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品管圈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桡动脉置管意外脱管率的实践 被引量:6
1
作者 陈红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8期977-980,共4页
目的 :总结分析心脏外科ICU患者在桡动脉置管后发生意外脱管的原因,探讨应用品管圈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桡动脉置管意外脱管率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成立品管圈,以"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桡动脉置管意外脱管率"为活动主... 目的 :总结分析心脏外科ICU患者在桡动脉置管后发生意外脱管的原因,探讨应用品管圈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桡动脉置管意外脱管率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成立品管圈,以"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桡动脉置管意外脱管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然后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策略并组织实施。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桡动脉置管意外脱管率从活动前的12.80%下降到活动后的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桡动脉置管的意外脱管率,并能改善医护合作,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体外循环 桡动脉置管 意外脱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动脉置管在NICU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林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2期86-86,90,共2页
目的:探讨桡动脉置管在NICU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20例机械通气患儿行桡动脉置管,留置时间为1~7 d,其中3~5 d为最多,占60%。结果:未发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结论:NICU机械通气患儿行桡动脉置管随时抽取所需的血量,减轻患儿... 目的:探讨桡动脉置管在NICU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20例机械通气患儿行桡动脉置管,留置时间为1~7 d,其中3~5 d为最多,占60%。结果:未发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结论:NICU机械通气患儿行桡动脉置管随时抽取所需的血量,减轻患儿的痛苦,体现人文关怀,同时也减轻护士的压力及工作量,大大提高机械通气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值得在NICU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置管 机械通气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动脉置管术在危重早产儿的应用及护理
3
作者 李彩玲 欧阳英 《现代医院》 2007年第8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桡动脉置管术在危重早产儿的应用。方法选择30例危重早产儿行桡动脉置管术,留置时间为1~6天,其中以3~4天为最多,占50%。结果无一例发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结论桡动脉置管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抢救... 目的探讨桡动脉置管术在危重早产儿的应用。方法选择30例危重早产儿行桡动脉置管术,留置时间为1~6天,其中以3~4天为最多,占50%。结果无一例发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结论桡动脉置管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置管 早产儿 应用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酚妥拉明联合利多卡因皮下注射在小儿桡动脉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杨 凤旭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6期4908-491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酚妥拉明联合利多卡因皮下注射在小儿桡动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接受桡动脉置管的9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患...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酚妥拉明联合利多卡因皮下注射在小儿桡动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接受桡动脉置管的9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患儿均于超声引导下接受桡动脉置管,对照组穿刺前皮下注射利多卡因,观察组穿刺前皮下注射酚妥拉明联合利多卡因。比较两组患儿给药前、给药后1 min、穿刺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比较两组患儿置管成功率及穿刺时疼痛程度[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估],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置管后桡动脉痉挛、穿刺部位血肿、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给药前比较,两组给药后1 min的DBP、SBP、HR均下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给药后1 min比较,两组穿刺时的DBP、SBP、HR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置管时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酚妥拉明联合利多卡因皮下注射可降低桡动脉置管患儿疼痛程度,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置管成功率,并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置管 酚妥拉明 利多卡因 血流动力学 疼痛程度 置管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不同的穿刺方式对接受桡动脉置管术的患者进行穿刺的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荣 杨红湘 +1 位作者 邵东波 辛莹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24期78-80,共3页
目的:对比用不同的穿刺方式对接受桡动脉置管术的患者进行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12月期间在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需进行术中桡动脉有创监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A组患者采用盲穿法进行桡动脉穿刺,对B组... 目的:对比用不同的穿刺方式对接受桡动脉置管术的患者进行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12月期间在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需进行术中桡动脉有创监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A组患者采用盲穿法进行桡动脉穿刺,对B组患者依据术前对其进行超声定位划线的结果实施桡动脉穿刺,对C组患者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桡动脉穿刺。手术结束后,对比三组患者穿刺操作持续的时间、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总的穿刺成功率、穿刺的失败率和血肿的发生率。结果:B组和C组患者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均高于A组患者,其血肿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患者,P<0.05。C组患者穿刺操作持续的时间长于A组和B组患者,P<0.05。三组患者总的穿刺成功率与穿刺失败率相比,P>0.05。结论:与采用盲穿法对术中需进行桡动脉有创监测的患者实施桡动脉穿刺的效果相比,依据术前对其进行桡动脉超声定位划线的结果或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对其实施桡动脉穿刺均可显著提高其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降低其血肿的发生率。