔模型的桥梁结构位移监测方法
3
作者 刘俊辰 朱伟铸 +2 位作者 周志祥 楚玺 沈梓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3-393,共11页
桥梁的位移响应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和安全状态评估的重要基础条件。为了充分利用机器视觉测量结构位移的优点,并提高其适用性,可以满足拍摄设备带有姿态角的情况下的结构位移拍摄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相机针孔模型的结构位移监测方法... 桥梁的位移响应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和安全状态评估的重要基础条件。为了充分利用机器视觉测量结构位移的优点,并提高其适用性,可以满足拍摄设备带有姿态角的情况下的结构位移拍摄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相机针孔模型的结构位移监测方法。利用稀疏光流对结构特征点进行追踪,得到亚像素级的图像位移,通过相机成像的光学几何关系,建立了现实世界位移和图像位移之间的解析解,将图像位移代入代数关系,进而得到结构真实位移。在室内开展简支模型桥动载位移识别试验中,与线性可变差动变压器位移计测量结果相比,当俯仰角在30°、偏航角在35°以内时,本文方法位移监测最大误差在6%以内,满足桥梁结构位移变形监测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计算机视觉 位移监测 针孔模型 倾斜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代理模型的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4
作者 方春平 郑华智 +1 位作者 霍龙飞 刘浩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3,共8页
为提高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分析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混合代理模型的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克里金(Kriging)模型和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模型,建立代替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的Kriging-RBF混合代理模... 为提高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分析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混合代理模型的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克里金(Kriging)模型和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模型,建立代替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的Kriging-RBF混合代理模型;结合易损性分析的蒙特卡洛(Monte Carlo, MC)方法,拟合生成桥梁结构的易损性曲线。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以某三跨PC简支梁桥为背景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建立简支梁桥桥台、支座及桥墩的易损性曲线,并与常规MC方法生成的易损性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Kriging-RBF混合代理模型能够代替复杂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并预测结构样本的地震响应;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该方法可以减少地震易损性分析中95%以上的计算工作,实现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快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地震易损性 Kriging-RBF混合代理模型 蒙特卡洛方法 地震响应预测 快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和数据驱动的铁路桥梁智能建造与运维述评
5
作者 陈亮 郭辉 +4 位作者 张格明 柯在田 王芳 苏朋飞 李国龙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共16页
人工智能、大数据、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信息传感技术等的快速发展给桥梁智能建造和运维提供了基础。以大跨度铁路桥梁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调研、现场试验、数据分析等手段,开展桥梁智能建造和运维... 人工智能、大数据、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信息传感技术等的快速发展给桥梁智能建造和运维提供了基础。以大跨度铁路桥梁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调研、现场试验、数据分析等手段,开展桥梁智能建造和运维综述。大跨度铁路桥梁智能建造与运维以模型和数据驱动为核心技术特征,前者表征桥梁结构的力学行为与物理机制,后者用于实现桥梁数字化或基于数据的桥梁状态推断,两者贯穿于桥梁设计、施工、验收和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智能设计不仅体现在设计工具的发展变革,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可从更高层次实现智能化设计,并对标桥梁安全、适用、经济、耐久目标。智能施工是智能建造的另外关键一环,以自动化信息化施工装备、施工全过程监测与预警、基于智能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管理为主要发展方向,以安全、质量、绿色可持续等为评价指标。