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联合激光定位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吕瑞兆 耿浩洋 +2 位作者 刘瑞 王建华 井郁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3-995,共3页
桡动脉穿刺置管连续监测血压是围术期监测血流动力学和获取动脉血气的常用技术。传统的触诊动脉穿刺法成功率不高,近年来使用超声引导“动态针尖法”桡动脉穿刺置管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1]。但“动态针尖法”在穿刺针过程中需随时调整进... 桡动脉穿刺置管连续监测血压是围术期监测血流动力学和获取动脉血气的常用技术。传统的触诊动脉穿刺法成功率不高,近年来使用超声引导“动态针尖法”桡动脉穿刺置管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1]。但“动态针尖法”在穿刺针过程中需随时调整进针方向,存在一定缺陷[2]。采用超声引导联合激光定位辅助将桡动脉路径投影在皮肤可弥补以上不足[3],目前尚未见国内有文献报道。本研究拟探索采用超声引导联合激光定位用于桡动脉穿刺置管的应用效果,以期实现更快速、精准的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针方向 桡动脉穿刺置管 激光定位 超声引导 穿刺成功率 动脉血气 血流动力学 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频式桡动脉穿刺示教器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石天奇 姜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5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提升急诊科进修护士桡动脉穿刺技术水平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4名进修护士按照入科时间分为对照组34名,实验组33名。在统一理论教学后,对照组采用互动方式互相触摸桡动脉并讲解穿刺方法。实验组采用变频式桡动脉穿刺示教器进行穿... 目的探讨提升急诊科进修护士桡动脉穿刺技术水平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4名进修护士按照入科时间分为对照组34名,实验组33名。在统一理论教学后,对照组采用互动方式互相触摸桡动脉并讲解穿刺方法。实验组采用变频式桡动脉穿刺示教器进行穿刺练习。结果实验组进修护士动脉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采用变频式桡动脉穿刺示教器进行教学,可使进修护士多次进行模拟穿刺练习,提高其桡动脉穿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进修护士 桡动脉穿刺 桡动脉穿刺示教器 护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40
3
作者 权哲峰 池萍 +3 位作者 张本厚 曹英浩 李昕 马冬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肝脾切除术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触摸组(A组)采用触摸法定位,超声组(B组)使用便携式超声仪定位,两组均在局麻下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记录穿刺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A组有9例(11....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肝脾切除术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触摸组(A组)采用触摸法定位,超声组(B组)使用便携式超声仪定位,两组均在局麻下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记录穿刺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A组有9例(11.2%)穿刺失败,B组全部穿刺成功,A组穿刺成功率明显低于B组(P<0.01)。B组操作时间(9.8±7.4)s,明显短于A组的(18.7±14.6)s(P<0.05)。A组有4例发生血肿,B组仅有1例。结论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桡动脉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中短轴与长轴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权哲峰 池萍 +1 位作者 李昕 贺海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7-468,共2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中短轴与长轴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拟行桡动脉穿刺患者140例,ASAⅠ~Ⅲ级,性别不限,年龄32~78岁,体重54~83k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短轴组和长轴组,每组70例,在局部麻醉下行超...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中短轴与长轴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拟行桡动脉穿刺患者140例,ASAⅠ~Ⅲ级,性别不限,年龄32~78岁,体重54~83k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短轴组和长轴组,每组70例,在局部麻醉下行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记录超声定位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短轴组比较,长轴组超声定位时间明显延长(P〈0.01),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与短轴方法相比,长轴方法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时超声定位时间延长,但首次穿刺成功率延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超声引导 短轴 长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5
作者 曹岚 张丽娜 +4 位作者 艾美林 李莉 田盾 孙扬 邓露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7-45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置管在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20例需要动脉置管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盲穿法桡动脉置管)和观察组(超声引导下桡...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置管在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20例需要动脉置管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盲穿法桡动脉置管)和观察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初次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操作耗费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总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和操作耗费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技术可以提高重症患者桡动脉置管初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节省操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桡动脉穿刺置管 超声引导 盲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穿刺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 被引量:22
6
