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造林密度对桢楠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7
1
作者
程一伦
江天一
+4 位作者
李思睿
彭建
李金武
辜云杰
杨汉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6-455,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造林密度对桢楠(Phoebe zhennan)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影响,分析不同密度经营下的桢楠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为桢楠人工林培育中适宜造林密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6 a生5种造林密度(D1:400株/hm^(2)、D2:500...
【目的】研究不同造林密度对桢楠(Phoebe zhennan)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影响,分析不同密度经营下的桢楠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为桢楠人工林培育中适宜造林密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6 a生5种造林密度(D1:400株/hm^(2)、D2:500株/hm^(2)、D3:600株/hm^(2)、D4:700株/hm^(2)、D5:850株/hm^(2))桢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土层(0~10、10~20、20~30和30~50 cm)土壤理化性质,利用方差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进行多重比较,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密度桢楠人工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桢楠人工林土壤呈弱酸性(5.05~5.82)。造林密度和土层深度对土壤有机碳、硝态氮和全磷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各造林密度林分中,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明桢楠人工林土壤养分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表聚”现象。在同一土层,土壤有机碳、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在D1密度林分中达到最大。D1密度林分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D3和D5密度林分。随造林密度的增加,土壤容重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而土壤含水率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土壤质量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桢楠人工林造林密度以400株/hm^(2)时,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最高,为0.59,说明较低的造林密度更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结论】造林密度对土壤养分质量有显著影响,较低的造林密度(400株/hm^(2))更有利于桢楠人工林土壤养分的维持和土壤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桢楠人工林
造
林
密度
土层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壤动物群落对桢楠人工林边缘效应的响应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戈
罗熳丽
+2 位作者
张亚
涂程伟
辜云杰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4期39-44,共6页
为研究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土壤动物群落对桢楠(Phoebe zhennan)人工林边缘效应的响应,选择58年生的桢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捡法和干湿生漏斗分离法对桢楠人工林林地中心及林地边缘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调查共捕获土壤动物887只...
为研究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土壤动物群落对桢楠(Phoebe zhennan)人工林边缘效应的响应,选择58年生的桢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捡法和干湿生漏斗分离法对桢楠人工林林地中心及林地边缘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调查共捕获土壤动物887只,隶属于3门9纲12目23科。调查结果显示:各样地土壤动物个体数排序为:林地边缘(5.37×10^4)>林地中心(2.69×10^4);类群数排序为:林地边缘(21)>林地中心(17),土壤动物群落具有明显的表聚性;林地边缘的密度类群指数(DG)显著高于林地中心,样地间林地边缘与林地中心的丰富度指数(D)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样地间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C)、均匀度指数(J)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林地边缘效应导致林缘土壤动物的密度、类群数和多样性特征等方面明显高于林地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桢楠人工林
边缘效应
土壤动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表层土壤氮截留与淋溶流失特征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滨
吴福忠
+3 位作者
杨万勤
李俊
彭艳
曹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52,共8页
以四川盆地典型桢楠(Phoebe zhennan)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原位培养法监测了雨季(3个时期)和旱季(2个时期)5个关键时期土壤N截留和淋溶输出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
以四川盆地典型桢楠(Phoebe zhennan)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原位培养法监测了雨季(3个时期)和旱季(2个时期)5个关键时期土壤N截留和淋溶输出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的N截留和淋溶输出总量分别为17.82,26.95kg/(hm2·a),桢楠人工林土壤的N截留和淋溶输出总量分别为8.90,17.98kg/(hm2·a),2种人工林土壤均表现出明显的N截留作用,且硝态氮和水溶性有机氮的输入与输出量显著高于铵态氮和亚硝态氮(P〈0.01)。此外,2种人工林土壤N输入和输出均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59.64%~77.14%的N输入过程都发生于旱季末期和雨季早期,且这2个时期的土壤N淋溶输出量分别占全年的44.86%~52.70%。2种人工林土壤在旱季主要表现为N截留效应,而雨季主要表现为N流失。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桢楠人工林的铵态氮和马尾松人工林的硝态氮外,2种人工林土壤N库的其余N组分淋溶输出量与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对可溶性无机氮的截留量则与降水量呈负相关。总体而言,桢楠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N输入、输出和截留作用主要发生于旱季末期,且以硝态氮和水溶性有机氮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截留
土壤氮输入
土壤氮淋溶
桢楠人工林
马尾松
人工
林
常绿阔叶
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造林密度对桢楠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7
1
作者
程一伦
江天一
李思睿
彭建
李金武
辜云杰
杨汉波
机构
森林与湿地生态恢复与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长江上游森林资源保育与生态安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华西雨屏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长期科研基地/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出处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6-455,共10页