应用无人机、微波干涉雷达、移动检测装备等自动化技术开展新建大跨度铁路桥梁的线-桥状态评定将成为未来桥梁验收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基于建维一体化理念,建立融合施工期关键数据和验收期桥-轨初始状态数据的数字孪生模型,可为智能运维管养提供基础模型支撑。智能运维以自动化检测、健康监测等为主要技术手段,正在朝模型和数据驱动的状态修、预防修方向发展,从线-桥一体化角度,推动实现桥梁与轨道检测监测数据的融合分析、线-桥状态综合评价,构建管理维修决策模型,是未来铁路桥梁智能运维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铁路桥梁 模型和数据驱动 基于性能设计 健康监测 线-桥一体化检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桥梁结构变形与轨面几何形态的空间映射模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冯青松 陈谣 +3 位作者 李秋义 孙魁 杨舟 张凌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141,共10页
高速铁路桥梁附加变形会导致轨面几何形态的变化,加剧列车和轨道-桥梁结构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影响桥上行车安全性。以32 m简支梁桥-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为研究对象,将箱梁看作耦合板结构,选取改进傅里叶级数作为结构的试函数,通... 高速铁路桥梁附加变形会导致轨面几何形态的变化,加剧列车和轨道-桥梁结构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影响桥上行车安全性。以32 m简支梁桥-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为研究对象,将箱梁看作耦合板结构,选取改进傅里叶级数作为结构的试函数,通过输入梁体的附加变形值,基于势能驻值原理求解轨道各结构层的垂、横向变形函数,建立桥梁结构变形与轨面几何形态的空间映射模型。研究考虑底板脱空情况下桥梁典型横、竖向组合变形下轨面几何形态的变形规律。研究表明:空间映射模型与有限元模型得到的钢轨变形曲线吻合较好。映射模型经过少量的迭代便可以求出底板脱空的位置、幅值与面积。钢轨在梁体横、竖向组合变形下存在耦合变形效应,梁体横向转角幅值对钢轨垂向变形影响较大,并会导致左右两块底板脱空区域的范围与幅值发生相反变化趋势,进而使底板上方两侧钢轨“上翘”处以及“下凹”处最大变形值发生改变。桥墩垂向沉降值基本不会影响其钢轨横向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桥梁附加变形 轨面几何形态 势能驻值原理 空间映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的弯曲损伤RC/PC桥梁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志为 施宇 张尧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61,共12页
基于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带有弯曲损伤的RC/PC桥梁动力学特性的退化情况.首先,提出了适用于RC/PC桥梁非线性振动分析的数值模型构建方法.其次,通过RC简支梁受弯破坏试验,将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数... 基于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带有弯曲损伤的RC/PC桥梁动力学特性的退化情况.首先,提出了适用于RC/PC桥梁非线性振动分析的数值模型构建方法.其次,通过RC简支梁受弯破坏试验,将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基于厦门快速公交系统中某一联三跨PC连续梁桥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其在不同弯曲损伤程度下前三阶频率和振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带有弯曲损伤的RC/PC桥梁的动力学特性会随着损伤程度的增加而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带有混凝土裂缝的桥梁的微幅振动仍然是线性的,然而随着振幅的增大频率开始降低,使振动呈现出非线性.此外,当裂缝闭合时,前三阶自振频率与振型变化不明显,难以用于识别弯曲损伤;当裂缝张开时,前三阶自振频率与振型出现明显变化,可作为损伤检测指标来识别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PC桥梁 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 裂缝开合效应 有限元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式桥抗震韧性评估方法:Ⅰ.基于专家意见的构件震后功能恢复模型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晓伟 叶爱君 +6 位作者 吴学平 周连绪 宋开辉 李军 娄亮 魏新农 彭俊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6,共12页
梁式桥是中国交通路网中最普遍的桥型,建立其抗震韧性评估方法是“韧性城市”国家战略顺利实施的必然需求,但其中至关重要的梁式桥各构件震后功能恢复模型尚未建立。震后功能恢复模型表征了结构在遭受地震后使用功能损失-保持-恢复的过... 梁式桥是中国交通路网中最普遍的桥型,建立其抗震韧性评估方法是“韧性城市”国家战略顺利实施的必然需求,但其中至关重要的梁式桥各构件震后功能恢复模型尚未建立。震后功能恢复模型表征了结构在遭受地震后使用功能损失-保持-恢复的过程。为填补这一空白,该文第一部分采用专家意见调研的方法,构建了梁式桥主要受力构件(墩柱、主梁、支座、基础、桥台)和次要受力构件(挡块、伸缩缝)的震后功能恢复模型。首先,系统地定义了各构件的多级损伤状态和性能指标;然后,设计了调研问卷,面向全国各地124位桥梁设计、科研、施工、检测、养护、加固领域的专家,征询各构件不同损伤状态下的桥梁震后通行决策、残余通行功能、决策时间、构件修复策略与时间、以及构件修复期间桥梁残余通行功能;最后,通过对调研结果的统计分析,建立了梁式桥各构件的震后功能恢复模型。该文第二部分将利用该模型对我国量大面广的板式支座梁式桥开展抗震韧性评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抗震韧性 震后功能恢复模型 专家意见调研 功能损失 构件修复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拓宽滑道式横向拼接结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文清 刘正 +2 位作者 陈亮 刘丹 王文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7-495,共9页
