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卒中患者手功能与桡动脉血供及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东平 张波 +1 位作者 郑磊 汪玲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9-141,共3页
目的:通过桡动脉彩超及双上肢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测定,了解卒中患者上肢瘫痪程度与其血流灌注及交感神经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将74例Brunnstrom’s评分<3分的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利用Fugl-Meyer运动... 目的:通过桡动脉彩超及双上肢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测定,了解卒中患者上肢瘫痪程度与其血流灌注及交感神经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将74例Brunnstrom’s评分<3分的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利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其上肢功能;超声测定双侧桡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期末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管径(diameter)、血容量(blood flow volume,BFV)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同时测定双侧正中神经的SSR。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r值)分析患肢瘫痪程度与血流灌注及SS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卒中患者瘫痪侧桡动脉的BFV、EDV低于正常侧肢体(P=0.003)。②卒中患者瘫痪侧桡动脉的RI低于正常侧肢体(P=0.015)。③患肢SSR波幅较健侧为低(P=0.027),潜伏期无明显差异。④FMA评分与患/健侧桡动脉BFV比值呈正相关(r=0.712,P=0.046),与SSR波幅呈正相关(r=0.455,P=0.032)。结论:患肢的血流灌注较健侧明显减少,且随肢体功能障碍程度呈加重趋势。偏瘫上肢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感调节机制障碍,但SSR作为交感神经功能的一个评估指标,难以准确反映桡动脉的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桡动脉彩超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