作者 孙哲 林成海 刘相轸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15-318,共4页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dvances in the transradial cerebral angiography in recent years. Outcoming with th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s of this approach possessing characteristics of safety, less invasiveness and few...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dvances in the transradial cerebral angiography in recent years. Outcoming with th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s of this approach possessing characteristics of safety, less invasiveness and fewer complications. Therefore this procedure is welcomed by patients and ought to be used routinely. (J Intervent Radiol, 2006, 15: 315-3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血管造影术 桡动脉穿刺 脑血管造影技术 穿刺造影 造影术后 造影方法 经颈动脉 经股动脉 多途径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加压止血带应用于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龚志华 向定成 任宏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93-93,共1页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术后 加压止血 部位 临床应用 并发症 临床观察 途径 自制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脉带阻断桡骨茎突远端对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柴茂 汪小海 +1 位作者 徐鑫 李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压脉带阻断桡骨茎突远端后对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拟行桡动脉穿刺的患者140例,ASAⅠ-Ⅲ级,男78例,女62例,年龄22-88岁,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两组,触摸组(A组)采用触摸脉搏搏动盲穿法穿刺置管... 目的探讨使用压脉带阻断桡骨茎突远端后对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拟行桡动脉穿刺的患者140例,ASAⅠ-Ⅲ级,男78例,女62例,年龄22-88岁,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两组,触摸组(A组)采用触摸脉搏搏动盲穿法穿刺置管,压脉带组(B组)使用压脉带在桡骨茎突远端环绕手腕进行阻断后用触摸脉搏搏动盲穿法穿刺置管。记录B组患者完成穿刺后松开压脉带1min(T1)、再使用压脉带阻断后1min(T2)、2 min(T3)、5 min(T4)及彻底松开压脉带后1min(T5)、5min(T6)和10min(T7)的ISBP、IDBP和HR;记录T1-T4时的桡动脉内径。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率、总体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阻断前后桡动脉内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4时B组ISBP明显高于T1时(P〈0.05)。B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体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B组穿刺次数明显少于,穿刺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使用压脉带阻断桡骨茎突远端可使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显著增高,且具有穿刺次数少和穿刺时间短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压脉带 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穿刺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疗效 被引量:3
9
作者 艾志兵 李龙倜 +2 位作者 张晓东 王云甫 何国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3-274,共2页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穿刺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有效应和安全性。方法:11例经过脑血管造影确定为椎动脉狭窄并具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进行经桡动脉穿刺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结果:11例患者均完成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术后狭窄均...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穿刺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有效应和安全性。方法:11例经过脑血管造影确定为椎动脉狭窄并具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进行经桡动脉穿刺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结果:11例患者均完成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术后狭窄均得到缓解,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避免因动脉迂曲而导致的介入治疗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动脉狭窄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皮康敷料预防桡动脉穿刺处皮肤压疮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10
作者 金歌 王云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美皮康敷料预防桡动脉穿刺处皮肤压疮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脏介入治疗患者20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观察组术后穿刺处应用美皮康覆盖伤口并绕腕1周,再用TR-Band止血阀压迫;对照组穿刺处应... 目的探讨美皮康敷料预防桡动脉穿刺处皮肤压疮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脏介入治疗患者20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观察组术后穿刺处应用美皮康覆盖伤口并绕腕1周,再用TR-Band止血阀压迫;对照组穿刺处应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再用TR-Band止血阀压迫。观察去除止血阀和敷料后,穿刺处周围皮肤压疮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0.9%,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1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美皮康敷料改良加压止血可明显降低穿刺处周围皮肤压疮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介入术 桡动脉穿刺 加压止血 美皮康 TR Band止血阀 压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礼坤 余华 +6 位作者 褚俊 冯克福 韩晓萍 严激 顾统元 Charles Chan Lim Yean-leng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4期242-243,246,共3页
目的 探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  184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 ,经桡动脉穿刺组 4 6例 ,对照组为经股动脉穿刺者 138例 ,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 目的 探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  184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 ,经桡动脉穿刺组 4 6例 ,对照组为经股动脉穿刺者 138例 ,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经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 92 .2 % ,与经股动脉组 (94 .9% )相比无明显差异 (P>0 .0 5 )。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 ,经桡动脉组明显少于经股动脉组 (10 .8% vs 2 8.3% ,P<0 .0 5 ) ;术后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经股动脉穿刺组 (P<0 .0 1)。而经桡动脉组从穿刺开始至指引导管放置成功所需的时间长于经股动脉组(P<0 .0 5 )。结论 经选择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经桡动脉途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桡动脉穿刺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动脉穿刺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39
12
作者 张飞彩 丁红琴 黄群华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3期47-48,共2页