为解决多跨长联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拓宽工程中新旧桥多种变形差异带来的普遍难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滑道式横向拼接结构,并通过缩尺模型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其结构可行性和横向传力机理。结果表明,采用滑道式横向拼接结构后,新桥主梁的纵... 为解决多跨长联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拓宽工程中新旧桥多种变形差异带来的普遍难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滑道式横向拼接结构,并通过缩尺模型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其结构可行性和横向传力机理。结果表明,采用滑道式横向拼接结构后,新桥主梁的纵向混凝土收缩及徐变变形不受旧桥约束,有效适应了新旧桥之间的纵向变形差,降低了由纵向变形差引起的拓宽结构内部应力集中,确保结构具备良好的正常使用性能。滑道式横向拼接结构能够有效协调新旧桥翼缘板之间的竖向变形,依靠传递剪力来实现横向传力,结构设计由剪应力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拓宽 滑道式横向拼接结构 模型试验 变形协调 横向传力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斜坡效应的桥梁桩基动力响应特性及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平保 陆帆 +3 位作者 贺炜 万长明 李懿德 张晓曦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76,共11页
地震作用下斜坡段桥梁桩基的动力响应特性及损伤程度演化机理尚值得深入研究。文章开展斜坡桩基离心机振动台试验,获得特定坡度条件下各测点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基于桩-坡动力相互作用模型,对比分析桩-坡系统加速度响应特征,验证计算模型... 地震作用下斜坡段桥梁桩基的动力响应特性及损伤程度演化机理尚值得深入研究。文章开展斜坡桩基离心机振动台试验,获得特定坡度条件下各测点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基于桩-坡动力相互作用模型,对比分析桩-坡系统加速度响应特征,验证计算模型和参数取值的合理性;依托某斜坡桩基,通过IDA时程分析,获得斜坡坡度和桩径对桩基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据此建立斜坡桩基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表明:桩-坡系统存在加速度放大效应,且越靠近坡顶放大效应越明显;桩身最大水平位移和最大正弯矩均位于桩顶处,而最大负弯矩约发生在土-岩交界面处;随地面峰值加速度PGA增大,桩基易损性增大;当PGA相同时,桩基极易由轻微破坏发展为中等破坏,而由严重破坏发展为完全破坏的概率相对较小;桩径越大,桩身弯矩越大,而桩身水平位移及易损性减小;随斜坡坡度增大,桩身弯矩、水平位移及易损性均随之增大。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合理布置桩位和设定桩径可有效提高斜坡桩基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斜坡桩基 离心机模型试验 IDA时程分析 数值模拟 地震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7和SeaFormer的桥梁裂缝识别与测量
11
作者 杨国俊 齐亚辉 +1 位作者 杜永峰 石秀名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9-442,共14页
为解决以往桥梁裂缝检测模型参数量大、检测效率低、延迟高,无人机采集图像质量不佳等问题,引入图像质量评价模型和SeaFormer轻量化语义分割算法,通过改进YOLOv7目标检测算法,训练并建立基于改进的YOLOv7和SeaFormer的桥梁裂缝识别与分... 为解决以往桥梁裂缝检测模型参数量大、检测效率低、延迟高,无人机采集图像质量不佳等问题,引入图像质量评价模型和SeaFormer轻量化语义分割算法,通过改进YOLOv7目标检测算法,训练并建立基于改进的YOLOv7和SeaFormer的桥梁裂缝识别与分割一体化模型,提出基于内切圆的裂缝长度与宽度像素级计算方法。同时,采用先识别,然后将裂缝识别目标框图像作为分割模型的输入图像进行分割,再将分割图像进行处理并按照目标框位置信息映射回原图的方案,大大提高了裂缝的检测效率;利用本文质量评估模型筛选并标注公开混凝土桥梁裂缝图像,作为本文模型数据集。通过在此数据集上与主流模型进行训练测试对比,证明了本文算法在精度、轻量化等方面的优势。然后利用大疆精灵4pro-v2.0无人机在距离待测面3m处采集结构裂缝图像进行精度验证,裂缝宽度检测相对误差在18%以内,裂缝长度检测相对误差在10%以内。另外,在加入兰州市中山桥桥墩裂缝图像的混合测试集中,裂缝识别定位精准度达91.38%,F1分数88.94%,召回率86.62%;裂缝分割准确度为93.66%,交并比90.17%。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改进YOLOv7和SeaFormer的一体化桥梁裂缝检测方法在兼顾检测速度与精度的情况下,模型更小、检测效率更高,更适用于搭载在无人机等移动设备进行桥梁、高塔等结构的裂缝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裂缝检测 无人机 深度学习 轻型多层感知模块 YOLOv7模型 SeaForm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的新型箱梁气动外形优化