基金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21YFYZ0032)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2022NSFSC1062)
+1 种基金
世界银行贷款四川省长江经济带珍稀树种保护与发展项目(510201202038467)
四川农业大学科研兴趣培养计划项目(2022311、2022194)。
文摘
【目的】研究不同造林密度对桢楠(Phoebe zhennan)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影响,分析不同密度经营下的桢楠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为桢楠人工林培育中适宜造林密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6 a生5种造林密度(D1:400株/hm^(2)、D2:500株/hm^(2)、D3:600株/hm^(2)、D4:700株/hm^(2)、D5:850株/hm^(2))桢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土层(0~10、10~20、20~30和30~50 cm)土壤理化性质,利用方差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进行多重比较,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密度桢楠人工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桢楠人工林土壤呈弱酸性(5.05~5.82)。造林密度和土层深度对土壤有机碳、硝态氮和全磷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各造林密度林分中,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明桢楠人工林土壤养分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表聚”现象。在同一土层,土壤有机碳、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在D1密度林分中达到最大。D1密度林分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D3和D5密度林分。随造林密度的增加,土壤容重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而土壤含水率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土壤质量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桢楠人工林造林密度以400株/hm^(2)时,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最高,为0.59,说明较低的造林密度更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结论】造林密度对土壤养分质量有显著影响,较低的造林密度(400株/hm^(2))更有利于桢楠人工林土壤养分的维持和土壤质量的改善。
关键词
桢楠人工林
造
林
密度
土层
土壤理化性质
Keywords
Phoebe zhennan plantations
plantation density
soil layer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分类号
S725.6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壤动物群落对桢楠人工林边缘效应的响应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戈
罗熳丽
张亚
涂程伟
辜云杰
机构
四川省九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4期39-44,共6页
基金
楠木高效培育技术研究(2016YFD0600603)
桢楠种源家系区域造林试验(2019CZZX28)
文摘
为研究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土壤动物群落对桢楠(Phoebe zhennan)人工林边缘效应的响应,选择58年生的桢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捡法和干湿生漏斗分离法对桢楠人工林林地中心及林地边缘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调查共捕获土壤动物887只,隶属于3门9纲12目23科。调查结果显示:各样地土壤动物个体数排序为:林地边缘(5.37×10^4)>林地中心(2.69×10^4);类群数排序为:林地边缘(21)>林地中心(17),土壤动物群落具有明显的表聚性;林地边缘的密度类群指数(DG)显著高于林地中心,样地间林地边缘与林地中心的丰富度指数(D)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样地间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C)、均匀度指数(J)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林地边缘效应导致林缘土壤动物的密度、类群数和多样性特征等方面明显高于林地中心。
关键词
桢楠人工林
边缘效应
土壤动物群落
Keywords
Artificial Phoebe zhenna forest
Edge effect
Soil animal community
分类号
S718.54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表层土壤氮截留与淋溶流失特征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滨
吴福忠
杨万勤
李俊
彭艳
曹瑞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5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498,31200474)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C09B05)
四川杰出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育项目(2012JQ0008,2012JQ0059)
文摘
以四川盆地典型桢楠(Phoebe zhennan)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原位培养法监测了雨季(3个时期)和旱季(2个时期)5个关键时期土壤N截留和淋溶输出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的N截留和淋溶输出总量分别为17.82,26.95kg/(hm2·a),桢楠人工林土壤的N截留和淋溶输出总量分别为8.90,17.98kg/(hm2·a),2种人工林土壤均表现出明显的N截留作用,且硝态氮和水溶性有机氮的输入与输出量显著高于铵态氮和亚硝态氮(P〈0.01)。此外,2种人工林土壤N输入和输出均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59.64%~77.14%的N输入过程都发生于旱季末期和雨季早期,且这2个时期的土壤N淋溶输出量分别占全年的44.86%~52.70%。2种人工林土壤在旱季主要表现为N截留效应,而雨季主要表现为N流失。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桢楠人工林的铵态氮和马尾松人工林的硝态氮外,2种人工林土壤N库的其余N组分淋溶输出量与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对可溶性无机氮的截留量则与降水量呈负相关。总体而言,桢楠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N输入、输出和截留作用主要发生于旱季末期,且以硝态氮和水溶性有机氮为主。
关键词
土壤氮截留
土壤氮输入
土壤氮淋溶
桢楠人工林
马尾松
人工
林
常绿阔叶
林
Keywords
soil nitrogen retention
soil nitrogen input
soil nitrogen leaching
Phoebe zhennan plantation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分类号
S714.8 [农业科学—林学]
S158.5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造林密度对桢楠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程一伦
江天一
李思睿
彭建
李金武
辜云杰
杨汉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土壤动物群落对桢楠人工林边缘效应的响应
王戈
罗熳丽
张亚
涂程伟
辜云杰
《四川林业科技》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表层土壤氮截留与淋溶流失特征
王滨
吴福忠
杨万勤
李俊
彭艳
曹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