将桡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穿刺侧手臂自 然平放采用常规方法穿刺;观察组患者穿刺侧手臂抬高10cm,手掌背曲,操作者左手示指尖触摸并固定桡动脉后 穿刺。结果桡动脉一次穿刺成... 将桡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穿刺侧手臂自 然平放采用常规方法穿刺;观察组患者穿刺侧手臂抬高10cm,手掌背曲,操作者左手示指尖触摸并固定桡动脉后 穿刺。结果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观察组手臂放置法可减少操作者触摸 桡动脉范围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穿刺技术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两种止血方法舒适度的比较 被引量:18
13
作者 吴雪 吴瑛 周春燕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4期901-904,共4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两种止血方法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接受经桡动脉介入手术[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支架成形术]的84例病人采用整群分组分为绷带组和止血器组,分别采用弹力绷带止血和...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两种止血方法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接受经桡动脉介入手术[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支架成形术]的84例病人采用整群分组分为绷带组和止血器组,分别采用弹力绷带止血和桡动脉弹力带加压止血器止血法。观察两组病人穿刺部位的疼痛程度和术侧肢体的麻木感,评估术侧肢体的肿胀程度、对日常活动的影响、焦虑程度及两种止血方法的安全性。[结果]两种止血方法的止血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绷带组病人的整体舒适感、疼痛感、术侧肢体的肿胀程度及焦虑程度均优于止血器组。[结论]弹力绷带止血法是一种更为安全、舒适的止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穿刺 止血方式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13
14
作者 靳红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60-460,共1页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观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止血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麦苗 王红霞 黄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942-943,946,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止血方法在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的止血效果,并探讨其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干预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加压弹力绷带组)42例和B组(桡动脉充气止血器组)42例,对两组均进行针... 目的:比较不同止血方法在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的止血效果,并探讨其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干预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加压弹力绷带组)42例和B组(桡动脉充气止血器组)42例,对两组均进行针对性护理,并将两组的肿胀、疼痛及麻木程度、止血时间及干预前后的局部微循环指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B组的肿胀、疼痛及麻木程度均轻于A组,止血时间短于A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的局部微循环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对护理满意率为100.00%。结论:桡动脉充气止血器在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止血中的效果相对较好,辅以针对性护理更受患者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介入术 术后止血方法 止血效果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桡动脉穿刺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磊 温媛 王磊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3年第6期1658-1659,共2页
骨筋膜室综合征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CI)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骨筋膜室综合征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CI)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果发现、确诊、治疗处理不及时,可引起局部肌肉坏死、坏疽甚至截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骨筋膜室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动脉穿刺体位保护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俊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6期14-15,共2页
目的研制桡动脉穿刺体位保护装置应用于外科手术,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联合瓣膜病需在体外循环下行双瓣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两用桡动脉穿刺体位保护装置进行桡动脉穿刺和术中固定腕部,对照组使用5... 目的研制桡动脉穿刺体位保护装置应用于外科手术,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联合瓣膜病需在体外循环下行双瓣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两用桡动脉穿刺体位保护装置进行桡动脉穿刺和术中固定腕部,对照组使用500mL输液袋垫于手腕下进行桡动脉穿刺和固定后,直接将手臂裹进床单放置于体侧。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和因监测效果不佳调整患者手臂位置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桡动脉穿刺相关不良反应相对好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中使用桡动脉穿刺体位保护装置有助于穿刺成功,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监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桡动脉 动脉穿刺 桡动脉穿刺体位保护装置 技术革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针法提高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费建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7-497,共1页
常规的桡动脉穿刺,针干与皮肤呈45°角进针,作动脉采血,有较高的成功率。但在置管时,由于套管与动脉有较大成角,成功率明显降低。改行小于30°角进针,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将明显提高。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置管 功率 针法 动脉采血 进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字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9
作者 朱红琳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9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的有效方法。方法将70例行桡动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采用"一"字定位法。结果观察组穿刺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 目的探讨提高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的有效方法。方法将70例行桡动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采用"一"字定位法。结果观察组穿刺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程度显著减轻(P<0.01)。结论"一"字定位法穿刺定位准确,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采血 血气分析 “一”字定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动脉穿刺抽血新方法介绍 被引量:14
20
作者 胡美华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6期1425-1425,共1页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抽血 穿刺成功率 穿刺并发症 解剖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