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归一化叠加曲率模态方差比桥梁损伤识别研究
1
作者 李一鸣 刘屺阳 +2 位作者 张戎令 刘德安 张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24-2834,共11页
针对传统曲率模态差法在结构损伤识别应用中振型节点处损伤识别不敏感与损伤程度反映不准确的问题,通过理论推导,分析曲率模态差法存在局限性的原因。经过改进曲率模态差指标,提出归一化叠加曲率模态方差比指标和单元损伤估算方法,从理... 针对传统曲率模态差法在结构损伤识别应用中振型节点处损伤识别不敏感与损伤程度反映不准确的问题,通过理论推导,分析曲率模态差法存在局限性的原因。经过改进曲率模态差指标,提出归一化叠加曲率模态方差比指标和单元损伤估算方法,从理论层面解决了曲率模态差指标的不足。此外,通过室内简支梁试验及实际连续梁桥有限元算例,验证了新指标较曲率模态差指标在损伤识别及程度分析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出了完整曲线法,对归一化叠加曲率模态方差比指标的使用进行补充,通过模拟无损桥梁模态曲线,为实际桥梁检测时无损状态下模态参数难以获得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最后研究了噪音对新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归一化叠加曲率模态方差比指标能够准确识别结构损伤位置;2)单元损伤估算方法准确度为94.9%,相较于节点损伤估算法提高23.4%,可以较好地反映结构损伤程度;3)完整曲线法拟合复相关系数均值为0.995,与无损结构模态曲线的拟合负相关系数均值为0.935,属于高度相关,表明完整曲线法可以有效模拟桥梁无损状态下的模态曲线;4)噪音作用下,新指标可以准确识别结构损伤位置,损伤程度估算准确度下降2.6%,完整曲线法对无损模态曲线的拟合负相关系数均值为0.866,减小0.069,仍属于高度相关,说明噪音对归一化叠加曲率模态方差比指标、单元损伤估算方法及完整曲线法的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实际桥梁损伤识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曲率模态 桥梁损伤识别 曲线拟合 损伤程度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力指纹和Bayes数据融合的桥梁损伤识别 被引量:8
2
作者 孙爽 梁力 +1 位作者 李明 李鑫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0-294,共5页
受测量噪声的影响,采用单一指标评价桥梁安全容易产生误判,因此提出一种基于Bayes理论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将识别过程分解为损伤定位识别与损伤定量识别两部分,首先采用Bayes公式融合归一化的动力指纹,进行损伤位置识别,进而提取... 受测量噪声的影响,采用单一指标评价桥梁安全容易产生误判,因此提出一种基于Bayes理论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将识别过程分解为损伤定位识别与损伤定量识别两部分,首先采用Bayes公式融合归一化的动力指纹,进行损伤位置识别,进而提取损伤处的动力指纹构建Bayes网络,计算各节点的条件概率,从而识别损伤程度.通过简支梁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噪性,尤其能够对小损伤准确定位,对程度差别小的损伤准确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损伤识别 动力指纹 数据融合 BAYES网络 测量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轴车-桥接触力灵敏度的桥梁损伤识别 被引量:2
3
作者 柳成荫 曾清 +1 位作者 龚毅 乔志浩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6-1354,共9页
考虑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身竖向和俯仰运动耦合的问题,基于双轴四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从车身响应中获取车辆过桥时的接触力,并利用接触力灵敏度和正则化方法识别桥梁结构损伤。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考虑路面不平度的基础上,与采用车身或... 考虑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身竖向和俯仰运动耦合的问题,基于双轴四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从车身响应中获取车辆过桥时的接触力,并利用接触力灵敏度和正则化方法识别桥梁结构损伤。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考虑路面不平度的基础上,与采用车身或车轴响应灵敏度的方法相比,基于接触力灵敏度方法的简支梁桥损伤识别精度更佳。与基于单轴车接触力灵敏度的损伤识别方法相比,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保证识别精度的同时能够明显减少迭代的次数。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损伤识别结果受车速、噪声和建模误差影响;该损伤识别方法也适用于连续梁桥。此外,存在合适的车桥质量比和车桥一阶频率比使得基于接触力灵敏度的结构损伤识别效果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损伤识别 车桥耦合作用 车桥接触力 响应灵敏度 双轴四自由度车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营环境和提升小波变换的桥梁损伤检测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孙增寿 张耀 王希东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8-724,共7页
根据损伤桥梁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点,以及提升小波变换对信号突变信息的放大功能,提出了利用桥梁运营荷载作用下加速度响应提升小波变换系数的分布特性对结构损伤进行识别的方法。首先,采集桥梁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加速度响应信... 根据损伤桥梁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点,以及提升小波变换对信号突变信息的放大功能,提出了利用桥梁运营荷载作用下加速度响应提升小波变换系数的分布特性对结构损伤进行识别的方法。首先,采集桥梁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加速度响应信号;然后,对加速度响应信号进行提升小波变换,分别利用加速度响应信号、加速度响应信号差,提升小波变换系数空间变化的峰值识别损伤位置;最后,对行车速度、损伤位置、损伤程度和测量噪声对损伤识别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在行车速度8m/s以下、测量噪声不高于5%情况下,利用运营荷载作用下桥梁单点动力响应信号提升小波变换,可以实现桥梁多处损伤的检测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车荷载作用 动力响应 提升小波变换 桥梁损伤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主成分分析特征的智能损伤诊断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梁杰明 刘逸平 +3 位作者 陈敬松 周立成 刘泽佳 汤立群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62-1667,共6页
文章在移动主成分分析(mov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PCA)基础上,提出一种优化的MPCA特征——特征向量差方向角(directional angle of eigenvector variation,DAEV),并将其作为机器学习的输入建立损伤识别模型。利用双跨连续... 文章在移动主成分分析(mov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PCA)基础上,提出一种优化的MPCA特征——特征向量差方向角(directional angle of eigenvector variation,DAEV),并将其作为机器学习的输入建立损伤识别模型。利用双跨连续梁的仿真应变监测数据验证了以DAEV建立机器学习模型诊断结构损伤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MPCA特征向量相比,DAEV能更好地表征桥梁状态的变化,以DAEV为输入的机器学习模型损伤识别能力更强;对于早期损伤,以DAEV特征为输入的模型识别准确率比以MPCA特征向量为输入的模型高38%~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主成分分析(MPCA) 特征向量差方向角(DAEV) 机器学习 桥梁损伤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