12
作者 白桦 叶茂 +1 位作者 杨光 高广中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8-65,139,共9页
为解决传统的桥梁断面气动措施优化方法优化效率低下且搜索范围有限等缺点,提出了一种由风洞试验驱动,将Kriging代理模型和多点搜索策略相结合的主梁断面气动外形优化方法,对2000 m级悬索桥新型箱梁断面在倒L型导流板的水平板宽度L、下... 为解决传统的桥梁断面气动措施优化方法优化效率低下且搜索范围有限等缺点,提出了一种由风洞试验驱动,将Kriging代理模型和多点搜索策略相结合的主梁断面气动外形优化方法,对2000 m级悬索桥新型箱梁断面在倒L型导流板的水平板宽度L、下中央稳定板高度H和检修车轨道位置J构成的多参数设计空间内的气动外形进行优化。首先使用改进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获取设计空间内的初始样本点,通过风洞试验获得初始样本的颤振临界风速;然后建立设计参数和颤振临界风速的初始Kriging代理模型;接着使用新提出的并行加点准则添加更新点更新代理模型。最终优化获得了颤振性能最佳断面匹配的设计参数,通过风洞试验验证了优化结果的正确性。结果表明:Kriging代理模型结合多点搜索策略对桥梁断面气动外形进行优化,显著提高了优化效率;最优断面的颤振临界风速比原断面提高了51%,比单独设置倒L型导流板时提高了13%;倒L型导流板的水平板宽度L对颤振性能影响程度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气动外形优化 Kriging代理模型 风洞试验 箱梁 颤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沉降代理模型的桥梁基桩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晏文 唐仁华 +3 位作者 王克强 付宏松 陈昌富 胡源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88-4598,共11页
我国交通设施发展迅猛,在地形地貌复杂地区桥梁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桥梁基桩工程建设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基于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基桩设计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偏差,开展桥梁基桩的可靠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考虑多参数不确定... 我国交通设施发展迅猛,在地形地貌复杂地区桥梁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桥梁基桩工程建设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基于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基桩设计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偏差,开展桥梁基桩的可靠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考虑多参数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引入人工智能模型,提出一种按沉降控制的桥梁基桩可靠性快速分析计算方法,并用该方法对某在建桥梁工程基桩开展按沉降控制的可靠性研究。首先,基于正交试验法设计基桩沉降数值模拟计算方案;其次,根据设定的模拟计算方案,建立桥梁基桩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得到桥梁基桩沉降数据样本库;然后,基于该数据库,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ANFIS模糊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构建3种沉降代理模型并对其进行比选;最后,基于比选出的最佳沉降代理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法对某在建桥梁工程基桩开展按沉降控制的可靠性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建立的3种模型中,BP神经网络的拟合和预测精度最好,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拟合度R2分别是0.994和0.974;得到了桥梁基桩的失效概率和可靠性指标随基桩允许沉降值的变化规律,当允许沉降值由2 cm增加至5 cm时,桥梁基桩的失效概率呈现出指数级的下降趋势,失效概率由0.201%迅速趋近于0。本文所提出的基于沉降代理模型桥梁基桩沉降可靠性分析方法,有效破解了以往基桩沉降的复杂计算过程对可靠性方法应用于桥梁桩基工程所形成的制约,研究成果可为桥梁桩基的设计计算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基桩 可靠性 沉降控制 BP神经网络 ANFIS模型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潮急流跨海桥梁基础局部冲刷研究
14
作者 李有为 肖苡辀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2,共9页
