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桡神经深支的体表定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单建林 姜恒 +1 位作者 孙天胜 时述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目的:建立桡神经深支的体表定位方法。方法:取成人尸体标本48具(96侧上肢标本),显露桡神经深支,在前臂中立位,分别测量桡神经深支发出点与肱桡关节线的距离、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部位与肱桡关节线的距离及其与肱骨外上髁和Lister结... 目的:建立桡神经深支的体表定位方法。方法:取成人尸体标本48具(96侧上肢标本),显露桡神经深支,在前臂中立位,分别测量桡神经深支发出点与肱桡关节线的距离、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部位与肱桡关节线的距离及其与肱骨外上髁和Lister结节连线的水平距离、桡骨茎突与肱桡关节线的距离,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桡神经深支自桡神经主干发出的位置在肱桡关节上方平均为(15.4±2.5)mm。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部位均位于肱骨外上髁与桡骨Lister结节连线的尺侧,与连线的水平距离平均为(6.1±2.1)mm,与肱桡关节线的平均距离为(61.3±17.6)mm。结论:桡骨小头正前方或略偏外侧可作为桡神经深支近端的定位标志,肱桡关节线下方约6cm,肱骨外上髁与桡骨Lister结节连线尺侧约0.6cm可作为桡神经深支远端的定位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深支 关节 体表定位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神经深支出旋后肌管后的解剖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泉 孔祥玉 +1 位作者 杜心如 贺小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2-183,共2页
目的:探讨桡神经深支出旋后肌管后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手术提供定位方法。方法:在44侧上肢标本上观测桡神经深支出旋后肌管后其主干和各肌支的走行、各肌支发出顺序及体表定位。结果:各肌支的发出顺序不恒定,存在交叉;其主干和各肌支均... 目的:探讨桡神经深支出旋后肌管后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手术提供定位方法。方法:在44侧上肢标本上观测桡神经深支出旋后肌管后其主干和各肌支的走行、各肌支发出顺序及体表定位。结果:各肌支的发出顺序不恒定,存在交叉;其主干和各肌支均位于肱骨外上髁、尺骨茎突、桡骨Lister结节三点连成的“骨间后三角”内,其起点距肱骨外上髁(6.7±0.5)cm;主干与“骨间后三角”的中线远侧3/4基本吻合。结论:骨间后三角”远侧3/4可作为桡神经深支管后段的体表定位区,该部位深达肌层的损伤均应行手术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深支 体表定位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神经深支自发断裂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郭雅娣 路来金 张志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桡神经深支自发断裂的解剖学因素,为临床诊断该病及选择手术入路及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人上肢标本16侧,沿臂部桡神经走行进行大体及显微解剖。结果:(1)18.9%的桡神经主干及深、浅支存在"翻转现象";(2)桡侧返... 目的:探讨桡神经深支自发断裂的解剖学因素,为临床诊断该病及选择手术入路及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人上肢标本16侧,沿臂部桡神经走行进行大体及显微解剖。结果:(1)18.9%的桡神经主干及深、浅支存在"翻转现象";(2)桡侧返血管与桡神经深支存在3种毗邻关系,可对其造成卡压、夹持作用;(3)37.5%的桡神经深支在进入Frohse弓近端(3.1±1.2)cm处表面横跨一异常纤维束带;(4)桡侧腕短伸肌腱性部分与Frohse弓存在3种位置关系,可在不同平面对神经产生压迫作用。结论:(1)桡神经"翻转现象"是桡神经深支自发断裂的形态学基础及潜在易发因素;(2)而桡侧返动脉、异常纤维束带、桡侧腕短伸肌腱性结构及Frohse弓是其发病的解剖学基础(继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深支 自发断裂 解剖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骨交锁钉固定防止桡神经深支损伤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4
作者 言湛军 郑祖根 +1 位作者 董启榕 赵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4-366,共3页
目的:为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避免桡神经深支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前臂标本44侧解剖显露桡神经深支,将肱骨外上髁与Lister结节连线和桡骨头关节面,关节面下1.0、1.5、2.0cm,桡神经深支穿入旋后肌平面,桡神经深支跨越桡骨平面等6个... 目的:为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避免桡神经深支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前臂标本44侧解剖显露桡神经深支,将肱骨外上髁与Lister结节连线和桡骨头关节面,关节面下1.0、1.5、2.0cm,桡神经深支穿入旋后肌平面,桡神经深支跨越桡骨平面等6个面的交点,依次标记为A、B、C、D、E、F6个点。记录AE、AF的长度,测量B、C、D3个定点在屈肘前臂旋前、中立、旋后位与桡神经深支的水平距离。结果:B、C、D3个定点离桡神经深支的距离越来越近;而对于同一定点,其与桡神经深支的距离按旋前、中立、旋后位的顺序越来越远。结论: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时,宜于屈肘前臂中立位,在肱骨外上髁与Lister结节连线上,距桡骨头关节面约1.5cm的位置,由前臂后外侧向前内侧插入远端交锁螺丝钉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深支 交锁钉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近中段Thompson入路中桡神经深支医源性损伤的解剖学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单建林 王崇伟 +1 位作者 任大江 聂政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0-133,137,共5页