不过,依据术前对患者进行桡动脉超声定位划线的结果对其进行桡动脉穿刺持续的时间要短于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对其进行桡动脉穿刺持续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桡动脉置管 一次性穿刺成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动脉压力监测时肢体固定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谢春燕 李澎 赖晴斐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5期374-377,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肢体固定装置设计在桡动脉压力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使用桡动脉压力监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肢体固定方法,观察组使用新型肢体... 目的:探讨新型肢体固定装置设计在桡动脉压力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使用桡动脉压力监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肢体固定方法,观察组使用新型肢体固定装置。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手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手主动关节与被动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压力监测时使用新型的肢体固定装置进行固定与约束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手关节活动度与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置管 有创血压监测 肢体固定 舒适度 并发症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甘油联合利多卡因皮下注射在小儿全麻手术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7
作者 乔梁 王洪乾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0期74-77,共4页
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联合利多卡因皮下注射在小儿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手术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手术需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3岁以下患儿12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1例。在常规全麻后,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于桡动... 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联合利多卡因皮下注射在小儿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手术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手术需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3岁以下患儿12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1例。在常规全麻后,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于桡动脉四周皮下注射0.2 mL生理盐水和0.2 mL 2%利多卡因混合液,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于桡动脉四周皮下注射0.2 mL硝酸甘油(5μg/kg)和0.2 mL 2%利多卡因混合液,记录并比较两组桡动脉穿刺置管情况、皮下注射药液前后桡动脉内径和深度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桡动脉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提高,桡动脉平均穿刺时间缩短,在皮下注射药液后桡动脉内径增大,血管痉挛和血肿发生率降低(P均<0.05)。两组穿刺前后平均动脉压、皮下注射药液前桡动脉内径、皮下注射药液前后桡动脉深度及皮下注射药液后20 min内低血压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硝酸甘油联合利多卡因皮下注射用于小儿全麻手术桡动脉穿刺置管,能显著提高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 利多卡因 桡动脉穿刺置管 全身麻醉手术 小儿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曾丽蓉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3期50-53,共4页
目的分析评价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5月择期手术需行桡动脉穿刺患者90例,按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分成3组,即短轴平面组、长轴平面组与斜轴平面组,每组30例,在超声引导下使用3种不... 目的分析评价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5月择期手术需行桡动脉穿刺患者90例,按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分成3组,即短轴平面组、长轴平面组与斜轴平面组,每组30例,在超声引导下使用3种不同的引导平面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分别观察3组患者总穿刺时间、置管成功率、穿刺针进针改变方向的次数与动脉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斜轴平面组的总穿刺时间明显短于短轴平面组与长轴平面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短轴平面组与长轴平面组,穿刺针进针改变方向的次数明显少于短轴平面组与长轴平面组,动脉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短轴平面组与长轴平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长轴平面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短轴平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斜轴平面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够有效地缩短总穿刺时间,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针进针改变方向的次数,并降低动脉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平面外技术 桡动脉穿刺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翼动脉留置针的研制及在ICU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谢艳梅 谢红英 幸莉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48-49,共2页
目的提高桡动脉置管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自行设计并与相关厂家合作制作单翼动脉留置针,对50例桡动脉置管患者采取自身对照法分别用自制单翼动脉留置针和传统直式动脉留置针实施桡动脉置管。结果单翼动脉留置针较直式动脉留置针穿刺时... 目的提高桡动脉置管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自行设计并与相关厂家合作制作单翼动脉留置针,对50例桡动脉置管患者采取自身对照法分别用自制单翼动脉留置针和传统直式动脉留置针实施桡动脉置管。结果单翼动脉留置针较直式动脉留置针穿刺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血液污染率低(均P<0.01);PaO2、PaCO2、血钾、平均动脉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翼动脉留置针较传统直式动脉留置针有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血液污染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ICU 桡动脉置管 单翼动脉 直式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初学者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评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慧娜 郝玉民 +2 位作者 杨立峰 王莹 刘静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5期44-49,共6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DNTP)和传统盲探触摸法(BP)在初学者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实习的64名初学者纳入研究,根据交叉设计方法分别使用DNTP法和BP法对128例患...