跨海桥梁基础冲刷问题极为复杂,探究各个建设阶段中的床面冲刷情况,对于预防桥梁由于冲刷造成的损坏至关重要。以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在建)南航道桥主墩基础为例,针对桩基施工与承台施工的不同阶段,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及现场原... 跨海桥梁基础冲刷问题极为复杂,探究各个建设阶段中的床面冲刷情况,对于预防桥梁由于冲刷造成的损坏至关重要。以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在建)南航道桥主墩基础为例,针对桩基施工与承台施工的不同阶段,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及现场原位测量3种手段进行桥梁基础局部冲刷的研究,分析了各阶段的冲刷特性和水力特性。结果表明: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测测量数据基本吻合;桩基施工阶段期间,粉砂层已被冲刷掉,当前泥面主要由更难以被冲刷的淤泥质土构成;在大桥基础冲刷过程中,70%的冲刷深度出现在冲刷初期的30%时间内;围堰减小了床面切应力的整体变化范围,降低了周边水流流速,并在迎水面和背水面形成了淤积区;围堰安装后,预测将进一步冲刷4 m,使冲刷深度和范围增加约30%,这将超出桩基设计的冲刷深度,影响其承载能力,需采取预防或保护措施以免受进一步冲刷。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跨海大桥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潮急流 跨海桥梁基础 局部冲刷 物理模型 数值模拟 原位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的兰新高铁桥梁近断层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康林 崔佳伟 +1 位作者 严武建 车爱兰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4-654,共11页
位于断裂带附近的兰新高铁硫磺沟大桥长期受到近断层地震作用的威胁。为分析该桥梁的地震易损性,利用OpenSees软件建立含三维土层结构的桥梁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和概率地震需求模型,以该桥梁的4个典型连续桥墩为研究对... 位于断裂带附近的兰新高铁硫磺沟大桥长期受到近断层地震作用的威胁。为分析该桥梁的地震易损性,利用OpenSees软件建立含三维土层结构的桥梁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和概率地震需求模型,以该桥梁的4个典型连续桥墩为研究对象,考虑桥梁材料的不确定性,运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得到大量模型-地震动样本,进行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并通过一阶界限法得出桥梁系统易损性曲线的上下界限。研究结果表明:桥梁系统抗震性能良好,在该地区的极罕遇地震动下完全破坏概率低于30%;单个桥墩的抗震性能优秀,在极罕遇地震动下完全破坏概率仅为6.92%;地震动荷载达到0.35 g时桥墩处于弹性阶段与塑性阶段的临界点;相对较高的桥墩(3^(#)、4^(#)桥墩)比相对较低的桥墩(1^(#)、2^(#)桥墩)刚度更大,变形和耗能能力更强。文章评估了近断层地震作用下兰新高铁硫磺沟大桥的抗震性能,可为震前的风险预防与震后的救灾减灾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新高铁桥梁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近断层地震 参数不确定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桥梁基于耐久性与养护管理的设计技术
16
作者 陈开利(编译) 刘海燕(编译)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桥梁工程建设基本上是以修建中小跨度桥梁为主,并且逐渐从以建设新桥为主向以养护管理为主转型。随着新建桥梁规模和数量的减小,提高桥梁耐久性、加强桥梁养护管理、延长桥梁使用寿命成为研究重点。在耐久性设... 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桥梁工程建设基本上是以修建中小跨度桥梁为主,并且逐渐从以建设新桥为主向以养护管理为主转型。随着新建桥梁规模和数量的减小,提高桥梁耐久性、加强桥梁养护管理、延长桥梁使用寿命成为研究重点。在耐久性设计方面,安威川桥主梁底板与波形钢腹板结合处采用了防腐涂装技术,多摩川晴空桥钢箱梁采用了多项防腐蚀和耐疲劳性能措施;对位于寒冷地区的PC桥梁,针对冻害和盐害梁体与桥面板采取多项耐久性对策;在沿海地区进行钢桥防腐性能与涂装技术试验研究等。在养护管理设计方面,多摩川晴空桥钢箱梁内、外布置了养护管理设施,东海北陆公路鹫见桥梁端采用了新型防水构造;武库川桥和芥川桥主梁采用蝶形腹板箱梁设计,可减轻自重并方便养护人员对PC多室箱梁内部进行检查;位于地震区的太田切川桥布置了监测抗震阻尼装置累积塑性变形量的测量仪器,以及拱肋检查通道等;日见梦大桥建立模拟斜拉索损伤的维修养护管理模型,以减少更换损伤斜拉索造成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耐久性 养护管理 防腐涂装 养护设施 蝶形腹板 检查通道 维修养护管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GRNN的大跨桥梁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红利 周广东 +1 位作者 刘凯凯 奚佳欢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9-1495,共7页
为了对大跨桥梁的有限元模型进行高精度修正,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广义回归神经网络(PSO-GRNN)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来描述有限元模型输出与待修正参数之间的复杂非线性映射关系,利用粒子群(PSO)算法对GRNN的... 为了对大跨桥梁的有限元模型进行高精度修正,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广义回归神经网络(PSO-GRNN)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来描述有限元模型输出与待修正参数之间的复杂非线性映射关系,利用粒子群(PSO)算法对GRNN的光滑因子进行优化.采用一座大跨钢箱梁悬索桥的有限元模型对提出的修正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经过PSO优化后的GRNN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频率-待修正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预测误差显著减小;相比于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方法,GRNN方法和PSO-GRNN方法修正后的频率误差更小;由于PSO的优化,PSO-GRNN方法修正后的频率误差进一步减小,最大误差不超过5%;基于PSO-GRNN的修正方法可广泛用于各种大跨桥梁有限元模型的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桥梁 有限元模型 模型修正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代理模型的门式墩优化方法及软件研发