目的探讨前臂近中段Thompson入路中容易发生桡神经深支损伤的解剖学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教学用成人尸体标本48具,按照Thompson入路显露,观察前臂伸肌与桡神经深支及其肌支的位置关系;测量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位置距离桡侧腕短伸肌... 目的探讨前臂近中段Thompson入路中容易发生桡神经深支损伤的解剖学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教学用成人尸体标本48具,按照Thompson入路显露,观察前臂伸肌与桡神经深支及其肌支的位置关系;测量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位置距离桡侧腕短伸肌的横向距离;观察指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在前臂近段的愈着情况,测量二者在肱桡关节线以远的愈着长度。结果指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在前臂近段相愈着,愈着长度在肱桡关节以远(7.1±2.1)cm;桡神经深支在旋后肌下缘的穿出点与桡侧腕短伸肌尺侧缘的水平距离为(1.3±0.3)cm,与肱桡关节线距离为(6.1±1.8)cm。结论前臂近中段Thompson入路中容易发生桡神经深支损伤存在着解剖学因素,了解桡神经深支的解剖特点及其与前臂伸肌的位置关系可以避免桡神经深支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ompson入路 桡神经深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神经深支的体表定位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姜恒 单忠林 +2 位作者 单建林 郭光金 张天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17-919,共3页
目的 建立桡神经深支的体表定位方法并明确其应用解剖学特征。方法 取成人尸体 48具 ,显露桡神经深支 ,在前臂旋前旋后中立位 ,分别测量桡神经深支发出点与肱桡关节线的距离、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部位与肱桡关节线的距离、桡骨茎... 目的 建立桡神经深支的体表定位方法并明确其应用解剖学特征。方法 取成人尸体 48具 ,显露桡神经深支 ,在前臂旋前旋后中立位 ,分别测量桡神经深支发出点与肱桡关节线的距离、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部位与肱桡关节线的距离、桡骨茎突与肱桡关节线的距离、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部位与肱骨外上髁和Lister结节连线的水平距离。结果 桡神经深支自桡神经主干发出的位置在肱桡关节上方平均为 ( 15 4± 2 5 )mm。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部位均位于肱骨外上髁与桡骨Lister结节连线的尺侧 ,与连线的水平距离平均为 ( 6 1± 2 1)mm ,与肱桡关节线的平均距离为 ( 61 3±17 6)mm ,肱桡关节线与桡骨茎突尖端之距平均为 ( 2 3 0 5± 19 4)mm ,后二者之比平均为 ( 0 2 7± 0 0 3 )mm。结论 桡骨小头正前方或略偏外侧可作为桡神经深支近端的定位标志 ,肱桡关节线下方约 60mm ,肱骨外上髁与桡骨Lister结节连线尺侧约 6mm可作为桡神经深支远端的定位标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深支 神经定位 旋后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骨交锁髓内钉近端锁钉3种不同入路与桡神经深支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赵洪 郑祖根 +1 位作者 严军 言湛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目的:研究桡骨交锁髓内钉近端锁钉在3种不同入路的情况下与桡神经深支的解剖关系,确定安全入路及桡神经深支的安全区域。方法:将9个成人上肢标本随机分成3组,按照标准锁钉方法(距肱桡关节面1.5cm),在不暴露桡神经深支的情况下分别于前... 目的:研究桡骨交锁髓内钉近端锁钉在3种不同入路的情况下与桡神经深支的解剖关系,确定安全入路及桡神经深支的安全区域。方法:将9个成人上肢标本随机分成3组,按照标准锁钉方法(距肱桡关节面1.5cm),在不暴露桡神经深支的情况下分别于前臂过度旋前位、中立位和过度旋后位从前侧入路、外侧入路和后侧入路拧入近端锁钉。然后解剖出桡神经深支,测量和观察锁钉与桡神经深支的关系。结果:本组有2例桡神经深支损伤,其中1例在前臂中立位,后侧入路锁钉拧破对侧皮质所致。在前臂中立位,外侧入路锁钉与桡神经深支的最短距离为8.9mm。并且在外侧入路前臂过度旋前时,桡神经深支跨越桡骨干轴线距离肱桡关节面的最短距离为37mm,平均为50.8mm。结论:桡骨交锁髓内钉近端锁钉于前臂过度旋前位,从外侧入路进钉损伤桡神经深支的可能性较小。其进钉的安全区域为离肱桡关节面3c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深支 交锁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神经浅支缺如由前臂外侧皮神经代替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蒲勇华 王淼 潘爱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2-152,共1页
