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患者桡动脉采血按压时间的比较 被引量:15
1
作者 周文悦 张晓梅 张颖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7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患者桡动脉采血后局部按压的最佳时间。方法选择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后桡动脉采血患者150例,按入院日期分为A、B、C三组各50例,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5 min、10 min、15 min,比较其出...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患者桡动脉采血后局部按压的最佳时间。方法选择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后桡动脉采血患者150例,按入院日期分为A、B、C三组各50例,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5 min、10 min、15 min,比较其出血发生率。结果桡动脉采血后不同按压时间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B、C组(均P<0.012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结论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患者桡动脉采血后局部按压时间以10 min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桡动脉采血 按压时间 穿刺点出血 止血时间 凝血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分之一定位联合触摸法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疼痛及采血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席秀琴 耿浩然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7-739,共3页
目的:探讨四分之一定位联合触摸法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疼痛及采血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触摸法行桡动脉采血;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5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 目的:探讨四分之一定位联合触摸法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疼痛及采血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触摸法行桡动脉采血;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5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采用四分之一定位联合触摸法行桡动脉采血,比较两组一次采血成功率、局部皮肤反应、采血时间、疼痛面容、啼哭开始时间及持续时间、穿刺时和结束时疼痛评分、穿刺前和结束时生命体征。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局部皮肤反应发生率、采血时间分别为95.00%、4.17%、(2.68±0.25)min,对照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局部皮肤反应发生率、采血时间分别为82.50%、11.67%、(4.09±0.30)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疼痛面容以及啼哭开始时间晚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新生儿穿刺时以及结束时面部编码系统(NFCS)评分、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新生儿穿刺结束时心率和呼吸频率均较穿刺前升高,观察组心率和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四分之一定位联合触摸法可降低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疼痛程度,提高采血成功率,同时可降低皮肤损伤,改善其生命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采血 新生儿 四分之一定位 触摸法 成功率 生命体征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桡动脉采血方法介绍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成霞 刘瑞霞 张艳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9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婴儿 桡动脉采血 革新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爱芳 李静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血气分析 桡动脉采血 新生儿 技术革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行加压式棉棒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建华 陈春平 尚颖轩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2年第2期345-346,共2页
桡动脉采血是临床上常用的动脉采血方法之一,危重症病人通常需要多次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而对于桡动脉穿刺点的正确按压能有效预防穿刺部位的出血及血肿。有研究报道,止血效果较好的是棉球(片)法和棉签直压法[1]。
关键词 桡动脉采血 应用 棉棒 加压 动脉血气分析 危重症病人 动脉穿刺点 采血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新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娜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10期2560-2560,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桡动脉采血 护理操作技术 股静脉穿刺采血 救治成功率 动脉穿刺采血 临床实践 血液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