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DNTP)和传统盲探触摸法(BP)在初学者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实习的64名初学者纳入研究,根据交叉设计方法分别使用DNTP法和BP法对128例患者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所有初学者均提前接受理论教学和模型操作练习。主要结果是10 min成功率,次要结果是首次成功率、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操作次数、套管针使用数量和相关血管并发症等。结果DNTP法和BP法中10 min成功率分别为65.6%(42/64)和35.9%(2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58 s和600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9.3%(42/47)和45.1%(2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穿刺成功率和首次成功率,分别是73.4%(47/64)和79.7%(51/64),26.6%(17/64)和20.3%(1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BP法相比,DNTP法明显提高了初学者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学者 桡动脉穿刺置管 动态针尖定位法 传统盲探触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穿刺支架在新入职麻醉护士桡动脉穿刺置管培训中的应用
11
作者 姜茹鑫 张惠怡 +5 位作者 吴苏 陈少如 桑田 张维佳 张加强 支慧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2期4165-4169,共5页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穿刺支架在新入职麻醉护士桡动脉穿刺置管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3名新入职麻醉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职年度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对照组接受理论培训结合技能练习的常规培训方案,干预组在常规培训...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穿刺支架在新入职麻醉护士桡动脉穿刺置管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3名新入职麻醉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职年度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对照组接受理论培训结合技能练习的常规培训方案,干预组在常规培训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新型桡动脉穿刺支架辅助。对比评价两组护士的操作考核得分,护士对培训质量评价及满意度得分情况。结果 两组护士第一阶段培训后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阶段操作培训结束后,干预组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士对培训质量评价得分及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型穿刺支架在新入职麻醉护士桡动脉穿刺置管培训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护士的考核得分及满意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穿刺支架 麻醉科 护士 桡动脉穿刺置管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弹力腕带在桡动脉穿刺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渝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2年第1期188-188,共1页
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发展,桡动脉穿刺有创监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如重大手术的有创血压监测、ICU重症监护患者的血气分析及肾透析技术等,都须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使监测数据更精准,从而能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急救及治疗措... 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发展,桡动脉穿刺有创监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如重大手术的有创血压监测、ICU重症监护患者的血气分析及肾透析技术等,都须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使监测数据更精准,从而能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急救及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随着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处理好桡动脉穿刺后的压迫止血问题,成为护理人员关注的重点。由于大手术时间长,置管时间亦较长,动脉压力大,拔出监测管后,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置管 应用 有创血压监测 术后 腕带 弹力 自制 重症监护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新生儿动脉留置针应用技巧及护理探讨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华琴 蒋红霞 +1 位作者 谢晓莉 朱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0-282,共3页
关键词 桡动脉 动脉 动脉 动脉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动态针尖定位法与传统触诊法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比较
14
作者 陈悦 吴佳 +2 位作者 王瑜 刘惠子 楼小侃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7期1030-1032,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与传统触诊法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比较.方法选择需要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触诊法)和观察组(超声引导动态针尖定位法)2组,每组30例.10名规范化培训的急诊科或ICU住院医师...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与传统触诊法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比较.方法选择需要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触诊法)和观察组(超声引导动态针尖定位法)2组,每组30例.10名规范化培训的急诊科或ICU住院医师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记录总穿刺次数、桡动脉穿刺第一次成功率和总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并发症包括血肿、血管痉挛等.结果两组间患者术前桡动脉直径和桡动脉横截面积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操作医师在性别、年龄、学历构成、培训前工作年限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触诊法相比,超声引导动态针尖定位法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总穿刺次数显著减少(2.3±0.8 VS. 1.8±0.9,P=0.018),穿刺第一次成功率(50.0% VS. 20.0%,P=0.029)和总穿刺成功率显著增高(76.7% VS. 40.0%,P=0.009),穿刺时间明显缩短(387.4±177.1 VS. 283.4±133.2,P=0.013).两组间桡动脉穿刺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建议急诊科或ICU住院医师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时采用超声引导下的动态针尖定位法,相比传统触诊法,其可减少桡动脉穿刺次数,提高穿刺成功率和缩短穿刺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动态针尖定位法 触诊法 桡动脉穿刺置管 住院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