桡神经浅支为桡神经的直接延续,行于肱桡肌深面。继而穿该肌分布于手背桡侧及桡侧两个半近节指骨背面的皮肤;而前臂外侧皮神经则分布于前臂的外侧,虽有少许纤维行至手背皮肤,但干径较小。作者在1例成年男性右前臂神经标本制作中发... 桡神经浅支为桡神经的直接延续,行于肱桡肌深面。继而穿该肌分布于手背桡侧及桡侧两个半近节指骨背面的皮肤;而前臂外侧皮神经则分布于前臂的外侧,虽有少许纤维行至手背皮肤,但干径较小。作者在1例成年男性右前臂神经标本制作中发现,肱桡肌深面未见桡神经浅支走行,而只见桡神经深支纤维分布到前臂伸肌肌群,故推断该标本桡神经浅支缺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外侧皮神经 神经缺如 手背 标本制作 纤维分布 桡神经深支 近节指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治疗桡骨骨折的解剖与临床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刊石 王立邦 +3 位作者 徐瑞生 吴洁石 薛骏 包聚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30-1232,共3页
目的:观察桡神经浅、深支的形态学特征,以便更安全、方便地开展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方法:观察40套上肢标本中桡神经浅、深支进行形态学特点并进行解剖学测量,并应用于19例桡骨骨折患者的交锁髓内钉手术操作。结果:桡神经浅支在距离Li... 目的:观察桡神经浅、深支的形态学特征,以便更安全、方便地开展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方法:观察40套上肢标本中桡神经浅、深支进行形态学特点并进行解剖学测量,并应用于19例桡骨骨折患者的交锁髓内钉手术操作。结果:桡神经浅支在距离Lister结节(36.9±9.7)mm近段桡侧处分出内、外侧两支,在前臂旋前位采用外侧入路置入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时,锁钉与桡神经深支的最短距离为15.5mm,19例桡骨骨折患者手术操作均安全、顺利完成,无桡神经浅、深支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桡骨交锁髓内钉进钉点选择Lister结节不易损伤桡神经浅支,但选择切口时应注意尽量避开头静脉。桡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在前臂处于旋前位,从外侧入路锁钉时桡神经深支损伤的可能性较小。置入远端锁钉的安全区域为距离肱桡关节面3c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桡神经深支 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管综合征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浩东 陈德松 顾玉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研究了40侧上肢桡神经深支在肘部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观测 Frohse 弓的位置、形态、性质、横纵径、厚度、深度及桡神经深支在弓下方的滑移情况,75%桡侧腕短伸肌腱不同程度地加强 Frohse 弓。桡侧返动脉扇形分支与桡神经分支交叉关系复杂... 研究了40侧上肢桡神经深支在肘部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观测 Frohse 弓的位置、形态、性质、横纵径、厚度、深度及桡神经深支在弓下方的滑移情况,75%桡侧腕短伸肌腱不同程度地加强 Frohse 弓。桡侧返动脉扇形分支与桡神经分支交叉关系复杂。结合国内临床报道总结桡管综合征的潜在基础为引起桡神经深支卡压的 Frohse 弓及加强其压迫作用的桡侧腕短伸肌腱,桡侧返动脉作用同等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深支 短伸肌腱 侧返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旋后肌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江凌 崔立刚 +3 位作者 白子文 赵博 陈文 贾建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评估高频超声对旋后肌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例正常人和10例明确诊断为旋后肌综合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桡神经深支的短轴和长轴系列高频超声扫查,在神经进入旋后肌入口近端处获得神经短轴切面和长轴切面声像图,并测量... 目的评估高频超声对旋后肌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例正常人和10例明确诊断为旋后肌综合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桡神经深支的短轴和长轴系列高频超声扫查,在神经进入旋后肌入口近端处获得神经短轴切面和长轴切面声像图,并测量其最大横径及前后径。结果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两组人群桡神经深支的二维图像及其走行。旋后肌综合征患者的桡神经深支明显肿胀,其最大横径及前后径分别为(3.50±0.39)和(4.30±0.47)mm,明显高于正常人的(1.10±0.17)(t=-29.67,P=0.00)和(1.00±0.16)mm(t=-36.72,P=0.00)。10例旋后肌综合征患者中,有4例超声直接显示神经卡压的原因,包括神经旁的滑膜囊肿及其浅方桡动脉返支。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肘关节处桡神经深支图像。旋后肌综合征患者桡神经深支在旋后肌入口处明显肿胀,其径值较正常人明显增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后肌综合征 桡神经深支 高频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