18
作者 柏华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12,共7页
针对门式墩结构设计影响因素多、计算耗时长、传统优化方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基于BPNN代理模型和NSGAII遗传算法研发了预应力混凝土门式墩结构尺寸优化软件。首先,建立以结构工程数量为优化目标、安全指标为约束条件的结构尺寸优化... 针对门式墩结构设计影响因素多、计算耗时长、传统优化方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基于BPNN代理模型和NSGAII遗传算法研发了预应力混凝土门式墩结构尺寸优化软件。首先,建立以结构工程数量为优化目标、安全指标为约束条件的结构尺寸优化数学模型;然后,基于有限元法构建门式墩训练样本集,采用拉丁超立方开展试验设计,建立BPNN神经网络代理模型;最后,采用NSGAII遗传优化算法对BPNN神经网络代理模型进行搜索,实现门式墩最优结构尺寸和钢束线形的搜索推荐。依托某门式墩结构设计,开展算法有效性和效率验证,结果表明,案例的优化时间由有限元法的45 h缩短至智能优化算法的15 min,优化算法在保证预测精度的同时提高优化效率18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门式墩 结构优化 BP神经网络 代理模型 多目标优化 NSGAII算法 拉丁超立方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和ARO算法的桥梁有限元模型修正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宏印 姜良维 +2 位作者 顾箭峰 曹鸿猷 吴楠昊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7,共9页
针对桥梁结构模型修正过程中计算量大、全局寻优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响应面法和人工兔优化算法(artificial rabbits optimization, ARO)的桥梁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该方法通过F检验法明确对结构响应影响显著的参数并建立响应面模型作... 针对桥梁结构模型修正过程中计算量大、全局寻优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响应面法和人工兔优化算法(artificial rabbits optimization, ARO)的桥梁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该方法通过F检验法明确对结构响应影响显著的参数并建立响应面模型作为桥梁有限元模型的代理模型进行迭代计算,然后通过静动力联合修正法基于特征响应的响应面模型计算值和试验值构建目标函数,并通过人工兔优化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迭代计算进而获得精确的有限元模型参数。采用该方法对变截面连续刚构黄河特大桥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结果显示:基于显著性分析结果建立的桥梁响应面模型相关系数大于0.98,且平均绝对误差低于0.05;模型修正后主梁关键截面竖向位移最大相对误差由32.97%降至5.72%,平均相对误差由20.67%降至3.61%,桥梁前3阶竖向自振频率平均相对误差仅为0.18%。可见,采用所提方法修正的模型能用于评价桥梁结构实际受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变截面连续刚构桥 有限元模型修正 F检验法 响应面法 静动力联合修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影响线的桥梁模型修正试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宇 甘露一 +2 位作者 狄生奎 贺文宇 李宁波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7-546,共10页
为了验证桥梁应变影响线用于模型修正的有效性,针对某三跨钢板组合连续梁桥在单辆重车移动加载下的应变时程响应进行研究.联合实测应变影响线和计算影响线构建目标函数;以影响线形态控制点处的微应变试验值作为输入层参数,以有限元模型... 为了验证桥梁应变影响线用于模型修正的有效性,针对某三跨钢板组合连续梁桥在单辆重车移动加载下的应变时程响应进行研究.联合实测应变影响线和计算影响线构建目标函数;以影响线形态控制点处的微应变试验值作为输入层参数,以有限元模型结构几何尺寸信息与材料特征值作为输出层参数,构建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进行自我学习;基于训练完毕的BP神经网络,对待修参数进行预测,开展桥梁模型修正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能够减小真实结构不确定性带来的建模误差,修正后的优化模型比初始模型更加贴近真实结构,目标函数相对误差降低29%;可以采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模型参数修正方法对有限元模型参数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模型修正 应变影响线 影响线识别 前馈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